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逻辑斯蒂与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在福建林火发生的适用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梁慧玲 王文辉 +2 位作者 郭福涛 林芳芳 林玉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28-4141,共14页
林火预测预报是科学有效进行林火管理的前提,是林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的领域。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预测的模型方法,然而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林火影响因子... 林火预测预报是科学有效进行林火管理的前提,是林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的领域。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预测的模型方法,然而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林火影响因子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从而导致模型拟合结果偏差。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GWR)模型考虑到了模型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有效提高的模型的拟合能力。为探讨GWLR模型在福建林火预测上的适用性,本研究应用LR和GWLR两种方法分别建立福建省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拟合能力对比,判断在GWLR的适用性。研究以2000—2005年福建地区森林火灾卫星火点数据和每日气象因子为基础,将全样本分为60%的建模数据和40%的校验数据,并重复5次,建立5个样本组。选择在5个样本组中3个及以上表现显著的变量进入最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WLR在模型拟合度、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预测准确率等方面均优于LR模型,说明充分考虑模型变量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也验证了GWLR在福建地区林火预测上的适应性。此外,模型参数结果显示,"日最高地表气温"、"日最低地表气温"、"日平均风速"、"24小时降水量"、"日最高本站气压"、"日照时数"、"日最高气温"和"日最小相对湿度"8个因子对福建省林火发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福建地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预测 空间异质性 逻辑回归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浙江区域野火的相关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徐剑 靳全锋 +1 位作者 詹庆斌 郭福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6,共10页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分析浙江野火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野火时间变化不均匀,导致防火期提前,当年10月至次年4月野火发生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其它月份仅占4.72%。防火期对野火的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日最低温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非防火期对野火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间、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坡向指数和前一年植被覆盖度。防火期和非防火期的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温州与丽水市交汇区域、绍兴市与宁波市交汇区域,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可以采取不同的野火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野火 气象因子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鹭科水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邹丽丽 陈晓翔 +2 位作者 何莹 黎夏 何执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22-3728,共7页
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湿地水鸟及其生存空间日益受到威胁。以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为例,收集2003年1月份与鹭科水鸟密切相关的15个自变量和鹭科水鸟实测数据作为因变量构建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通过筛选获取9个变量因子,分... 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湿地水鸟及其生存空间日益受到威胁。以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为例,收集2003年1月份与鹭科水鸟密切相关的15个自变量和鹭科水鸟实测数据作为因变量构建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通过筛选获取9个变量因子,分别为土地利用,NDVI,坡度,降雨,TM4纹理,TM3纹理,道路密度,道路距离,人居密度。经Nagelkerke R2检验模型精度达到0.743,拟合度较高。利用模型结果快速聚类,对栖息地进行适宜性分级,分级结果与同期鹭科水鸟实测数据做拟合,精度达到77.4%。最后采集2009年1月份各变量因子数据对回归方程进行时间尺度检验,与同期实测鹭科水鸟数据拟合精度同样达到75.8%,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回归模型 鹭科水鸟 栖息地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斯蒂回归的变压器涌流识别 被引量:7
4
作者 丁晓兵 周红阳 +3 位作者 黄佳胤 张弛 白淑华 张利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7-84,94,共9页
变压器涌流是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变压器不同运行工况下记录的差动电流波形出发,结合小波分析和机器学习智能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的涌流识别方法。首先,通过仿真手段批量获取变压器涌流和内部故... 变压器涌流是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变压器不同运行工况下记录的差动电流波形出发,结合小波分析和机器学习智能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的涌流识别方法。首先,通过仿真手段批量获取变压器涌流和内部故障波形样本。然后,借助小波理论从中抽取反映波形组成成分复杂度的特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逻辑斯蒂回归分类器从构建优化到性能评估的完整过程。最后,将分类器应用于仿真实验和现场录波数据,通过与现有文献中的检测方法相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既可以对当前现场配置保护作动作特性分析,也可以为智能保护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保护 涌流 内部故障 逻辑回归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典型关联性分析相关特征提取与核逻辑斯蒂回归域自适应学习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伟 孙正康 +1 位作者 刘泽宇 罗雄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08-2915,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核典型关联性分析提取源域目标域最大相关特征,使用核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域自适应学习的算法,该算法称为KCCA-DAML(Kernel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该算法基于特征集关联...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核典型关联性分析提取源域目标域最大相关特征,使用核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域自适应学习的算法,该算法称为KCCA-DAML(Kernel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该算法基于特征集关联性分析,有效的减小源域和目标域的概率分布差异性,利用提取的最大相关特征通过核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学习.实验比较源域数据上核逻辑斯蒂学习模型、目标域上核逻辑斯蒂学习模型、源域和目标域上核逻辑斯蒂学习模型和KCCA-DAML模型,结果显示KCCA-DAML在真实数据集上成功的实现了跨域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自适应 概率分布差异 相关分析 逻辑回归 正则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降维多项式逻辑斯蒂回归的图像/非图像数据的分类与识别(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Mudasser NASEER 秦世引 《智能系统学报》 2010年第1期85-93,共9页
在面向大规模复杂数据的模式分类和识别问题中,绝大多数的分类器都遇到了维数灾难这一棘手的问题.在进行高维数据分类之前,基于监督流形学习的非线性降维方法可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多项式逻辑斯蒂回归方法进行分类预测,并结合... 在面向大规模复杂数据的模式分类和识别问题中,绝大多数的分类器都遇到了维数灾难这一棘手的问题.在进行高维数据分类之前,基于监督流形学习的非线性降维方法可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多项式逻辑斯蒂回归方法进行分类预测,并结合基于非线性降维的非监督流形学习方法解决图像以及非图像数据的分类问题,因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分类识别方法.大量的实验测试和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降维 数据分类 多项式逻辑回归 图像/非图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斯蒂模型的遥感图像分类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1 位作者 蔺启忠 王志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1期36-41,共6页
逻辑斯蒂法是一种非线性的回归分析方法 ,因采用逻辑斯蒂模型而得名[1] ,可用来进行未知单元类别属性的预测和判定。不同于一般的分类方法 ,它可分别给出某一单元属于各已知类别的概率 ,进而对研究的未知区中所有单元进行分类和预测。... 逻辑斯蒂法是一种非线性的回归分析方法 ,因采用逻辑斯蒂模型而得名[1] ,可用来进行未知单元类别属性的预测和判定。不同于一般的分类方法 ,它可分别给出某一单元属于各已知类别的概率 ,进而对研究的未知区中所有单元进行分类和预测。本文首先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 ,而后利用它对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研究区的两种图像数据进行了分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模型 逻辑 遥感图像分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M模型Logistic回归的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判别 被引量:7
8
作者 董建宇 胡成业 +2 位作者 杨晓龙 李文涛 张秀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两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差异。由于其近似圆形的形态使得所能测量的外部指标较少,限制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在其地理群体判别中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判别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天鹅湖群体比胶州湾群体具有更高的SH/SL和SW/SL比值,壳形椭圆较圆且隆起程度高,"凸"形明显;基于GLM模型的Logistic回归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归属,判别正确率高达94.23%。本研究为双壳类物种地理群体判别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形态变异 地理群体 广义线性模型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森林火灾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白海峰 刘晓东 +1 位作者 牛树奎 何亚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2,共9页
【目的】本文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结合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构建云南省大理州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林火预测精度,为研究地区林火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2000-2013年大理州林火数据及对应的气象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 【目的】本文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结合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构建云南省大理州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林火预测精度,为研究地区林火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2000-2013年大理州林火数据及对应的气象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该地区森林火灾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进行实证分析。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为单一模型,建模前通过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剔除有显著共线性的解释变量,然后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最终变量并进行参数拟合。贝叶斯平均模型为组合模型,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模时,采用奥卡姆窗的方法来适当调整模型空间,并以5个最优模型的后验概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建模。将全样本数据随机分成80%的训练样本和20%的测试样本,基于训练样本建立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预测,通过对比观测值和预测值计算模型的准确率。【结果】通过二项逻辑斯蒂模型拟合,优度为0.783,预测精度为0.718。通过贝叶斯平均模型拟合,优度为0.868,预测精度为0.807。2个模型预测结果对比显示,在训练集中,贝叶斯平均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比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高9.3%;在测试集中,贝叶斯平均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比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高8.9%。【结论】在基于气象因子的大理州林火发生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中,贝叶斯平均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均高于二项逻辑斯蒂模型,表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可用于提高研究地区林火预测精度,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决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州 森林火灾 气象因子 贝叶模型平均法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核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类和特征选择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池光辉 刘建伟 +1 位作者 李卫民 罗雄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9期41-44,共4页
监督学习情况下,经常遇到样例的维数远远大于样本个数的学习情况。此时,样例中存在许多与样例类标签无关的特征,研究如何同时实现稀疏特征选择并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的算法具有优势。提出了基于权核逻辑斯蒂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分类和特征... 监督学习情况下,经常遇到样例的维数远远大于样本个数的学习情况。此时,样例中存在许多与样例类标签无关的特征,研究如何同时实现稀疏特征选择并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的算法具有优势。提出了基于权核逻辑斯蒂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分类和特征选择算法。权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在0到1之间取值,对角元素的取值作为学习参数由最优化过程确定,讨论了提出的快速轮转优化算法。提出的算法在十个实际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分类算法与L1,L2,Lp正则化逻辑斯蒂模型分类算法比较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矩阵 逻辑回归 特征选择 非线性模型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黄河三角洲淡水恢复湿地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薇 李晓晓 +1 位作者 李铭 孙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750-7759,共10页
掌握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的时空变化对正确把握湿地生态修复效率、揭示湿地生态演替过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一千二自然保护区的淡水恢复湿地为研究区,在2014—2015年大型底栖生物野外采样和优势物种的基础上,... 掌握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的时空变化对正确把握湿地生态修复效率、揭示湿地生态演替过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一千二自然保护区的淡水恢复湿地为研究区,在2014—2015年大型底栖生物野外采样和优势物种的基础上,选择了琥珀刺沙蚕、中华蜾蠃蜚、摇蚊幼虫作为典型优势物种,构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淡水恢复湿地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模拟模型。其中,琥珀刺沙蚕和摇蚊幼虫的模拟结果较好,模拟准确率分别为84.9%和77.9%,而中华蜾蠃蜚的模拟结果不甚理想。对比生态补水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模拟分布结果发现,琥珀刺沙蚕主要集中在潮间带区域,且在春、秋两季的生存概率分布差异不显著;而淡水恢复湿地中摇蚊幼虫的分布概率显著提高,其中高于分割值0.5的栖息面积增长了9.9—10.8倍,表明退化湿地生境正处于向淡水湿地演替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分布模型 逻辑回归 大型底栖生物 淡水恢复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地理区边界探测及其驱动因素
12
作者 迟瑶 刘璐 +1 位作者 吴朝宁 王结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597-9620,共24页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度、降水和地形的梯度变化角度入手,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确定与生物地理区边界相关的主要驱动因子,构建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重要性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区,除年降水量变异系数与边界联系不明显外,其余变量均在10%及以下的显著性水平与生物地理区边界呈正相关,反映出生物地理区边界与气候突变、地形障碍和人类活动的协同作用有关。生物地理区1与生物地理区3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人类足迹指数,生物地理区1和生物地理区2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生物地理区2和生物地理区3边界线在祁连山脉一带的主导影响因子主要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其余地区为地形障碍。多类群物种对隔离屏障的响应模式难以统一,研究从大中型动物入手,通过识别以不同物种组合为特征的生物地理区域,揭示物种在空间上的分组方式,为探讨各动物类群的隔离机制提供空间模式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隔离 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 生物地理 Infomap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笑 卢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22-27,共6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重要创新项目积累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以及动态度研究法,对贵州省内1990、2000、2010、2018年度土地利用数据及情况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斯蒂回归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方程进行求算。结果表明:人均GDP... 基于中国科学院重要创新项目积累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以及动态度研究法,对贵州省内1990、2000、2010、2018年度土地利用数据及情况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斯蒂回归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方程进行求算。结果表明:人均GDP、GDP、铁路密度、水系密度、高程(DEM)的增加会提升土地变化的概率,人口、公路密度、地形起伏度和喀斯特程度的增加会减少土地变化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火灾驱动因子及火险区划研究
14
作者 张国琛 张佳男 +1 位作者 石宽 白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3-1609,共7页
建立湖南省林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为该省的林火防控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取湖南省2016-2020年森林火灾热点监测卫星数据,利用ArcGIS 10.7软件建立与火点形成1:1数据的随机点,使数据符合二项分布,对日平均最高气温、... 建立湖南省林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为该省的林火防控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取湖南省2016-2020年森林火灾热点监测卫星数据,利用ArcGIS 10.7软件建立与火点形成1:1数据的随机点,使数据符合二项分布,对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降水量、日照时长、海拔等24类驱动因子进行空间信息提取,并利用GWR 4.0软件进行GWLR预测,分析影响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的驱动因子,构建该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利用AIC值、BIC值、ROC曲线和AUC值进行模型拟合检验,对该地区进行火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压”“日照时间”“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海拔”和“归一化指数值”等9个变量是影响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的驱动因子;GWLR模型在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预测中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的AUC值为0.966,最佳划分阈值为0.810;在火险区划中,中高火险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该区域应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野外用火管控制度、加强重点火险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预测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林火驱动因子 火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鹭莹 李小马 +3 位作者 甘德欣 刘鹏翱 郭胜 李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9-979,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复杂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阐明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量化2020年... 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复杂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阐明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量化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6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碳固存(CS)、生境质量(HQ)、粮食供给(FP)和景观美学(LA)),并运用相关系数法揭示1 km格网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逻辑斯蒂回归分析阐明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SC、WC、CS、HQ和LA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FP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2)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空间差异明显。SC与CS、WC、HQ、LA间协同关系面积占比超过60%,协同关系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南部的山区以及西部农田地区,而权衡关系主要位于建成区及其周边地区。FP与CS、WC、HQ、LA间权衡关系面积占比超过65%,权衡关系主要位于北部的平原区域和南部的山区,而协同关系主要位于城市区域及其周边非林地区域。3)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管理因素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陡坡会抑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温度、降水、NDVI的增加能够促进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间的协同,但抑制FP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社会经济发展会促使生态系统服务间趋向低-低协同或权衡关系;绿心保护政策促进SC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以及CS与LA之间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逻辑回归 生态保护政策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春莹 李桂娥 +1 位作者 李杰 焦洋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2-1006,共15页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境质量与碳储存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境质量下降幅度为3.85%,碳储存下降幅度为0.51%;产水服务在2000~2020年间变化较大,总体增加87.56%.(2)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对生态系统服务均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产水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碳储存以权衡关系为主,生境质量-碳储存整体呈现协同状态.(3)建设用地面积和年平均温度变化相比于其他因子而言,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空间非平稳响应更加强烈.总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及强度也具有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两帧差分法的改进视觉背景提取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舒兆翰 李小龙 吴从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18-4625,共8页
针对视觉背景提取(visual background extractor,ViBe)算法在运动目标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问题,将两帧差分法融入ViBe的前景检测阶段,提出一种融合两帧差分信息的改进ViBe算法(ViBe with two-frame differencing,ViBe-TD)。首... 针对视觉背景提取(visual background extractor,ViBe)算法在运动目标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问题,将两帧差分法融入ViBe的前景检测阶段,提出一种融合两帧差分信息的改进ViBe算法(ViBe with two-frame differencing,ViBe-TD)。首先,设计单阈值形ViBe(single-threshold form of ViBe,S-ViBe)检测,为信息融合做准备;其次,基于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模型,实现像素点上两帧差分和S-ViBe检测信息的融合;最后,综合两类检测信息完成前景像素点的判定。实验结果表明,ViBe-TD算法在4种不同场景视频上的检测效果达到了0.932的平均精确率,0.785的平均召回率以及0.842的平均F 1值。与原算法相比,ViBe-TD算法的各项指标平均有0.158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检测 视觉背景提取 两帧差分 逻辑回归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对温带密林下灌草层地上生物量分异的影响——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
18
作者 王乐 牟溥 王天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2-1523,共12页
为探讨地形对林下灌草层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嵌套设计法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调查了138个密林下样地共1685个植物样方,通过嵌套方差分析与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林下灌草层植物生物量受地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 为探讨地形对林下灌草层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嵌套设计法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调查了138个密林下样地共1685个植物样方,通过嵌套方差分析与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林下灌草层植物生物量受地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之间,谷底的灌草层植物生物量高于坡上,坡上高于坡下(P<0.01);不同坡向之间,阴坡灌草层植物生物量低于阳坡及平地(P<0.01),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坡度之间,平坡灌草层植物生物量高于陡坡,陡坡高于缓坡(P<0.01)。(2)坡位与坡向的交互作用显著,坡下平地、坡上平地、坡上阳坡与谷底的所有坡位灌草层植物生物量最高,坡下阴坡、坡下阳坡及坡上阴坡之间无显著差异。(3)研究区现行状态下,有序逻辑斯蒂回归结果显示,灌草层植物生物量在不同海拔、坡位及坡向坡度组合下不同。坡位、坡向及坡度对林下灌草层植物生物量有显著影响,3个坡位等级间谷底最高而坡下最低,3个坡度等级间陡坡最高而缓坡最低,不同坡向比较,阴坡最低。(4)在不排除人为干扰、森林放牧的现实情况下,谷底、陡坡地带灌草层植物生物量概率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准确估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林下灌草层植物对虎豹猎物种群的承载力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为濒危虎豹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灌草层植物 有蹄类动物食物资源 地形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有序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草原湿地狼巢址选择
19
作者 张云巧 王婉 +6 位作者 杨奕欣 周么措 智美吉 肖俊侯 于渊 张振阳 戴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若尔盖草原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其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狼作为区域中的大型食肉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高寒草原湿地的狼巢穴选址特征尚不明确,严重限制了该区域保护策略的制定。本研究于2022年8月至202... 若尔盖草原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其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狼作为区域中的大型食肉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高寒草原湿地的狼巢穴选址特征尚不明确,严重限制了该区域保护策略的制定。本研究于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调查记录到50个狼巢穴分布点,并使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狼巢址选择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狼更偏好选择在上坡或台地及山顶或高岭、坡度更陡、TRI(地形崎岖度指数)和粗糙度高的区域、距建筑物近但远离农田的区域及远离沼泽和永久水体的区域建立巢穴。各类变量中,坡向30 m分辨率、TPI(地形位置指数)(93-183)、距建筑物距离、距农田距离、距永久水体距离、距裸地距离、距裸地距离平方以及距草地距离等8个变量的重要性最高。与生活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狼相比,若尔盖草原湿地的狼在巢址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研究丰富了对狼巢址选择行为的理解,也为若尔盖草原湿地狼繁殖期栖息地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草原湿地 巢址选择 逻辑回归模型 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GTWR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海军 刘艺明 +3 位作者 张彬 徐姗 贾克敬 洪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48-257,310,共11页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城市扩展 驱动力 逻辑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