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长垣油田近地表模型约束折射波层析静校正 被引量:18
1
作者 齐春艳 陈志德 +1 位作者 刘国友 陈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0,6,共9页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模型 低速异常区 微测井 初至波 模型约束 层析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近地表模型精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宇 杨德义 +2 位作者 邓辉 严锐 陈凤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5,158,共5页
为了提高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改善静校正效果,本文研究了激发井深以及约束速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典型低降速层近地表模型,首先对比分析零井深、井深穿过低速层和井深穿过降速层三种情况下,射线穿过网格的... 为了提高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改善静校正效果,本文研究了激发井深以及约束速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典型低降速层近地表模型,首先对比分析零井深、井深穿过低速层和井深穿过降速层三种情况下,射线穿过网格的特性及激发井深在低速层以下时,最小约束速度对低速层反演效果的影响;其次利用井口时间确定最小约束速度,并提出了辅助点激发确定最小约束速度的新方法;最后应用于合成与实际地震数据,提高了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旅行时 层析反演 地表模型 激发井深 约束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可见性与层次细节地表模型相结合的快速绘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胜 刘学慧 +1 位作者 王文成 吴恩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45-952,共8页
大规模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是虚拟现实技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加速地表模型的绘制 ,人们采用视点相关的动态多分辨率层次细节模型方法 ,但是算法效率依然有待提高 .该文提出一种层次可见性与层次细节地表模型相结合的快速地形绘... 大规模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是虚拟现实技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加速地表模型的绘制 ,人们采用视点相关的动态多分辨率层次细节模型方法 ,但是算法效率依然有待提高 .该文提出一种层次可见性与层次细节地表模型相结合的快速地形绘制方法 .算法旨在利用地表模型所具有的 horizon特性在预处理中为地表多分辨率块模型建立相应的层次“块”可见性结构 ,快速判定地形块相对于当前视点的可见性 ,以减少多分辨率模型中模型细节的处理和绘制三角形的数目 .同时为消除地表模型层次变化所带来的可见性错误 ,算法提出一种层次结构可见性计算方法 ,以修正多分辨率模型所带来的可见性动态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绘制效率 ,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可见性 层次细节 地表模型 快速绘制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地表模型多分辨率动态绘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璐锦 唐泽圣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181-1188,共8页
以基于分形维数的树状结构组织三维地表网格模型 ,实现了与视点相关的连续多分辨率地表模型简化及实时绘制 .算法分为预处理和实时绘制两个阶段 .在预处理阶段 ,通过分形维数评价地表的复杂度 ,建立自适应的树状结构 ,计算出所有顶点的... 以基于分形维数的树状结构组织三维地表网格模型 ,实现了与视点相关的连续多分辨率地表模型简化及实时绘制 .算法分为预处理和实时绘制两个阶段 .在预处理阶段 ,通过分形维数评价地表的复杂度 ,建立自适应的树状结构 ,计算出所有顶点的误差值 .在绘制阶段 ,则根据视距、视角等因素动态地确定需保留的顶点集 ,并采用受限四叉树方法实时三角化得到所需分辨率下的三角网格近似模型 .该算法具有两个优点 :一个是地表模型的分层区域划分考虑了地形本身的复杂度 ;另一个是建立了视点相关各参数与所采用的分辨率表示的直接关系 .实验表明 ,此算法简单、有效 ,支持对地表模型的交互式实时动态绘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地表模型 动态绘制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象空间判据的地表模型加速绘制技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学慧 吴恩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81-486,共6页
在利用图形绘制实现虚拟现实的研究工作中,为了加速图形生成以保证实时的图形绘制,物体层次细节模型LoD(levelofdetail)的选择是其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物体对于观察者的重要性选择该物体绘制的细节... 在利用图形绘制实现虚拟现实的研究工作中,为了加速图形生成以保证实时的图形绘制,物体层次细节模型LoD(levelofdetail)的选择是其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物体对于观察者的重要性选择该物体绘制的细节.地表模型作为多边形网格模型的一种特殊几何模型,在各种虚拟现实系统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该文通过对地表模型实时生成特殊性要求的分析,提出具有焦点加权因子的基于图象空间误差的、适用于地表模型特殊性的、有效的加速简化方法.以焦点和显示面积的有效结合作为物体重要性评价尺度,有效地简化了地表模型的绘制.同时,算法结合均匀网格模型的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以“块”作为地表模型大面积简化的空间单位,加速地表模型的简化操作,以实现较为复杂的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地表模型 层次细节 实时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四叉树在基于LoD的地表模型绘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剑波 刘修国 吴信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47,共2页
文章围绕三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地表模型加速绘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传统绘制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四叉树的接边处理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基于LoD技术的地表细节层次模型的绘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线性四... 文章围绕三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地表模型加速绘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传统绘制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四叉树的接边处理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基于LoD技术的地表细节层次模型的绘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线性四叉树在邻域搜索上的特性,就能消除绘制中易出现的“裂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模型绘制 细节层次模型 线性四叉树 接边处理 LOD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插值法重构近地表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魏亦文 王彦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70,共5页
当控制点多和网格稠密时,基于薄板样条(TPS)插值的近地表模型重构往往很耗时,影响了静校正中近地表建模的效率.针对此问题,采用一种TPS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相结合的混合插值法重构近地表模型.首先利用矩阵递归LU分解及GPU加速的LU分解算... 当控制点多和网格稠密时,基于薄板样条(TPS)插值的近地表模型重构往往很耗时,影响了静校正中近地表建模的效率.针对此问题,采用一种TPS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相结合的混合插值法重构近地表模型.首先利用矩阵递归LU分解及GPU加速的LU分解算法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建立TPS插值函数;然后在X和Y方向上使用适当的步长对网格进行抽稀,运用TPS插值函数计算稀疏网格点的值,再通过稀疏网格点建立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并计算剩余网格点的值;最后用OpenGL实现近地表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提高了近地表模型重构的速度,其精度接近TPS插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样条 地表模型 静校正 三次样条 递归LU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库的地表模型实时简化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修国 张剑波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0-282,共3页
围绕三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地表模型简化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针对传统简化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DEM库数据组织的地表模型的实时简化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 :将 DEM库数据组织方法与地表层次细节模型的建立相结合 ,以... 围绕三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地表模型简化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针对传统简化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DEM库数据组织的地表模型的实时简化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 :将 DEM库数据组织方法与地表层次细节模型的建立相结合 ,以实现对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动态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库 地表模型绘制 细节层次模型 线性四叉树 接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细节层次的地表模型实时绘制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亚东 刘玉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研究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 ,提高绘制速度及可信度 .采用点到平均平面的误差度量和基于渐进网格的动态简化方法 ,使模型简化可随视点参数而动态变化 .为进一步提高绘制速度 ,算法中使用了条带结构 ,并对视区外的部分实现快速裁剪 .在 P 3... 研究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 ,提高绘制速度及可信度 .采用点到平均平面的误差度量和基于渐进网格的动态简化方法 ,使模型简化可随视点参数而动态变化 .为进一步提高绘制速度 ,算法中使用了条带结构 ,并对视区外的部分实现快速裁剪 .在 P 30 0上绘制速度可达 71ms/帧 ,绘制质量可接受 .点到平均平面的误差度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态简化的可信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模型 实时绘制 误差度量 细节层次 动态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卫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6,93,共5页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折射法、沙丘曲线法和浅层反射法等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了近地表模型及静校正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提出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近地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地表模型 静校正 综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层微测井插值方法反演复杂地区近地表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志怀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复杂地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剧烈的横向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静校正问题,提出利用调查点的微测井信息,沿近地表构造变化趋势构建近地表模型,并将其作为层析成像反演技术的初始模型,来改善反演的准确性.通过修... 复杂地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剧烈的横向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静校正问题,提出利用调查点的微测井信息,沿近地表构造变化趋势构建近地表模型,并将其作为层析成像反演技术的初始模型,来改善反演的准确性.通过修改模型并进行多次迭代来最终得到准确的近地表模型,然后利用该近地表模型计算出静校正量.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地形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测井 层析成像反演 静校正 地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G起伏地表模型数据的偏移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伍宝 朱海波 +1 位作者 王汝珍 潘宏勋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5期382-387,共6页
介绍了SEG起伏地表逆掩断层模型的特点,并以该模型数据为试验的原始地震数据,在理论模型速度和通过道集速度分析得到的速度2种条件下,分析对比了常规叠后时间偏移、水平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和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 介绍了SEG起伏地表逆掩断层模型的特点,并以该模型数据为试验的原始地震数据,在理论模型速度和通过道集速度分析得到的速度2种条件下,分析对比了常规叠后时间偏移、水平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和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模型 常规时间偏移 起伏地表偏移 方法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气带区的渗流特性及地表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应发 崔玉军 +1 位作者 姚海林 柴华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8-12,共1页
饱气带区的厚度和渗流特性随季节逐年发生变化,并伴随着吸力和含水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紧密相关于地表影响因素和土体结构,如:阳光照射,降雨、温度、风速和风向等。笔者建立了一个表征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介绍了三种可能出现... 饱气带区的厚度和渗流特性随季节逐年发生变化,并伴随着吸力和含水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紧密相关于地表影响因素和土体结构,如:阳光照射,降雨、温度、风速和风向等。笔者建立了一个表征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介绍了三种可能出现的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的情况,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在饱气带区的非饱和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过程中,提出了水的潜热系数和温度呈线性的关系,以及地表土体贮存能量和敏感热流成正比的假设,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是较吻合的。同时,对饱气带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力学机理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气带区 非饱和土渗流 地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连续的三维地表模型加速显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滨 阮秋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58,共4页
地表模型显示在虚拟现实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地表模型显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角阈值简化方法和实时连续地表细节层次模型生成算法相结合的二次简化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方法 ,以加速地表模型的简化操作 ... 地表模型显示在虚拟现实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地表模型显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角阈值简化方法和实时连续地表细节层次模型生成算法相结合的二次简化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方法 ,以加速地表模型的简化操作 ,并且在 PC机环境下实现了较为复杂的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 ,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模型 倾斜角阈值简化 DEM 多细节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模型静校正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德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4-463,共10页
本文讨论了初至波反演模拟实现静校正的新方法。此法以反射地震资料中的观测初至旅行时与模型射线追踪旅行时之差的最小平方法为基础。初始模型来自于先验信息或传统的解释成果。反演过程中利用具先决的最速下降法,可解决覆盖层速度和... 本文讨论了初至波反演模拟实现静校正的新方法。此法以反射地震资料中的观测初至旅行时与模型射线追踪旅行时之差的最小平方法为基础。初始模型来自于先验信息或传统的解释成果。反演过程中利用具先决的最速下降法,可解决覆盖层速度和折射界面深度同时反演问题。该法成功地解决了理论合成记录的模拟,有效地处理了 A 区的野外实际资料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地表模型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书艳 陆峥 +1 位作者 吴婷婷 杨晓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3,共14页
地下水-地表水交互过程涉及物质运移与能量传输,对流域水文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已成为近年来水文地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的有效手段。通过回顾近年来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的... 地下水-地表水交互过程涉及物质运移与能量传输,对流域水文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已成为近年来水文地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的有效手段。通过回顾近年来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分类、模型误差来源、模型应用、面临挑战与发展趋势等5方面内容。其中,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根据耦合方案可分为完全耦合模型和松散耦合模型;模型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地形处理方案、驱动数据、模型参数化方案、人为因素和认知的有限性等5类;目前,集成模型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地表水规律变化以及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方面的研究。随着水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面临着基础数据需求增大、硬件平台要求提高、模拟范围难以准确把握和学科交叉趋势明显等挑战;未来集成模型将向拓宽参数获取渠道、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和加强不同学科融合等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 地下水-地表水集成模型 模型误差来源 地下水-地表水交互 水资源管理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复杂地表区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卫忠 Saleh A. Al-Maghlouth +2 位作者 Adnan Hasheme 唐文榜 王达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801,共5页
在简要介绍静校正处理中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静校正处理方法。根据该区近地表特点重新定义了沙丘底面(模型顶面),并与沙丘压实曲线结合建立了相对准确的近地表模型;针对区内微测井数据分布不... 在简要介绍静校正处理中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静校正处理方法。根据该区近地表特点重新定义了沙丘底面(模型顶面),并与沙丘压实曲线结合建立了相对准确的近地表模型;针对区内微测井数据分布不均、折射层不稳定等问题,引入相对折射静校正方法,实现了对模型在复杂近地表变化区域的精度修正,保证了基准面校正的可靠性,并为后续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打下了良好基础。实际资料处理应用表明,此模型静校正方法可较好地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的静校正处理,提高低幅度构造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地表模型 剩余折射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低幅度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区近地表和中深层一体化Q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立 王晓涛 +3 位作者 谭佳 肖艳玲 陈勇 张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均被沙漠覆盖,沙漠区地震勘探采集的地震反射波中高频能量大部分被表层沙丘吸收。为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出了一种近地表和中深层叠前一体化Q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基于地震波振幅、主频和表层地震波传播时间等属性,经简化... 准噶尔盆地腹部均被沙漠覆盖,沙漠区地震勘探采集的地震反射波中高频能量大部分被表层沙丘吸收。为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出了一种近地表和中深层叠前一体化Q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基于地震波振幅、主频和表层地震波传播时间等属性,经简化的谱比公式计算炮检点近地表相对Q场;然后通过近地表炮检点地层品质因子修正中深层平均Q模型,建立含近地表变化的叠前平均Q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一步法叠前Q补偿。应用此模型处理的沙漠区地震资料分辨率,比应用常规中深层Q补偿方法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高,合成记录标定结果和叠前反演结果也优于常规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高频衰减 分辨率 地层品质因子 地表Q模型 中深层Q模型 一步法Q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模型 被引量:50
19
作者 戴华阳 王金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87,共5页
在概率积分预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开采沉陷率和拐点偏移距关于宽深比的玻兹曼函数,建立了顾及不同开采充分性的开采沉陷预计模型.为各类非充分开采(大采深煤层开采、条带开采、房柱式开采等)的岩层和地表移动计算提供了新的统一的... 在概率积分预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开采沉陷率和拐点偏移距关于宽深比的玻兹曼函数,建立了顾及不同开采充分性的开采沉陷预计模型.为各类非充分开采(大采深煤层开采、条带开采、房柱式开采等)的岩层和地表移动计算提供了新的统一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开采 地表移动预计模型 开采充分性 玻兹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一平 施媛媛 +2 位作者 姜龙 朱向宇 龚然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简述了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包括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和水生态模型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模型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模型模拟精度等应用中被广泛关注的疑难问题,指出模型系统化、综合化和平台化,大数... 简述了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包括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和水生态模型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模型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模型模拟精度等应用中被广泛关注的疑难问题,指出模型系统化、综合化和平台化,大数据支撑下的与新兴技术结合创新,以及模型法规化等将成为水环境模拟与预测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 敏感性 不确定性 模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