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城市扩张与生态敏感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基于传统供需平衡模式或历史惯性驱动模拟的城市规划布局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城市发展具有历史惯性驱动和空间规划引导的双重特...协调城市扩张与生态敏感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基于传统供需平衡模式或历史惯性驱动模拟的城市规划布局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城市发展具有历史惯性驱动和空间规划引导的双重特性,提出将地理模拟与优化(Geographical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s,简写为GeoSOS)等复杂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规划决策分析。通过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取生态敏感区保护压力格局,并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分析城市惯性扩张模式对生态敏感区的潜在影响;然后根据生态敏感区保护和城市空间扩张的协调性发展目标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进而利用蚁群智能空间优化配置模型产生一种优化的城市空间布局方案。研究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市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基于GeoSOS的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决策过程。结果表明,整合了城市发展惯性与生态敏感区保护双重目标的空间优化布局方案,比单纯基于地理模拟进行规划布局更符合生态型城市建设需求,研究所提出的城市与生态二元空间协调分析框架可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定量决策支撑。展开更多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与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9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和遥感数据,分析指标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评价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及叠加降雨因子的综合易发性。结果表明:德昌县滑坡灾害综合易发性分级面积比分别为高易发区(13.61%)、中易发区(52.83%)、低易发区(32.61%)、极低易发区(0.95%)。该评价模型精度检验中ROC曲线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12,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较高,可作为德昌县区域滑坡灾害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协调城市扩张与生态敏感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基于传统供需平衡模式或历史惯性驱动模拟的城市规划布局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城市发展具有历史惯性驱动和空间规划引导的双重特性,提出将地理模拟与优化(Geographical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s,简写为GeoSOS)等复杂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规划决策分析。通过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取生态敏感区保护压力格局,并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分析城市惯性扩张模式对生态敏感区的潜在影响;然后根据生态敏感区保护和城市空间扩张的协调性发展目标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进而利用蚁群智能空间优化配置模型产生一种优化的城市空间布局方案。研究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市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基于GeoSOS的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决策过程。结果表明,整合了城市发展惯性与生态敏感区保护双重目标的空间优化布局方案,比单纯基于地理模拟进行规划布局更符合生态型城市建设需求,研究所提出的城市与生态二元空间协调分析框架可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定量决策支撑。
文摘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与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9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和遥感数据,分析指标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评价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及叠加降雨因子的综合易发性。结果表明:德昌县滑坡灾害综合易发性分级面积比分别为高易发区(13.61%)、中易发区(52.83%)、低易发区(32.61%)、极低易发区(0.95%)。该评价模型精度检验中ROC曲线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12,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较高,可作为德昌县区域滑坡灾害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