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管地表滴灌与普通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移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范严伟 王延祥 +2 位作者 史金红 马亮军 殷伟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70,共8页
为探究竖管地表滴灌和普通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区别,在室外同步进行2种滴灌模式下风沙土入渗和蒸发试验,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分布、蒸发规律和土壤湿润锋运移特性。结果表明:(1)灌水量为2 L,2种滴灌模式下,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湿... 为探究竖管地表滴灌和普通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区别,在室外同步进行2种滴灌模式下风沙土入渗和蒸发试验,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分布、蒸发规律和土壤湿润锋运移特性。结果表明:(1)灌水量为2 L,2种滴灌模式下,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湿润体体积和灌水均匀度逐渐减小,湿润体含水率平均值逐渐增大,当滴头流量一定,竖管地表滴灌的湿润体体积大于普通地表滴灌,而灌水均匀系数小于普通地表滴灌;(2)不同滴头流量处理(0.3,0.4,0.6 L/h)蒸发7天结束后,普通地表滴灌土壤蒸发量分别占灌水量的32.5%,35.0%和40.0%,而竖管地表滴灌土壤蒸发量仅占灌水量的22.5%,说明竖管地表滴灌对土壤蒸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相同灌水量(2 L)时,普通地表滴灌水平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滴头流量的增大而略有减小,竖管地表滴灌垂直向下湿润锋运移规律与普通地表滴灌相同,而水平和垂直向上方向运移规律相反;随着时间的延长,普通地表滴灌与竖管地表滴灌水平和垂直方向湿润锋比值均呈不断减小趋势,最后趋于稳定;(4)构建了包括滴头流量和灌水时间在内的普通地表滴灌湿润锋运移距离经验公式,验证所建经验公式的可靠性,均方根误差介于0.24~0.27 cm,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985。研究结果可为竖管地表滴灌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管地表滴灌 普通地表滴灌 水分运移 含水率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滴灌条件下水热耦合迁移数值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建东 龚时宏 +2 位作者 许迪 马晓鹏 于颖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71,共6页
土壤水热分布状况是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环境条件之一,基于土壤水、热运动基本方程,结合地表滴灌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地表滴灌水、热运移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对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土壤水热值与田间... 土壤水热分布状况是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环境条件之一,基于土壤水、热运动基本方程,结合地表滴灌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地表滴灌水、热运移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对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土壤水热值与田间实测数值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地表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和土壤温度变化及分布的动态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当土壤、气象以及灌水资料等可知时,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地表滴灌条件下水热耦合迁移与分布规律,模型可用来适时监测和调控地表滴灌条件下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热环境条件。此外,数值模拟值和实测结果都显示,地表滴灌条件下上层土壤的水分和温度值较下层土壤易受到土壤蒸发和大气温度剧烈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滴灌 水热迁移 数值模拟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体运移量化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帅 毛晓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5-292,共8页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Richards方程,采用HYDRUS-2D/3D模拟软件对11种典型土质(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系统)中滴灌湿润体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湿润体平均含水率的增量与滴灌流量正相关,与饱和导水率负相关;湿润体垂向迁...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Richards方程,采用HYDRUS-2D/3D模拟软件对11种典型土质(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系统)中滴灌湿润体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湿润体平均含水率的增量与滴灌流量正相关,与饱和导水率负相关;湿润体垂向迁移距离与滴头流量、饱和导水率和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湿润体径向迁移距离可用滴头流量、平均含水率的增量、垂向迁移距离和时间来定量表征。据此建立了描述不同土质中湿润体动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公式,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文献试验数据等进行对比,表明此经验公式对不同土质中湿润体运移规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农业生产中地表滴灌设计提供简便实用的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 地表滴灌 湿润体运移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希望 赵艳 李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是当前农业工程中重要研究领域。基于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结合作物根系吸水特点,建立了地表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二维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了Van Genuchten模型的参数值,推导了...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是当前农业工程中重要研究领域。基于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结合作物根系吸水特点,建立了地表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二维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了Van Genuchten模型的参数值,推导了渗透参数拟合公式,进一步对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同时,利用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对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了直观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地表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地表滴灌 土壤 水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管地表滴灌下风沙土稳定入渗率与湿润体估算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范严伟 王延祥 +1 位作者 朱鹏程 杨志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111,共9页
为了量化解决竖管地表滴灌过程中滴头流量与竖管结构参数(竖管直径和竖管埋深)、土壤湿润体与植物根系的匹配问题,该研究通过12组竖管内积水(2 cm水头)入渗试验(9组率定,3组验证),测定不同竖管直径(8.8、10.6、12.6、14.2 cm)和竖管埋深... 为了量化解决竖管地表滴灌过程中滴头流量与竖管结构参数(竖管直径和竖管埋深)、土壤湿润体与植物根系的匹配问题,该研究通过12组竖管内积水(2 cm水头)入渗试验(9组率定,3组验证),测定不同竖管直径(8.8、10.6、12.6、14.2 cm)和竖管埋深(15、20、25 cm)条件下风沙土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并采用Philip入渗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竖管直径一定时,稳渗率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竖管埋深一定时,稳渗率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稳渗率与竖管直径和竖管埋深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99),幂函数指数分别为2.01和-0.64。利用所建稳定入渗率估算式确定与竖管结构参数相匹配的滴头流量(保证竖管内无积水),设计9组竖管地表滴灌室内试验(7组率定,2组验证),观测不同滴头流量(0.9、1.2、1.5 L/h)、竖管直径(10.6、12.6、14.2 cm)和竖管埋深(15、20、25 cm)条件下风沙土湿润锋运移过程,并进行幂函数拟合,发现滴头流量对垂直向下湿润锋运移距离显著,滴头流量越大,垂直向下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而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上湿润锋运移距离差异较小;在3个方向上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竖管直径的增大而减少;随竖管埋深增加,垂直向上和垂直向下湿润锋运移距离均有所减小,但水平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变化很小。确定了灌溉水到达竖管底孔所需时间计算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滴头流量、竖管直径、竖管埋深和灌水时间在内的竖管地表滴灌湿润体预测模型,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74和0.92 cm,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91,说明预测效果良好。该研究所建稳定入渗率和湿润体预测模型对于竖管地表滴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入渗 模型 湿润体 稳定入渗率 竖管地表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幼林生长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贺曰林 王烨 +5 位作者 张宏锦 席本野 戴腾飞 李豆豆 扈明媛 贾黎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90-98,共9页
为探究地表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生长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灌水处理(W20、W45)和3种施氮水平(80、150、220 kg/(hm2·a))下滴头正下方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C... 为探究地表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生长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灌水处理(W20、W45)和3种施氮水平(80、150、220 kg/(hm2·a))下滴头正下方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C)和无机氮(Nmin)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林木生长情况,明确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最佳水氮耦合策略。结果表明:W20处理能显著促进4-7月林木胸径生长(P<0.05),水氮因子尚未表现出交互作用(P>0.05)。灌溉能显著影响SWC,旱季(4月底至6月中旬)W20处理平均SWC达到11.3%,较空白对照(CK)提高37.5%;雨季(6月下旬至8月初)SWC受降雨影响整体提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旱季Nmin在0~80 cm土层逐渐积累,集中分布在0~20 cm表土层,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雨季Nmin向深土层移动,W20处理Nmin出现深层淋溶,W45处理各土层Nmin分布均匀,其中W45N150处理0~80 cm土层Nmin平均质量分数达到44.27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生长季末各处理Nmin均增加,在土层中产生积累。综上,N150处理能保证整个生长季内0~80 cm土层充足的氮素含量,结合林木生长情况判断,4-7月W20处理能显著促进毛白杨幼林生长(P<0.05),8月份开始W45处理即可满足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长 三倍体毛白杨幼林 地表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祁辰 曹红霞 +2 位作者 何子建 丁邦新 李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3,共14页
新疆地区滴灌结合冬春季漫灌淋洗的水分管理措施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严重限制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是一种潜在的更高效的灌溉模式,可能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研究探讨生育期内地... 新疆地区滴灌结合冬春季漫灌淋洗的水分管理措施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严重限制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是一种潜在的更高效的灌溉模式,可能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研究探讨生育期内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对盐碱地水盐运移与棉花生产影响,通过构建水盐生产等模型进行寻优,以明确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高效节水控盐增产的水分管理策略。在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基于作物需水量(crop water requirement,ET_(c))和淋洗水量设置3个灌溉水平:0.8ET_(c)+120 mm(W1)、0.8ET_(c)+240 mm(W2)和0.8ET_(c)+360 mm(W3)与3种地表与地下水量分配模式(下文简称为“分配”):地表滴灌(膜下滴灌,下同)水量占比100%(F1)、地表滴灌水量占比75%+地下滴灌水量占比25%(F2)以及地表滴灌水量占比25%+地下滴灌水量占比75%(F3),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及分配对盐碱棉田土壤水盐分布、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高水处理(W3)下,接力式滴灌土壤水盐条件明显优于膜下滴灌。中水(W2)和高水(W3)处理下,F2和F3分配的籽棉产量显著高于F1分配,均为F2分配最高,F1最低,F3居中。水盐生产模型与脱盐效率模型表明,随灌水量增加,接力式滴灌下籽棉产量、灌溉水生产力和脱盐效率均优于膜下滴灌。综合考虑盐碱棉田籽棉产量、灌溉水生产力和脱盐效率,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较膜下滴灌能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棉花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其中,总淋洗水量为222~282 mm,总灌溉定额为0.8ET_(c)+222~0.8ET_(c)+282 mm(ET_(c)为作物需水量),地表滴灌与地下滴灌的水量比值在1.00~1.94时最优。该研究为接力式滴灌在新疆盐碱地区推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碱化 淋洗 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 水盐运移 水盐生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灌水定额的综合评价
8
作者 麦合穆提·拜合提 丁峰 +1 位作者 李彦 党龙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7-254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滴灌紫花苜蓿的影响并优选适宜的灌水定额。【方法】以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水平的灌水定额(581、506、431、356和281 m^(3)/hm^(2)),以地面灌CK(469 m^(3)/hm^(2))为对照,分析灌水定额对苜...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滴灌紫花苜蓿的影响并优选适宜的灌水定额。【方法】以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水平的灌水定额(581、506、431、356和281 m^(3)/hm^(2)),以地面灌CK(469 m^(3)/hm^(2))为对照,分析灌水定额对苜蓿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并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优选适宜于该地区苜蓿浅埋式滴灌的灌水定额。【结果】苜蓿的株高、茎粗、产量和耗水量均在适当的范围内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差异显著(P<0.05),但过高的灌水量对苜蓿株高、茎粗、产量的提高并无显著影响(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随灌水定额的增大逐渐降低,茬次之间的耗水量表现为第2茬>第3茬>第1茬(P<0.05)。灌水定额为506 m^(3)/hm^(2)时贴近度最高,评价结果最佳,且苜蓿产量为16079 kg/hm^(2)。【结论】新疆北疆浅埋式滴灌苜蓿的最优灌水定额为506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式滴灌 地表滴灌 紫花苜蓿 灌水定额 熵权—TOPSIS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热分布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隋娟 龚时宏 +2 位作者 王建东 邹慧 于颖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8-152,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夏玉米滴灌灌水频率对田间土壤水、热分布及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高频滴灌下土壤水分变化波动较小,土壤水分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土壤温度受土壤含水率、气温及作物生育阶段的影响...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夏玉米滴灌灌水频率对田间土壤水、热分布及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高频滴灌下土壤水分变化波动较小,土壤水分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土壤温度受土壤含水率、气温及作物生育阶段的影响较为明显,表层土壤温度(10 cm以上)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比较显著,50 cm土层深度及以下的土壤温度基本趋于稳定,但会随气温上升而缓慢升高;高频滴灌下作物产量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夏玉米宜采用中频滴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表滴灌 灌水频率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和滴灌方式对青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孔清华 李光永 +1 位作者 王永红 温义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25,共5页
该文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及其不同施肥量对青椒生长的响应。试验设置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2个灌水处理和0、75、150、300kg/hm24个施肥水平,灌水周期为4d。另外设1个畦灌对照处理。结果表明,2a中地下滴灌产量均高于地... 该文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及其不同施肥量对青椒生长的响应。试验设置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2个灌水处理和0、75、150、300kg/hm24个施肥水平,灌水周期为4d。另外设1个畦灌对照处理。结果表明,2a中地下滴灌产量均高于地表滴灌,2007年平均高4%,2008年平均高13%。而地下滴灌耗水量低于地表滴灌,2007年平均低6.7%,2008年平均低7.3%。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0~40cm土层的根系总根长分别是畦灌的2.44和1.46倍,且地下滴灌10cm以下各层的根长占总根长的百分比,比地表滴灌高7%,这说明地下滴灌不仅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使根系更多的扎入较深土层。地下滴灌150kg/hm2施氮量为青椒的最优灌溉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灌溉 肥料 水肥耦合 青椒 地下滴灌 地表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灌结合滴灌对温室高温环境和作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川 张亨年 +2 位作者 闫浩芳 Samuel Joe Acquah 邢德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83-89,共7页
微喷灌结合滴灌是指在作物根区滴灌的基础上对作物冠层进行微喷灌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一种灌水方式。为了探明微喷灌结合滴灌(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drip irrigation,MSDI)和地表滴灌(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 微喷灌结合滴灌是指在作物根区滴灌的基础上对作物冠层进行微喷灌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一种灌水方式。为了探明微喷灌结合滴灌(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drip irrigation,MSDI)和地表滴灌(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2种灌水方式下温室高温环境及作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响应规律,该研究以黄瓜为试验对象,于2017年2-6月开展了2种灌水方式下温室环境及黄瓜生长生理特性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变温室环境方面,MSDI灌水方式较SDI可增加温室内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同时降低叶片温度约4℃;在作物生长生理特性方面,采用MSDI可增加黄瓜株高与茎粗,降低作物茎流速率,促进黄瓜生长;2种灌水方式下黄瓜最大光合效率几乎一致,分别为0.74和0.77,但日平均实际光合效率差异明显,分别为0.57和0.47,MSDI灌水方式下黄瓜叶片日平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比SDI方式分别高182.8%和92.4%。该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调控温室高温环境、提高温室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温室 作物 微喷灌 地表滴灌 茎流速率 光合速率 光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滴灌条件下辣椒耗水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道西 李自辉 +3 位作者 刘增进 王一博 代小平 葛建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46,共3页
针对现代化玻璃温室地表和地下滴灌方式,选择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为试验因素,开展了辣椒耗水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能节水5%18%;为了减少辣椒耗水,地表滴灌方式宜缩短灌水周期,地下滴灌方式则宜适当延长... 针对现代化玻璃温室地表和地下滴灌方式,选择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为试验因素,开展了辣椒耗水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能节水5%18%;为了减少辣椒耗水,地表滴灌方式宜缩短灌水周期,地下滴灌方式则宜适当延长灌水周期。温室滴灌条件下,辣椒耗水量组成中,棵间蒸发占主导,棵间蒸发量是日均蒸腾量的1.73.0倍,且辣椒日均耗水量可以用日均棵间蒸发量很好地线性表达,同时,辣椒棵间蒸发量也可以用温室内同期水面蒸发量进行线性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辣椒 地表滴灌 地下滴灌 耗水 棵间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管滴灌水分运移关键参数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恒星 张振华 冯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在室内模拟了线源沙管滴灌,分析了沙管滴灌条件下水平、垂直湿润锋的运移规律,并比较了不同流量和滴灌(有无沙灌)条件下的水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沙管滴灌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湿润锋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垂直湿润锋始终大于水平湿润锋... 在室内模拟了线源沙管滴灌,分析了沙管滴灌条件下水平、垂直湿润锋的运移规律,并比较了不同流量和滴灌(有无沙灌)条件下的水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沙管滴灌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湿润锋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垂直湿润锋始终大于水平湿润锋;水平和垂直湿润锋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与普通地表滴灌相比,在相同流量条件下水平湿润锋要小,而垂直湿润锋要大。普通地表滴灌与沙管滴灌水平湿润的比值先上升,后下降;沙管滴灌与普通地表滴灌垂直湿润锋的比值先下降,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源沙管滴灌 普通地表滴灌 水平/垂直湿润锋 湿润锋比值 水分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土壤湿润体迁移计算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帅 毛晓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和单点源滴灌中土壤水分迁移特征,应用HYDRUS-2D/3D模型对33种土壤质地(分属11类土质类型,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系统)、不同滴灌流量(1,2,3 L/h)下的湿润体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和滴灌...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和单点源滴灌中土壤水分迁移特征,应用HYDRUS-2D/3D模型对33种土壤质地(分属11类土质类型,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系统)、不同滴灌流量(1,2,3 L/h)下的湿润体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和滴灌流量下湿润体动态变化的HYDRUS模拟结果,以滴灌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滴灌流量的比值作为输入变量,构建了描述滴灌湿润体在不同土质和滴灌流量下迁移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输入变量少、易于操作,且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情况对比表明,计算的入渗过程与实测的入渗过程基本一致,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在0.82以上,因此该模型对不同土质中湿润体运移规律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滴灌 土质 滴灌流量 湿润体运移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模式和水分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杨明达 关小康 +7 位作者 刘影 崔静宇 丁超明 王静丽 韩静丽 王怀苹 康海平 王同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3-459,共17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了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drip underground, DU; drip surface, DS)模式下土壤水分调控(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和80%~90%,记为W40、W60和W80)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了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drip underground, DU; drip surface, DS)模式下土壤水分调控(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和80%~90%,记为W40、W60和W80)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U处理的吐丝后氮素积累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DS显著提高了6.18%和4.85%~8.61%。夏玉米的干物质、氮素指标及产量对滴灌模式的响应依赖于土壤水分调控水平,在W40和W60处理条件下,DU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运,最终DU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29%~19.94%、?1.10%~20.65%、3.29%~19.94%和3.31%~23.64%。而在W80处理条件下, DS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后氮素积累量、产量及蒸散量比DU处理分别提高了6.80%~12.24%、5.93%、8.39%~14.91%和9.73%~14.57%。综上所述,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滴灌能够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终增加产量。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地表滴灌更有利于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但由于消耗过多的水分,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未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地表滴灌 干物质 氮素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大棚西红柿滴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朝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0,共4页
通过日光温室西红柿种植中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2种灌溉方式的试验比较,得出了日光温室西红柿生长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地表滴灌比地下滴灌产量高,水分生产效率高,地下滴灌更容易产生土体盐分积累。试验得出了采用2种滴灌方式... 通过日光温室西红柿种植中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2种灌溉方式的试验比较,得出了日光温室西红柿生长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地表滴灌比地下滴灌产量高,水分生产效率高,地下滴灌更容易产生土体盐分积累。试验得出了采用2种滴灌方式时比较合理的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西红柿 地下滴灌 地表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防护措施下梭梭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严伟 史金红 +3 位作者 唐兴鹏 李泽林 王延祥 石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78-7289,共12页
梭梭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成活率偏低和生长缓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防护是保障梭梭幼苗成活并健康生长的关键。多年来,关于梭梭灌溉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灌溉方法或防护措施上,对于... 梭梭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成活率偏低和生长缓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防护是保障梭梭幼苗成活并健康生长的关键。多年来,关于梭梭灌溉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灌溉方法或防护措施上,对于多种灌溉防护措施的综合比较和差异分析缺乏足够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灌溉防护措施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应用。鉴于此,设置了4种灌溉防护措施:传统地表滴灌(TSDI)、无灌溉竖管防护(NIPP)、竖管地表滴灌(PSDI)和无灌溉无防护(NINP),通过野外筒栽试验,比较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水分分布及梭梭幼苗成活率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措施及竖管参数(管径和埋深)组合下梭梭根系性状特征。结果表明,4种措施下土壤水分均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时期相同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大小表现出PSDI>NIPP>TSDI>NINP的规律;移栽1年后,梭梭在不同措施下其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SDI措施下的成活率最高,达到88.9%,NINP措施下的成活率最低,仅为11.1%,而NIPP和TSDI措施下的成活率介于PSDI和NINP之间,分别为81.5%和44.4%;4种灌溉防护措施中,PSDI的梭梭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各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均为最大值,NIPP的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各形态指标优于TSDI但不及PSDI,而NINP措施的均为最小值;PSDI措施下竖管参数对梭梭根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管径时,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同一埋深时,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而根冠比则随管径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分析,4种措施下PSDI措施最有利于1年生梭梭根系的生长发育,3种管径(9、11 cm和16 cm)和埋深(10、15 cm和20 cm)下竖管参数最优组合为管径16 cm、埋深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竖管地表滴灌 根系生物量 形态指标 竖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壤水力参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探究
18
作者 王莹 李重庆 +1 位作者 刘清圣 卢麒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4-30,共7页
为探究造成云南红壤水力参数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大的原因,分别采集原状土农田以及土地平整后农田的土壤样品,测定红壤的基本水力参数;同时开展持续2 h的田间地表滴灌入渗试验,将土壤剖面分为0~15 cm、15~25 cm、25~40 cm、40~55 cm共4层,... 为探究造成云南红壤水力参数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大的原因,分别采集原状土农田以及土地平整后农田的土壤样品,测定红壤的基本水力参数;同时开展持续2 h的田间地表滴灌入渗试验,将土壤剖面分为0~15 cm、15~25 cm、25~40 cm、40~55 cm共4层,基于HYDRUS-1D模型的Kosugi经验模型构建不同反演模型,分析不同反演方式对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为保障反演模型在田间条件下收敛,将滴头接触半径假定在(1.0±0.2)cm范围采用试错法进行率定,选出精度最高的条件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将0.84 L/h灌溉流量通过试错法率定,在滴头接触半径为0.9 cm、上边界定通量为2.75 cm/min的条件下反演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其R^(2)为0.92618,AIC值为-65.62,BIC值为-62.04;适用于田间红壤的反演方式为将实测各层状土的饱和含水量、残余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固定不变来反演拟合参数,鉴于红壤表层在田间滴灌期间会形成阻水层,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也需进行反演。此外,云南原状红壤受地理、紫外线辐射、干湿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具有极高的保水性以及较强的透水性,但对土地平整后的农田进行采样或是通过数值模型基于不准确的土壤参数进行反演,可能得出红壤保水性、透水性较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水力参数 参数反演 地表滴灌 数值模拟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欧美108杨幼林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闫小莉 戴腾飞 +2 位作者 邢长山 贾黎明 张龙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92-3701,共10页
采用根钻法对水肥耦合条件下(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欧美108杨幼林(Populus×euramericana cv.‘Guariento’)林地0—30 cm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田间试验设计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50、-25 k Pa)... 采用根钻法对水肥耦合条件下(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欧美108杨幼林(Populus×euramericana cv.‘Guariento’)林地0—30 cm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田间试验设计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50、-25 k Pa)和3个养分水平(施N150、300、450 g株-1a-1),组合成9个水肥耦合处理,另设1个对照处理(CK)。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方向上,10个处理下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生物量、表面积、体积和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且多数处理达到显著水平),而比根长则在低水和中水处理下表现出0—10 cm土层显著小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在高水和CK处理下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表征细根分布特征的多数指标来看,水肥耦合没有改变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的垂直分布格局,其细根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该层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分别是10—20 cm土层的1.25—5.05倍和1.05—2.05倍、分别是20—30 cm土层的2.8—13.06倍和1.99—4.99倍。(2)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和体积均表现出:低肥量下的3个滴灌水平处理均与CK无显著差异,中肥和高肥量下的6个处理均显著大于CK,尤其高水高肥处理促进细根生长的效果最显著,其3个土层细根生物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316%、386%和442%,根长密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345%、176%、132%(P<0.05);各处理比根长均随着滴灌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3)同一滴灌水平下各土层细根生物量随施肥量变化的回归方程拟合具有较高R2(0.702—0.891),P<0.0001,而同一施肥水平下各土层细根生物量随滴灌量变化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低,说明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的趋肥性强于向水性,故在对其水肥经营管理中应该将施肥措施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形态与分布 地表滴灌 杨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果期不同灌溉条件下枣树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真真 李宏 +4 位作者 苗乾乾 张志刚 刘帮 武钰 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3,69,共6页
通过测定井式灌溉(T1)、地表滴灌(T2)和对照漫灌(CK)条件下中龄灰枣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探索不同灌溉方式下枣树的光合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3种... 通过测定井式灌溉(T1)、地表滴灌(T2)和对照漫灌(CK)条件下中龄灰枣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探索不同灌溉方式下枣树的光合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3种灌溉条件下中龄灰枣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上午8:00之后逐渐下降;(3)3种灌溉条件下中龄灰枣光能利用率(LUE)8:00后逐渐下降,18:00后又逐渐升高;(4)T1条件下中龄灰枣的Pn、WUE较T2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异,与CK条件下有极显著差异。LUE表现为在T1较T2和CK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各灌溉条件下其他光合参数则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灌溉方式相比,井式灌溉有较高的Pn、WUE、LUE、Ci、胞间CO2浓度(Cond)和较低的Tr、气孔限制值(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灰枣 井式灌溉 地表滴灌 漫灌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