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氨气排放量变化与主要影响因素
1
作者 孔望 吴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构建了氨气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指标,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与氨气排放量变化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氨气排放量变化特征总体呈...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构建了氨气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指标,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与氨气排放量变化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氨气排放量变化特征总体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尤其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氨气排放量变化最为显著。(2)长江流域带来的常年湿润以及温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氨气从土壤中挥发,使得自然环境带来的氨气排放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而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温度对氨气排放量的影响也在缓慢增强。(3)我国氨气排放依然以农业氨源为主要排放源,在农业大省如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份农业灌溉的氮肥施用对氨气排放量的影响依然明显,但是城镇化的扩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由于城市生活、生产对氨气排放的影响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排放 地理时空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2016至2019年中国流行性感冒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笑荷 赵明扬 +4 位作者 王宗熹 吴柯檬 王晓文 甄子怡 孙长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讨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6至2019年全国分地区流行性感冒分月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流行性感冒发病的时空分布。将流行性感冒发病率作为因变量,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风速、湿度、PM_(... 目的: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讨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6至2019年全国分地区流行性感冒分月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流行性感冒发病的时空分布。将流行性感冒发病率作为因变量,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风速、湿度、PM_(10)、SO_(2)、NO_(2)、CO、O_(3)、PM_(2.5))作为自变量,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后,构建GTWR模型,计算各自变量的平均回归系数,根据平均回归系数分析各自变量对不同地区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影响。结果:2016至2019年中国流行性感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均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各自变量对不同地区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影响:风速对云南、重庆等地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湿度对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区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M_(10)对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区,SO_(2)对福建、广东等地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O_(2)对甘肃、宁夏、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CO对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O_(3)对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区,PM_(2.5)对广东、海南、浙江等地区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气象、空气质量因素对流行性感冒发病存在明显影响,具有时空特异性,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区域个性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气象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及参数的两步估计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阳阳 刘纪平 +2 位作者 杨毅 张福浩 仇阿根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77,312,共5页
针对全局平稳特征和时空非平稳特征同时存在的现象,提出了混合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Mixe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TWR),给出了MGTWR的数学定义和回归参数的两步估计。同时,介绍了调整型带宽选择机制下... 针对全局平稳特征和时空非平稳特征同时存在的现象,提出了混合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Mixe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TWR),给出了MGTWR的数学定义和回归参数的两步估计。同时,介绍了调整型带宽选择机制下的权重计算方法和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的参数优化方法。采用复杂程度不同的模拟数据来测试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MGTWR和GTWR的R2大于0.8,能模拟全局平稳特征和时空非平稳特征的现象,但MGTWR显著优于GTWR。MGWR因无法探测时间平稳特征,模拟效果最差。此外,数据复杂程度影响MGTWR,GTWR和MGWR的性能,数据越简单模拟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两步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回归关系的非平稳性Bootstrap检验 被引量:5
4
作者 肖燕婷 田铮 郭文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2,共5页
文章针对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时空加权距离构造权重矩阵,采用地理加权拟合技术得到回归系数的逐点估计。对整个回归关系进行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全局非平稳性检验,基于估计残差,构造广义似然比统计量,利用Bootstrap方法计算检验的p... 文章针对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时空加权距离构造权重矩阵,采用地理加权拟合技术得到回归系数的逐点估计。对整个回归关系进行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全局非平稳性检验,基于估计残差,构造广义似然比统计量,利用Bootstrap方法计算检验的p值。模拟算例和实际例子均说明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回归关系 非平稳性检验 BOOTSTR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溢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梯度分布。若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和外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外溢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肺结核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明扬 周乾宇 +8 位作者 王荣荣 王宗熹 何雯倩 张文森 张恒榛 田卓旸 吴柯 王碧瑶 孙长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3-590,共8页
背景现有针对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独立的时间或空间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目的探索中国肺结核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并分析肺结核发病情况与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关系,为制订相应结核病防控措... 背景现有针对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独立的时间或空间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目的探索中国肺结核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并分析肺结核发病情况与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关系,为制订相应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使用2016—2018年全国分地区肺结核分月统计数据,将肺结核发病率作为因变量,将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作为自变量,在预先进行多重共线性和空间自相关检验后,分别构建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评估并比较模型优度,选取最优模型以描述肺结核发病情况。分别绘制各变量拟合系数的核密度分布图和时空分布图,以描述拟合系数的时空特异性。结果我国肺结核总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且空间分布较为集中。GTWR模型的R2值均比OLS和GWR模型要高,同时GTWR模型的修正后的赤池信息量(AICc)值均比OLS和GWR模型要小,表明GTWR模型能更好地解释自变量对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影响。各变量核密度图结果显示,风速的增加对大多数城市的肺结核发病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湿度及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将显著增加肺结核发病率,且在不同城市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气象和空气质量因素对肺结核发病情况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存在时空特异性,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影响因素,应制订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发病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气象因素 气象学 医学 空气污染物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的服务区驶入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晓梅 崔洪军 +1 位作者 朱敏清 马新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828-8838,共11页
为掌握河北省服务区驶入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服务区规模、服务区地理区位、关联地区土地利用、高速公路类型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服务区不... 为掌握河北省服务区驶入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服务区规模、服务区地理区位、关联地区土地利用、高速公路类型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服务区不同车型驶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显著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断面交通量对3种车型均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地区服务区对于小型车驶入量促进作用显著;2~4 h车程范围内,风景名胜密度对小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旅游旺季及位于旅游业发达城市的服务区影响最显著;2~4 h车程范围内工商业型信息点(point of information,POI)密度对大中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货运高峰期及位于商贸发达城市的服务区促进作用显著;所属高速公路沿途资源型城市数量对服务区大型车驶入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供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系统运输工程 服务区 时空差异 土地利用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能值分析
8
作者 杨晓雪 张军以 +1 位作者 邱大鹅 张凤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31-3848,共18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利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5、2010、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时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CLUE均值由2005年0.678增至2020年0.980,增幅较为显著。(2)空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整体上呈“中西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CLUE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部分,CLUE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部分,地形地貌导致的耕地可利用性差异是造成CLUE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3)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受多种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交叉影响,其中日照时数和降水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人均GDP、乡村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总功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正向影响。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高标农田建设及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供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9
作者 何刚 齐林 +1 位作者 王理想 杨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84-3294,共11页
水源涵养服务供需安全是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基于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测算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 水源涵养服务供需安全是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基于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测算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耦合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存在时空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1)在2002—2020年,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呈螺旋上升趋势,其中极显著上升区域约占1.36%。(2)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的标准差椭圆分布主要走向为“东北—西南”,全局呈逐渐加强的正相关性。(3)人口密度、坡向、土壤含水量分别是人类活动、下垫面、水文气象维度中对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驱动力最强的因子。(4)人口密度对新安江上游各子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供需指数的驱动作用始终为负,坡向的驱动作用主要为负,土壤含水量的驱动作用始终为正。研究可为制定流域尺度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源涵养服务供需 新安江上游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异质性及驱动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优良 李芊芊 +1 位作者 范琴 王兆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52-3264,共13页
长三角地区是继京津冀地区之后雾霾最严重的地区,PM_(2.5)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探究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监测站点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 长三角地区是继京津冀地区之后雾霾最严重的地区,PM_(2.5)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探究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监测站点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等方法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6 a间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逐渐增加。(2)PM_(2.5)空间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空间上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污染格局,西部地区PM_(2.5)质量浓度大多超过30μg/m^(3),且呈现连片污染态势。PM_(2.5)质量浓度的季均值和年均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相似特征,质量浓度通常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春秋季节则呈现过渡状态,月变化出现明显的“U”形曲线。(3)在2017—2020年,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在2021—2022年,聚集性减弱,PM_(2.5)质量浓度区域间差异降低。(4)社会因子中对PM_(2.5)影响最大的是公共交通载客量,自然因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风速。疫情期间各社会因子出现明显省际差异,且人均GDP和工业用电量呈现“U”形变化趋势,二产占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工业二氧化硫则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 时空异质性 驱动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武振国 张耘恺 +2 位作者 李雪敏 王菲菲 潘越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2,共11页
全面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为“双碳”目标下制定区域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核算2000-2020年内蒙古103个县(市、旗、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 全面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为“双碳”目标下制定区域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核算2000-2020年内蒙古103个县(市、旗、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内蒙古县域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9463.02万t上升至2020年的71792.21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年均增长率呈先下降又回升的态势;建设用地为首要碳排放源,林地与草地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2)空间上,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邻性,呈现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的布局特征,碳排放增长的中心地带主要位于工业主导型县域,而其边缘地区则主要位于牧业旗县、半农半牧旗县区和农业主导型县域,部分处于产业转型的县域也逐渐成为碳排放的低集聚区;(3)64%以上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向关系,物质水平、建设用地规模和能源消费的作用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年降水量和人口集聚程度的系数较高值区集中于内蒙古东部的牧业旗县和半农半牧旗县区。最后,文章提出根据各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区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内蒙古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基于能源低碳转型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文 袁家海 +1 位作者 任羽菲 代凯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0,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数据,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评估了城市韧性,并结合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政策背景,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了能源低碳转型下能耗强度与碳... 文章基于2011—2022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数据,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评估了城市韧性,并结合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政策背景,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了能源低碳转型下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对城市韧性影响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样本期间,资源型城市的韧性持续提升,环境韧性提升最为显著;资源型城市的能源转型与城市韧性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均能有效促进城市韧性提升,但前者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而后者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同时二者对城市韧性各维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韧性 能源转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蔬菜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志 赵鑫 +1 位作者 苏武峥 任红松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1-672,共12页
【目的】研究新疆蔬菜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区域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莫兰指数、重心迁移模型和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0—2021年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格局的演变... 【目的】研究新疆蔬菜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区域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莫兰指数、重心迁移模型和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0—2021年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蔬菜生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1)新疆县域蔬菜产量和面积呈波动上升相似变化趋势,新疆县域人均蔬菜产量两极分化趋势由“差距较大”演化为“差距悬殊”后持续减弱,区位基尼系数介于0.4881~0.5514。(2)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总体呈正向空间关联格局,蔬菜产量的全局莫兰指数(Moran’sI)介于0.22~0.24,高高(H-H)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巴州北四县以及南疆喀什地区等大中城市近郊及外埠县域。(3)1990—2021年,新疆县域蔬菜生产重心“先略微北进,后持续南下偏西”,种植面积和产量重心迁移距离分别为210.67和295.65 km,蔬菜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突出但规模有待提升。(4)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土地利用和农业装备投入为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时空演变的主导驱动因素,单产水平的绝对正向影响力随年际变化不断增强。【结论】新疆县域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未来新疆蔬菜生产能力提升将更多依赖单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引导资源要素向南疆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时空格局 重心演变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及时空异质性特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炳昱 周波 黄莹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5-47,共13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同时生态系统健康又是支撑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二者整体关系,较少有研究从二者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关... 城市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同时生态系统健康又是支撑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二者整体关系,较少有研究从二者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关系与时空异质性。因此研究主要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对200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关系与二者子系统之间的时空异质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200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3)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基本协调水平,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极核的圈层分布。4)二者子系统的时空异质性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正效应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而四周则以负效应为主。研究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孙青茹 张硕 席增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使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嵌入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6—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城市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形成了东... 使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嵌入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6—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城市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形成了东部热点和西部冷点;碳排放在东南—西北方向有扩张趋势,在西南方向上向心集聚,重心向东迁移。单一局部点的碳排放受到流域内所有城市不超过13年的时空溢出效应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趋势上,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耕地产出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促进作用总体减弱,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人口城镇化、城市扩张强度、资本增量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抑制作用整体增强。空间分布上,中西部城市受能源强度、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口城镇化影响更明显,耕地产出强度和城市扩张强度在东部城市的影响更强,产业结构则对资源型城市有较强影响。此外,资本增量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流域西部,城市空间结构的抑制性则集中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 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创意企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以南京老城为例
16
作者 刘诗雨 孙世界 何西流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创意经济是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分析了2013—2023年南京老城创意企业的演变特征,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索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创意企业规模持续减少,逐渐向城区中心优势资源集中... 创意经济是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分析了2013—2023年南京老城创意企业的演变特征,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索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创意企业规模持续减少,逐渐向城区中心优势资源集中,其分布格局呈现整体收缩下的时空分异,形成规模与集聚效应的错位;(2)空间载体、科教资源、第三空间等因素对创意企业集聚产生影响,历年影响区域呈现时空分异。文章探讨创意企业格局演变的影响机制,并在制度引导、资源配置、空间供给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创意企业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韧性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立奇 李国柱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3-904,共12页
系统分析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提高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韧性城市”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刻画了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 系统分析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提高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韧性城市”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刻画了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综合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全局趋势分析对中国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5—2021年中国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由0.0207上升至0.0248,年平均增长率为1.140%,生态韧性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生态韧性水平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地形因素、环境规制及人力资本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产业结构水平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南北方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及驱动力——以苏州市为例
18
作者 陆凌月 邵大伟 吴殿鸣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风险(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LER)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可为高度城镇化地区LER的有效识别与管控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995—2020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美国航空航... 【目的】探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风险(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LER)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可为高度城镇化地区LER的有效识别与管控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995—2020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数据集等多源数据,利用LER评价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探究最佳尺度下苏州LER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力。【结果】1)苏州市景观格局的尺度依赖性显著,最佳粒度和最佳幅度分别为550 m和1250 m。2)1995—2020年苏州市LER总体趋好,呈“平缓—加剧—恢复”阶段性特征;低风险区占比始终居高且空间格局分布稳定,中、高风险区占比则持续增长且聚集性均显著。3)苏州市LER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最大,自然因素空间作用最稳定,其余因子空间作用差异性显著。【结论】研究结果可在最佳尺度和高度城镇化层面为深化LER理论体系提供支撑,为同类型城市及城镇化后发地区的生态风险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风险 最佳尺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19
作者 翟梦新 陆玉麒 +2 位作者 胡舒云 邵海雁 孙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3,共11页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探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交互特征及区域差异,构建“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基础环境”多维影响因子框架,以时空...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探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交互特征及区域差异,构建“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基础环境”多维影响因子框架,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各因子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W”形演变趋势,且保持“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态势;高效率城市由分散分布向下游集中,较高效率城市由集中于下游趋于分散,中等效率城市向下游北部转移,挤占了原低效率城市分布空间,中下游快增长型城市占比较少;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局部空间格局稳定,空间关联类型存在明显转移惰性,分流域动态性呈现“上游>中游>下游”态势;企业规模、环境规制、经济基础、对外开放以及降水在全域总体起促进作用,其余因子作用效果空间异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的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红韵 韩会庆 +1 位作者 赵云梅 简元菊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西南地区2001—2021年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对西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核算,通过构建时空地理...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西南地区2001—2021年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对西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核算,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揭示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的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1年西南地区碳排放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增率6.3%,累计增长量37.35亿t。同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地区的影响来看,2021年有27个城市林地所占比例、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对能源碳排放呈现正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能源碳排放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