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地缘合作
被引量:
1
1
作者
倪月菊
《亚非纵横》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北亚特别是环黄渤海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有了较快发展。为此,系统研究和探讨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和意义,对该经济圈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及圈内主要经济区的地缘合作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为今后环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北亚特别是环黄渤海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有了较快发展。为此,系统研究和探讨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和意义,对该经济圈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及圈内主要经济区的地缘合作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为今后环黄渤海经济圈内开展更广泛而密切的合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黄渤海经济圈
地缘合作
经济全球化
经济
合作
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伟
方祥云
+2 位作者
叶程溥
胡志丁
李灿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170,共10页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推进中缅地缘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解析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将为提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效应和加强中缅地缘经济合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推进中缅地缘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解析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将为提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效应和加强中缅地缘经济合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不仅有地理环境的阻碍,更有中缅经济发展差异、复杂武装冲突干扰、大国干预掣肘和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地缘风险的束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并不是一种区域控制战略工具,而是打造一条交通物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关联的国际贸易走廊。为了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应构建多层次的地缘经济合作协作机制。在国家层面,应通过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强化中缅政策沟通机制对接、制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来加强中缅发展战略对接。在通道层面,应通过推动内外部基础设施联动、强化跨境地缘经济要素流动和产业协作、深化面向缅甸及印度洋地区的经贸合作来升级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地缘经济效应。在利益主体层面,应通过强化多方利益对接、统筹中缅口岸协调对接机制、创建立体化新通道风险防范机制来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协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
地缘
经济
合作
合作
障碍
协作机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晓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3,共6页
东南亚地区是影响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具有区域合作、国家安全等诸方面的地缘战略考虑。冷战后,中国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地缘政策,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展开了政治、经济、...
东南亚地区是影响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具有区域合作、国家安全等诸方面的地缘战略考虑。冷战后,中国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地缘政策,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展开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双方之间传统安全问题基本得到控制或解决的情况下,加大了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合作的力度,与东盟营建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机制,改善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地缘合作
地缘
战略
地缘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俄地缘安全合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兴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给东亚的安全形势、中俄的安全利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强势"重返"使中俄增加了进行地缘安全合作的基础和空间,甚至具有走向"准同盟"的可能,但由于美国采取分化、挑拨政策,中俄安全合作...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给东亚的安全形势、中俄的安全利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强势"重返"使中俄增加了进行地缘安全合作的基础和空间,甚至具有走向"准同盟"的可能,但由于美国采取分化、挑拨政策,中俄安全合作的领域、程度和水平也不是无限的。在战略重心转移、重返东亚的过程中,美国打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它通过自己的优势和"巧实力","激活"和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制造政治互疑、军备竞赛。美国的举措既与东亚地区蓬勃发展且紧密联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相称,也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相悖,更与美工作重心从反恐优先转向经济第一不相宜,难以持续。美国在欧亚中心和边缘同时出击,在国力总体衰退的情况下更显得力不从心,其实质是以攻为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重心东移
硬实力
软实力
地缘合作
中美俄三角安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与空间机理——基于商品贸易规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杨文龙
史文天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5-1883,共9页
运用1996—2016年全球各国商品贸易规模的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构建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地缘经济合作存在空间正相关,呈现...
运用1996—2016年全球各国商品贸易规模的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构建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地缘经济合作存在空间正相关,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表现为板块化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依赖性受到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传导与驱动,国家规模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基础因素,生产要素禀赋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创新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引擎,政治脆弱性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壁垒,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依赖性在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影响下趋于弱化;(3)中国需在空间上遵循"邻近国家-欧亚区域-全球范围"的三环递进原则,有层次地布局地缘经济资源,在内容上发挥规模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有差异地制定地缘经济政策,在策略上激发地缘经济对地缘政治的渗透效应,最大化地缘经济杠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
经济
合作
空间模式
空间机理
要素流动
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及各种具体政策。经验证明,这种战略的实施对于实现利国、富民、安边、睦邻等目标是效益彰显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区域中的边境城市与毗邻他国边境城市间的地缘合作,是取得...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及各种具体政策。经验证明,这种战略的实施对于实现利国、富民、安边、睦邻等目标是效益彰显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区域中的边境城市与毗邻他国边境城市间的地缘合作,是取得这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互合作中,双方交往产生了互动效应、互补效应、传导效应、联动效应、示范效应以及融合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城市
地缘
经济效应
地缘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网络视角的东盟地缘中心性战略环境分析
被引量:
7
7
作者
李红
覃巧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1,共18页
本文以东盟成为东亚地缘区合作的主导者及亚太地缘区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背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两个层面,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在东亚及亚太地缘区处于弱势的东盟为何在与大国的互动关系中能够成为地缘区域合作的...
本文以东盟成为东亚地缘区合作的主导者及亚太地缘区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背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两个层面,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在东亚及亚太地缘区处于弱势的东盟为何在与大国的互动关系中能够成为地缘区域合作的主导者或重要推动者,及其因政治上的内忧外患和经济上的实力不足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剖析东盟地缘中心性战略的主要支撑、障碍等战略环境,展望新型国际关系格局及区域合作进程中东盟未来发展中心性战略的路向与主要策略,以及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和结网策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中心性
地缘
区域
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旅游增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案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84,共8页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回归后的旅游数据为基础,以"增长三角"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旅游增长三角"的机制。结论包括:(1)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区域...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回归后的旅游数据为基础,以"增长三角"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旅游增长三角"的机制。结论包括:(1)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基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在旅游产业和旅游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形成"旅游增长三角";(2)基于双边关系的地缘合作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旅游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旅游增长三角"的形成;(3)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旅游增长乏力,基于多边关系的地缘合作模式为"旅游增长三角"的继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增长三角
地缘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地缘合作
被引量:
1
1
作者
倪月菊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出处
《亚非纵横》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文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北亚特别是环黄渤海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有了较快发展。为此,系统研究和探讨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和意义,对该经济圈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及圈内主要经济区的地缘合作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为今后环黄渤海经济圈内开展更广泛而密切的合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环黄渤海经济圈
地缘合作
经济全球化
经济
合作
经济技术开发区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伟
方祥云
叶程溥
胡志丁
李灿松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17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2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2YJCZH0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138)。
文摘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推进中缅地缘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解析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将为提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效应和加强中缅地缘经济合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不仅有地理环境的阻碍,更有中缅经济发展差异、复杂武装冲突干扰、大国干预掣肘和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地缘风险的束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并不是一种区域控制战略工具,而是打造一条交通物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关联的国际贸易走廊。为了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应构建多层次的地缘经济合作协作机制。在国家层面,应通过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强化中缅政策沟通机制对接、制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来加强中缅发展战略对接。在通道层面,应通过推动内外部基础设施联动、强化跨境地缘经济要素流动和产业协作、深化面向缅甸及印度洋地区的经贸合作来升级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地缘经济效应。在利益主体层面,应通过强化多方利益对接、统筹中缅口岸协调对接机制、创建立体化新通道风险防范机制来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协商机制。
关键词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
地缘
经济
合作
合作
障碍
协作机制
中国
Keywords
China-Myanmar Indian Ocean New Channel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obstacles to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mechanisms
China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晓伟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政法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3,共6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和平发展与区域合作>的子课题。项目编号:06Y138G
文摘
东南亚地区是影响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具有区域合作、国家安全等诸方面的地缘战略考虑。冷战后,中国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地缘政策,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展开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双方之间传统安全问题基本得到控制或解决的情况下,加大了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合作的力度,与东盟营建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机制,改善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地缘合作
地缘
战略
地缘
安全
Keywords
China
Southeast Asia
geographical cooperation
neighboring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strategy
geographical security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P9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俄地缘安全合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兴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东亚一体化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种基金
项目编号:2009AB-20
013-105563GK~~
文摘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给东亚的安全形势、中俄的安全利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强势"重返"使中俄增加了进行地缘安全合作的基础和空间,甚至具有走向"准同盟"的可能,但由于美国采取分化、挑拨政策,中俄安全合作的领域、程度和水平也不是无限的。在战略重心转移、重返东亚的过程中,美国打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它通过自己的优势和"巧实力","激活"和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制造政治互疑、军备竞赛。美国的举措既与东亚地区蓬勃发展且紧密联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相称,也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相悖,更与美工作重心从反恐优先转向经济第一不相宜,难以持续。美国在欧亚中心和边缘同时出击,在国力总体衰退的情况下更显得力不从心,其实质是以攻为守。
关键词
美国
战略重心东移
硬实力
软实力
地缘合作
中美俄三角安全关系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与空间机理——基于商品贸易规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杨文龙
史文天
杜德斌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5-188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135)资助。
文摘
运用1996—2016年全球各国商品贸易规模的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构建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地缘经济合作存在空间正相关,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表现为板块化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依赖性受到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传导与驱动,国家规模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基础因素,生产要素禀赋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创新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引擎,政治脆弱性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壁垒,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依赖性在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影响下趋于弱化;(3)中国需在空间上遵循"邻近国家-欧亚区域-全球范围"的三环递进原则,有层次地布局地缘经济资源,在内容上发挥规模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有差异地制定地缘经济政策,在策略上激发地缘经济对地缘政治的渗透效应,最大化地缘经济杠杆作用。
关键词
地缘
经济
合作
空间模式
空间机理
要素流动
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
Keywords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spatial model
spatial mechanism
flow of factors
SARAR model
分类号
K901.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卉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及各种具体政策。经验证明,这种战略的实施对于实现利国、富民、安边、睦邻等目标是效益彰显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区域中的边境城市与毗邻他国边境城市间的地缘合作,是取得这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互合作中,双方交往产生了互动效应、互补效应、传导效应、联动效应、示范效应以及融合效应等。
关键词
边境城市
地缘
经济效应
地缘合作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网络视角的东盟地缘中心性战略环境分析
被引量:
7
7
作者
李红
覃巧玲
机构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1,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由贸易与跨境通道对地缘经济区的重塑"(41161024)
"文化外交网络在地缘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研究"(41561026)
广西大学"211"四期软科学研究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公共外交与国际展会互动关系研究"(DMYJY2013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以东盟成为东亚地缘区合作的主导者及亚太地缘区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背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两个层面,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在东亚及亚太地缘区处于弱势的东盟为何在与大国的互动关系中能够成为地缘区域合作的主导者或重要推动者,及其因政治上的内忧外患和经济上的实力不足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剖析东盟地缘中心性战略的主要支撑、障碍等战略环境,展望新型国际关系格局及区域合作进程中东盟未来发展中心性战略的路向与主要策略,以及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和结网策略的启示。
关键词
东盟
中心性
地缘
区域
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F11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旅游增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案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向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8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144).
文摘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回归后的旅游数据为基础,以"增长三角"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旅游增长三角"的机制。结论包括:(1)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基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在旅游产业和旅游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形成"旅游增长三角";(2)基于双边关系的地缘合作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旅游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旅游增长三角"的形成;(3)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旅游增长乏力,基于多边关系的地缘合作模式为"旅游增长三角"的继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旅游
增长三角
地缘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地缘合作
倪月菊
《亚非纵横》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地缘经济合作障碍及其协作机制
胡伟
方祥云
叶程溥
胡志丁
李灿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
李晓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俄地缘安全合作
李兴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与空间机理——基于商品贸易规模的实证研究
杨文龙
史文天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研究
张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网络视角的东盟地缘中心性战略环境分析
李红
覃巧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旅游增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案例
黄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