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打盐碱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水分蒸渗特征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取生
-
机构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综合治理及高效利用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BA508B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文摘
选择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地区,采用FAO56方法和实际田间定期观测相结合,分析了当地旱田和碱斑地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分蒸散和入渗特征及其对土地盐碱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玉米地这样相对蒸散量比较大的旱作农田来讲,水分亏缺和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根层,而对表层土壤,即使在偏干旱年份,仍然有足够的水分入渗量来维持盐分平衡。碱斑地随着植被的破坏,总体上表层土壤蒸发和入渗量基本平衡,但是由于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盐分浓度要比入渗过程中的盐分浓度大,表层土壤依然向盐碱化方向发展。采取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耗水量与该地区降雨水平相适应的植被系统是控制区域土地盐碱化发展的关键。
-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地表水分蒸发
地表入渗
土地盐碱化
-
Keywords
land use pattern
evaporation from topsoil
infiltration
soil salinization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