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TM数据识别二道沟金矿地表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建文 张齐道 +1 位作者 徐瑞松 马跃良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4年第4期20-22,T001,共4页
卫星TM数据以其丰富的光谱和连续的空间信息以及合理的市场价格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小比例尺的金矿勘查中。利用TM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指导大比例尺的矿区勘查和进行危机矿山外围找矿尚属探索性工作。本课题在利用TM数据对辽宁二道沟... 卫星TM数据以其丰富的光谱和连续的空间信息以及合理的市场价格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小比例尺的金矿勘查中。利用TM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指导大比例尺的矿区勘查和进行危机矿山外围找矿尚属探索性工作。本课题在利用TM数据对辽宁二道沟金矿地表矿床地质特征的识别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表地质 TM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深反射测线附近地表地质观察研究成果
2
作者 岳永君 蒋忠惕 +3 位作者 武长得 李冀湘 William S.F.Kidd Mike Edwards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INDEPTH项目地质组1994年和1995年间沿INDEPTH—I路线进行的野外填图工作的初步研究成果。它们是:①在帕里西北确定了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拆离带的存在;③在帕里北发现了一套特提斯... 本文简要介绍了INDEPTH项目地质组1994年和1995年间沿INDEPTH—I路线进行的野外填图工作的初步研究成果。它们是:①在帕里西北确定了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拆离带的存在;③在帕里北发现了一套特提斯沉积,从而提出帕里西北的拆离带有可能穿过南北方向的亚东-谷露裂谷,而没有大规模错开;③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确定了两条具一定规模的逆冲断裂;④发现康马穹窿存在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上盘向北运动,晚期为横弯造穹作用。最后,结合深反射资料进一步讨论了康马穹窿与藏南拆离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裂 康马穹窿 地表地质 深反射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近地表结构调查和地震激发方式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成斋 刘传鹏 +2 位作者 张世鑫 张交东 蒋雪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604-608,共5页
合肥盆地地震勘探程度低,激发条件复杂。为查清近地表地质结构,合理地选择激发方式,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石物性测试和地质浅钻等方法,对近地表的岩石厚度和物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划分为平... 合肥盆地地震勘探程度低,激发条件复杂。为查清近地表地质结构,合理地选择激发方式,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石物性测试和地质浅钻等方法,对近地表的岩石厚度和物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河流区和基岩区4种类型。通过对不同近地表地质结构地区的激发试验,分别选取了适合各类地区的激发参数和激发方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在一条跨越各类近地表结构地区的地震测线上,不同地震剖面段的反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地表地质结构 地震数据采集 激发参数 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博梁山地近地表问题及其模型实验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尚旭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2,108,共4页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山地具有典型山地特征 ,单斜高陡 ,高速地层出露地表 ,第四系松散沉积与之共存 ,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为了研究该区山地地震勘探问题 ,必须研究复杂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 ,分析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对地下中深层...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山地具有典型山地特征 ,单斜高陡 ,高速地层出露地表 ,第四系松散沉积与之共存 ,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为了研究该区山地地震勘探问题 ,必须研究复杂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 ,分析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对地下中深层反射地震波的影响。由于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地表单斜高陡地层对地震波传播及其成像的影响 ,所以在制作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时简化了山地地形的起伏 ,简化了中深层复杂的地质构造。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采用了相同的模型以利于对比分析 ,实验采用了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①山地特殊的近地表结构会强烈改造中深层的反射 ,并对中深层反射成像产生强烈影响 ,认识这种作用 ,对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处理流程和解释模式都有重要作用 ;②近地表高陡构造会产生类似于折射波的干扰波 ,这种干扰波在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上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效波 ;③在近地表地质结构为高陡地层并且不存在浅层折射界面 (在山地常出现这种情况 )时 ,初至波不是折射波 ,建议山地资料处理中慎用折射波静校正。图 4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 地震波速度 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 中深层反射成像 数学模拟 物理模拟 干扰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可研阶段重大工程地质风险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兰恒星 张宁 +9 位作者 李郎平 田乃满 仉义星 刘世杰 林感 田朝阳 伍宇明 姚佳明 彭建兵 周成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41,共16页
川藏铁路作为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沿线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密集的深大断裂、频发的山地灾害等恶劣地质环境特点,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表和地下重大地质安全风险挑战。为深入综合分析川藏铁路可研阶段沿线地... 川藏铁路作为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沿线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密集的深大断裂、频发的山地灾害等恶劣地质环境特点,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表和地下重大地质安全风险挑战。为深入综合分析川藏铁路可研阶段沿线地质风险,定量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基于川藏铁路沿线翔实的时空数据集及资料,采用三维结构建模、数值统计建模、动力建模、时空建模等方法,进行了地表、地下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综合定量风险分析。地表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宏观上,川藏铁路沿线存在3个地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别是鲜水河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和东构造结地区。由于川藏铁路采用以隧道为主的设计方案,地表地质灾害的风险大大降低。分别建立了活动断裂、岩爆和大变形等风险评估的普适性模型及综合风险分析模型,以易贡隧道为例,对典型重要隧道全线不同段落断裂活动性、岩爆、大变形等典型地下工程地质风险以及综合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川藏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断裂活动、岩爆和大变形等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总体风险等级较高,影响工程安全;定量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指导后续的设计与施工的优化和深化。本研究为川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同时也为国内外类似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重大工程 地表工程地质风险 地下工程地质风险 定量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早新生代的活动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芹芹 季建清 +3 位作者 王金铎 王振兰 韩文功 于建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2-414,共13页
郯庐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对郯庐断裂的认识制约了大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的认识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郯庐断裂带与地层的穿切关系入手,借助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以... 郯庐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对郯庐断裂的认识制约了大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的认识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郯庐断裂带与地层的穿切关系入手,借助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以及第一手野外资料,判定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早期经历了强烈的活动,表现为左旋兼具逆冲的性质。通过分析覆盖在郯庐断裂带之上火山岩中的断裂发育样式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地层覆盖关系,认为中新世以来,相当于渤海湾盆地的东营运动之后,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变化,郯庐断裂带不再有显著的活动,发育了新的断裂体系。郯庐断裂新生代兼有垂向位移的走滑活动奠定了中国东部古近纪盆地形成、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行走滑作用 地表地质 地震反射剖面 早新生代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科学钻先导孔发现承压热水层和优质烃源岩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建军 施炜 +6 位作者 董树文 张岳桥 严加永 孙东升 曲玮 王克营 李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8-1269,共2页
1研究目标(Objective)雪峰山位于扬子克拉通的南缘,经历过多期构造叠加与改造。SinoProbe项目的深反射地震探测结果显示,雪峰山地区具有特殊的地壳结构,可能存在隐伏的古老造山带。同时,雪峰山地区也是寻找页岩气和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 1研究目标(Objective)雪峰山位于扬子克拉通的南缘,经历过多期构造叠加与改造。SinoProbe项目的深反射地震探测结果显示,雪峰山地区具有特殊的地壳结构,可能存在隐伏的古老造山带。同时,雪峰山地区也是寻找页岩气和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为探索雪峰山地壳结构特征(为科学深钻提供依据),评价深部资源和能源潜力,本项目组在地表地质调查和反射地震探测的基础上,部署实施了雪峰山先导孔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地热资源 先导孔 反射地震 地壳结构 科学深钻 地表地质 优质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谷区域浅埋煤层采动矿压发生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建伟 刘长友 +2 位作者 赵杰 王文才 卜庆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井上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煤层开... 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井上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受地表沟谷地形的影响,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地表沟谷的影响作用减弱;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区域开采可分为上坡开采阶段、坡顶开采阶段和下坡开采阶段,过沟谷区域上坡开采阶段,工作面易发生动载矿压事故,且易诱发地表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区域 浅埋煤层 动载矿压灾害 地表地质灾害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下延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张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对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来说,由于现有的偏移方法大都假设激发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给偏移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了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述了逐步-累加法... 对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来说,由于现有的偏移方法大都假设激发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给偏移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了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述了逐步-累加法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下的直接下延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不受起伏地表条件的限制,对模拟层速度的适应性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表明,该方法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向下偏移,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叠前深度偏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又能适应任何起伏地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 叠前深度偏移 直接下延法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复杂山地地震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丁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418-422,共5页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②干扰波发育、激发岩性差、激发点位置和激发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现有条件下改进地震采集质量提高信噪比的办法是,加强表层结构调查和深部构造研究,重视干扰波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和激发、接收参数选择等;②强化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地震波场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是改变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巴区块 山地 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质量 影响因素 低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筠连-长宁地震区扎子坳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研究
11
作者 何强 王世元 +2 位作者 周亚东 刘韶 马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 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长约15 km,破碎带影响宽度一般小于20 m,断层规模较小。结合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剖面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扎子坳断层不具备晚更世晚期活动性,为2017-01-28筠连4.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子坳断层 筠连4.9级地震 地表地震地质调查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針对矽卡岩型銅、鉄矿床的特点加速普查評价工作
12
作者 黄崇轲 《中国地质》 CAS 1965年第4期13-20,共8页
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在我国不仅分布很广,而且品位很富。据统计,在铁矿储量中,它占9%,而在平炉富铁矿、高炉富铁矿储量中,却分别占30%和36%;铜矿储量中,它占16%。
关键词 矽卡岩型 岩石 矿石 矿床 矿藏 矿物 矿体分布 成矿条件 地表地质 矽卡岩化 岩体 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