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源数据下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徐良骥
刘哲
+1 位作者
庞会
王振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48,69,共5页
为动态分析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本文以淮南矿区新庄孜矿新淮工厂为例,综合运用D-InSAR遥感解译反演与地表移动变形监测两种方法分析其残余变形规律,并以遥感解译数据与实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GM(1,1)模型进行地表残余变形规...
为动态分析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本文以淮南矿区新庄孜矿新淮工厂为例,综合运用D-InSAR遥感解译反演与地表移动变形监测两种方法分析其残余变形规律,并以遥感解译数据与实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GM(1,1)模型进行地表残余变形规律的动态预测。D-InSAR存档数据反演结果显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100 mm,最大下沉速率为2.5 mm/d;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5 mm,最大下沉速率为0.45 mm/d;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地表监测点下沉速度小于1.67 mm/d,地表处于残余衰退阶段;同时模型相关系数R2>0.95,预测结果和曲线拟合精度可靠。研究成果可为煤矿老采空区上方建筑地基残余变形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采空区
地表残余变形
D-INSAR
移动
变形
监测
GM(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层建筑场地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分析
2
作者
安宝剑
吴圣林
+2 位作者
熊彩霞
刘家迎
冯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文章研究了某场地的地表开采沉陷特征,利用矿区地表变形监测资料拟合了矿山开采沉陷的时间影响参数,应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量,并与场地地表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了场地地表残余变形,为新近采空区场地多层、高...
文章研究了某场地的地表开采沉陷特征,利用矿区地表变形监测资料拟合了矿山开采沉陷的时间影响参数,应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量,并与场地地表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了场地地表残余变形,为新近采空区场地多层、高层建筑布置和抗变形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采空区
高层建筑
残余
沉降
地表残余变形
时间影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数学模型
被引量:
2
3
作者
朱广轶
侯杰
+1 位作者
陈瑞三
吕士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3-675,共13页
目的研究走向长壁冒落式开采的老采区地表沉陷盆地倾向主断面残余移动变形.方法通过对倾向主断面覆岩冒落、断裂、离层、弯曲过程的机理分析,采用概率积分法、随机介质理论和等影响原理构造了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数学模型,并...
目的研究走向长壁冒落式开采的老采区地表沉陷盆地倾向主断面残余移动变形.方法通过对倾向主断面覆岩冒落、断裂、离层、弯曲过程的机理分析,采用概率积分法、随机介质理论和等影响原理构造了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对比、不同数学模型分析对比两种方式进行了数学模型的验证.结果缓倾斜煤层和大倾角煤层倾向主断面实际观测数据与预测模型计算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10%以内.得出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下沉、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倾斜变形、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曲率变形、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水平移动、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水平变形数学模型.结论各数学模型不仅能够把矿区已有岩移参数转化为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参数,而且可以定量描述倾斜煤层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规律,可推广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采区
倾向主断面
地表
残余
移动
变形
机理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空区残余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
6
4
作者
郭高川
段瑞
杜建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为了更充分利用采空区,节约土地资源,结合山西煤矿开采的实践经验和资料,论文对采空区地表移动的残余变形机理和预测计算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又对在采空区上修建建(构)筑物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采空区
残余
地表
移动
变形
安全开采深度
地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4
5
作者
侯得峰
李德海
+1 位作者
许国胜
张彦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196,共6页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陷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高对地表下沉量、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不同阶段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陷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高对地表下沉量、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不同阶段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条件下,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下沉系数由0.67增大到0.74,增大了约11%;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由24.5 mm/d增大到51.1 mm/d,增大了109%;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由182 m缩减到94 m,缩短了约49%;地表移动的活跃期由206 d延长到252 d,延长了约23%,而衰退期持续时间由112 d缩短到62 d,缩短了约45%,由此得出在厚松散层下开采时,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显现出下沉系数增大、下沉速度加快、活跃期延长而衰退期缩短,地表残余变形减小并且稳定快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采高
地表
动态沉陷特征
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
地表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庞庄煤矿老采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袁素凤
王文生
+1 位作者
曹佰迪
曹伟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基于构造地质、地层岩性、地震、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庞庄煤矿老采区煤层开采资料分析,应用残余变形概率积分法,预测计算了庞庄煤矿工业广场的地表残余变形,评价了其场地稳定性,并分析了庞庄煤矿开采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基于构造地质、地层岩性、地震、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庞庄煤矿老采区煤层开采资料分析,应用残余变形概率积分法,预测计算了庞庄煤矿工业广场的地表残余变形,评价了其场地稳定性,并分析了庞庄煤矿开采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庞庄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别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包括原始地形地貌、地表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破坏。庞庄煤矿工业广场的最大残余变形量拐点连线(计算边界)处最大残余倾斜值i_m=3.02~3.28mm/m〉3.0mm/m,残余倾斜(i_m)可能对拟建工程局部构成危害。笔者将拟建工程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3个区。Ⅰ区和Ⅱ区分别为危险性小区和危险性中等区,为适宜和基本适宜场地;Ⅲ区危险性大,场地适宜性差,需地基工程治理。评价工作为徐矿集团华美2×300MW(CFB)机组工程机组建设工程提供了场地安全保证,同时,为合理利用宝贵的庞庄煤矿工业广场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提供了坚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稳定性评价
环境影响分析
煤矿老采区
地表残余变形
最大
残余
倾斜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采空区地面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27
7
作者
滕永海
唐志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6,共4页
为科学地利用采煤塌陷区进行地面建筑,保证新建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采用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地表残余变形值的计算、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地基处理技术及新建建(构)筑物抗变形技术措施,得出了在采...
为科学地利用采煤塌陷区进行地面建筑,保证新建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采用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地表残余变形值的计算、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地基处理技术及新建建(构)筑物抗变形技术措施,得出了在采空区上方进行地面建筑时,其最小开采深度必须大于垮落裂缝带高度与建筑荷载影响深度两者之和的结论,在确定新建建筑物的建设高度时,还要考虑地表的残余沉陷变形值,尤其是地表倾斜变形值。对采深较浅或地质采矿条件复杂不能满足建筑要求时,还要考虑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处理。该技术在平顶山、唐山、晋城、焦作等资源性城市得到了成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采空区
地表残余变形
建筑高度
地基处理
抗
变形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源数据下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徐良骥
刘哲
庞会
王振兵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48,6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323)
安徽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503062020)
文摘
为动态分析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本文以淮南矿区新庄孜矿新淮工厂为例,综合运用D-InSAR遥感解译反演与地表移动变形监测两种方法分析其残余变形规律,并以遥感解译数据与实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GM(1,1)模型进行地表残余变形规律的动态预测。D-InSAR存档数据反演结果显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100 mm,最大下沉速率为2.5 mm/d;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5 mm,最大下沉速率为0.45 mm/d;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地表监测点下沉速度小于1.67 mm/d,地表处于残余衰退阶段;同时模型相关系数R2>0.95,预测结果和曲线拟合精度可靠。研究成果可为煤矿老采空区上方建筑地基残余变形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采空区
地表残余变形
D-INSAR
移动
变形
监测
GM(1
1)
Keywords
old goaf
surface residual deformation
D-InSAR
monitoring of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GM(1
1)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层建筑场地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分析
2
作者
安宝剑
吴圣林
熊彩霞
刘家迎
冯啸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供电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文摘
文章研究了某场地的地表开采沉陷特征,利用矿区地表变形监测资料拟合了矿山开采沉陷的时间影响参数,应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量,并与场地地表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了场地地表残余变形,为新近采空区场地多层、高层建筑布置和抗变形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新近采空区
高层建筑
残余
沉降
地表残余变形
时间影响参数
Keywords
present goaf
high - rise buildings
parameters surface ground residue deformation
residue subsidence
time influence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数学模型
被引量:
2
3
作者
朱广轶
侯杰
陈瑞三
吕士华
机构
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3-675,共13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F0213304)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0540651,2017054649)
文摘
目的研究走向长壁冒落式开采的老采区地表沉陷盆地倾向主断面残余移动变形.方法通过对倾向主断面覆岩冒落、断裂、离层、弯曲过程的机理分析,采用概率积分法、随机介质理论和等影响原理构造了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对比、不同数学模型分析对比两种方式进行了数学模型的验证.结果缓倾斜煤层和大倾角煤层倾向主断面实际观测数据与预测模型计算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10%以内.得出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下沉、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倾斜变形、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曲率变形、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水平移动、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水平变形数学模型.结论各数学模型不仅能够把矿区已有岩移参数转化为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参数,而且可以定量描述倾斜煤层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规律,可推广性强.
关键词
老采区
倾向主断面
地表
残余
移动
变形
机理
数学模型
Keywords
old goaf
inclined main section
residu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surface
mechanism
mathematical models
分类号
TD325.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空区残余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
6
4
作者
郭高川
段瑞
杜建伟
机构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屯留煤矿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文摘
为了更充分利用采空区,节约土地资源,结合山西煤矿开采的实践经验和资料,论文对采空区地表移动的残余变形机理和预测计算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又对在采空区上修建建(构)筑物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采空区
残余
地表
移动
变形
安全开采深度
地基稳定性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4
5
作者
侯得峰
李德海
许国胜
张彦宾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196,共6页
基金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B2014-056)
文摘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陷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高对地表下沉量、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不同阶段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条件下,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下沉系数由0.67增大到0.74,增大了约11%;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由24.5 mm/d增大到51.1 mm/d,增大了109%;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由182 m缩减到94 m,缩短了约49%;地表移动的活跃期由206 d延长到252 d,延长了约23%,而衰退期持续时间由112 d缩短到62 d,缩短了约45%,由此得出在厚松散层下开采时,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显现出下沉系数增大、下沉速度加快、活跃期延长而衰退期缩短,地表残余变形减小并且稳定快等特征。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采高
地表
动态沉陷特征
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
地表残余变形
Keywords
thick unconsolidated layers
mining thickness
the surface dynamic subsidence regularity
lag distance of maximum subsidence velocity
surface residu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庞庄煤矿老采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袁素凤
王文生
曹佰迪
曹伟忠
机构
陕西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基金
华美2×300(CFB)机组工程建设场地煤层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与稳定性评价
徐州西部矿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10-01)
文摘
基于构造地质、地层岩性、地震、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庞庄煤矿老采区煤层开采资料分析,应用残余变形概率积分法,预测计算了庞庄煤矿工业广场的地表残余变形,评价了其场地稳定性,并分析了庞庄煤矿开采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庞庄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别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包括原始地形地貌、地表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破坏。庞庄煤矿工业广场的最大残余变形量拐点连线(计算边界)处最大残余倾斜值i_m=3.02~3.28mm/m〉3.0mm/m,残余倾斜(i_m)可能对拟建工程局部构成危害。笔者将拟建工程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3个区。Ⅰ区和Ⅱ区分别为危险性小区和危险性中等区,为适宜和基本适宜场地;Ⅲ区危险性大,场地适宜性差,需地基工程治理。评价工作为徐矿集团华美2×300MW(CFB)机组工程机组建设工程提供了场地安全保证,同时,为合理利用宝贵的庞庄煤矿工业广场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提供了坚实依据。
关键词
场地稳定性评价
环境影响分析
煤矿老采区
地表残余变形
最大
残余
倾斜值
Keywords
site stability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working face of oldcoal mine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ground surface
maximum residual incline value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采空区地面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27
7
作者
滕永海
唐志新
机构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4129)
文摘
为科学地利用采煤塌陷区进行地面建筑,保证新建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采用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地表残余变形值的计算、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地基处理技术及新建建(构)筑物抗变形技术措施,得出了在采空区上方进行地面建筑时,其最小开采深度必须大于垮落裂缝带高度与建筑荷载影响深度两者之和的结论,在确定新建建筑物的建设高度时,还要考虑地表的残余沉陷变形值,尤其是地表倾斜变形值。对采深较浅或地质采矿条件复杂不能满足建筑要求时,还要考虑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处理。该技术在平顶山、唐山、晋城、焦作等资源性城市得到了成功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采空区
地表残余变形
建筑高度
地基处理
抗
变形
技术
Keywords
mine goaf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urface ground
building height
foundation treatment
anti-deform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D32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源数据下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分析
徐良骥
刘哲
庞会
王振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层建筑场地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分析
安宝剑
吴圣林
熊彩霞
刘家迎
冯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倾向主断面地表残余移动变形数学模型
朱广轶
侯杰
陈瑞三
吕士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采空区残余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的探讨
郭高川
段瑞
杜建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降特征的影响
侯得峰
李德海
许国胜
张彦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庞庄煤矿老采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及环境影响分析
袁素凤
王文生
曹佰迪
曹伟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老采空区地面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
滕永海
唐志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