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城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以广西钦州市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立华 王焰 +1 位作者 吕淑婷 关昊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5,96,共6页
以钦州市为例,根据1956~2016年月降雨、径流数据,采用双累积曲线(DMC)模型和蒸发差值法计算地表水资源量,采用剔除入海河流感潮河段水量及汛期河道内最小生态水量的改进扣损法和直接法综合分析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结果表明:钦州市地表... 以钦州市为例,根据1956~2016年月降雨、径流数据,采用双累积曲线(DMC)模型和蒸发差值法计算地表水资源量,采用剔除入海河流感潮河段水量及汛期河道内最小生态水量的改进扣损法和直接法综合分析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结果表明:钦州市地表水资源量在106.573~111.216×10^8m^3范围内,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8.444×10^8m^3,占比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4.6%。钦州市水量相对丰富,但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富裕且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独流入海河流分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最多,南流江分区次之,郁江干流分区最少;时间上,19条流域汛期水量高达81.949×10^8m^3,其中难以控制利用量为62.272×10^8m^3,有35.823×10^8m^3经入海河流直接外排入海;4.973×10^8m^3为感潮河段咸水难以利用;调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为改善河道环境、缓解供需矛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直接法 扣损法 汛期难以利用水量 河道内最小生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时空分布特性对可利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喜诚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6-79,共4页
由于各流域地形、地貌、流域形状和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地表水资源无论是年际变化,还是年内分配上,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和地域性。年际变化幅度大和年内分布不均制约了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分析和研究这些变化特征,掌... 由于各流域地形、地貌、流域形状和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地表水资源无论是年际变化,还是年内分配上,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和地域性。年际变化幅度大和年内分布不均制约了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分析和研究这些变化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对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时空分布特征 地表水可利用量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河水库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供需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涛 魏胜利 张克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3期230-230,232,共2页
采用典型年法分析1961—2010年闪电河水库控制流域内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地表水资源量),依据水库供水趋势及下游生态需水量,计算出水库下游地表水可利用量,展望未来下游地区地表水资源利用规划前景。
关键词 来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需水量 生态需水 地表水可利用量 闪电河水库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淋淋 曹升乐 +5 位作者 于翠松 王俊 郭晓娜 宋少文 庄会波 查治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163,共5页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就是要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时应考虑当地水资源特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就是要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时应考虑当地水资源特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原则,系统讨论了狭义、广义及严格意义地表(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提出了确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方法体系。最后以胶南市及乳山市为例,计算了两市各规划年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两市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和控制指标分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条红线 用水总量控制确定 广义地表水可利用量 广义地下水可开采量 广义水资源可利用量 胶南市 乳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系生态流量的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方法探析——以赤峰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拯民 金中天 +1 位作者 唐世南 潘扎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地下水可开采量通常作为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阈值上限,是制定地下水治理和保护管控指标的首要依据。围绕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以维持山丘区地下水排泄结构稳定为目标,提出了以天然基径比为参照的山丘区地... 地下水可开采量通常作为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阈值上限,是制定地下水治理和保护管控指标的首要依据。围绕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以维持山丘区地下水排泄结构稳定为目标,提出了以天然基径比为参照的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方法—基径比关系曲线法;以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为目标,提出了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控制指标的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方法—地表水可利用量控制法。以赤峰市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为例,结果表明:赤峰市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07亿m3,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计算结果与方法可推动赤峰市山丘区地下水实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我国北方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区 地下水可开采量 基径比关系曲线法 地表水可利用量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灌溉分水模型的初拟
6
作者 朱卫东 依明.依萨克 +2 位作者 吐尔洪.牙生 牛建宏 依迪热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185-188,共4页
结合叶尔羌河流域现行的分水比例和分水制度,考虑到流域的实际灌溉引水情况,对叶尔羌河流域各用水单位的多年引水资料、地表水可利用量进行复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叶尔羌河流域较为实用的灌溉分水模型。认为该模型对流域分水和各用水单... 结合叶尔羌河流域现行的分水比例和分水制度,考虑到流域的实际灌溉引水情况,对叶尔羌河流域各用水单位的多年引水资料、地表水可利用量进行复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叶尔羌河流域较为实用的灌溉分水模型。认为该模型对流域分水和各用水单位水量的优化配置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比例 分水制度 地表水可利用量 灌溉分水 模型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