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表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39
1
作者
殷国玺
张展羽
+1 位作者
郭相平
邵光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
为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高于控制排水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控制排水量比非控制排水量有所减少,地表控制排水可显著减少农田氮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控制
排水
氮质量浓度
排水量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田地表控制排水对排水中磷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殷国玺
张展羽
邵光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39,共4页
为对比研究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条件下,不同时段暴雨产生地表径流中磷质量浓度和总排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平均降雨强度为0.49 mm/min、历时126 min的降雨排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磷排出质量浓度为8.48 mg/L,...
为对比研究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条件下,不同时段暴雨产生地表径流中磷质量浓度和总排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平均降雨强度为0.49 mm/min、历时126 min的降雨排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磷排出质量浓度为8.48 mg/L,控制排水平均磷排出质量浓度为4.4 mg/L;控制排水量比非控制排水量减少了13.5%;非控制排水磷排出量为271.6 mg/m2,控制排水磷排出量为136.5 mg/m2。控制排水总排水量的减少和排水中磷质量浓度的降低,使得控制排水磷排出量仅为非控制排水的50.3%。农田地表控制排水显著减少了磷的排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控制
排水
磷质量浓度
排水量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村煤矿膏体充填地表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明杰
孔凯
梁丽鹏
《煤炭科技》
2016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阐述了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在"三下一上"煤层回采的应用,并通过对煤层顶底板和地表沉陷等矿山压力显现的观测,分析地表控制效果,进一步总结规律,为煤矿充填开采生产提供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填开采
三下一上
矿山压力
地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地质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秀梅
王华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7-511,542,共6页
控制照明偏移是面向地质目标的快速偏移技术 ,它可通过控制目的层处震源波场的方向特性 ,改善目标区域的成像质量。本文提出的多目标地表控制照明方法 ,旨在针对介质的复杂情况 ,适当选取多个目的层 ,同时对多个目标区域进行地表控制照...
控制照明偏移是面向地质目标的快速偏移技术 ,它可通过控制目的层处震源波场的方向特性 ,改善目标区域的成像质量。本文提出的多目标地表控制照明方法 ,旨在针对介质的复杂情况 ,适当选取多个目的层 ,同时对多个目标区域进行地表控制照明 ,从而获得多个目标区域构造的更精细成像。文中对 Marmousi模型进行了多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偏移数值计算 ,并与单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常规炮域及平面波偏移等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多地质目标照明叠前深度偏移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多个目标区域的成像质量 ,而且对于常规炮域偏移也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质目标
叠前深度偏移
合成算子
震源波场
地表
照明
控制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筑物下覆岩离层注浆控制地表变形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韩磊
杨科
+3 位作者
王天君
裴春敏
许起
邹恩隆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0-26,共7页
为掌握离层注浆开采控制地表变形的规律,以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采空区形变及应力变化和覆岩运移演化规律,并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离层注浆作用下,顶板压力增加,采空区被压实,采空区应力无明显变化;(2)离层...
为掌握离层注浆开采控制地表变形的规律,以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采空区形变及应力变化和覆岩运移演化规律,并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离层注浆作用下,顶板压力增加,采空区被压实,采空区应力无明显变化;(2)离层上方关键层应力受到向上的注浆压力作用,内部应力在短距离范围内出现下降,随着向上远离离层,注浆压力作用影响下降,在巨大覆岩压力作用下,岩层向下的压力有所增加;(3)塑性区发育高度在离层注浆后基本不再向上扩展,转而变为横向扩展,关键层上方由于注浆充填作用未出现明显大面积破坏。由此可见,关键层下方离层空间注浆充填,对于关键层上方的岩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4)注浆区域的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下沉量较小,而注浆层位下方岩层和未注浆区域的岩层下沉量普遍明显较大,表明离层注浆对控制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的运移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地表
沉陷
控制
模拟研究
覆岩运移
应力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60
6
作者
王明年
李志业
关宝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24,共4页
通过模型试验对软弱围岩下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加固强度、开挖进尺,对隧道的地表沉降、围岩压力、洞周位移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地表
沉降
控制
3孔平行隧道
施工力学
小间距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
被引量:
12
7
作者
徐良骥
张坤
+3 位作者
刘潇鹏
陈宝宝
范廷玉
桂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942,共12页
为研究覆岩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准确预计地表移动变形值,对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进行了力学分析,将关键层下方离层注浆充填体和煤岩体的组合视为弹性地基,并将之划分为压实区、欠压实区和实体煤区3...
为研究覆岩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准确预计地表移动变形值,对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进行了力学分析,将关键层下方离层注浆充填体和煤岩体的组合视为弹性地基,并将之划分为压实区、欠压实区和实体煤区3种不同的区段,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给出了关键层挠度方程和弹性地基系数计算方法;采用“两步法”,通过分层模拟的方式开展了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与地表沉陷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作面宽度条件下离层发育和关键层破断特征,以及不同注采比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借鉴等价采高理论,将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弯曲下沉空间等效视为开采空间,结合概率积分法,建立了适用于离层注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以淮北矿区袁店二矿7221离层注浆开采工作面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质条件下,离层注浆开采工作面宽度宜设计在90~120 m;采用提出的预计模型和方法能够对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进行有效预计,预计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9 mm,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离层注浆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效果显著,减沉率约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
沉陷
控制
离层注浆
关键层
力学分析
预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部开采尾砂膏体巷采设计与地表沉陷控制
被引量:
13
8
作者
张新国
郭惟嘉
+3 位作者
张涛
于孝胜
孔贺
王昌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针对我国充填开采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尾砂膏体充填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尾砂膏体巷采设计及地表沉陷效果分析。研究确定了尾砂膏体优化配比为水砂比1∶5,质量浓度为70%;提出了...
针对我国充填开采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尾砂膏体充填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尾砂膏体巷采设计及地表沉陷效果分析。研究确定了尾砂膏体优化配比为水砂比1∶5,质量浓度为70%;提出了尾砂膏体巷采方案,建立了巷采充填地表沉陷模型,解决了采煤、充填、工作面通风和安全出口问题;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表明,在巷采连采连充过程中覆岩没有冒落过程,直接顶是以微裂隙和层间离层往上发育,基本顶以弯曲下沉为主;充填体密实性、变形监测及地表移动观测表明,尾砂膏体巷采对地表沉陷控制较好。研究成果在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张赵煤矿102采区进行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开采
尾砂膏体
巷采
连采连充
地表
沉陷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9
作者
曹建立
任凤玉
+1 位作者
丁航行
黄贵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64,塌陷坑实际宽度远大于散体有效流动所需的最小宽度值,即散体流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拱现象;其次,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与数值模拟分析,塌陷坑内临界散体柱仅占整个散体堆积高度的22.98%~25.31%,裂隙主要存在于临界散体柱两侧的边壁围岩中,地表岩移程度主要由临界散体柱控制;然后,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塌陷坑散体覆盖层一次下移量的最大值约为0.27 m,证实了向塌陷坑充填废石散体的安全可行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走向方向的两步三向协同排岩岩移控制新方法,在示范矿山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为解决围岩及地表移动变形造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地下协同开采
散体流动特性
临界散体柱
地表
岩移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岩离层产生机理及离层充填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的工程实施
被引量:
14
10
作者
刘文生
范学理
《煤矿开采》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简要介绍了覆岩离层充填方法的技术原理 ,探讨了覆岩离层产生机理、离层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了离层充填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的工程实施要点 ,所得结论对该技术的设计。
关键词
覆岩
地表
沉陷
控制
离层充填技术
离层分布规律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表沉陷控制新途径
被引量:
13
11
作者
徐乃忠
孟庆坤
《煤矿开采》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地表沉陷控制的根本是治理覆岩破坏。而控制覆岩破坏的途径归纳为部分开采和充填开采。部分开采 ,影响采区布置 ,不易达到高产高效 ,煤炭采出率低 ;充填开采增加矿井设备和生产成本 ,且充填材料来源在某些矿区比较缺乏。由此提出利用国...
地表沉陷控制的根本是治理覆岩破坏。而控制覆岩破坏的途径归纳为部分开采和充填开采。部分开采 ,影响采区布置 ,不易达到高产高效 ,煤炭采出率低 ;充填开采增加矿井设备和生产成本 ,且充填材料来源在某些矿区比较缺乏。由此提出利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和采空区局部膏体充填 ,结合工作面优化设计技术 ,扬长避短 ,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有效的覆岩破坏控制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
沉陷
控制
覆岩破坏
离层注浆
充填
综采放顶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地表沉降控制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
3
12
作者
胡长明
冯丽丽
+2 位作者
李靓
于祥涛
李增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85-1995,共11页
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地表沉降问题,通过优化掘进参数实现对地表沉降的控制,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与粒子群算法(PSO)等方法,提出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首先,构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地...
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地表沉降问题,通过优化掘进参数实现对地表沉降的控制,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与粒子群算法(PSO)等方法,提出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首先,构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地表沉降,并与随机森林(RF)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LSTM模型的优越性;然后,采用组合权重改进LSTM模型,对比改进前后的地表沉降预测效果;最后,基于改进LSTM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构建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将其应用于青岛某地铁盾构工程中并验证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LSTM模型在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均比RF模型和BP模型表现出更加优越的性能;采用组合权重改进LSTM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对地表沉降的预测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采用改进LSTM-PSO模型对掘进参数进行优化后,实际施工中地表沉降监测值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所构建的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地表
沉降
控制
掘进参数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盾构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的控制
13
作者
耿云鹏
《石油规划设计》
2011年第1期41-43,50,共3页
以川气东送管道安庆长江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长江盾构隧道地面沉降发生的机理和原因,提出并采取了相应可行的沉降控制技术。介绍了盾构法施工方法,以及盾构掘进段和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中地面沉降控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点。从盾...
以川气东送管道安庆长江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长江盾构隧道地面沉降发生的机理和原因,提出并采取了相应可行的沉降控制技术。介绍了盾构法施工方法,以及盾构掘进段和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中地面沉降控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点。从盾构法施工引起地面沉陷的原因可以看出,控制盾构施工参数如推力、推进速率、正面土压、同步注浆量和压力等,可有效地抑制其引起的地面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盾构隧道
地表
沉降
控制
施工
地层损失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对地表变形控制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李玉明
何荣
连增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为减少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有效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以具有大采深、厚煤层、厚松散层、超软上覆岩层的特殊地质条件的林南仓煤矿为例,对比分析了地表变形控制技术方法,针对覆岩离层注浆等技术难以实施的问题,展开了基于...
为减少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有效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以具有大采深、厚煤层、厚松散层、超软上覆岩层的特殊地质条件的林南仓煤矿为例,对比分析了地表变形控制技术方法,针对覆岩离层注浆等技术难以实施的问题,展开了基于极不充分采动理论的地表变形控制方法研究。极不充分采动程度是指上覆控制岩层破断之前的开采具有引起地表下沉量较小的特征,首先分析了极不充分开采技术的适用条件,即采深大于500 m;然后构建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极不充分条带工作面,在地表形成了统一、连续的下沉盆地,且在盆地平底区域,相邻工作面引起的正倾斜和负倾斜、压缩变形和拉伸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从而达到减弱地表变形的效果。在该矿东二小采区开展了现场实践,布设了多个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工作面。研究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地表下沉率仅为0.17,损害等级控制在Ⅰ级之内,对地表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下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条带开采
绿色开采
地表
变形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停机坪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被引量:
2
15
作者
赵广辉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4期94-96,共3页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会发生沉降变化,如何控制其变化范围以减少沉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并详细探讨了地层盾构施工滞后沉降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会发生沉降变化,如何控制其变化范围以减少沉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并详细探讨了地层盾构施工滞后沉降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为相关研究提供可具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
停机坪
地表
沉降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施工坑外地表沉降控制分析
被引量:
3
16
作者
包溪娟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年第2期54-57,共4页
以厦门市地铁莲花路口站深基坑施工为例,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不同工况下基坑施工引起的坑外地表沉降影响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井深度越深、间距越大,地表沉降值越小;随着止水帷幕深度的增加,抑制地...
以厦门市地铁莲花路口站深基坑施工为例,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不同工况下基坑施工引起的坑外地表沉降影响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井深度越深、间距越大,地表沉降值越小;随着止水帷幕深度的增加,抑制地表沉降的效果越明显,但当超过一定深度后,抑制效果减弱,止水帷幕渗透系数大小对地表远处沉降的影响不大;回灌施工对地表沉降控制的影响不大,回灌井数量和回灌比不宜过大。综合沉降控制效果和工程成本,认为当抽水井井深为24 m、间距为10 m,止水帷幕渗透系数为10-9 cm/s、深度为28 m时对地表沉降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降水井
止水帷幕
回灌
地表
沉降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型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
被引量:
2
17
作者
石雷
《安徽建筑》
2006年第3期58-59,共2页
主要介绍了深圳市中信地下商场工程项目中,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形隧道控制地表沉降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
浅埋暗挖
矩形隧道
地表
沉降
控制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元化开采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研究
18
作者
靳锋
郑凤新
《山东煤炭科技》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鄂庄煤矿通过多年"三下"压煤开采研究,实施多元化开采,控制地表沉陷,最大限度的合理回收煤炭资源。
关键词
多元化开采
控制
地表
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定及隔浆层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郭文兵
李龙翔
+2 位作者
杨伟强
白二虎
吴东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80,共17页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覆岩离层注浆过程中的隔浆层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隔浆层挠曲线方程,并根据岩层破坏程度,分区计算了隔浆层下方岩体的弹性地基系数,得到了注浆压力作用下隔浆层的最大弯曲下沉值;基于岩层破坏条件给出隔浆层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了注浆前后隔浆层下方自由空间的高度,并依据隔浆层最大弯曲下沉值与其下方自由空间的关系,对固支梁及弹性地基梁状态下的隔浆层完整性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注浆地层条件及隔浆层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导水裂隙带及各关键层高度确定潜在注浆层位,然后依据隔浆层完整性分析对各潜在注浆层位的可行性进行判别,最后引入安全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以某矿11090工作面为工程应用实例,依据该判别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层位,在距煤层139.1 m处成功实施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结合地表实测数据及地表下沉预计结果,该工作面实施注浆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30 mm,下沉系数为0.12,减沉率达到77.6%。附近民房的最大倾斜值约为0.8 mm/m,水平变形值为0.7 mm/m,有效保护了矿区地表村庄民房,同时保障了井下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验证了注浆层位判别方法的合理性,为覆岩离层注浆层位设计及矿区地表沉陷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离层注浆
隔浆层
注浆层位
地表
沉陷
控制
弹性地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厚煤层回采工作面充填开采与变形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
5
20
作者
张奇
《能源与节能》
2020年第12期14-15,共2页
井下矸石直接用于充填置换“三下”压煤,是绿色开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李村巷道矸石充填开采的基本思路与工艺路线,对影响采出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地表沉陷预计理论,通过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非充填开采相对比,巷道矸石充填法开...
井下矸石直接用于充填置换“三下”压煤,是绿色开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李村巷道矸石充填开采的基本思路与工艺路线,对影响采出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地表沉陷预计理论,通过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非充填开采相对比,巷道矸石充填法开采对于地表变形的控制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
变形
地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表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39
1
作者
殷国玺
张展羽
郭相平
邵光成
机构
河海大学现代农业工程系
河海大学节水园区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09003)
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84/405002)
文摘
为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高于控制排水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控制排水量比非控制排水量有所减少,地表控制排水可显著减少农田氮排放量.
关键词
地表控制
排水
氮质量浓度
排水量
面源污染
Keywords
controlled drainage from ground surfa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drain discharge
non-point pollution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地表控制排水对排水中磷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殷国玺
张展羽
邵光成
机构
河海大学现代农业工程系
河海大学节水园区
出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3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09003)
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84/405002)
文摘
为对比研究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条件下,不同时段暴雨产生地表径流中磷质量浓度和总排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平均降雨强度为0.49 mm/min、历时126 min的降雨排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磷排出质量浓度为8.48 mg/L,控制排水平均磷排出质量浓度为4.4 mg/L;控制排水量比非控制排水量减少了13.5%;非控制排水磷排出量为271.6 mg/m2,控制排水磷排出量为136.5 mg/m2。控制排水总排水量的减少和排水中磷质量浓度的降低,使得控制排水磷排出量仅为非控制排水的50.3%。农田地表控制排水显著减少了磷的排出量。
关键词
地表控制
排水
磷质量浓度
排水量
面源污染
Keywords
controlled discharge from field surface
phosphor concentration
volume of drain discharge
non-point pollution
分类号
S27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村煤矿膏体充填地表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明杰
孔凯
梁丽鹏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厂煤矿
出处
《煤炭科技》
2016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文摘
阐述了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在"三下一上"煤层回采的应用,并通过对煤层顶底板和地表沉陷等矿山压力显现的观测,分析地表控制效果,进一步总结规律,为煤矿充填开采生产提供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填开采
三下一上
矿山压力
地表控制
分类号
TD8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地质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秀梅
王华忠
马在田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7-511,542,共6页
文摘
控制照明偏移是面向地质目标的快速偏移技术 ,它可通过控制目的层处震源波场的方向特性 ,改善目标区域的成像质量。本文提出的多目标地表控制照明方法 ,旨在针对介质的复杂情况 ,适当选取多个目的层 ,同时对多个目标区域进行地表控制照明 ,从而获得多个目标区域构造的更精细成像。文中对 Marmousi模型进行了多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偏移数值计算 ,并与单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常规炮域及平面波偏移等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多地质目标照明叠前深度偏移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多个目标区域的成像质量 ,而且对于常规炮域偏移也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
多地质目标
叠前深度偏移
合成算子
震源波场
地表
照明
控制
地震勘探
Keywords
geologic target,synthetic operator,source wavefields,surface controlled illumination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筑物下覆岩离层注浆控制地表变形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韩磊
杨科
王天君
裴春敏
许起
邹恩隆
机构
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0-2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904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30402)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项目(21KZS217)。
文摘
为掌握离层注浆开采控制地表变形的规律,以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采空区形变及应力变化和覆岩运移演化规律,并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离层注浆作用下,顶板压力增加,采空区被压实,采空区应力无明显变化;(2)离层上方关键层应力受到向上的注浆压力作用,内部应力在短距离范围内出现下降,随着向上远离离层,注浆压力作用影响下降,在巨大覆岩压力作用下,岩层向下的压力有所增加;(3)塑性区发育高度在离层注浆后基本不再向上扩展,转而变为横向扩展,关键层上方由于注浆充填作用未出现明显大面积破坏。由此可见,关键层下方离层空间注浆充填,对于关键层上方的岩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4)注浆区域的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下沉量较小,而注浆层位下方岩层和未注浆区域的岩层下沉量普遍明显较大,表明离层注浆对控制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的运移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离层注浆
地表
沉陷
控制
模拟研究
覆岩运移
应力演化
Keywords
abscission layer grouting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simulation study
overburden movement
stress evolution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D327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60
6
作者
王明年
李志业
关宝树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24,共4页
文摘
通过模型试验对软弱围岩下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加固强度、开挖进尺,对隧道的地表沉降、围岩压力、洞周位移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地表
沉降
控制
3孔平行隧道
施工力学
小间距隧道
Keywords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three parallel tunnels
construction mechanics
little distance tunnels
分类号
U45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
被引量:
12
7
作者
徐良骥
张坤
刘潇鹏
陈宝宝
范廷玉
桂松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94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04172)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04b11020015)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MRDPC21KF19)。
文摘
为研究覆岩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准确预计地表移动变形值,对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进行了力学分析,将关键层下方离层注浆充填体和煤岩体的组合视为弹性地基,并将之划分为压实区、欠压实区和实体煤区3种不同的区段,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给出了关键层挠度方程和弹性地基系数计算方法;采用“两步法”,通过分层模拟的方式开展了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与地表沉陷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作面宽度条件下离层发育和关键层破断特征,以及不同注采比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借鉴等价采高理论,将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弯曲下沉空间等效视为开采空间,结合概率积分法,建立了适用于离层注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以淮北矿区袁店二矿7221离层注浆开采工作面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质条件下,离层注浆开采工作面宽度宜设计在90~120 m;采用提出的预计模型和方法能够对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进行有效预计,预计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9 mm,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离层注浆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效果显著,减沉率约83%。
关键词
地表
沉陷
控制
离层注浆
关键层
力学分析
预计模型
Keywords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grouting into overburden bed-separation
key strata
mechanical analysis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部开采尾砂膏体巷采设计与地表沉陷控制
被引量:
13
8
作者
张新国
郭惟嘉
张涛
于孝胜
孔贺
王昌祥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张赵煤矿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206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ZRB01038)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针对我国充填开采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尾砂膏体充填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尾砂膏体巷采设计及地表沉陷效果分析。研究确定了尾砂膏体优化配比为水砂比1∶5,质量浓度为70%;提出了尾砂膏体巷采方案,建立了巷采充填地表沉陷模型,解决了采煤、充填、工作面通风和安全出口问题;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表明,在巷采连采连充过程中覆岩没有冒落过程,直接顶是以微裂隙和层间离层往上发育,基本顶以弯曲下沉为主;充填体密实性、变形监测及地表移动观测表明,尾砂膏体巷采对地表沉陷控制较好。研究成果在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张赵煤矿102采区进行了成功应用。
关键词
浅部开采
尾砂膏体
巷采
连采连充
地表
沉陷
控制
Keywords
shallow seam mining
tailing paste
roadway mining
continuous mining and filling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分类号
TD823.7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TD327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9
作者
曹建立
任凤玉
丁航行
黄贵臣
机构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801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1534003)
文摘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64,塌陷坑实际宽度远大于散体有效流动所需的最小宽度值,即散体流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拱现象;其次,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与数值模拟分析,塌陷坑内临界散体柱仅占整个散体堆积高度的22.98%~25.31%,裂隙主要存在于临界散体柱两侧的边壁围岩中,地表岩移程度主要由临界散体柱控制;然后,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塌陷坑散体覆盖层一次下移量的最大值约为0.27 m,证实了向塌陷坑充填废石散体的安全可行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走向方向的两步三向协同排岩岩移控制新方法,在示范矿山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为解决围岩及地表移动变形造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露天地下协同开采
散体流动特性
临界散体柱
地表
岩移
控制
Keywords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synergetic mining
Bulk flow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medium column
Surface rock movement control
分类号
TD853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岩离层产生机理及离层充填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的工程实施
被引量:
14
10
作者
刘文生
范学理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损害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煤矿开采》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文摘
简要介绍了覆岩离层充填方法的技术原理 ,探讨了覆岩离层产生机理、离层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了离层充填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的工程实施要点 ,所得结论对该技术的设计。
关键词
覆岩
地表
沉陷
控制
离层充填技术
离层分布规律
岩石力学
Keywords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Separafims fill technology
Separations'distribution
分类号
TD325.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表沉陷控制新途径
被引量:
13
11
作者
徐乃忠
孟庆坤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
淮北矿业集团生产管理部
出处
《煤矿开采》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文摘
地表沉陷控制的根本是治理覆岩破坏。而控制覆岩破坏的途径归纳为部分开采和充填开采。部分开采 ,影响采区布置 ,不易达到高产高效 ,煤炭采出率低 ;充填开采增加矿井设备和生产成本 ,且充填材料来源在某些矿区比较缺乏。由此提出利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和采空区局部膏体充填 ,结合工作面优化设计技术 ,扬长避短 ,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有效的覆岩破坏控制新方法。
关键词
地表
沉陷
控制
覆岩破坏
离层注浆
充填
综采放顶煤
Keywords
Broken of cover strata
Surface subsidence
Grouting in discrete strata
Stowing
Longwall with top-coal caving.
分类号
TD327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地表沉降控制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
3
12
作者
胡长明
冯丽丽
李靓
于祥涛
李增良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铁二十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85-1995,共11页
文摘
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地表沉降问题,通过优化掘进参数实现对地表沉降的控制,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与粒子群算法(PSO)等方法,提出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首先,构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地表沉降,并与随机森林(RF)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LSTM模型的优越性;然后,采用组合权重改进LSTM模型,对比改进前后的地表沉降预测效果;最后,基于改进LSTM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构建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将其应用于青岛某地铁盾构工程中并验证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LSTM模型在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均比RF模型和BP模型表现出更加优越的性能;采用组合权重改进LSTM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对地表沉降的预测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采用改进LSTM-PSO模型对掘进参数进行优化后,实际施工中地表沉降监测值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所构建的改进LSTM-PSO掘进参数优化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地表
沉降
控制
掘进参数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Keywords
shield tunneling
surface settlement control
tunneling parameters
long-and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分类号
U4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盾构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的控制
13
作者
耿云鹏
机构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储备油库管理处
出处
《石油规划设计》
2011年第1期41-43,50,共3页
文摘
以川气东送管道安庆长江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长江盾构隧道地面沉降发生的机理和原因,提出并采取了相应可行的沉降控制技术。介绍了盾构法施工方法,以及盾构掘进段和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中地面沉降控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点。从盾构法施工引起地面沉陷的原因可以看出,控制盾构施工参数如推力、推进速率、正面土压、同步注浆量和压力等,可有效地抑制其引起的地面沉陷。
关键词
长江盾构隧道
地表
沉降
控制
施工
地层损失
措施
分类号
U455.4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对地表变形控制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李玉明
何荣
连增增
机构
开滦集团公司林南仓矿业分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1507)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2015-18)
文摘
为减少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有效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以具有大采深、厚煤层、厚松散层、超软上覆岩层的特殊地质条件的林南仓煤矿为例,对比分析了地表变形控制技术方法,针对覆岩离层注浆等技术难以实施的问题,展开了基于极不充分采动理论的地表变形控制方法研究。极不充分采动程度是指上覆控制岩层破断之前的开采具有引起地表下沉量较小的特征,首先分析了极不充分开采技术的适用条件,即采深大于500 m;然后构建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极不充分条带工作面,在地表形成了统一、连续的下沉盆地,且在盆地平底区域,相邻工作面引起的正倾斜和负倾斜、压缩变形和拉伸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从而达到减弱地表变形的效果。在该矿东二小采区开展了现场实践,布设了多个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工作面。研究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地表下沉率仅为0.17,损害等级控制在Ⅰ级之内,对地表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下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条带开采
绿色开采
地表
变形
控制
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Strip mining
Green mining
Surface deformation control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停机坪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被引量:
2
15
作者
赵广辉
机构
中铁建昆仑地铁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4期94-96,共3页
文摘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会发生沉降变化,如何控制其变化范围以减少沉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并详细探讨了地层盾构施工滞后沉降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为相关研究提供可具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
地铁盾构
停机坪
地表
沉降
控制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施工坑外地表沉降控制分析
被引量:
3
16
作者
包溪娟
机构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年第2期54-57,共4页
文摘
以厦门市地铁莲花路口站深基坑施工为例,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不同工况下基坑施工引起的坑外地表沉降影响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井深度越深、间距越大,地表沉降值越小;随着止水帷幕深度的增加,抑制地表沉降的效果越明显,但当超过一定深度后,抑制效果减弱,止水帷幕渗透系数大小对地表远处沉降的影响不大;回灌施工对地表沉降控制的影响不大,回灌井数量和回灌比不宜过大。综合沉降控制效果和工程成本,认为当抽水井井深为24 m、间距为10 m,止水帷幕渗透系数为10-9 cm/s、深度为28 m时对地表沉降控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降水井
止水帷幕
回灌
地表
沉降
控制
Keywords
subway station
deep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well
water-stopping curtain
reinjection
surface settlement control
分类号
U231.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455.49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型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
被引量:
2
17
作者
石雷
机构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建筑》
2006年第3期58-59,共2页
文摘
主要介绍了深圳市中信地下商场工程项目中,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形隧道控制地表沉降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
浅埋暗挖
矩形隧道
地表
沉降
控制
施工
Keywords
shallow embedment and concealed excavation
rectangular tunnel
control of surface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分类号
U456.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元化开采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研究
18
作者
靳锋
郑凤新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街道办事处鄂庄煤矿
出处
《山东煤炭科技》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文摘
鄂庄煤矿通过多年"三下"压煤开采研究,实施多元化开采,控制地表沉陷,最大限度的合理回收煤炭资源。
关键词
多元化开采
控制
地表
沉陷
分类号
TD823.8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定及隔浆层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郭文兵
李龙翔
杨伟强
白二虎
吴东涛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80,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21A20108,U22A20620)。
文摘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覆岩离层注浆过程中的隔浆层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隔浆层挠曲线方程,并根据岩层破坏程度,分区计算了隔浆层下方岩体的弹性地基系数,得到了注浆压力作用下隔浆层的最大弯曲下沉值;基于岩层破坏条件给出隔浆层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了注浆前后隔浆层下方自由空间的高度,并依据隔浆层最大弯曲下沉值与其下方自由空间的关系,对固支梁及弹性地基梁状态下的隔浆层完整性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注浆地层条件及隔浆层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导水裂隙带及各关键层高度确定潜在注浆层位,然后依据隔浆层完整性分析对各潜在注浆层位的可行性进行判别,最后引入安全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以某矿11090工作面为工程应用实例,依据该判别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层位,在距煤层139.1 m处成功实施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结合地表实测数据及地表下沉预计结果,该工作面实施注浆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30 mm,下沉系数为0.12,减沉率达到77.6%。附近民房的最大倾斜值约为0.8 mm/m,水平变形值为0.7 mm/m,有效保护了矿区地表村庄民房,同时保障了井下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验证了注浆层位判别方法的合理性,为覆岩离层注浆层位设计及矿区地表沉陷控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覆岩离层注浆
隔浆层
注浆层位
地表
沉陷
控制
弹性地基梁
Keywords
grouting bed separation
slurry-resisting overburden
grouting layer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厚煤层回采工作面充填开采与变形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
5
20
作者
张奇
机构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李村煤矿
出处
《能源与节能》
2020年第12期14-15,共2页
文摘
井下矸石直接用于充填置换“三下”压煤,是绿色开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李村巷道矸石充填开采的基本思路与工艺路线,对影响采出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地表沉陷预计理论,通过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非充填开采相对比,巷道矸石充填法开采对于地表变形的控制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矸石充填
变形
地表控制
Keywords
gangue filling
deformation
surface control
分类号
TD7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表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殷国玺
张展羽
郭相平
邵光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田地表控制排水对排水中磷质量浓度的影响
殷国玺
张展羽
邵光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朱村煤矿膏体充填地表控制效果分析
郭明杰
孔凯
梁丽鹏
《煤炭科技》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多地质目标地表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陈秀梅
王华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构筑物下覆岩离层注浆控制地表变形模拟试验研究
韩磊
杨科
王天君
裴春敏
许起
邹恩隆
《煤炭技术》
CAS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王明年
李志业
关宝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
徐良骥
张坤
刘潇鹏
陈宝宝
范廷玉
桂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部开采尾砂膏体巷采设计与地表沉陷控制
张新国
郭惟嘉
张涛
于孝胜
孔贺
王昌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曹建立
任凤玉
丁航行
黄贵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覆岩离层产生机理及离层充填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的工程实施
刘文生
范学理
《煤矿开采》
200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地表沉陷控制新途径
徐乃忠
孟庆坤
《煤矿开采》
200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地表沉降控制及参数优化研究
胡长明
冯丽丽
李靓
于祥涛
李增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长江盾构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的控制
耿云鹏
《石油规划设计》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对地表变形控制的效果分析
李玉明
何荣
连增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停机坪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赵广辉
《中国高新科技》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施工坑外地表沉降控制分析
包溪娟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型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
石雷
《安徽建筑》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多元化开采控制地表沉陷技术研究
靳锋
郑凤新
《山东煤炭科技》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定及隔浆层稳定性研究
郭文兵
李龙翔
杨伟强
白二虎
吴东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厚煤层回采工作面充填开采与变形控制效果分析
张奇
《能源与节能》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