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FLOW在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浩佳 吴剑锋 +2 位作者 林锦 吴鸣 吴吉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603,共8页
地表水-地下水具有复杂的相互转换关系,但是相关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分析GSFLOW模型的结构、原理及计算过程等,应用GSFLOW模型对干旱区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根据开都河地区的现有资料,利用GSFLOW模型构... 地表水-地下水具有复杂的相互转换关系,但是相关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分析GSFLOW模型的结构、原理及计算过程等,应用GSFLOW模型对干旱区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根据开都河地区的现有资料,利用GSFLOW模型构建了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并利用2000—2005年两个径流测站数据、地下水观测井数据和博斯腾湖水位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各个径流测站径流量的Nash模型确定性系数在0.67以上,观测井绝对平均误差约1.2m,开都河东支模拟出流量和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趋势相近,取得较好的模拟精度.GSFLOW模型可以较为真实反应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及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可以作为类似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评估工具,并应用于实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耦合模拟 GS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 被引量:16
2
作者 白乐 李怀恩 +3 位作者 何宏谋 董国涛 蔡大应 党素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937,共7页
为定量评价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水平衡要素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改变,急需开展煤矿开采区地表水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研究。在考虑地表水入渗补给的滞后性和在RCH程序内部实现垂向上对多层单元... 为定量评价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水平衡要素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改变,急需开展煤矿开采区地表水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研究。在考虑地表水入渗补给的滞后性和在RCH程序内部实现垂向上对多层单元格补给表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的耦合数值模型(SWATMOD),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秃尾河流域——锦界煤矿采煤工程实例中。实例应用表明: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地表水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可用于预测秃尾河流域煤矿开采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规律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 SWATMOD模型 耦合模拟 锦界煤矿 秃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与耦合模拟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力刚 张奇 左海军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5期82-85,102,共5页
在介绍"四水"转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引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过程,归纳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系统介绍和对比国内外典型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总体结构、特点、适用领域及模型的... 在介绍"四水"转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引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过程,归纳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系统介绍和对比国内外典型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总体结构、特点、适用领域及模型的局限性。对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过程及耦合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认为集成模型应该解决时空尺度整合、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指出综合水循环和水质各组成部分的复杂系统模拟是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耦合模拟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凌敏华 陈喜 +2 位作者 程勤波 薛显武 秦年秀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模拟计算有助于水资源精准评价。在非饱和带数值计算模型(UZF1)与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2005)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数值模拟模...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模拟计算有助于水资源精准评价。在非饱和带数值计算模型(UZF1)与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2005)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可以同时输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和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有利地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将模型应用于资料条件较好的临涣集流域,从模拟结果分析来看,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流域出口流量与地下水位空间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文过程 地下水 UZF1 MODFLOW2005 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耦合模拟模型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曾献奎 卢文喜 +1 位作者 王伟卓 孙忠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7-49,共3页
地下水与地表水耦合模拟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水文循环过程,为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地下水与地表水耦合模拟模型按求解方法可分为水均衡法模型、解析法模型和数值法模型,按耦合方式可分为边界条件耦合模型、交换通量耦合模型、整... 地下水与地表水耦合模拟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水文循环过程,为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地下水与地表水耦合模拟模型按求解方法可分为水均衡法模型、解析法模型和数值法模型,按耦合方式可分为边界条件耦合模型、交换通量耦合模型、整体边界模合模型,目前各类模型存在问题主要有数值求解不稳定、失真、适应性差、参数率定困难等,"3S"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是今后的发展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耦合模拟模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 被引量:14
6
作者 薛联青 魏卿 魏光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5-201,共7页
基于流域水资源管理需求,揭示塔里木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区域水资源整体性功能,采用HSPF-MODFLOW耦合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日径流模拟,并选用纳什系数Ens、确定性系数R2、均方根误差σ对模拟结果进行率定,以明晰大... 基于流域水资源管理需求,揭示塔里木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区域水资源整体性功能,采用HSPF-MODFLOW耦合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日径流模拟,并选用纳什系数Ens、确定性系数R2、均方根误差σ对模拟结果进行率定,以明晰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地表水模拟纳什系数均大于0.7,对长期连续径流模拟效果较好;地下水位模拟随补给量变化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随着干流下游间歇性输水的延续,下游整体地下水位明显回升,但生态走廊以下河段抬升幅度较小,2004年下游地下水年平均埋深约6.21 m,而在规划年预计达到4.73 m;耦合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对水资源联合评价与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F-MODFLOW耦合模型 率定分析 水循环 径流模拟 地表水 地下水 塔里木河 纳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艳平 李兰 +1 位作者 朱灿 董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0,共4页
传统的概念性水文模型存在不能对不同径流成分进行精确模拟和划分的局限性。而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其精确的物理基础和产流机制,充分考虑到不同径流成分的水力联系,在对流域进行土壤垂直分层和水平网格划分后可进行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 传统的概念性水文模型存在不能对不同径流成分进行精确模拟和划分的局限性。而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其精确的物理基础和产流机制,充分考虑到不同径流成分的水力联系,在对流域进行土壤垂直分层和水平网格划分后可进行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分析与耦合模拟。应用李兰教授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和GIS技术,以宜昌黄柏河天福庙水库作为典型流域,根据连续日入库径流资料验证模型精度,对该流域的日入库径流过程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连续耦合模拟与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地表水地下水耦合 日径流模拟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富水砂层竖井冻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荣传新 屠卓 +1 位作者 龙伟 张润泽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83,共16页
为研究冻结竖井施工中地下水渗流对冻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的影响,以淮北煤田临涣矿区袁店二矿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及水热耦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现场砂土渗透地层温度场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流速、冻结管间距... 为研究冻结竖井施工中地下水渗流对冻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的影响,以淮北煤田临涣矿区袁店二矿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及水热耦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现场砂土渗透地层温度场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流速、冻结管间距、冻结管直径及盐水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冻结温度场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冻结竖井施工中,开挖及筑壁带来的施工热扰动对井帮处冻结壁的形成有削弱作用,地下水渗流使得冻结管布置圈径外侧上下游温度相差2~4℃。2)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证实将SFCC(soil freez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离散试验数据公式化并嵌入数值计算软件中,能够可靠地模拟埋深135 m富水砂层的温度场演化过程。3)富水砂层在冻结30 d时冻结壁交圈,冻结100 d时冻结壁有效厚度可达5 m以上,且渗流方向上的冻结温度场分布和上下游冻结壁温度变化具有明显差异。4)单因素作用下,冻结管直径与盐水温度的变化对上游冻结壁厚度及非对称系数的影响较小,变化幅度均不超过10%;而冻结管间距的改变对交圈时间影响显著,变化幅度超过60%。5)流速小于5 m/d时,交圈时间对盐水温度最为敏感,上游冻结壁厚度和冻结壁非对称系数对冻结管间距最为敏感;流速大于5 m/d时,交圈时间和冻结壁非对称系数受流速影响最为显著,上游冻结壁厚度受冻结管间距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水热耦合 冻结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地下水渗流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耦合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韩玉 卢文喜 +2 位作者 李峰平 安永凯 张将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77-1686,共10页
以浑河流域为研究区,在现场调查、动态监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浑河流域的具体实际条件,包括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建立了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流耦合模拟模型及水质耦合模拟模型.模拟对象包括地表水、包气带水和饱水带水.运用H... 以浑河流域为研究区,在现场调查、动态监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浑河流域的具体实际条件,包括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建立了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流耦合模拟模型及水质耦合模拟模型.模拟对象包括地表水、包气带水和饱水带水.运用HydroGeoSphere(HGS)技术系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立并行同步求解.根据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同步动态监测资料,分别对地表水地下水水流和水质耦合模拟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之后,根据设定的情景方案,应用所建立的模拟模型对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未来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基于HGS技术系统的地表水地下水水流和水质耦合模拟模型能够刻画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各自的运动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与相互转换关系.若地表水受到污染(如农田施肥),不仅会影响到地表水,也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流域 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 并行同步求解 HydroGeoSphere 污染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0
作者 马瑞 董启明 +1 位作者 孙自永 郑春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取成本低且温度适宜密集与连续监测,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在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水-热耦合模拟时,温度数据可用于进一步校正模型,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以提高交换量的计算精度。监测河水温度和河床沉积物内的水温,运用温度示踪方法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将水流及热运移数值模型相耦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模型校正,可精细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量、相互作用带内的水流途径、流速及其变化趋势和控制因素,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模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温度示踪 水-热耦合模拟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GIS-FEM)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强 邹德禹 +4 位作者 孙卫东 杜君利 董东林 徐建芳 傅耀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89-194,共6页
在充分了解国内外若干GIS在水文学及地下水文学中的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所提供的GIS工作平台,笔者开发研制了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GIS-FEM),成功地实现了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这两种技术方法的耦合。GIS-FEM系统弥... 在充分了解国内外若干GIS在水文学及地下水文学中的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所提供的GIS工作平台,笔者开发研制了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GIS-FEM),成功地实现了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这两种技术方法的耦合。GIS-FEM系统弥补了以往GIS软件的水文专业分析功能较弱的缺陷,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水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绘制水样玫瑰花图、进行水化学资料的统计分析,而且其三角单元网格的自动剖分和对计算结果的多种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大大降低了传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人工工作量、提高了数值模拟的模型识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 理地理信息系统 地下水数值模拟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立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3-569,共7页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内地下水和河水、泉水的转化以及综合利用具有西北干旱区的典型性.在一维明渠汇流和三维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结合1995—2003年的黑河水位、流量和地下水头监测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分析了正义峡站黑河水...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内地下水和河水、泉水的转化以及综合利用具有西北干旱区的典型性.在一维明渠汇流和三维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结合1995—2003年的黑河水位、流量和地下水头监测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分析了正义峡站黑河水位和流量、地下水头变化和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状况,说明模型是可靠的.同时,利用GRACE重力卫星和GLDAS土壤含水量数据反演了2004—2012年地下水储量的变化,根据2004—2007年监测和模拟地下水头对比效果反推了研究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模拟发现地下水向黑河排泄水量、泉水溢出量和潜水蒸发量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成果可为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数值模拟 黑河 GRACE 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祁晓凡 李文鹏 +3 位作者 崔虎群 康卫东 刘振英 邵新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3,共15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是中国西北干旱内流盆地水循环的显著特征,转化机制研究是盆地水循环规律认知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我国西北干旱内流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和盐池盆地为研究区,建立了黑河主干河道时变水平衡模型...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是中国西北干旱内流盆地水循环的显著特征,转化机制研究是盆地水循环规律认知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我国西北干旱内流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和盐池盆地为研究区,建立了黑河主干河道时变水平衡模型和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长周期水文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得到如下认识:(1)补给条件由以天然条件下河流渗漏为主的线状补给演变为以河流与引水渠道渗漏的线状补给和灌区田间入渗面状补给,排泄条件由以泉水溢出和天然湿地排泄演变为以泉水溢出与地下水开采为主的排泄。(2)张掖盆地黑河干流河道入渗段和溢出段大致以G312大桥为界,亦称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转折点。莺落峡—G312大桥段为悬河渗漏段,河道入渗补给主要受控于进入河道的实际过水量。其中,莺落峡—草滩庄段河道入渗补给率为28.20%;草滩庄—G312大桥段河道入渗补给量与河道过水量的关系可用分段函数表达,河道过水量大于或等于0.37×10^(8) m^(3)/mon时呈幂函数关系,小于则呈线性函数关系。G312大桥—正义峡段为地下水溢出段,其中G312大桥—平川大桥段地下水溢出量约占全部溢出量的70%,溢出峰值出现在高崖水文站下游约6 km处,其单长溢出量可达0.46 m^(3)/(s·km)。(3)研究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河流—含水层系统,近31年来经历了连枯和连丰的水文变化,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与地表水转化机制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最强烈的地区为张掖盆地中部的黑河—梨园河倾斜平原。1990—2001年连枯期,灌区引水量总体逐年减少,以河道入渗和渠系渗漏为主的补给量平均以0.06×10^(8) m^(3)/a速率减少,农田灌溉面积增加导致灌溉用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显著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储存量累计减少5.77×10^(8) m^(3),地下水溢出量平均减少0.16×10^(8) m^(3)/a;而2002—2020年连丰期,灌区引水量总体逐年减少,河道入渗量呈增加趋势,地下水总补给量平均增加0.15×10^(8) m^(3)/a,灌溉面积继续扩大,农灌开采量随之增加,以河道入渗量增加为主导,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储存量累计增加5.45×10^(8) m^(3),地下水溢出量平均增加0.08×10^(8) m^(3)/a。总之,补给和排泄条件变化较大,地下水储存量先减后增,地下水溢出总量变化较为平缓,反映了该区巨厚含水层系统的巨大调蓄功能。(4)位于张掖盆地东部的诸河倾斜平原地下水水位长期处于持续下降状态,这是由于地表水开发过度,补给量锐减。黑河侵蚀堆积平原地下水水位基本稳定。30多年来盐池盆地倾斜平原地下水水位长期处于持续下降状态,这是由于移民开垦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5)内流盆地天然悬河入渗段是珍贵的地下水补给通道,无论连枯期还是连丰期,河道实际过水量是河道渗漏补给量的关键,保护上游天然河道和一定的河道实际过水量是内流盆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机制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 水平衡 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耦合模拟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永雷 许玉凤 潘网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53-155,159,共4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耦合模拟在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中的主要问题、主要方法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主要策略,认为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较长时空跨度的地表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耦合模拟在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中的主要问题、主要方法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主要策略,认为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较长时空跨度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文循环进行耦合是未来水文模拟的重要方向,以流域为尺度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模拟调度将成为提高水资管理水平、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大,流域整体水循环模拟必须综合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耦合模拟 联合调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识别与变化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怡健 周宏 +3 位作者 况野 曹文佳 王炜翔 郭绪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33,243,共13页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混合交换的重要区域,该混合特性也是识别其范围的难点。为确定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的识别方法与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武汉市汉江-府河河间地块冲湖积平原为研究区,构建了研究...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混合交换的重要区域,该混合特性也是识别其范围的难点。为确定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的识别方法与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武汉市汉江-府河河间地块冲湖积平原为研究区,构建了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得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流场轨迹,分析了研究区区域和局部的水流系统,总结了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模式,并结合MODPATH模块追踪地下水流运动轨迹,识别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完全混合交互带的范围在汉江顺流方向由40 m不断拓宽至180 m,沿长江流向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整体缩小但保持在70~100 m范围内;粒子运动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与交互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表水形态、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确认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 地下水流系统 汉江-长江冲积平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区地下水中U(Ⅵ)的反应-输运耦合模拟及其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水波 刘奇 +2 位作者 张晓健 陈泽昂 李仕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3-807,共5页
在综合分析核工业南方某矿①长期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矿区实际情况进行概化,建立了溶质的反应-输运耦合模型,利用溶质反应-输运模拟软件PHREEQC-Ⅱ以U(Ⅵ)为目标对尾矿库区地下水中核素迁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弥散度、扩散系数、p... 在综合分析核工业南方某矿①长期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矿区实际情况进行概化,建立了溶质的反应-输运耦合模型,利用溶质反应-输运模拟软件PHREEQC-Ⅱ以U(Ⅵ)为目标对尾矿库区地下水中核素迁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弥散度、扩散系数、pH值、混合比以及阻滞系数等参数不同取值时U(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并就参数对模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为矿区环境评价及退役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类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数值模拟 反应-输运耦合 PHREEQC-Ⅱ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葛若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07-3014,共8页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渗流可以强化地埋管的换热,且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强化换热作用越明显;2)地下水渗流对换热器热交换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在此基础上,对竖埋管换热合理的布置方式进行分析;3)南宁河流阶地地区,仅考虑砂砾层存在地下水渗流对换热的影响,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竖埋管换热器 热湿耦合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胜国 黄修桥 +2 位作者 贾艳辉 李中生 段福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6期542-546,共5页
以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为目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和计算机监控两部分组成,数据交换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内部体系与运行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层、调度决策层和决... 以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为目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和计算机监控两部分组成,数据交换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内部体系与运行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层、调度决策层和决策执行层3个层次,外部结构由一个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站和若干个设置于监控现场的控制子站组成,中心站与各个子站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先由计算机监控部分采集相关数据,然后就不同的井渠配水比例和灌溉模式分别通过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系统进行模拟与预测,以人机交互的方式确定最优配水方案,再通过计算机屏幕上虚拟的操作面板发出控制指令,由计算机监控部分实施具体灌溉.构成了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优化调度和可视化操作于一体的模块化设计、分布式、人机交互的智能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子站的CPU采用睡眠唤醒模式工作,以减少受干扰概率.触点采样施加100 V,25 mA交流电,以提高在潮湿环境下长期工作的可靠性.系统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经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为同类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系统 井渠结合灌溉 数值模拟 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丽丽 王云霞 +2 位作者 谢新民 叶勇 丁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26,共4页
基于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耦合模拟模型,建立了基于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及下游灌溉用水需求双重作用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研制和开发了集数据库、模型库和人机交互界面等于一体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计算软件,并以沈阳市沈北... 基于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耦合模拟模型,建立了基于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及下游灌溉用水需求双重作用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研制和开发了集数据库、模型库和人机交互界面等于一体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计算软件,并以沈阳市沈北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石佛寺供水系统不同组合方案长系列逐月调算和对比分析,提出了推荐的石佛寺供水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控模式和设计供水规模。研究结果为沈阳市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沈北地区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安全的供水保障,且可推动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控理论研究和应用,为其他地区和流域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联合运用 联合调控 水资源配置 模型研究 Ground WATER Surface WATER Joint Operation Based ALLOCATION Model WATER RESOURCES 优化调控模式 水资源优化 供水系统 调控模型 石佛寺 生态环境需水 沈阳市 人机交互界面 耦合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市地下水系统确定—随机耦合模拟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新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7-84,共8页
本文对喀什市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处理系统的边界,建立了系统的确定-随机耦合模拟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如实地反映地下水系统状态变化的特性,它为系统的规划、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 本文对喀什市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处理系统的边界,建立了系统的确定-随机耦合模拟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如实地反映地下水系统状态变化的特性,它为系统的规划、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市 地下水系统 随机耦合模拟模型 模型优化识别 数值模拟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