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4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谷型小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时空交互模拟研究
1
作者 杨蕴 郭勇 +2 位作者 王发飞 宋健 吴剑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研究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而水动力交互作用强烈的山谷型流域研究甚少。选取句容北山水库流域为研究区,聚焦山谷型流域地表产汇流与浅层地下水渗流交互过程,基于SWAT-MODFLOW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评价... 以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研究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而水动力交互作用强烈的山谷型流域研究甚少。选取句容北山水库流域为研究区,聚焦山谷型流域地表产汇流与浅层地下水渗流交互过程,基于SWAT-MODFLOW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评价流域水量交互过程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性;2016—2019年期间整体呈现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但在丰水期局部时段,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研究区西北部、东北部山区以及南部北山水库周边地区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耦合模型可较好地刻画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流量,流域地下水对河道净补给量的贡献率为8.72%,其中地下水补给量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支流和中部支流区域分别占28.8%、79.8%,东部支流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率逆差为8.6%。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型流域 地表水-地下水 SWAT-MODFLOW模型 耦合模型 水量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性离子液体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HPLC法测定地表水中双酚类化合物
2
作者 陈瑾 卓晓聪 +2 位作者 傅飞霞 富利祥 徐峰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和额外酸源的使用。最优萃取条件为(10 mL样品):选用400 mg[BMIM][HSO_(4)]为萃取剂和酸源,150 mg Na_(2)CO_(3)为碱源,400 mg Li[NTf_(2)]为阴离子交换剂,1.5 mL丙酮为洗脱剂,NaCl含量400 mg,离子液体分离离心时间4 min。回归方程的R^(2)为0.9923~0.9991,双酚A、双酚B和双酚A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500.00μg/L、0.93~500.00μg/L和1.03~500.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15μg/L、0.28μg/L和0.31μg/L,实际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4.1%~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2.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泡腾辅助微萃取 原位取代反应 双酚类化合物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枯水期地表水体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3
作者 陈雯 余绍文 +5 位作者 王妍妍 张彦鹏 马海善 刘凤梅 刘怀庆 张婉珈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0-793,共14页
湿地作为陆地-水域过渡带的关键生态系统,其微塑料污染研究长期滞后于其他水生系统。本文以中国长江中游典型湿地洞庭湖为研究对象,在“四水三口”入湖段及城陵矶出湖段8个采样点采集枯水期地表水,通过显微镜观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湿地作为陆地-水域过渡带的关键生态系统,其微塑料污染研究长期滞后于其他水生系统。本文以中国长江中游典型湿地洞庭湖为研究对象,在“四水三口”入湖段及城陵矶出湖段8个采样点采集枯水期地表水,通过显微镜观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微塑料丰度、尺寸、形状、颜色及聚合物类型,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聚合物风险指数法(PHI)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开展多维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湿地微塑料丰度为4~28.5n/L,处于国内湿地中等污染水平,以透明色(66.9%)碎片和纤维状(84.8%)、小于200μm(83.9%)为主,主要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7.7%)、聚丙烯(PP,16.5%)、聚氯乙烯(PVC,14.9%)和聚乙烯(PE,11.2%)。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环境风险呈“丰度低负荷、毒性高风险”特征。62.5%的样点检出氨基甲酸乙酯(PU)、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PC)等高毒性聚合物,其风险指数达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地表水 赋存特征 风险评估 洞庭湖 淡水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黄龙沟)地表水水质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陈治霖 郑超 +2 位作者 唐淑 姜莉萍 张清明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8,共13页
通过对黄龙沟2014—2022年水质水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黄龙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为保障水体和钙华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就时间分布而言,黄龙沟地表水流量变化受降水量... 通过对黄龙沟2014—2022年水质水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黄龙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为保障水体和钙华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就时间分布而言,黄龙沟地表水流量变化受降水量变化影响较大,地表水垂直渗漏情况一直存在。自2020年起,转花池林地的地表水渗漏量逐年减少。转花池泉群水质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总体保持稳定,而下游泉点和彩池由于受到后沟地表水汇流影响,水质变化幅度普遍高于转花池。就空间分布而言,地表水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流量出现损失,电导率逐渐下降,而pH逐渐升高。下游泉点和彩池的溶解氧浓度高于转花池。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显示,黄龙沟地表水普遍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并且自2019年以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持续升高。水质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黄龙沟地表水水质普遍处于良好及以上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时空变化 黄龙沟 水质评价 自然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流域地表水可溶性有机质组分与来源变化特征
5
作者 扈晓碟 邓雅文 +4 位作者 王剑 肖海兵 闫峰陵 万立新 史志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21-3430,共10页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性碳库之一,对全球碳循环、水环境质量和水生食物网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不同水期流域DOM组分与来源的变化特征,以典型亚热带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河流(干流...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性碳库之一,对全球碳循环、水环境质量和水生食物网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不同水期流域DOM组分与来源的变化特征,以典型亚热带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河流(干流与一级支流、二级与三级支流)与小型水体的地表水样品,并结合DOM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解析流域地表水DOM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1)流域地表水可溶性有机碳浓度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而不同水体类型间表现为小型水体>干流与一级支流>二级与三级支流。(2)流域地表水DOM包括3个荧光组分,其中2个类腐殖质组分C1和C2,1个类蛋白质组分C3。在时间尺度上,类腐殖质组分C1和C2所占百分比表现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类蛋白质组分C3则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不同水体类型间,干流与一级支流、二级与三级支流组分C1和C2含量显著高于小型水体,而组分C3显著低于小型水体。(3)枯水期流域地表水可溶性有机质荧光指数(FI)的变化范围为2.16—3.04,显著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表明枯水期DOM大多来源于自生源物质。干流与一级支流、二级与三级支流的自生源指数(BIX)显著低于小型水体,而HIX显著高于小型水体,表明河流中输入的陆源DOM多于小型水体。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质 组分解析 流域地表水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铁碳填料生物慢滤池的地表水反硝化脱氮性能
6
作者 王柏茗 张明辉 +2 位作者 刘亚坤 孙绍芳 张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524,540,共10页
针对地表水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应用自制沸石-铁碳填料生物慢滤池反硝化处理硝态氮;通过比较化学需氧量与总氮质量浓度的比值、碳源、滤速对该生物慢滤池出水水质的影响,确定该生物慢滤池的最佳运行条件,并评估低温时该生物慢滤池的反... 针对地表水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应用自制沸石-铁碳填料生物慢滤池反硝化处理硝态氮;通过比较化学需氧量与总氮质量浓度的比值、碳源、滤速对该生物慢滤池出水水质的影响,确定该生物慢滤池的最佳运行条件,并评估低温时该生物慢滤池的反硝化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常温、化学需氧量与总氮质量浓度的比值为4.0、碳源为葡萄糖、滤速为0.10 m/h的最佳运行条件下,该生物慢滤池出水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稳定在1.26 mg/L左右,相对于传统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反硝化脱氮性能较好,并且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及亚硝态氮、氨氮、总铁的质量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地表水标准;低温时,该生物慢滤池出水水质稳定,除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4项水质指标的质量浓度均符合GB 3838—2002中III类地表水标准;该生物慢滤池内存在大量与反硝化相关的菌属,酸洗改性沸石和铁碳填料可为反硝化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铁自养反硝化菌与异养反硝化菌共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铁自养反硝化 生物慢滤池 硝酸盐 铁碳微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UNet3+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地表水体提取
7
作者 白倩 罗小波 母仕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45-255,共11页
遥感图像中准确提取地表水体信息对于水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表覆盖的多样性、水体与周围环境的交汇、植被的复杂遮挡等因素,使得这项任务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提高地表水体提取精度,基于U-Net3+网络进... 遥感图像中准确提取地表水体信息对于水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表覆盖的多样性、水体与周围环境的交汇、植被的复杂遮挡等因素,使得这项任务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提高地表水体提取精度,基于U-Net3+网络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TA-UNet3+网络模型。在编码器端由深度特征到浅层逐层引入窗口注意力嵌入模块,将来自更深层特征的局部注意力逐步嵌入到较低级特征中,提高特征图的语义理解能力。引入了结合阈值注意力和深度可分离的TA-ASPP模块,有效提高了特征信息的提取效率。在解码器端修改了多尺度融合模块,采用可学习的密集上采样卷积和深度分离卷积替代原始的双线性插值与普通卷积,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数据集选择了重庆市不同场景下的部分地区,实验结果表明,TA-UNet3+网络模型在精度、召回率、F1和IoU等评价指标上均优于语义分割网络,表现出更高的地表水体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体提取 遥感图像 TA-UNet3+ 阈值注意力 密集上采样卷积 TA-ASPP模块 窗口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拟
8
作者 孙俊峰 胡浩鑫 曾献奎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是定量刻画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及流域水文循环的重要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表水或地下水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克服了传统水文数值模型面临的困难。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数据驱...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是定量刻画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及流域水文循环的重要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表水或地下水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克服了传统水文数值模型面临的困难。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拟技术,利用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方法,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agehen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预测河流日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结果表明,基于CNN和LSTM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研究区地表径流量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8094,对地下水位模拟的NSE高于0.81,模拟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深度学习 地下水与地表水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干支流地表水中药物和杀生剂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
9
作者 区晖 刘益 +3 位作者 汤志杰 胡立新 刘有胜 应光国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1-2012,共12页
药物和杀生剂类化合物属于新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潜在危害.珠江广州段是重要的水源地,为摸清广州市地表水中药物和杀生剂的污染特征和环境风险,采集珠江干流广州段、流溪河、石井河、猎德河和沙河等重... 药物和杀生剂类化合物属于新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潜在危害.珠江广州段是重要的水源地,为摸清广州市地表水中药物和杀生剂的污染特征和环境风险,采集珠江干流广州段、流溪河、石井河、猎德河和沙河等重要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地表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高分辨质谱技术,靶向定量检测了39种药物和杀生剂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两季共检出31种药物和杀生剂,检出浓度范围为0.01—893 ng·L^(−1).检出率和浓度相对较高的是避蚊胺(DEET)、氯咪巴唑(Climbazole)和非诺洛芬(Fenoprofen).药物和杀生剂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现支流高于干流,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的特征,说明这2类新污染物可能主要受降雨和面源污染输入影响.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珠江广州段干流整体风险较低,但三氯生(TCS)、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避蚊胺(DEET)等在支流河涌存在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杀生剂 地表水 污染水平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5种微塑料
10
作者 胡晓璇 刘茜 刘彦杰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建立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5种微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方法。采用密度分离法分离地表水中5种微塑料,处理后的样品经过热裂解仪高温裂解,将裂解后产生的特征产... 建立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5种微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方法。采用密度分离法分离地表水中5种微塑料,处理后的样品经过热裂解仪高温裂解,将裂解后产生的特征产物富集到Tenax吸附管内,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仪对组分进行分析。利用色谱实现分离,利用质谱对特征离子碎片进行定量与定性。考察了热裂解温度、升温速率对特征产物的影响,最终选择热裂解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5℃/min为实验条件。5种微塑料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3~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008、0.0013、0.0010、0.0009、0.0014 mg/L,加标回收率为80.1%~116%,精密度为4.82%~10.6%。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测定,可为标准监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地表水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地表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11
作者 陈炳基 刘益 +3 位作者 朱爱琴 胡立新 刘有胜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0,共7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国家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为评估广州市地表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采集了珠江广州段干流及其主要支流14个点位枯水期和丰水期地表水样品,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HPLC-MS/MS)...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国家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为评估广州市地表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采集了珠江广州段干流及其主要支流14个点位枯水期和丰水期地表水样品,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HPLC-MS/MS)对54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基于风险商(RQ)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两季地表水中共检出18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浓度范围为0~8789 ng·L^(-1),检出浓度最高为双酚A(BPA)和强的松(prednisone),且在所有点位中均检出最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出率和浓度呈现下游高于上游、支流高于干流,以及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趋势。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珠江干流点位的生态风险为低风险,但石井和猎德等纳污支流中,壬基酚(4-NP)和双酚S(BPS)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存在中、高风险,且丰水期的生态风险水平高于枯水期。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市新污染物监测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珠江 地表水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储量的响应
12
作者 滕健 常军 +2 位作者 翟永波 郭靓洁 刘伟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厘清黄淮海平原过去15年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的时空响应,本文基于MODIS NDVI和GLDAS水文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平原NDVI与地表水储量(SWS)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 为厘清黄淮海平原过去15年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的时空响应,本文基于MODIS NDVI和GLDAS水文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平原NDVI与地表水储量(SWS)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探究了NDVI与SWS及其组分的内在关联和时空响应规律。结果表明:2006—2020年黄淮海平原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31%/a,而SWS以0.84mm/a的速度呈下降趋势;黄淮海平原NDVI与SWS之间存在约2个月的时滞效应,主要体现在土壤水分对植被的影响中;NDVI与SWS的相关性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地表水储量 时滞效应 空间响应 趋势分析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周心成 李荣强 +2 位作者 陈轩 蒋熙媛 薛应如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基于70篇文献的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水水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推进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草地、耕地、建设用地与林地对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等水质指标的影响通过1%显著... 基于70篇文献的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水水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推进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草地、耕地、建设用地与林地对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等水质指标的影响通过1%显著性检验(P<0.01),且在缓冲区100 m、200 m和500 m等不同尺度下的影响效果依旧显著。(2)流域特征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强影响。从空间尺度来看,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更大;从地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流域中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较小;从季节来看,流域丰水期时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更大。(3)文献研究特征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采样点与解释变量数量的提升会降低研究结果中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机构的不同也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土地利用方式 地表水水质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MS法监测地表水中7种有机溶剂
14
作者 姚洋 杨燕 +2 位作者 张庆鹏 张胜平 刘晓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1018,共5页
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苯胺、甲基叔丁基醚、溴甲烷、溴乙烷、联苯和1,1,1-三氯乙烷7种常见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选择聚丙烯酸酯涂层纤维地... 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苯胺、甲基叔丁基醚、溴甲烷、溴乙烷、联苯和1,1,1-三氯乙烷7种常见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选择聚丙烯酸酯涂层纤维地表水样进行提取。提取液进样色谱质谱系统,外标法定量。硝基苯、苯胺、甲基叔丁基醚、溴甲烷、溴乙烷、联苯和1,1,1-三氯乙烷7种溶剂在质量浓度0.005~0.5μg·mL^(-1)范围内与相应的定量离子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如下:硝基苯:0.00342μg·mL^(-1)、苯胺:0.00435μg·mL^(-1)、甲基叔丁基醚:0.00452μg·mL^(-1)、溴甲烷:0.00476μg·mL^(-1)、溴乙烷:0.00453μg·mL^(-1)、联苯:0.00456μg·mL^(-1)、1,1,1-三氯乙烷:0.00480μg·mL^(-1)。样品在不同水平浓度点的回收率在90.5%~1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8%~4.58%之间(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地表水中硝基苯等7种有机溶剂残留的监测,为保护地表水环境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MS 地表水 溶剂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沿黄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
15
作者 赵亚茹 康凤新 +5 位作者 郗鸿峰 李嘉龙 秦鹏 隋海波 郑婷婷 杨海涛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7-1296,共20页
为研究鲁西沿黄地区的地下水循环特征及黄河水、东平湖水的渗漏补给范围,利用水化学、D、^(18)O同位素识别地下水中主要水化学组分来源及控制性因素确定了补给范围,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和端元混合模型对黄河水及东平湖水的渗漏量、不... 为研究鲁西沿黄地区的地下水循环特征及黄河水、东平湖水的渗漏补给范围,利用水化学、D、^(18)O同位素识别地下水中主要水化学组分来源及控制性因素确定了补给范围,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和端元混合模型对黄河水及东平湖水的渗漏量、不同水体之间的转化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将上述成果与地下水动力学结合探究鲁西沿黄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循环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_(3)^(-)—Ca^(2+)·Mg^(2+)型为主,水化学组分受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作用控制;黄河水及东平湖水渗漏补给影响带范围分别为1.5~4.5 km、0.5~1.5 km;丰水期(2023.6~2023.9)黄河水及东平湖水渗漏量分别为:457.63×10^(4)m^(3)、222.80×10^(4)m^(3);枯水期(2023.10~2024.5)分别为261.50×10^(4)m^(3)、456.91×10^(4)m^(3)。研究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黄河水渗漏补给两侧第四系孔隙水,东平湖水侧渗补给周边第四系孔隙水;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及黄河水、东平湖水补给后下渗补给下伏岩溶水。地下水地表水循环演化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同位素 地表水影响带 渗漏量 地下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动态模型模拟预测我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和地表水化学对氮硫沉降降低的响应
16
作者 周剑兴 李秉珍 +2 位作者 韩怡蒙 夏凡 谢丹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00-2712,共13页
以我国西南部重庆铁山坪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模型MAGIC,结合长期观测数据,预测酸沉降减少后土壤和地表水化学的长期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十四五”的排放控制政策(到2025年SO_(2)排放总量保持与2020年相同,NOx和氨气(NH3)... 以我国西南部重庆铁山坪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模型MAGIC,结合长期观测数据,预测酸沉降减少后土壤和地表水化学的长期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十四五”的排放控制政策(到2025年SO_(2)排放总量保持与2020年相同,NOx和氨气(NH3)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和8%)设置的“实际减排”情景,到2050年亚热带森林土壤水(S1和S2)和地表水(SW)硫酸根(SO_(4)^(2-))浓度先升高,到2028年之后保持平稳,2021~2050年其平均值分别为1426,1414和938μeq/L,尚未恢复到1980年水平,恢复滞后23年左右;土壤水硝酸根(NO_(3)^(-))到2050年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其阈值(443μeq/L),地表水NO_(3)^(-)浓度已经低于其阈值(411μeq/L),地表水NO_(3)^(-)浓度得降低相对于穿透水滞后13年左右;盐基阳离子(钙,Ca^(2+))在土壤和地表水中浓度升高;土壤和地表水p H值和ANC均低于酸化指标阈值,酸化恢复存在滞后效应.当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政策,即SO_(2)至2030年降到2021年的80%,至2050年降到2021年的70%,NH3、NOx和Ca^(2+)至2030年降到2021年的60%,至2050年降到2021年的40%,才可以使强酸性阴离子恢复到阈值以内,pH值持续上升,土壤和地表水ANC恢复到0μeq/L以上.此外,未来全球温度上升对土壤酸化严重的亚热带森林土壤和地表水中主要强酸性阴离子和酸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体减排 酸沉降 亚热带森林 土壤和地表水化学 MA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表水中锶-90放射性水平研究及其剂量评估
17
作者 毕存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9-1265,共7页
对2019-2023年云南省地表水中^(90)Sr活度浓度进行了研究,与全国其他地表水中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长期变化趋势,并通过昆明市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中的^(90)Sr活度浓度估算了其所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云南... 对2019-2023年云南省地表水中^(90)Sr活度浓度进行了研究,与全国其他地表水中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长期变化趋势,并通过昆明市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中的^(90)Sr活度浓度估算了其所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省地表水中^(90)Sr活度浓度处于全国中间偏低水平,属于正常环境背景值范围;5年间地表水中^(90)Sr活度浓度基本保持稳定;饮用水中^(90)Sr所致年有效剂量远小于1mSv/a的国家标准规定限值,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90)Sr 剂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5种解热镇痛药物
18
作者 何平 王立群 +5 位作者 周姗 张宝锋 贾璇 池怡 徐珍琪 唐伟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3-1069,共7页
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残留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基于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online SPE-UHPLC-MS/MS),建立了一种快速筛查和检测地表水中布洛芬... 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残留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基于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online SPE-UHPLC-MS/MS),建立了一种快速筛查和检测地表水中布洛芬、氨基比林、安替比林、非那西丁和萘普生等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物的方法。样品经0.2µm再生纤维素滤膜过滤,移取5 mL并加入一定量的内标和Na2EDTA,混匀,使用在线固相萃取系统自动上样,PLRP-S在线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利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3.0 mm,1.8µm)进行分离,以甲醇-乙腈(1∶1,v/v)和0.2 mmol/L氟化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5种解热镇痛药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方法检出限(MDL)为0.05~0.20 ng/L,方法定量限(MQL)为0.20~0.80 n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4.2%~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06%~8.99%。采用该方法对取自钱塘江杭州段的6份水样进行检测,除氨基比林外,其余4种解热镇痛药物均有检出。该方法实现了大体积进样、在线富集净化及定量分析,简化了前处理步骤,15 min即可完成一个样品的测定,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低检出限、高灵敏度、快速分析和操作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地表水中5种解热镇痛药物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解热镇痛药物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组学技术分析地表水中未知有机污染物
19
作者 沈斐 许燕娟 +4 位作者 王硕 李丽 沈丹 魏焕平 任敏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1-466,共6页
近年来,污染物溯源技术日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然而,在水环境领域,大量未知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鉴别缺乏相应技术手段,特别是针对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化分析,目前在环境污染物溯源分析中尚处空白。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 近年来,污染物溯源技术日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然而,在水环境领域,大量未知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鉴别缺乏相应技术手段,特别是针对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化分析,目前在环境污染物溯源分析中尚处空白。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采集水质异常断面及其上游断面样本中的有机污染物信息,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实现了对不同点位样品的差异化分析,根据模型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通过自建数据库和在线谱库对差异化合物进行定性。结果表明,水质异常断面与上游样本存在明显差异,经鉴别后检出扑尔敏、苯并咪唑-2-乙腈、六溴三亚苯、二硫化谷胱甘肽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等5种有机污染物,并将结果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参考。本方法对于保障水环境安全,及时提供污染信息,有效应对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和溯源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组学分析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
20
作者 谢永洪 鲜文婷 +4 位作者 史箴 李貌 向秋实 艾莲 刘强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通过考察固相萃取条件,优化色谱质谱参数,建立了一种可靠、灵敏的新方法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HLB)萃取,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甲醇(5mL)依次洗脱,以ACQUITY UPLC BEH ... 通过考察固相萃取条件,优化色谱质谱参数,建立了一种可靠、灵敏的新方法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HLB)萃取,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甲醇(5mL)依次洗脱,以ACQUITY UPLC BEH C_(8)为色谱柱,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的方法检出限为4~13 pg/L,测定下限为16~52 pg/L,地表水加3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回收率为53.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2%~18%(n=5)。将该法应用于沱江流域17个地表水样分析,TBBPA和HBCD部分样品有检出,检出质量浓度为未检出~1087 p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四溴双酚A 六溴环十二烷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