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北麓沣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及转化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志豪 高燕燕 +2 位作者 温芮 钱会 洪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50,共17页
秦岭北麓沣河是“长安八水”之一,对其水环境现状、影响因素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根据2022年7月在沣河流域采集的62个地下水样和17个地表水样的分析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 秦岭北麓沣河是“长安八水”之一,对其水环境现状、影响因素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根据2022年7月在沣河流域采集的62个地下水样和17个地表水样的分析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法和氢氧同位素分析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为弱碱性,约有50%为极硬水、25%为硬水,溶解性总固体(TDS)较大,最大值高达1916 mg·L^(-1),NO_(3)^(-)浓度较高;地表水为弱碱性,为软水或微硬水,溶解性总固体较小,有机物含量较高;地表水和地下水阳离子均以Ca^(2+)为主,阴离子均以HCO_(3)^(-)为主,地表水基本是HCO_(3)-Ca型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_(3)-Ca、HCO_(3)·SO_(4)-Ca、HCO_(3)-Ca·Mg和HCO_(3)·SO_(4)-Ca·Mg型,分别占比24.19%、24.19%、16.13%和9.68%,且水化学类型空间变化较大。②研究区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蒸发浓缩和大气降水也有一定影响;水中Na^(+)除岩盐溶解外,还有硅酸盐风化的影响,Ca^(2+)、Mg^(2+)和HCO_(3)^(-)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的风化溶解;地下水中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普遍发生,对Ca^(2+)和Na^(+)浓度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增加了部分地下水中SO_(4)^(2-)、NO_(3)^(-)和Cl^(-)浓度,相比之下地表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③研究区洪积扇扇顶-扇中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比例为46.62%;洪积扇前缘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比例为13.62%;下游平原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比例为3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影响因素 转化关系 地下水-地表水 离子比 补给比例 氢氧同位素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绿洲农业发展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魏晓妹 康绍忠 +1 位作者 粟晓玲 陈俭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1,共4页
基于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分析了天然河道渠网化、灌溉面积扩大、渠道引水量增加、渠系高标准衬砌及地下水大量开采对流域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农业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造就了高效和集约化绿... 基于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分析了天然河道渠网化、灌溉面积扩大、渠道引水量增加、渠系高标准衬砌及地下水大量开采对流域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农业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造就了高效和集约化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使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条件、转化数量及水体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负面效应已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直接威胁着绿洲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绿洲农业 地表水 地下水 转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61
3
作者 聂振龙 陈宗宇 +2 位作者 程旭学 郝明林 张光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转化 水化学信息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崔亚莉 邵景力 李慈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55,共6页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 ,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 ,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 ,通过建立地下水模...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 ,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 ,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 ,通过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模拟模型 转化关系 水资源 水文地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昭苏—特克斯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海宁 谷洪彪 +4 位作者 迟宝明 姜纪沂 李瑛 李海君 王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8-1088,共11页
将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氧同位素(18O)作为示踪剂,基于对新疆昭苏—特克斯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的分析,旨在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别以HCO3·SO4-Ca·(Mg)、HCO3-Ca&... 将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氧同位素(18O)作为示踪剂,基于对新疆昭苏—特克斯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的分析,旨在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别以HCO3·SO4-Ca·(Mg)、HCO3-Ca·(Mg)型为主,地下水中TDS大于地表水,两者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过了溶滤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均位于全国降水线附近,地表水同位素组成较地下水富集。沿特克斯河流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为:上游地段以地下水和右岸支流补给特克斯河干流、支流补给沿岸地下水为主;中游地段以地下水补给特克斯河为主;下游地段特克斯河接受阔克苏支流和沿岸地下水补给。研究成果可深化对昭苏—特克斯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对其他"叶脉状"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盆地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苏—特克斯盆地 地表水与地下水 转化关系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尔塔拉河干流段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的系统分析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新光 郭西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50,共6页
本文通过对博尔塔拉河干流段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径流特征分析研究,在揭示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水资源转换模型,计算不同河段的转换星及其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量,为计算和评价水资... 本文通过对博尔塔拉河干流段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径流特征分析研究,在揭示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水资源转换模型,计算不同河段的转换星及其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量,为计算和评价水资源转换的复杂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塔拉河 地表水 地下水 干流 转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艺武 苏小四 +3 位作者 王骞迎 杨峰田 任婉立 赵振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4-674,共11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对于揭示水资源形成机制和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伊犁河干流及其典型支...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对于揭示水资源形成机制和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伊犁河干流及其典型支流,分析了河水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及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利用222Rn建立相关质量均衡模型,计算了伊犁河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转化量.结果表明:伊犁河北侧平原区地下水径流主要受控于地形和岩性;南侧平原区的地下水径流主要受控于新构造运动,且地下水与地表水都进行了多次转化.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 稳定同位素 222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久潭 李颖智 +4 位作者 高宗军 王敏 刘曼茜 王姝 王贞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0,共11页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SO4(SO4·HCO3)-Ca·Mg(Mg·Ca)型为主。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且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风化为主。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水样点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混合区三个区域,说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存在明显的转化关系;地表水、地下水、泉水的主要来源均为大气降水,不同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支流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拉萨河中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地段性互补关系,拉萨河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中下游 地表水-地下水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转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与铀的补给通量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积斌 许建新 +3 位作者 徐凯 钟翼 秦西伟 马海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8-1748,共11页
流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对盐湖成盐元素的运移和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尕斯库勒盐湖盆地内流域水体的水化学和B同位素特征识别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定量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流域中铀的补给通量.结果表明,流域... 流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对盐湖成盐元素的运移和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尕斯库勒盐湖盆地内流域水体的水化学和B同位素特征识别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定量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流域中铀的补给通量.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离子的分异除了蒸发浓缩作用之外,还受重力分异及掺杂作用的影响;上游库拉木勒克萨伊河和阿特阿特坎河水体在出山口附近转入地下并在中游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其补给率分别占48.8%和51.2%,年均补给量分别为1.08×10^8和1.13×10^8 m^3/a;在中游至尾闾盐湖段,阿拉尔河和侧向补给对盐湖卤水的补给率占55.2%,深部水体的补给占44.8%;至少从5.7 ka以来,上游水体对盐湖卤水中铀的补给通量为4.11×10^3 t,在湖积平原黏土沉积带以及祁漫塔格山前局部还原带可能具有较大规模的铀矿.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盐湖盆地水循环模式、揭示卤水资源形成机制;同时为尕斯库勒盐湖盆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寻找铀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 转化关系 铀通量 找矿意义 尕斯库勒盐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冬奥会崇礼赛区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师明川 付世骞 杜尚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7,共6页
为深入理解崇礼区清水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通过D、18O、222Rn环境同位素技术开展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18O监测结果可知,东沟中游地区表现为地下水溢出补给地表水,地表水接受地下水泄流补给的... 为深入理解崇礼区清水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通过D、18O、222Rn环境同位素技术开展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18O监测结果可知,东沟中游地区表现为地下水溢出补给地表水,地表水接受地下水泄流补给的贡献为56%,接受上游河水补给为44%;通过222Rn监测结果可知,上游段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地表水向地下排泄27.8 m^3/(d·m);下游段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化,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平均速率为17.6 m^3/(d·m)。由此可见,地表水-地下水的频繁转化是清水河流域水资源循环的主要特征,地下水泄流补给地表水是区内旱季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 222Rn 氘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霞 陈建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309-311,共3页
张掖、高台和临泽沿着黑河一带泉水总量在(10~13)×10^8m^3/a之间,泉水对张掖地区的农业生长、生态环境、工业和人民生活极为重要,近年来虽然泉水量在减少,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对于泉水的补给来源基本被认为是由黑河等地表... 张掖、高台和临泽沿着黑河一带泉水总量在(10~13)×10^8m^3/a之间,泉水对张掖地区的农业生长、生态环境、工业和人民生活极为重要,近年来虽然泉水量在减少,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对于泉水的补给来源基本被认为是由黑河等地表径流转换而来的,认为河流在山区排泄地下径流,进入山前平原以后,变成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适当条件下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溢出地面,因此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复杂过程。很多人认为这种过程是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为河水渗漏-溢出-再渗漏-再溢出等,是一种反复转化过程,并称此过程为水资源相互转化多巡回性。笔者结合同位素分析对这种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地下水-泉水的多次转换模式产生一定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地下水 泉水 相互转化 同位素 补给地下水 黑河流域 地表水 转换关系 张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T研究祁连山大断裂与地下水转化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卢放 阎红霞 +1 位作者 武毅 任政委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180-183,共4页
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祁连山-河西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研究是长期困扰水文地质学家的一个大难题。根据祁连山-河西走廊平原地区地层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了... 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祁连山-河西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研究是长期困扰水文地质学家的一个大难题。根据祁连山-河西走廊平原地区地层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了祁连山大断裂性质的勘查研究,查明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祁连山大断裂的性质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大断裂 祁连山-河西走廊平原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物性差异 音频大地电磁法 水力联系 地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水热运移模拟定量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昱含 鲜阳 +3 位作者 靳孟贵 白宏伟 刘亚磊 刘延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1,共9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利用的基础。河床沉积物的水力参数对于河流渗漏量评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使用温度观测数据约束和校正,可以提高河床沉积物水力参数和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利用的基础。河床沉积物的水力参数对于河流渗漏量评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使用温度观测数据约束和校正,可以提高河床沉积物水力参数和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可信度。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炮台镇附近头道沟渠道的排水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实时监测渠道横断面地下水温度、地下水水位、渠道地表水水位和不同埋深处河流沉积物的温度变化,分析渠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变化前后温度的规律特征,并建立二维均质多孔介质变饱和土壤水热运移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与计算头道沟干渠渠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量。结果表明:浅层河床沉积物的温度信号及温度梯度可有效示踪渠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演模型参数,提高数值模型的可信度;模型反演得到的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系数为7.05 m/d;监测模拟时段内,0~28.6 d内渠道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渠道研究断面单位长度累计入渗量为35.3 m2/d,28.6~37 d内地下水向渠道排泄,渠道研究断面单位长度累计排泄量为9.626 m2/d,监测的37 d内渠道研究断面单位长度累计入渗量为25.674 m2/d;2015年7月27日22∶00至8月25日12∶30,头道沟干渠渠道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量约为4.448×105 m3;2015年8月25日12∶30至9月2日22∶00,头道沟干渠排泄地下水,地下水排泄量约为1.213×105 m3。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或类似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 水热运移模拟 地下水资源定量评价 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