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
作者 李晓虹 陈晓欣 张正栋 《地理教学》 2022年第15期9-13,共5页
“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作为地理学原理之一,反映地理学学科逻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具有学科内在价值。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的内容逻辑,分析其在人... “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作为地理学原理之一,反映地理学学科逻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具有学科内在价值。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的内容逻辑,分析其在人教版必修《地理二》知识内容中的体现。同时归纳该因果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逻辑,并结合高考试题分析得出其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借助“空间场效应”分析方法分析;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调动整体性思维解决地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 地表差异 互为因果关系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地区边界层辐合线形成及其对流触发作用
2
作者 孙永刚 孟雪峰 +4 位作者 计燕霞 崔曲馨 刘珂 云静波 姜雨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利用加密小球探空、野外地面加密观测站、ERA5再分析资料、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22年7—8月内蒙古黄河河套地区由河套灌区与库布奇沙漠地表差异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BLCL)及其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B... 利用加密小球探空、野外地面加密观测站、ERA5再分析资料、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22年7—8月内蒙古黄河河套地区由河套灌区与库布奇沙漠地表差异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BLCL)及其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BLCL是由地表差异、边界层大气环流、复杂地形共同影响所形成,主要发生在河套灌区东南部的库布奇沙漠地区,长度在100~200 km,为浅薄系统,垂直厚度约为1000~1100 m。BLCL日变化明显,在12:00—17:00为高发时段,占80%。7—8月BLCL形成概率高达60%,且有39%的BLCL会触发对流。BLCL形成的预报指标为:河套灌区杭锦后旗较库布奇沙漠哈百来更的2 m气温低2.5℃以上、露点温度高6℃以上、相对湿度高20%以上;河套套内库布奇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区域为持续强劲的偏南风,地面10 m风速大值中心大于4 m·s-1;海平面气压场西低东高,黄河“几”字弯为等压线密集带,气压梯度达3~4 hPa·100 km-1。BLCL的形成对对流触发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对流触发、加强、组织等作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天气系统叠加配置下会触发局地对流、有组织强对流,导致河套地区暴雨等天气。河套BLCL在这一特定地区的生成和对流触发作用,与河套地区降水自西向东急剧增多的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边界层辐合线 地表差异 复杂地形 对流触发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辐合线触发深厚湿对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爱芳 郑永光 +2 位作者 张宁 王迪 俞小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边界层辐合线(BLCL)是指存在于边界层内的线状气流汇合带,被认为是深厚湿对流的主要触发系统,有多种类型,其触发对流作用非常复杂。文中就BLCL(不包括冷锋)触发对流事件的统计研究、其导致的局地温湿扰动对触发对流的影响、BLCL对流触... 边界层辐合线(BLCL)是指存在于边界层内的线状气流汇合带,被认为是深厚湿对流的主要触发系统,有多种类型,其触发对流作用非常复杂。文中就BLCL(不包括冷锋)触发对流事件的统计研究、其导致的局地温湿扰动对触发对流的影响、BLCL对流触发机制等方面的中外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总结。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不同地区BLCL的类型、表现形式不同,其触发深厚湿对流的概率、与对流风暴的位置、时间的相关也有所不同。BLCL能否触发对流还与大气环境条件、BLCL与其他动力学过程相互作用有关。在一定的对流环境条件下,局地温湿扰动不仅对BLCL的强度产生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BLCL附近大气层结状态的分布影响到对流能否被触发。BLCL与环境动力和热力相互作用产生的局地变化使对流触发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建议未来基于精细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试验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BLCL的对流触发特征和机制开展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辐合线 地表差异 气候统计 对流触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