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与龙潭组煤的形成温度 被引量:5
1
作者 毕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0-273,共4页
本文概述了煤形成温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尤潭组煤的热演化史。利用LOM法同时参考其它测温结果,计算了研究区各煤级的形成温度,并认为在各种受热条件下(深成热、区域岩浆热等),如果受热时间相差不大,形成... 本文概述了煤形成温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尤潭组煤的热演化史。利用LOM法同时参考其它测温结果,计算了研究区各煤级的形成温度,并认为在各种受热条件下(深成热、区域岩浆热等),如果受热时间相差不大,形成同一煤级的温度是差别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水组 龙潭组 形成温度 涟源地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穹系大地构造若干特征及其归属研究——以赣北皖南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汪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01-309,共9页
本文以赣北皖南为例,论述了江南地穹系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构造型相等若干大地构造特征;通过与皖西北、皖中及赣中南诸种大地构造特征的对比研究.确认其归属于华中地洼区;进而在赣皖两省内将华中地洼区(Ⅰ级)划分出3个Ⅱ级... 本文以赣北皖南为例,论述了江南地穹系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构造型相等若干大地构造特征;通过与皖西北、皖中及赣中南诸种大地构造特征的对比研究.确认其归属于华中地洼区;进而在赣皖两省内将华中地洼区(Ⅰ级)划分出3个Ⅱ级构造区。5个Ⅲ级构造区和24个Ⅳ级构造区.以上研究成果使赣皖两省大地构造研究更加深入和完善,并为整个华中地洼区与东南地洼区的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地洼 江南 地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地穹金矿床的成因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继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湖南西部雪峰地穹内现已发现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系内,并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地槽期原始金源层形成阶段(武陵-雪峰期)、地台期衍生金源层形成阶段(加里东-海西期)和地洼期改造成矿阶段(... 湖南西部雪峰地穹内现已发现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系内,并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地槽期原始金源层形成阶段(武陵-雪峰期)、地台期衍生金源层形成阶段(加里东-海西期)和地洼期改造成矿阶段(印支-燕山期)。这种改造成矿模式可能主要是通过地洼期构造热液沿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裂隙带渗流、浸取金源层中的成矿物质而富集成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论 雪峰地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地洼型造山运动与金矿成矿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群周 彭省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在一些地质体中初步富集。地洼阶段的(叠加)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离散型的地洼型造山过程中,对省内金的工业矿床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学说 地洼型 造山运动 地穹 成矿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各地地洼构造(续三)
5
作者 周裕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关键词 世界 地洼构造 地洼盆地 地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