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德昌县为例
1
作者 穆成林 周海鹏 +3 位作者 阳博 黄刚 黄雯 洪金鹏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5-1589,共15页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与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9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和遥感数据,分析指标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评价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及叠加降雨因子的综合易发性。结果表明:德昌县滑坡灾害综合易发性分级面积比分别为高易发区(13.61%)、中易发区(52.83%)、低易发区(32.61%)、极低易发区(0.95%)。该评价模型精度检验中ROC曲线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12,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较高,可作为德昌县区域滑坡灾害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 信息量 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成林 刘严松 +3 位作者 赖思翰 王地 何星慧 刘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累进性,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前提。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例,使用频率比法判断12个滑坡影响因子的各分级区间滑坡敏感性,经波段集统计确定11个滑坡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 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累进性,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前提。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例,使用频率比法判断12个滑坡影响因子的各分级区间滑坡敏感性,经波段集统计确定11个滑坡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ogistic regress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LR-SVM)耦合模型,搭建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完成旺苍县滑坡易发性评价并进行模型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优于逻辑回归模型,易发性分区结果更合理,预测精度更高;在低易发区选取非滑坡点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性能作用明显;研究区内道路、高程和NDVI对滑坡发育的敏感性较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低海拔的水系和道路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 支持向量机 耦合模型 旺苍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浙江区域野火的相关因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徐剑 靳全锋 +1 位作者 詹庆斌 郭福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6,共10页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分析浙江野火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野火时间变化不均匀,导致防火期提前,当年10月至次年4月野火发生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其它月份仅占4.72%。防火期对野火的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日最低温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非防火期对野火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间、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坡向指数和前一年植被覆盖度。防火期和非防火期的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温州与丽水市交汇区域、绍兴市与宁波市交汇区域,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可以采取不同的野火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野火 气象因子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和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黄土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钱紫玲 王平 +4 位作者 李娜 王会娟 许书雅 许世阳 王雅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6-715,共10页
黄土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对黄土地区城镇化、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地震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为研究区域,通过统计分析该区历史地震滑坡灾害数据,归纳并建立包含地震、坡度、坡高、坡向、地层岩性、年平均降... 黄土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对黄土地区城镇化、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地震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为研究区域,通过统计分析该区历史地震滑坡灾害数据,归纳并建立包含地震、坡度、坡高、坡向、地层岩性、年平均降雨量、河流流域和地貌类型等8个影响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分别分析该区域黄土地震滑坡危险性。结果表明:(1)地震、河流和降雨是诱发黄土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地震因子贡献率最大;(2)研究区可划分为高、较高、中、低和极低危险区五个等级,其中高危险区主要集中于岷县、漳县与陇西县等地;(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精度检验结果,三种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89、0.617和0.898,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结果的精确性相比其他两个模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震滑坡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危险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比-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双柏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5
5
作者 吴常润 角媛梅 +3 位作者 王金亮 许汉华 张华 徐秋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高精度地模拟和评价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有效预防的关键。云南省双柏县地质环境脆弱,滑坡灾害突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共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NDVI、水系距离、断层距离、地层岩... 高精度地模拟和评价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有效预防的关键。云南省双柏县地质环境脆弱,滑坡灾害突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共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NDVI、水系距离、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年平均降雨量和道路距离等11个评价因子,并耦合频率比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来评价滑坡易发性。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预测率为82.8%,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73.6%,能更好地模拟滑坡灾害易发性。模拟结果显示,双柏县中、高滑坡易发区面积分别占总体的35.29%和21.67%,主要分布在道路和河流沿线,以及存在软岩和断层的区域。相反,海拔高、人类活动少的地区属于低、极低的滑坡易发区。频率比-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滑坡易发性,结果可为双柏县及类似地区滑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地理信息系统 频率比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逻辑回归及其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估研究:以青海沙塘川流域为例 被引量:45
6
作者 栗泽桐 王涛 +2 位作者 周杨 刘甲美 辛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5-245,共11页
滑坡易发性定量评估是预测滑坡发生空间概率的重要手段,基于统计分析原理的评估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且不同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以青海沙塘川流域黄土梁峁区为例,剖析了信息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 滑坡易发性定量评估是预测滑坡发生空间概率的重要手段,基于统计分析原理的评估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且不同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以青海沙塘川流域黄土梁峁区为例,剖析了信息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估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并探索提出基于二者的耦合模型。考虑坡度、坡向、起伏度、岩性、与干流距离、与支流距离和植被指数等7个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基于信息量、逻辑回归及二者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估的技术流程及结果。3种模型的成功率分别为:耦合模型成功率(78. 9%)>信息量模型成功率(71. 8%)>逻辑回归模型成功率(70. 8%)。在沙塘川流域黄土滑坡的易发性评估中,信息量和逻辑回归模型的表现基本相当,但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成功率明显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区滑坡易发性定量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估 信息量 逻辑回归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系数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例 被引量:43
7
作者 覃乙根 杨根兰 +2 位作者 江兴元 鲁鲲鹏 李子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贵州省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以该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9个影响因子,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 贵州省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以该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9个影响因子,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型,分别采用确定性模型(certainty factor,CF)、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两种模型耦合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利用灾害点在各等级下的分布和成功率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三种模型的评价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F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结果总体上一致,但是耦合模型的评价分区结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因此,基于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将开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这为县级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确定性系数模型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和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6
8
作者 田钦 张彪 +4 位作者 郭建飞 刘华赞 常志璐 李怡静 黄发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460-8468,共9页
目前,滑坡易发性评价大多只采用单一模型进行研究,而单一模型存在缺陷,如只采用信息量模型则不能反映各因子对滑坡发生的权重。通过将两个模型进行耦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发挥各模型的优点和弥补各模型的不足,从而达到模型优化的目的。针对... 目前,滑坡易发性评价大多只采用单一模型进行研究,而单一模型存在缺陷,如只采用信息量模型则不能反映各因子对滑坡发生的权重。通过将两个模型进行耦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发挥各模型的优点和弥补各模型的不足,从而达到模型优化的目的。针对滑坡易发性常用的信息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提出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以江西省宁都地区为例,获取研究区共297个滑坡,提取高程、坡向、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起伏度、距水系距离、岩性、植被覆盖率、地表建筑物指数共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分别采用上述3个模型开展易发性评价,最后采用预测率曲线(the prediction rate curve,ROC)评价各模型精度。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预测率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rea under ROC,AUC)值分别为0.838、0.864和0.876,可见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评价精度更高,建模更为合理。研究区内滑坡主要沿水系两侧分布,高程和岩性对滑坡的发生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指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蓝田县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利峰 张晓虎 +1 位作者 邓慧琳 韩六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536-5543,共8页
以蓝田县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降雨量、距水系距离、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共10类评价因子,分别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方差膨胀因子、容忍... 以蓝田县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降雨量、距水系距离、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共10类评价因子,分别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方差膨胀因子、容忍度3种指标对评价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取因子之间多重共线性较低,可以认为各因子相对独立。随后,采用频率比法分析各评价因子与滑坡灾害点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分别利用熵指数(index of entropy,IOE)模型、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以及两种模型耦合作用下的逻辑回归与熵指数耦合(integration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index of entropy,IOE-LR)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得到各模型下的研究区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图。最终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曲线验证并比较了3种模型的性能。成功率曲线表明,IOE模型、LR模型、IOE-LR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5、0.742和0.805;预测率曲线表明,IOE模型、LR模型、IOE-LR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732、0.785和0.830,其中IOE-LR模型均具有最高的准确率。生成的滑坡易发性区划图可以为蓝田县政府合理解决土地利用规划问题以及减轻滑坡风险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因子 多重共线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与熵指数耦合(IOE-LR)模型 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强度耦合协调研究
10
作者 马月伟 陈玉美 +2 位作者 张盛蓝 桂雅丽 陈艳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态,对于了解物种的生存现状与威胁,判断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09、2016、2021年等4个时期Landsat影像,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人类足迹指数测度人类活动强度,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生境质量,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21年人类足迹指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人类足迹指数范围扩大,比例由0.11%增加至0.29%,但低人类足迹指数分布范围减缩,由69.43%减少至60.1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2)2001-2021年生境质量平均值变化率为0.03%,整体波动较小,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超过62%,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外围低的环状分布特征;3)2001-2021年间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正负影响区域相对较为固定,且正相关关系区域(58%)占比高于负相关关系区域(42%)比例,但负面效应愈加显著;4)2001-2021间人类活动强度与生境质量之间表现为“高耦合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该研究对协调人类活动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足迹指数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大熊猫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的海南岛中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信 薛桂澄 +5 位作者 柳长柱 夏南 杨永鹏 杨峰 王晓林 常振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4-305,共12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运用定量化的数学统计原理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文章以海南岛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五指山市为例,选择断裂、岩土体、坡度、地形起伏度、海拔高...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运用定量化的数学统计原理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文章以海南岛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五指山市为例,选择断裂、岩土体、坡度、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变异系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雨量、水系、公路、曲率值为评价指标,依托详查资料和遥感、地形数据,采用信息量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经敏感性检验、频率比检验后表明: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公路和水系两侧沿线,极低易发区主要位于河谷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较少的丘陵低山地带。两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分别为0.897和0.896,表明预测精度满足易发性评价要求。降雨、高程变异系数、公路等评价因子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起较强的控制作用。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准度,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判别方法和预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 逻辑回归 易发性 地质灾害 耦合模型 五指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M模型Logistic回归的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判别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建宇 胡成业 +2 位作者 杨晓龙 李文涛 张秀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两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差异。由于其近似圆形的形态使得所能测量的外部指标较少,限制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在其地理群体判别中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判别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天鹅湖群体比胶州湾群体具有更高的SH/SL和SW/SL比值,壳形椭圆较圆且隆起程度高,"凸"形明显;基于GLM模型的Logistic回归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归属,判别正确率高达94.23%。本研究为双壳类物种地理群体判别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形态变异 地理群体 广义线性模型 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于淼 邢会歌 胡士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可以为地区防灾减灾及工程选址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省石棉县为研究区,获取该县288个历史泥石流作为泥石流数据集,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系... 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可以为地区防灾减灾及工程选址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省石棉县为研究区,获取该县288个历史泥石流作为泥石流数据集,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系密度、地层岩性等13个评价因子,使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对石棉县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表明:四川省石棉县泥石流高易发区集中分布在该县纵向中部地区,多处于河流、道路及断层附近;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928和0.931,可见耦合模型的精度最高,分区结果更加合理可靠。因此,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在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上具有优越性,其分区结果对泥石流防治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耦合评价模型研究——以渭南市富平县为例
14
作者 王昱琛 谢婉丽 +2 位作者 高帅 刘欣鹏 薛芬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06,227,共8页
富平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貌复杂多变,单一评价模型难以全面进行该区域危险性评价。该文依据地貌条件,将富平县划分为4个评价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和坡形8个评价因子,... 富平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貌复杂多变,单一评价模型难以全面进行该区域危险性评价。该文依据地貌条件,将富平县划分为4个评价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和坡形8个评价因子,使用了显著性与独立性方法筛选出不同评价区域下最优评价因子。综合逻辑回归法和信息量法,构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耦合模型;采用ROC曲线对整体与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精度对比,得到AUC值分别为0.842和0.893,表明分区域评价结果精度更高。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降雨量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得到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与西北部低山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耦合模型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迁移率模型的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雅萍 张正军 +1 位作者 颜子寒 金亚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11-2516,共6页
生物地理学优化(BBO)算法通过迁移和变异不断更新栖息地,以寻找最优解,其中迁移率模型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算法的优化性能。针对原始BBO算法采用线性迁移率模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基于Logistic函数、三次多项式函数以及双曲正切函数提出了... 生物地理学优化(BBO)算法通过迁移和变异不断更新栖息地,以寻找最优解,其中迁移率模型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算法的优化性能。针对原始BBO算法采用线性迁移率模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基于Logistic函数、三次多项式函数以及双曲正切函数提出了三种新的非线性迁移率模型,并应用于原始BBO算法中。对17个典型的基准函数进行优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的迁移率模型所得解更接近函数的全局最小值,总体表现优于原始线性迁移率模型的BBO算法以及相关改进算法中表现优异的余弦迁移率模型。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变异率下,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的迁移率模型在多数测试函数上表现优于原始线性迁移率模型。在满足解多样性的基础上,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非线性迁移问题,提高寻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优化 迁移率模型 逻辑回归函数 三次多项式 双曲正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蒙永辉 王集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0-1189,共10页
选取莱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11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HCO_3^-和CO_3^(2-)等8种土壤盐分离子的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莱州湾... 选取莱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11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HCO_3^-和CO_3^(2-)等8种土壤盐分离子的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以盐土为主,Cl^-的浓度和变异系数远远高于其他盐分离子,在土壤表层的累积十分显著,氯化物在土壤中最为活跃。②土壤含水率、土壤干容重、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率与土壤盐渍化程度之间出现了高相关性,拟合精度高。③气温、降水、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表现出中等相关性,拟合精度较高。④数字高程模型(DEM)、高差、土壤粒度、土壤pH表现了一般相关性,拟合精度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土壤盐渍化 多元统计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永祥 陈馨 +2 位作者 崔亭亭 林翠泽 朱里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了促进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和谐发展,基于不同数据体系,从多维度测度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线上网络关注度和线下访客活力,识别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网络关注度与访客活力“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 为了促进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和谐发展,基于不同数据体系,从多维度测度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线上网络关注度和线下访客活力,识别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网络关注度与访客活力“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城市公园活力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布局,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城市公园活力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活力在空间上呈现线上活力“单核心”、线下活力“双核心”布局;(2)“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由内向外递减,且协调区、过渡区与失调区面积占比相近;(3)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协调度水平与路网密度、公园建园历史、住宅小区、交通设施呈正相关,与可达性均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网络关注度 访客活力 耦合协调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喜仓 蒋美 洪逗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4-36,共13页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达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的关键。使用2006-2022年中国内地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系统耦合协调模型,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达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的关键。使用2006-2022年中国内地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系统耦合协调模型,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绿色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且在西部地区、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作用效应更明显;②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路径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效应;③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且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作用效果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研究结论对于各城市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绿色技术创新 耦合协调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GTWR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海军 刘艺明 +3 位作者 张彬 徐姗 贾克敬 洪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48-257,310,共11页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城市扩展 驱动力 逻辑斯蒂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于洪雁 王群勇 +1 位作者 张博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9-1898,共10页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法、面板数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空间视角分析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法、面板数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空间视角分析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地带性差异显著;空间相关性愈发明显。②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空间误差(SEM)和空间自回归混合模型(SAC)估计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制度变迁、资本因素与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著。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估计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由东南和北部边缘地带向内陆递减;资源禀赋以西北部为核心逆时针扩散;制度变迁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一高一低"两极对峙;资本因素沿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顺时针递减。④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包括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资本驱动力和制度变迁调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供需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