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罕坝林场不同林型地表枯落物特性及对应火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永全 舒立福 +4 位作者 吴松 李华 孙文国 王明玉 赵凤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以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区,以小班为研究单位,对不同林型地表枯落物特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对森林的火灾发生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场地表枯落物普遍较厚,平均4.3 cm,其中落叶松林最厚4.9 cm,樟子松林2.1 cm,白桦林4... 以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区,以小班为研究单位,对不同林型地表枯落物特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对森林的火灾发生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场地表枯落物普遍较厚,平均4.3 cm,其中落叶松林最厚4.9 cm,樟子松林2.1 cm,白桦林4.3 cm,其他森林3.2 cm,都具备了发生大火灾的物质基础;树种、林龄、郁闭度是影响地表枯落物厚度的主要因子。潜在地表火强度最大的森林是落叶松近熟林;最易被引燃的森林是樟子松幼龄林;最易引燃树冠火的是未修枝的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最易受伤害的是落叶松幼龄林和樟子松幼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地表枯落物 火险 郁闭度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榆县杨树人工林地表枯落物载量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赵永重 周勇 +3 位作者 刘娜 王永明 史立峰 章林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28-30,41,共4页
以通榆县营造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对不同龄组林地地表枯落物类型与载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枯落物中,枯落叶片风干含水率平均值最低,为9.68%;1 h时滞枯枝最高,为15.16%。全县杨树人工林地表枯落物总量587 202.7 t,幼龄林总质量... 以通榆县营造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对不同龄组林地地表枯落物类型与载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枯落物中,枯落叶片风干含水率平均值最低,为9.68%;1 h时滞枯枝最高,为15.16%。全县杨树人工林地表枯落物总量587 202.7 t,幼龄林总质量最高,为226 527.5 t,占38.6%;中龄林总质量73 209.9 t,占12.5%;近熟林总质量最低,为19 018.6 t,占3.2%;成熟林总质量156 711.0 t,占26.7%;过熟林总质量量111 735.7 t,占19.0%。从枯落物总质量看,秋季防火重点为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榆县 杨树人工林 地表枯落物 载量 风干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喻林华 方晰 +3 位作者 项文化 石俊 刘兆丹 李雷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纯林、马尾松+石栎针... 【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纯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作为1个恢复系列,分别在其1 hm^2的长期定位观测样地内,沿着坡面选择6块10 m×10 m小样地,每块小样地随机设置2个1.0 m×1.0 m样方,采集地表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枯落物和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C,N,P含量并计算C,N,P的化学计量比。【结果】随着森林恢复和阔叶树比例增大,同一分解层枯落物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N和P(除已分解层外)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C含量随枯落物分解而下降;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N含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未分解层,杉木人工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表现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已分解层;南酸枣落叶阔叶林P含量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均表现为半分解层最高,已分解层最低(除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外);同一分解层枯落物C∶N、C∶P和N∶P比值随森林恢复而下降;C∶N、C∶P比值随枯落物分解而下降,N∶P比值无明显变化规律;同一土层C,N,P含量随森林恢复而增加;4种林分0~30 cm土壤层C∶N和C∶P平均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是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最低;4种林分0~30 cm土壤层N∶P平均比值无显著差异;未分解层枯落物C含量与0~10和0~30 cm土层C,N,P含量显著负相关,而N,P含量与0~10和0~30 cm土壤层C,N(除N外),P含量显著正相关;未分解层枯落物C∶N、C∶P和N∶P比值与0~10和0~30 cm土壤层C(除N∶P比值外),N,P含量显著负相关;枯落物层C∶N、C∶P和N∶P比值与土壤层C∶N、C∶P和N∶P比值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随着森林恢复,阔叶树比例增大,枯落物层C∶N、C∶P和N∶P比值逐渐下降,土壤层C,N,P含量增加,未分解层枯落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土壤层C,N,P含量影响显著。在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过程中,如何调整林分树种组成,改变枯落物层的质量显得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含量 地表枯落物 分解层 生态化学计量比 杉木 人工林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