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展开更多
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对热环境的调控功能,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拍摄提取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绿地中植物的种类、冠幅,结合公式完成对绿地绿量及...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对热环境的调控功能,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拍摄提取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绿地中植物的种类、冠幅,结合公式完成对绿地绿量及绿量密度的计算,通过函数回归的方法分析绿量密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的地表温度与绿量密度呈对数函数关系,绿量密度存在大小阈值。当绿量密度≤小阈值(≤4.08 m 3/m 2)时,单位面积绿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性,绿量的增加会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当绿量密度处于大小阈值之间(4.08 m 3/m 2,16.32 m 3/m 2)时,单位面积绿量与温度仍有负相关性,但绿量的增加使降温效果有所下降;当绿量密度≥大阈值(≥16.32 m 3/m 2)时,绿地自身的温度特性相对稳定,受绿量增加的影响较小。展开更多
文摘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
文摘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对热环境的调控功能,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拍摄提取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绿地中植物的种类、冠幅,结合公式完成对绿地绿量及绿量密度的计算,通过函数回归的方法分析绿量密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的地表温度与绿量密度呈对数函数关系,绿量密度存在大小阈值。当绿量密度≤小阈值(≤4.08 m 3/m 2)时,单位面积绿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性,绿量的增加会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当绿量密度处于大小阈值之间(4.08 m 3/m 2,16.32 m 3/m 2)时,单位面积绿量与温度仍有负相关性,但绿量的增加使降温效果有所下降;当绿量密度≥大阈值(≥16.32 m 3/m 2)时,绿地自身的温度特性相对稳定,受绿量增加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