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轨PSInSAR监测华北平原地表垂直形变场 被引量:20
1
作者 罗三明 单新建 +4 位作者 朱文武 杜凯夫 万文妮 梁洪宝 刘志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29-3139,共11页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提出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Frame)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由于不同轨道主影像选取的参考基准不一致、不同轨道垂直基线不同、不同片区相位...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提出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Frame)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由于不同轨道主影像选取的参考基准不一致、不同轨道垂直基线不同、不同片区相位解缠的参考PS不同等因素影响,使得PSInSAR获得的不同轨道地表垂直形变场的空间基准存在差异,提取的地表形变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利用两个相邻片区重叠区域的PS点集,根据迭代最近点算法提取两片区公共区域内同名点,并兼顾同名点距离的权,精确计算两片区的配准参数,实现两片区的"无缝"连接,最后使各独立片区拼接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本文推导了多轨PSInSAR技术获得的不同片区形变场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的数学模型,并以华北平原(115.32°E—118.79°E,36.81°N—40.58°N)为实验区,解析了3个不同轨道共12个片区PS目标,获取了研究区2006—2010年地表垂直形变速度场.分析表明:(1)研究区大范围处于下沉状态,形成以北京、廊坊、天津、沧州、泊头—德州等城市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地表沉降发展态势,几个沉降中心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4.7mm/a、-26.3mm/a、-64.2mm/a、-34.6mm/a和-37.7mm/a;(2)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抽取地下水是地表沉降的主要诱因,农业灌溉和油气开采是导致华北平原大范围地表沉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研究区最大沉降带沿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内断裂分布一致,表明沉降的空间分布受到断裂带控制;(4)利用地表同期一等水准测量成果检验了本研究结果,精度达到4.72mm,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策略能够满足大时空尺度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PSInSAR 数据处理策略 基准联接 大空间尺度 地表垂直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亚轩 施行觉 +4 位作者 王庆良 张永志 赵慈平 施发奇 邵德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37-41,共5页
对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0年的 3期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 ,进而利用相关资料得出与计算有关的参数 ,再用多元Mogi模型反演了岩浆房的位置和大小 ,所得出的结果与地震层析反演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反演结果 ,认为火山区可能存在多个... 对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0年的 3期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 ,进而利用相关资料得出与计算有关的参数 ,再用多元Mogi模型反演了岩浆房的位置和大小 ,所得出的结果与地震层析反演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反演结果 ,认为火山区可能存在多个岩浆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地表垂直形变 Mogi模型 最小二乘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部分区域地表垂直形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杰 李瑞 +7 位作者 王晓强 石新朴 郑黎明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孙小旭 陈述江 方伟 程瑞忠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7-416,共10页
利用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开展的2013~2015年7期二等水准测量获得的高差数据,对受地表气井压力变化影响而发生的地下储气库地表垂直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区的地表变形除了构造成因引起的盆地下沉以外,其他成因有2个... 利用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开展的2013~2015年7期二等水准测量获得的高差数据,对受地表气井压力变化影响而发生的地下储气库地表垂直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区的地表变形除了构造成因引起的盆地下沉以外,其他成因有2个方面:一个是呼图壁地区的地下水超采影响着该地区的地表垂直变化;另一个是储气库集采气期间受井口压力变化影响的地表沉降,根据计算,储气库每MPa气井压力变化影响到的地表变化为0.625~1.1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地表垂直形变 气井压力变化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RACE卫星重力资料解算气候驱动的地表周年垂直形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廖海华 钟敏 周旭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1098,共8页
卫星重力和GPS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地表流体(大气、海洋和陆地水)质量季节性迁移引起的地表周年形变;与陆地水等地表流体模型综合模拟的地表形变相比,卫星重力的形变监测结果避免了模型的精度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本文利用前60阶GRACE卫星... 卫星重力和GPS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地表流体(大气、海洋和陆地水)质量季节性迁移引起的地表周年形变;与陆地水等地表流体模型综合模拟的地表形变相比,卫星重力的形变监测结果避免了模型的精度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本文利用前60阶GRACE卫星时变重力资料和"去相关"、组合滤波两类滤波方法分别解算了中国及邻区的地表季节性垂直形变,并与区内42个GPS台站上观测到的季节性信号进行了比较,发现采用"去相关"滤波方法处理后的结果优于采用组合滤波处理后的结果.文中采用"去相关"滤波方法,GRACE解算的周年垂直形变的振幅、相位和GPS结果总体上一致;少数站上GRACE和GPS得到的振幅或相位相差较大,主要因素可能与GPS解算策略、GPS观测资料的连续性或局部大气、水文过程等地球物理因素有关.在中国及邻区的陆地上GRACE解算的周年垂直形变的振幅最小值出现在TASH台站东南,约1×10^(-3)m;最大值出现在恒河澜沧江流域,可达10×10^(-3)m.文中的结果证实了在中国及邻区可以用GRACE卫星重力这种新手段监测大尺度的地表周年垂直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PS 气候 周年变化 地表垂直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IT/GLOBK和GPS观测确定加拿大地区的冰川均衡调整导致的垂向形变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翰伟 陈巍 李建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2,共5页
本文采用加拿大地区31个IGS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了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得到了ITRF2014参考框架下的台站位置垂向运动速率的时间序列。对GPS时间序列进行阶跃探测及修复、异常值探测及剔除、趋... 本文采用加拿大地区31个IGS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了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得到了ITRF2014参考框架下的台站位置垂向运动速率的时间序列。对GPS时间序列进行阶跃探测及修复、异常值探测及剔除、趋势项估计、去除近期冰川融化导致的地表弹性变形后,得到了由冰川均衡调整(GIA)导致的GPS台站抬升速率。本文的结果与前人基于GPS观测得到的结果(在ITRF2008框架下)相差在2 mm/a以内,与ICE6G系列GIA模型预测值相差在3 mm/a以内,因此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利用全球GPS台站观测数据研究GIA垂直形变速率,进而约束和改进GIA模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 地表垂直形变 GAMIT/GLOBK GPS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危齐 王晓强 +2 位作者 王迪晋 李杰 石新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7-481,共5页
利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储气腔体压力变化对储气库进行边界约束,用一整个观测周期水准模拟数据结果对几何模型进行可靠性评定。结果显示,储气库整个注、采气过程类似于地球呼... 利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储气腔体压力变化对储气库进行边界约束,用一整个观测周期水准模拟数据结果对几何模型进行可靠性评定。结果显示,储气库整个注、采气过程类似于地球呼吸,在注气过程中地面点由于压力作用呈现出向外膨胀的趋势,在采气过程中地面点点位向着储气层垂直向上的盖层集中运动,呈现出向内塌陷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有限元 ANSYS 地表垂直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D-INSAR技术及初步应用——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7
作者 单新建 马瑾 +2 位作者 柳稼航 王长林 宋晓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9-446,T004,共9页
近 10a来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 :干涉雷达 )测量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已成为极具有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D -I... 近 10a来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 :干涉雷达 )测量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已成为极具有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D -INSAR ,DifferentialINSAR ;简称 :差分干涉雷达 )技术的基本原理 ,并以 1997年 11月 8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 ,获取了玛尼地震前后的地表变形场。通过分析可知 ,变形梯度带与发震断层平行 ,均沿NEE -SWW(2 5 0°)分布 ,断层水平错距近 5m ,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 98cm ,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 9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差分干涉技术 地表垂直形变 玛尼地震 断层 变形梯度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