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集估算缺资料地区地表净辐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龙 沈冰 +3 位作者 黄领梅 权全 莫淑红 梁晓燕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9-387,共9页
本文以黄河源区为例,利用ITPCAS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GLASS地表反照率数据集,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缺资料地区1979-2015年逐日地表净辐射(Rn),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揭示其时间动态特征与空间演变规律。... 本文以黄河源区为例,利用ITPCAS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GLASS地表反照率数据集,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缺资料地区1979-2015年逐日地表净辐射(Rn),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揭示其时间动态特征与空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对比ITPCAS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气象站数据估算的Rn,其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均方根误差处于1.29~1.77之间;2)黄河源区年和四季Rn均呈下降趋势,每10年均降幅为-0.067MJ·m^(-2)·d^(-1),秋季降幅最小,春、冬降幅最大;黄河源区Rn年内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14.31MJ·m^(-2)·d^(-1)),最小值出现在12月(3.34MJ·m^(-2)·d^(-1));3)年和各季节Rn值及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相似;年平均Rn的大部分地区(91.6%)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Rn下降最明显,秋季Rn下降最不明显;4)黄河源区Rn在4 000~4 500m的区域内最大,而在4 500m以上最小;除了秋季Rn在3 500~4 000m区域外,其余季节在所有DEM分区中皆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资料地区 多源数据集 地表净辐射 时空变化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 被引量:8
2
作者 杜建飞 陈渭民 +2 位作者 吴鹏飞 张建平 孙凡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4-680,共7页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并分别以1994年7月1日14时的云图和济南地区为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用卫星数字云图资料估算地面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资料 估算模式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冬季地表净辐射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季国良 徐荣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的辐射平衡观测资料,计算了高原西部地区历年冬季(11~2月)的地表净辐射。通过对高原西部冬季地表净辐射的分析阐明了高原西部地表加热场的特征,并讨论了它与我国的西南秋雨、长江流域...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的辐射平衡观测资料,计算了高原西部地区历年冬季(11~2月)的地表净辐射。通过对高原西部冬季地表净辐射的分析阐明了高原西部地表加热场的特征,并讨论了它与我国的西南秋雨、长江流域伏旱以及黄河上游雨季降水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净辐射 地表加热场 中国 降水 秋雨 伏旱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可丽 钟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地表净辐射为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大气层净辐射之差。对大气层净辐射作不同的假定,可将地表净辐射与大气顶辐射收支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不同的形式。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及同期NOAA... 地表净辐射为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大气层净辐射之差。对大气层净辐射作不同的假定,可将地表净辐射与大气顶辐射收支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不同的形式。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及同期NOAA-7辐射收支资料,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顶辐射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翁笃鸣 高建芸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64-470,共7页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为一弱正值区,相对低中心呈块状散布在祁连山区等几个地区;夏季因夜雨及地表湿润的缘故,高原大部地区的地表净辐射反有加强。各地净辐射年变化基本形式与总辐射相似。有效辐射年变化一般呈双峰型,春、秋最大,冬、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净辐射 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相关性的气候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翁笃鸣 高庆先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在讨论实测总辐射与地表净辐射月平均通量密度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气候计算值间的相关性问题,并初步证实两者的一致性。绘制出利用回归方程推算的地表净辐射年平均通量密度全国分布图,与利用地表辐射平衡方程余项所得结果比较一... 在讨论实测总辐射与地表净辐射月平均通量密度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气候计算值间的相关性问题,并初步证实两者的一致性。绘制出利用回归方程推算的地表净辐射年平均通量密度全国分布图,与利用地表辐射平衡方程余项所得结果比较一致。还讨论了坡地总辐射与净辐射气候计算值间的相关特点,指出当坡度小于20°时,坡地总辐射与净辐射的回归方程系数与水平地面的一致。随着坡度增加,回归方程系数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地表净辐射 相关性 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可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实验资料,分析了云量、云状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计算了与云对地表净辐射强迫作用有关的参数。研究表明:地表净辐射是云量的线性函数;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 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实验资料,分析了云量、云状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计算了与云对地表净辐射强迫作用有关的参数。研究表明:地表净辐射是云量的线性函数;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春季和夏季,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非常强烈,并且地表净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减小,在秋季和冬季,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并且地表净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增大;不同云状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差异明显,对年平均情况而言,中云(As)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最大,即对地表的辐射冷却效应最强,低云(Sc,Cb)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与辐射 青藏高原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盖与冬季地表净辐射 被引量:5
8
作者 曹梅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3-380,共8页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SMMR遥感监测雪深分布图、雪面反照率随雪深变化规律以及1982~1983年高原地表辐射平衡观测总结的有关辐射平衡分量气候学计算方法,以旬及0.5°×0.5°经纬度网格的时空高分辨率计算了...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SMMR遥感监测雪深分布图、雪面反照率随雪深变化规律以及1982~1983年高原地表辐射平衡观测总结的有关辐射平衡分量气候学计算方法,以旬及0.5°×0.5°经纬度网格的时空高分辨率计算了高原主体1978/1979年至1986/1987年9年冬季(11~2月)地表净辐射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当月均日照百分率为0.73,雪盖率超过60%时,高原主体12月份地表净辐射均值已由正转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地表净辐射 青藏高原 雪盖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方法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晓雨 贾绍凤 朱文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1-933,共13页
地表净辐射通量是地气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其准确估算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是地表水热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MODIS产品分别估算了青海省晴天和有云条件下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并依据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 地表净辐射通量是地气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其准确估算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是地表水热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MODIS产品分别估算了青海省晴天和有云条件下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并依据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模型计算得到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在精度评价方面,利用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两站的辐射通量数据和50个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分别验证了瞬时和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精度。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瞬时和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在西宁站估算精度较高,RMSE分别达到72.35 W·m^(-2)和2.29 MJ·m^(-2),在格尔木站存在明显的高估,Bias分别达到133 W·m^(-2)和3.25 MJ·m^(-2)。在各气象站点处,遥感估算的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有较高的精度,RMSE为2.04 MJ·m^(-2)。青海省晴天条件下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年均值为4176.62 MJ·m^(-2),年内变化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559.23 MJ·m^(-2))和12月(134.68 MJ·m^(-2)),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MODIS 地表净辐射通量 地表能量平衡 遥感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默川地区地表总辐射及地表净辐射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烨博 王声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128,135,共6页
以土默川地区的地表总辐射(Rs)和地表净辐射(Rn)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7年逐日日照时数、气温及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通过6种日照时数模型计算了逐日Rs,同时运用1987-1991年逐日Rs的实测数据对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从而确定了... 以土默川地区的地表总辐射(Rs)和地表净辐射(Rn)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7年逐日日照时数、气温及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通过6种日照时数模型计算了逐日Rs,同时运用1987-1991年逐日Rs的实测数据对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从而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精度最好的计算模型,并采用FAO1990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中的辐射项计算公式估算了逐日Rn,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对40 a来Rn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日照时数的Bahel模型总体拟合精度最好,在本地区表现出最佳的适用性;②土默川地区Rn在上半年呈上升趋势,在下半年呈下降趋势,四季Rn值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③在40 a间,夏季平均Rn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春、秋、冬季平均Rn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Rn下降最明显,秋季Rn下降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川地区 地表辐射 地表净辐射 日照时数模型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玉祥 胡斯勒图 +3 位作者 李同文 姬大彬 张颢 施建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0-1159,共10页
基于CERES卫星提供的2000年3月至2022年2月SYN1 deg–Level 3辐射数据,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2年间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特征上,青藏高原地表净... 基于CERES卫星提供的2000年3月至2022年2月SYN1 deg–Level 3辐射数据,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2年间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特征上,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地表净辐射变化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在青藏高原南部地表净辐射变化量级远高于青藏高原北部;在时间演化特征上,地表净辐射呈现准正弦振动,年周期变化明显,特别是2016-2017年出现突变,下降约5.52 W·m^(–2),同期云覆盖度年平均值提高约1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净辐射 时空变化 EOF分析 Theil-Sen Median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反演地表净太阳辐射的参数化模式在北京地区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权维俊 陈洪滨 +2 位作者 郭文利 夏祥鳌 张小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30,共8页
地表净太阳辐射(NSSR)在地表辐射平衡、地-气能量交换、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和太阳能利用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在广大的空间区域内快速地获取地表净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无人观测的极地和海洋区域。本文... 地表净太阳辐射(NSSR)在地表辐射平衡、地-气能量交换、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和太阳能利用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在广大的空间区域内快速地获取地表净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无人观测的极地和海洋区域。本文基于CERES/SSF卫星数据,分别采用两种地表净太阳辐射(NSSR)的卫星反演参数化模式——Li模式与Masuda模式计算了北京市上甸子地区2005年1、4、7和10月的NSSR,并将反演结果与上甸子大气本底站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修正以更好地反演北京地区的地表净太阳辐射。结果显示:Li模式和Masuda模式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在晴空条件下分别为62.2和50.8 W/m2,在云天条件下分别为82.1和71.8 W/m2;Li模式相对于Masuda模式具有偏大的趋势,在晴天和云天条件下两者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1.5和10.2 W/m2;对Li模式和Masuda模式进行线性拟合回归后能有效减小反演过程中的系统性偏差,修改后的Li模式和Masuda模式在所有天空状况下反演的月平均NSSR值与观测值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8和-3.4 W/m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6和26.0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SSF 地表太阳辐射 参数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ODIS数据计算中国地表短波净辐射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君 唐伯惠 《遥感信息》 CSCD 2008年第3期60-65,共6页
地表短波净辐射是辐射能量的重要收入部分,对研究地表辐射平衡、地气能量交换以及各种天气气候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利用卫星数据计算地表短波净辐射大多采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宽通道反照率数据(如ERBE卫星数据,空间分... 地表短波净辐射是辐射能量的重要收入部分,对研究地表辐射平衡、地气能量交换以及各种天气气候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利用卫星数据计算地表短波净辐射大多采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宽通道反照率数据(如ERBE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5km),这难以满足局部尺度的能量平衡和蒸散等研究的需要。本文利用空间分辨率达1km的窄通道多光谱MODIS卫星数据,通过相关处理计算,无需气象数据和地面测量数据的参与,就获得了中国的地表短波净辐射通量分布图。经与禹城地区地面实测数据对比可知,晴空时均方根误差小于20 W/m2,有云时均方根误差小于35 W/m2,表明本文使用的地表短波净辐射反演方法适合中国范围地表短波净辐射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短波辐射 反照率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晴天条件下基于FY-2E数据的地表短波净辐射的反演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亚维 宋小宁 王睿馨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9-774,共6页
地表短波净辐射是辐射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短波净辐射数据对长时间区域尺度气象变化和陆表水文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多数遥感地表短波净辐射的研究基于极轨卫星观测数据,而利用高时间分辨率... 地表短波净辐射是辐射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短波净辐射数据对长时间区域尺度气象变化和陆表水文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多数遥感地表短波净辐射的研究基于极轨卫星观测数据,而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卫星数据来反演多时相地表短波净辐射的研究则较少,更缺少日变化的地表短波净辐射产品.基于此,开展了基于中国静止气象卫星数据FY-2E的地表短波净辐射反演研究,并利用实测辐射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均方根误差(RMSE)为27.51 W/m^2,决定系数(R^2)为0.99;在除去冬季的晴天条件下,R^2为0.99,RMSE为15.36 W/m^2.该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表短波净辐射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适于长时间区域尺度气象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短波辐射 静止气象卫星 高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季国良 候旭宏 +1 位作者 吕兰芝 李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2000年6月2001年5月在干旱地区敦煌和高原北部的五道梁所获取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的加辐射收支特点。结果表明:虽然两地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不同,但由于两地下垫面条件的差异,使得太阳短波辐射特别是地... 利用2000年6月2001年5月在干旱地区敦煌和高原北部的五道梁所获取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的加辐射收支特点。结果表明:虽然两地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不同,但由于两地下垫面条件的差异,使得太阳短波辐射特别是地表吸收辐射在夏季大致相近,冬季则是敦煌小于五道梁;长波辐射(地面向上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郭煌明显大于五道梁;地表净辐射夏季五道梁比敦煌为大,冬季则两地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地表吸收辐射 地面向上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时间演变及其与地表能量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杰 张强 唐从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45-2555,共11页
主要采用ECMWF的地表和大气产品分析了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与地表能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探空加强观测分析了大气边界层演变的可能因素。得出:西北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呈现出季节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夏... 主要采用ECMWF的地表和大气产品分析了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与地表能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探空加强观测分析了大气边界层演变的可能因素。得出:西北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呈现出季节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夏季大气边界层厚度呈下降趋势,春、秋季节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冬季以阶段性降低趋势为主,20世纪80年代是大气边界层厚度的转折时期;感热通量是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发展的主要热力因素;由于夏季净辐射量、地气温差、粗糙度以及风速等因子随时间演变而呈降低趋势,潜热通量呈增加趋势,导致了边界层高度形成的热力作用减弱,边界层厚度降低;同时,粗糙度和风速也是大气边界层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由于边界层粗糙度和风速降低,促使垂直风切变减小,湍流动力作用减弱,也会导致边界层厚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厚度 极端干旱区 感热通量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绿洲化地表特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芳 李元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40-1547,共8页
绿洲化影响地表水热传输和植被生长等能量物质的变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绿洲内部、荒漠绿洲过渡带及荒漠的不同演化阶段,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反演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及地表净辐射等... 绿洲化影响地表水热传输和植被生长等能量物质的变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绿洲内部、荒漠绿洲过渡带及荒漠的不同演化阶段,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反演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及地表净辐射等参数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地气系统能量与水分交换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绿洲化改变了地表的植被类型和土壤水分,依次为裸露沙丘(2.1%)-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2.4%)-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chinensis)(2.2%)-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沙柳(Salix psammophila)(3.8%)-杨树(Populus tremula)(4.6%)-制种玉米(7.8%)。(2)绿洲化增加了地表的植被覆盖度和净辐射,植被覆盖度由8%增加到85%,净辐射由480 W·m^?2增加到756 W·m^?2,而降低了地表温度和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由325 K降低到302 K,地表反照率由0.235降低到0.125。(3)植被覆盖度决定了地表能量的分配,改变了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地表净辐射,即植被盖度每增加1%,地表净辐射增加3.64 W·m^?2,地表温度降低0.31 K,地表反射率降低0.002。绿洲化地表能量、水分和植被生长等参数的变化研究有助于理解绿洲可持续发展及水土气生相互作用,对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化 植被覆盖度 土壤水分 地表反照率 地表温度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简化PDF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晶淼 王纪军 丁裕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3-590,共8页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 (PDF) ,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 ,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 -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 (PDF) ,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 ,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 -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仅讨论了对称分布的简化计算 (非对称分布另文讨论 ) ,列举了非均匀分布的观测事实 ,并以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计算为例 ,详细验证了应用这种简化PDF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非均匀地表 概率密度函数 空间分布 参数化 地表红外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默尔旱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 被引量:105
19
作者 刘巍巍 安顺清 +1 位作者 刘庚山 郭安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了正确评估干旱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思路和 1 986年安顺清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 ,我们以济南、郑州和太原 3站逐年逐月气温和降水等作为基本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 ,以哈尔滨、佳木斯、呼和浩特、沈阳、北京、固原、西安... 为了正确评估干旱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思路和 1 986年安顺清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 ,我们以济南、郑州和太原 3站逐年逐月气温和降水等作为基本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 ,以哈尔滨、佳木斯、呼和浩特、沈阳、北京、固原、西安、汉中、青岛、德州、运城、长沙、武汉、南昌、杭州、福州、广州、昆明、南宁、成都和贵阳 2 1个站的有关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为权重因子修正资料 ,并且在计算可能蒸散时选用了FAO推荐的彭曼 蒙蒂斯公式。另外 0~2 0cm和 2 0~ 1 0 0cm土层的土壤田间有效持水量根据我国测定的资料和土壤特性确定 ,对帕默尔旱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利用此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39个站点 ( 1 961年1月~ 2 0 0 0年 1 2月 )的帕默尔指数值。将计算的帕默尔指数值与一些文献记载的实际旱涝灾情相对照进行验证 ,表明进一步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能较为准确地评估旱涝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帕默尔早度模式 蒸散量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散干旱指数的华北地区干旱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邵小路 姚凤梅 +1 位作者 张佳华 李先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4-1162,共9页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旱指数(EDI)分析华北地区的干旱分布特点,并分别与PDSI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作对比。结果表明:ET模型估测的蒸散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很好,其模拟精度对于大面积干旱监测的空间尺度上是可用的;EDI距平指数表征干旱分布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且对旱情的指示和干旱程度的判定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 地表净辐射 蒸散干旱指数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