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地表漏风规律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龙 马灵军 +5 位作者 张福成 张运增 白富强 王江龙 王宝富 常浩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共9页
针对神东矿区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测量困难的问题,在确定工作面及采空区参数的基础上,遵循相似实验基本定律,按照1∶120比例构建了采空区漏风流场模拟实验平台,并分析了工作面通风方式、地表漏风程度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的影响。结... 针对神东矿区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测量困难的问题,在确定工作面及采空区参数的基础上,遵循相似实验基本定律,按照1∶120比例构建了采空区漏风流场模拟实验平台,并分析了工作面通风方式、地表漏风程度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出式与压入式通风模式下,地表存在漏风时的采空区氧气浓度相对更高;压入式相较抽出式氧气浓度升高幅度更大且对采空区的影响面积更大,但由于采空区内部煤岩体对风流的阻碍作用使得采空区顶层位置氧气由8%增至11%左右,浓度变化较小;抽出式地表漏风情况下,距底板0.9 m采空区最顶层处氧气浓度有较大增长,但影响的面积有限,表现为局部性影响,氧气浓度等值线呈现“漏斗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相似模拟实验 氧气浓度分布 抽出式通风模式 压入式通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综放开采地表漏风对遗煤自燃的影响及治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启峰 何洪瑞 +2 位作者 张建伟 张景钢 王玉怀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针对平朔矿区浅埋综放开采地表裂缝漏风问题,分析了地表漏风原因及其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害,采用"地表气压与井下采空区气压差、工作面进风巷与回风巷风量差、示踪气体地面瞬时释放法"确定地表漏风各参数:9203工作面回风巷... 针对平朔矿区浅埋综放开采地表裂缝漏风问题,分析了地表漏风原因及其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害,采用"地表气压与井下采空区气压差、工作面进风巷与回风巷风量差、示踪气体地面瞬时释放法"确定地表漏风各参数:9203工作面回风巷风量比进风巷风量大,差值为81 m3/min,地面空气经地表裂隙流入采空区,最低漏风风速为0.097 m/s。根据漏风测试结果,提出了"地面封堵裂缝防漏风+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回采工艺及组织管理改革"的综合防范与治理措施。现场实践表明,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浅埋综放开采地表漏风和采空区遗煤自燃,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裂缝 地表漏风 采空区遗煤自燃 示踪气体 通道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通地表漏风状态下的矿井诱导通风系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聂兴信 高建 +2 位作者 郭进平 付小艳 赵好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4-200,共7页
承德铜矿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地下矿山开采进展及采空区增大,出现采空区通地表漏风现象,受采矿方法所限,漏风通道不能通过充填、封堵且与地表相通,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影响非常严重。通过分析该矿山采空区漏风特点,建立了... 承德铜矿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地下矿山开采进展及采空区增大,出现采空区通地表漏风现象,受采矿方法所限,漏风通道不能通过充填、封堵且与地表相通,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影响非常严重。通过分析该矿山采空区漏风特点,建立了采空区通地表三维物理模型,并基于Fluent软件对采空区通地表漏风风速流场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采空区通地表漏风条件下,工作面及采空区流场的分布在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区规律。漏风采空区通道距工作面越近,对工作面风流影响越大,采空区风流趋向一定的规律向回风巷道移动;当漏风速度较小时,在漏风通道和工作面的采空区风流大致呈“U”形流动,越靠近工作面风流越大。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利用通地表采空区回风,将漏风通道加入通风网络中,在风向最易改变点来诱导通地表采空区回风,形成诱导通风系统,重建通风系统动态模型。针对控制采空区漏风的通风网络进行了诱导通风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采空区漏风问题。上述研究反映出,将采空区作为通风回路的诱导通风网络并重新优化通风网络,是解决采空区漏风控制问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诱导通风 地表漏风 系统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示踪技术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庆树 戴广龙 +3 位作者 李鹏 唐明云 聂士斌 宋小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87,共5页
为研究浅埋煤层开采抽出式通风工作面上覆地表裂隙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以补连塔煤矿22310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元示踪技术,对该抽出式通风工作面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面采空区对应地表有... 为研究浅埋煤层开采抽出式通风工作面上覆地表裂隙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以补连塔煤矿22310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元示踪技术,对该抽出式通风工作面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面采空区对应地表有效漏风走向范围为0~[123m,137m);在工作面倾向上,靠近采空区回风侧漏风大于进风侧;通过计算比较得到,越靠近工作面,采空区内漏风风速越大。该研究对类似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范围 抽出式通风工作面 双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解算的浅埋采空区地表漏风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奉亮 何晓晨 +2 位作者 常心坦 马砺 李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4-69,共6页
为分析浅埋煤层地表开敞性裂隙漏风对矿井通风系统与采空区流场的影响,构建了地表漏风条件下浅埋采空区流场与井巷风网耦合模型。针对采空区网络分支数多的特点,提出了采用LDLT分解法改进牛顿法解算通风网络的性能。以红柳林煤矿15207... 为分析浅埋煤层地表开敞性裂隙漏风对矿井通风系统与采空区流场的影响,构建了地表漏风条件下浅埋采空区流场与井巷风网耦合模型。针对采空区网络分支数多的特点,提出了采用LDLT分解法改进牛顿法解算通风网络的性能。以红柳林煤矿15207采空区地表漏风为例,模拟了大规模地表漏风对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影响和不同地表漏风量下采空区流场,得到地表漏风导致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异形化和地表漏风量不宜超过5m3/s的结论,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采空区流场 通风网络 网络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裂隙破坏区地表漏风模型与控制方法研究
6
作者 于贵生 《中国矿业》 2022年第8期137-144,共8页
为解决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发生全厚切落形成台阶裂隙并导致地表漏风问题,本文以陕北神府侏罗纪煤层台阶裂隙破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监测地表台阶裂缝发育过程与规律,实时监测裂缝的落差、宽度及... 为解决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发生全厚切落形成台阶裂隙并导致地表漏风问题,本文以陕北神府侏罗纪煤层台阶裂隙破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监测地表台阶裂缝发育过程与规律,实时监测裂缝的落差、宽度及深度。通过分析上覆岩层裂隙发育特征与裂缝动态发育过程,建立台阶裂隙地表漏风数学模型,计算裂隙带高度及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参数,提出台阶裂隙破坏区地表漏风分类控制方法,针对现场漏风特点及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地表裂隙封堵前后采空区氧浓度分布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可将0.36 m作为划分不同裂隙宽度等级的临界值,分级封堵措施实施后,地表裂隙平均漏风量从93 m^(3)/min降至15 m^(3)/min,平均下降幅度为83.9%,封堵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为地表台阶裂隙破坏区漏风控制方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裂隙 地表漏风 裂隙封堵 漏风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地表漏风对采空区煤自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邢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7,103,共9页
西部矿区浅埋厚煤层通常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地表漏风不仅使风流紊乱,而且其中的O 2贯穿采空区,与采空区遗煤共同作用使其氧化,从而发生煤自燃,并且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超标,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目前一般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 西部矿区浅埋厚煤层通常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地表漏风不仅使风流紊乱,而且其中的O 2贯穿采空区,与采空区遗煤共同作用使其氧化,从而发生煤自燃,并且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超标,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目前一般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对地面漏风引起的采空区内煤自燃的气体浓度场和温度场等进行研究,然而地表裂隙漏风自然发火实验复杂程度较高,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难以从三维角度认识地表漏风对采空区内煤自燃的影响规律。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国西北矿区埋深浅、煤层厚等特点,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浅埋厚煤层条件下导气裂隙采空区“三带”分布情况及不同工况下采空区O 2浓度场、CO浓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的分布规律,并采用ZD5煤矿火灾多参数监测装置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空区内“三带”分布规律和O 2浓度场分布受地表漏风影响明显,采空区顶部O 2容易聚集,改变了采空区内气体流场分布规律,采空区内高体积分数O 2(体积分数为18%~23%)聚集范围为沿采空区走向0~270 m、沿采空区竖直方向3~20 m,特别是在沿采空区走向0~80 m、沿采空区竖直方向3~8 m空间O 2充足、有一定遗煤且热量不容易散失,该区域煤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较高;采空区内回风隅角压力最小,为-10 Pa,回风口压力最低,进风口压力最大,沿倾向、竖直方向及走向压力均逐渐增大;采空区内温度和CO分布规律类似,在采空区底部受顶部漏风影响很小,主要受工作面进风隅角影响,热量积聚和CO聚集规律与不漏风时基本一致,而从采空区中部开始,温度和CO主要受顶部漏风影响,在中部区域温度和CO均呈现“O”形圈分布,采空区顶部,温度和CO在每个断裂带与采空区交接处达到极大值,并向两侧递减,在最深部的断裂带与采空区交接处出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煤层 采空区“三带” 煤自燃 地表裂隙漏风 O2浓度 CO浓度 温度场 压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条件下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垂直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兴攀 王洋 +5 位作者 任晓伟 晏立 张林江 刘文永 金永飞 陈玉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在采动影响下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形成与地表贯通的裂隙,这些裂隙导致的地表垂直漏风对采空区煤自燃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季节条件下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垂直漏风规律,分别在冬、春、夏、秋4个季节利用SF_(6)气体示踪法对... 在采动影响下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形成与地表贯通的裂隙,这些裂隙导致的地表垂直漏风对采空区煤自燃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季节条件下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垂直漏风规律,分别在冬、春、夏、秋4个季节利用SF_(6)气体示踪法对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122108工作面进行地表垂直漏风测定,分析了不同季节地表和井下采空区的温度、大气压强及漏风速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冬季工作面地表和井下采空区之间的温差相对较大,最大温差可达37.7℃,夏季工作面地表和井下采空区之间的温差相对较小,最小温差仅为0.9℃;冬季工作面地表和井下采空区之间的最大气压差达40.37hPa,夏季工作面地表和井下采空区之间的最大气压差为22.47hPa;春季和秋季工作面地表和井下采空区之间的温差、气压差则相差不大。②冬季漏风速率相对较大,平均最大漏风速率达8.364m/min;夏季漏风速率相对较小,平均最大漏风速率为6.918m/min;春季与秋季的漏风速率相差不大。③距工作面较近时,漏风速率较大。根据地表垂直漏风规律,可采取井下均压、进回风隅角封堵及地表裂隙覆盖等措施,以保证122108工作面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采空区 地表垂直漏风 煤自燃 SF_(6)气体示踪法 漏风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导气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伟 闫永乐 +2 位作者 赵亚杰 刘长友 赵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了确定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漏风范围,基于串草圪旦煤矿6104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及导气裂缝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 为了确定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漏风范围,基于串草圪旦煤矿6104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及导气裂缝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可分为开切眼侧永久裂缝区,以及随工作面推进动态分布的裂缝产生区、裂缝贯通发展区和裂缝闭合区;6104工作面裂缝贯通发展区范围为滞后工作面0~100 m。实测6104工作面导气裂缝分布区滞后工作面0~80 m,且导气能力随裂缝滞后工作面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厚煤层 地表漏风 导气裂缝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采空区漏风规律分析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岱岳 艾子博 李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3,共7页
以上湾煤矿22104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地表释放SF6示踪气体验证漏风通道的存在,计算漏风流速;使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进行浅埋煤层开采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分析,以工作面实际生产参数及采空区漏风实测数据作为建模边界条件,构建采空区数... 以上湾煤矿22104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地表释放SF6示踪气体验证漏风通道的存在,计算漏风流速;使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进行浅埋煤层开采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分析,以工作面实际生产参数及采空区漏风实测数据作为建模边界条件,构建采空区数值模拟分析物理模型;模拟有无地表漏风2种情况下采空区内部漏风流场及气体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地表漏风的情况下,采空区内部低氧气体异常涌出,导致工作面上隅角低氧问题愈发严重。针对低氧问题,采用局部均压通风措施进行治理,实践表明采空区漏风量和压差减小,回风隅角氧气体积分数升高,低氧现象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漏风 SF6 低氧 FLUENT 气体运移 均压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地表塌陷特征及采空区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瑞楼 卞涛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1期188-196,共9页
为探究浅埋煤层长壁采空区地裂缝漏风致灾机理,针对鄂尔多斯李家壕煤矿厚煤层、薄基岩、厚松散覆盖层等特殊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诱发因素及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裂缝发育形态特点、尺度特征及漏风状态,... 为探究浅埋煤层长壁采空区地裂缝漏风致灾机理,针对鄂尔多斯李家壕煤矿厚煤层、薄基岩、厚松散覆盖层等特殊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诱发因素及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裂缝发育形态特点、尺度特征及漏风状态,明确了地表漏风源及漏风范围,模拟了采空区速度场、氧浓度场分布情况,预测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并给出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覆岩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可达52.3 m,为采高的11.6倍,滞后工作面发育的塌陷型裂缝是地表的主要漏风通道,随着基本顶破断周期性出现,平均间距15.8 m,当裂缝处于贯通发展阶段时,地表呈现不同程度的漏风,且单条裂缝存在多处同时漏风的现象,随着裂缝距工作面水平距离的不断增加,裂缝逐步自然愈合,受压力分布影响,地表漏风风流主要作用于采空区回风侧,在加大回风侧渗流速度的同时补充了回风侧氧浓度,使回风侧渗流影响范围向采空区深部方向移动。整体来看,进风侧氧化升温带宽度(100 m)大于回风侧宽度(37 m),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在3.1 m/d以上时采空区无自燃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地裂缝 地表漏风 自燃危险区域 采空区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双厚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规律 被引量:54
12
作者 潘瑞凯 曹树刚 +1 位作者 李勇 李国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61-2268,共8页
针对中国神东矿区浅埋近距离双厚煤层开采的工程实际,建立三维物理相似模型、PFC2D数值模型和理论模型,对双厚煤层开采后的覆岩裂隙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综合研究表明:上煤层开采后,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55.5~60.3 m,而下煤层推进约60 m,... 针对中国神东矿区浅埋近距离双厚煤层开采的工程实际,建立三维物理相似模型、PFC2D数值模型和理论模型,对双厚煤层开采后的覆岩裂隙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综合研究表明:上煤层开采后,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55.5~60.3 m,而下煤层推进约60 m,层间关键层初次断裂,引起上、下采空区连通,并在主关键层断裂以后形成的裂隙直达地表,高度约为146.5~153 m;采动空隙场呈"双拱"形态,并结合关键层理论,将覆岩划分为不规则空隙带和周期性空隙带,以及拱间优势空隙带和拱下微空隙带;提出了近距离双煤层开采综合采厚的计算方法,结合修正的综放开采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公式,可进行近距离双厚煤层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研究成果揭示了浅埋双厚煤层开采后地表-上采区-下采区的漏风机制,并根据采动空隙场分布特点提出了堵风治燃的工程对策,可为类似矿井的防灭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裂隙带高度 采空区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土厚度对浅埋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飞 王继仁 +2 位作者 郝朝瑜 王雪峰 张春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517,共6页
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层埋藏浅,表土层厚度对地表漏风影响明显,继而导致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发生变化。为此以某煤矿4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二维离散单元程序UDEC模拟确定地表与采空区连通时的表土层厚度范围,再根据该模拟结果建立不... 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层埋藏浅,表土层厚度对地表漏风影响明显,继而导致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发生变化。为此以某煤矿4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二维离散单元程序UDEC模拟确定地表与采空区连通时的表土层厚度范围,再根据该模拟结果建立不同表土层厚度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模型,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空区上覆基岩厚度一定、表土厚度小于74 m时,煤层开采后地表裂隙会与采空区连通,从而导致地表漏风;表土层厚度越小,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和地表漏风量就越大,两者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地表漏风不但使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明显增大,而且使回风侧宽度大于进风侧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浅埋煤层 表土厚度 地表漏风 采空区 自燃危险区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群开采复合采空区煤自燃预测 被引量:32
14
作者 高峰 王文才 +2 位作者 李建伟 赵婧雯 郝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6-345,共10页
煤矿区地裂缝造成的采空区漏风可对井下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其漏风机理有助于煤炭行业高产、高效发展。通过遥感、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苏家沟浅埋近距离煤层采动裂隙展布特征、漏风特征、动态发展及演化规律,分析... 煤矿区地裂缝造成的采空区漏风可对井下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其漏风机理有助于煤炭行业高产、高效发展。通过遥感、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苏家沟浅埋近距离煤层采动裂隙展布特征、漏风特征、动态发展及演化规律,分析了漏风裂隙对复合采空区渗流场分布的影响,并结合煤自然发火实验得到的煤自燃极限参数,划分出下部煤层开采时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综合研究表明:二次采动不仅造成地表产生新的裂缝,更使得故有裂缝在原有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化、扩张,宽度与错距分别增加了0.1 m与0.06 m左右,加剧了地表漏风。裂缝在随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特征且遵循"增大—减小—闭合"的动态规律,按照其与采空区贯通程度的不同,划分了裂缝产生区、裂缝贯通发展区和裂缝闭合区,其中裂缝贯通发展区分布的贯通型裂缝是地表主要漏风通道,漏风流速随裂缝相对工作面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模拟结果表明:地表漏风加大了采空区渗流影响范围,使采空区速度场分布更加复杂化,由于静压差的影响,工作面与地表漏风风流主要汇集于采空区回风侧;通过对煤样自燃极限参数以及煤自然氧化标志性气体分析,得到苏家沟上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主要分布于采空区回风侧距工作面30~65 m。研究成果揭示了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表、上覆采空区及下煤层工作面的漏风机制,可为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表漏风精确治理及采空区火灾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遥感解译 采空区流场 地表漏风 地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强 周玉金 《中国煤炭》 2020年第2期62-65,共4页
蒙泰不连沟煤业F6209工作面由于地表裂隙导通工作面,存在地表向采空区持续漏风的问题,工作面在末采回撤期间,由于设备及工艺影响,推采缓慢,导致采空区遗煤大面积氧化,采空区CO和瓦斯浓度持续升高,严重影响工作面的设备回撤及安全封闭,... 蒙泰不连沟煤业F6209工作面由于地表裂隙导通工作面,存在地表向采空区持续漏风的问题,工作面在末采回撤期间,由于设备及工艺影响,推采缓慢,导致采空区遗煤大面积氧化,采空区CO和瓦斯浓度持续升高,严重影响工作面的设备回撤及安全封闭,在矿上采用采空区注氮、喷洒阻化剂等常规防灭火方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加之地表回填工程量大、周期长,治理方法为首先通过漏风及遗煤分布判断采空区发火范围,再在划定区域打设检测钻孔分析,之后通过相邻工作面巷道向采空区打设深部钻孔,通过钻孔向火区大量注入普瑞特防灭火材料覆盖遗煤区域,对氧化遗煤进行隔氧冷却。最终,工作面气体及采空区遗煤氧化得到很好控制,设备全部安全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漏风 采空区 煤炭自燃 普瑞特防灭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