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中部地表水体1999-2015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佩云 王凯 +2 位作者 王戈飞 梁枥文 张世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3-639,共7页
地表水体对于毛乌素沙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9、2006、2013、2015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获取了毛乌素沙地中部近16 a来地表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体面积以2006年为界呈先萎缩后回升的变化特征... 地表水体对于毛乌素沙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9、2006、2013、2015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获取了毛乌素沙地中部近16 a来地表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体面积以2006年为界呈先萎缩后回升的变化特征,1999-2006年地表水体总面积从368.52 km^2缩减到了242.81 km^2,缩减了129.53 km^2(34.1%)。2013年和2015年水体面积回升,但2015年仍比1999年减少18.6%。研究区地表水体的变化在北部主要受煤炭开采大幅增加(2 252.2%)的影响,而南部主要受灌溉面积增加(92.4%)和畜牧量大幅增加(24 614.7%)的影响。以伊旗查干淖尔为代表的天然水体尽管受采矿用水增加等的影响,但在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下面积变化不大,而以伊和日淖尔为代表的天然水体面积缩减显著,表明地表水体需要积极调控和适应才能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地表水体变化 遥感 人类活动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的京津冀长时序水体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郝金虎 韦玮 +5 位作者 李胜男 马牧源 李肖夏 杨洪国 姜琦宇 柴沛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明晰长时序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综合利用多指数水...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明晰长时序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综合利用多指数水体检测规则、线性斜率、多元线性回归和偏微分分解等方法,构建了京津冀地表水体高时空分辨率连续变化图谱,揭示了研究区及安固里淖、密云水库、白洋淀和北大港湿地4个典型区的地表水体时空分异规律,厘定了降水量、气温、潜在蒸散发、前一年水体面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和和引水调水等因素对地表水体变化的影响量。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京津冀地区水体面积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永久性水体面积净增122.85 km2,季节性水体面积净增1 788.95km2。其中安固里淖和白洋淀水体面积呈减少趋势,密云水库和北大港湿地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2)京津冀地表水体空间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北部和南部地区相对匮乏,4个典型区水体转换幅度大,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3)降水量、前一年水体面积、引水调水(其他因素)对京津冀地表水体变化起正向影响,气温、潜在蒸散发、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均起负向影响作用,且非气象因素的影响作用整体大于气象因素,其中安固里淖和白洋淀水体面积减少主要受农业用水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 地表水体变化 季节性水 永久性水 影响因素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