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缘战略交汇区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地缘环境效应--以乌克兰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叶帅
李永宁
+3 位作者
胡志丁
葛岳静
王淑芳
刘玉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31,共11页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产生的地缘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地处地缘战略交汇区的乌克兰,其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显著,这为地缘行为体在乌克兰进行权力施动提供了空间中介。2)乌克兰地理环境中各介质要素的地缘功能及其对地缘行为体权力传导的效率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具有地缘安全功能,自然资源的地缘经济功能强大,政党和民族的地缘政治功能较强,语言和宗教的地缘文化功能较为凸显。自然资源、政党、民族、宗教的介质属性较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介质属性在逐渐减弱。3)不同地缘行为体(利益集团)争相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的空间施动,使其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此消彼长,致使乌克兰地缘环境激烈震荡。从地缘介质的视角探索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效应,对提升中国在周边的地缘影响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战略交汇区
地理环境
地缘
介质
地缘
环境
乌克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解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涛
武友德
+2 位作者
李君
叶帅
崔红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0-1060,共11页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A、近代-变异形地名DNA和现代-复合形地名DNA三种类型,构建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分析框架。结果表明:1)南海诸岛海域地名是在自然基因子系统和社会基因子系统交互耦合作用下形成的。2)因果关联作用下,南海诸岛海域地名遵从“主人―他人―主人”的历史演变规律,导致地名基因在转录和表达上呈现遗传、变异和复合的过程;建构作用下,周边或域外大国以非法手段构建多边争夺南海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新型地缘关系。3)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基因在转录与表达上是空间与物质显性基因和理念与历史演变隐性基因的交互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战略交汇区
国别
地缘
环境
地名
南海诸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缘战略交汇区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地缘环境效应--以乌克兰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叶帅
李永宁
胡志丁
葛岳静
王淑芳
刘玉立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3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1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52)。
文摘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产生的地缘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地处地缘战略交汇区的乌克兰,其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显著,这为地缘行为体在乌克兰进行权力施动提供了空间中介。2)乌克兰地理环境中各介质要素的地缘功能及其对地缘行为体权力传导的效率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具有地缘安全功能,自然资源的地缘经济功能强大,政党和民族的地缘政治功能较强,语言和宗教的地缘文化功能较为凸显。自然资源、政党、民族、宗教的介质属性较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介质属性在逐渐减弱。3)不同地缘行为体(利益集团)争相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的空间施动,使其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此消彼长,致使乌克兰地缘环境激烈震荡。从地缘介质的视角探索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效应,对提升中国在周边的地缘影响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地缘战略交汇区
地理环境
地缘
介质
地缘
环境
乌克兰
Keywords
geo-strategic intersection area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geo-media
geo-setting
Ukraine
分类号
P941.6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K901.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解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涛
武友德
李君
叶帅
崔红茶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云南师范大学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缅甸研究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0-10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缅泰老‘黄金四角’跨流域合作与共生治理体系研究”(16ZDA0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031、41461037)。
文摘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A、近代-变异形地名DNA和现代-复合形地名DNA三种类型,构建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分析框架。结果表明:1)南海诸岛海域地名是在自然基因子系统和社会基因子系统交互耦合作用下形成的。2)因果关联作用下,南海诸岛海域地名遵从“主人―他人―主人”的历史演变规律,导致地名基因在转录和表达上呈现遗传、变异和复合的过程;建构作用下,周边或域外大国以非法手段构建多边争夺南海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新型地缘关系。3)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基因在转录与表达上是空间与物质显性基因和理念与历史演变隐性基因的交互耦合过程。
关键词
地缘战略交汇区
国别
地缘
环境
地名
南海诸岛
Keywords
geostrategic intersection
country-specific geo-environment
place name
Nanhai Zhudao
分类号
K901.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缘战略交汇区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地缘环境效应--以乌克兰为例
叶帅
李永宁
胡志丁
葛岳静
王淑芳
刘玉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解析
王涛
武友德
李君
叶帅
崔红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