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地理回归加权的非参数平滑改进的非寿险广义线性模型
1
作者 闫春 董婷婷 +1 位作者 邱艺伟 刘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79,共5页
文章将广义线性模型和地理回归加权模型相结合,在广义线性模型中引入非参数,通过多种平滑方法,将事故年和进展年抽象为位置数据融入到广义线性可加模型中,来实现对GLM准备金评估模型的非参数平滑改进,并利用R软件和经典索赔数据对其平... 文章将广义线性模型和地理回归加权模型相结合,在广义线性模型中引入非参数,通过多种平滑方法,将事故年和进展年抽象为位置数据融入到广义线性可加模型中,来实现对GLM准备金评估模型的非参数平滑改进,并利用R软件和经典索赔数据对其平滑性处理及评估作出了实证。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地理回归加权的非参数平滑改进广义线性模型能够较好的平滑评估结果,且对实现尾部数据的平滑也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决赔款准备金 广义线性模型 地理回归加权模型 非参数平滑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西宁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
2
作者 程兰花 施琳娜 吴昕燕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青海省西宁市是黄河流域地处高寒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承载着推动新时期能源革命的重要使命。以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重新定义的泰尔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 青海省西宁市是黄河流域地处高寒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承载着推动新时期能源革命的重要使命。以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重新定义的泰尔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1年西宁市整体为明显的碳源区,各县域碳收支平衡比具有时间增效性的低值集聚特性但趋势有所放缓,碳赤字现象由主城区向外围扩散;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收支平衡比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对碳收支平衡均产生正向影响,但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碳收支平衡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对碳收支平衡表现出负向影响但负向影响均减弱,西宁市正逐渐从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向绿色低碳经济增长,在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的双赢中成效明显;政府干预对碳收支平衡的正向影响先减弱后增强,干预方式的不同导致对碳收支平衡影响方向的差异。未来西宁市应通过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强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协同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适度适合的政府干预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碳收支平衡 时空分异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西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质量退化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作用效应——以富锦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隋虹均 任高锋 +3 位作者 于会胜 王全喜 杨斌 杨希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3,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索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质量退化主控影响因子的综合性空间非平稳作用效应,为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以富锦市为研究区,采用增量空间自相关、探索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型(GWR-SEM... 研究目的:探索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质量退化主控影响因子的综合性空间非平稳作用效应,为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以富锦市为研究区,采用增量空间自相关、探索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型(GWR-SEM)识别并诊断耕地质量退化的最优空间尺度和主控影响因子,揭示因子间多重空间驱动后的分异性作用规律。研究结果:(1)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质量退化的比例约为1/3,不同乡镇之间的退化态势具有显著区别,退化速率较大,并呈现出以中、西、东部梯度递减为主基调的耕地质量退化特征。(2)研究区耕地质量退化的最优空间尺度为1390 m,主控影响因子分别为植被覆盖度、地均用电量、年蒸发量、地均GDP以及秸秆覆盖度。(3)各主控因子经单一和交互作用后对研究区耕地质量退化的空间非平稳性综合作用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主控因子之间的空间交互对因子单一非平稳性作用效应同时具有协同和拮抗的驱动关系。研究结论:研究区在基于主控因子单一空间非平稳性作用效应开展针对性分区治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因子交互对单因子作用效应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构建“主+辅”式的治理模式,实现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治理的双轮驱动,阻控和扭转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退化 影响因素 空间非平稳性 地理加权回归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型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归因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成永 曹广超 +5 位作者 陈克龙 巴丁求英 刘宝康 王润科 石亚亚 鄂崇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150,共8页
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 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使用遥感、降水等数据,识别了黄河上游地区2001—2015年间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寻了主导影响因子并量化了影响度。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集中分布在积石峡至河口村的黄河沿岸,上升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山地和高原。(2)降水是影响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植被覆盖和降水分别是明显和略微上升区的主导因子。(3)面对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根本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主导因子影响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制定分区分类策略措施提升土壤保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地区 土壤保持服务 主导因子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主城区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北 曾俊伟 +3 位作者 钱勇生 魏谞婷 杨民安 李海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3-1343,共11页
便捷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挖掘城市活力变化机理,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路网形态和地理大数据,使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路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活... 便捷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挖掘城市活力变化机理,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路网形态和地理大数据,使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路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活力随着路网向外逐渐降低,变化规律与路网接近度呈现高度一致性。(2)在提升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活力方面,穿行度作用较为微弱,但有利于发挥兰州市在兰西城市群中的联通作用。(3)街道和城区的衔接处和边缘接近度较高,黄河两岸城市活力值受地理限制存在较强的差异性。(4)路网形态布局合理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商业和服务活动,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多的经济机会。研究结果可以明确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为兰州市主城区提升城市活力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城市活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形态 城市活力 路网拓扑结构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地铁公交换乘量影响因素与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郑乐 高良鹏 陈学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作为多模式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换乘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分析地铁与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以地铁公交换乘量为因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地铁站点周边共享单车使用... 作为多模式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换乘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分析地铁与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以地铁公交换乘量为因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地铁站点周边共享单车使用量、公交供给特性、换乘可达性以及地铁网络特性对换乘需求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于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传统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地铁公交换乘量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公交运营班次供给以及可达站点数量的提升能够促进地铁公交间的换乘;公交站点周边住宅型POI(Point of Interest)数量在城市外围区域对换乘量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型POI数量则对换乘量起到抑制作用;共享单车借用量会抑制地铁与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特别是在与中心城区联系紧密的城市外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空间异质性分析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换乘需求 网络结构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地利用的城市公共自行车需求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才华 李岩 +2 位作者 孙晓黎 徐金华 付泽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0,37,共13页
针对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无法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使用需求进行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单位时间节点需求生成与可达性间的关系。改进的模型以路网距离作为限制条件,获取基于泰森多边形的站点吸引重叠区域。同时... 针对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无法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使用需求进行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单位时间节点需求生成与可达性间的关系。改进的模型以路网距离作为限制条件,获取基于泰森多边形的站点吸引重叠区域。同时,为减小用地区位导致的预测误差,改进的模型增添用地混合度和建筑强度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所提出的模型对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类用地最大需求生成率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并在以天为周期的循环中具有各异的变化规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需求生成率随着起点/终点与目标停靠站点之间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表现为早高峰时期的线性衰减,晚高峰时期的指数衰减以及非高峰时期的立方衰减。研究成果可用于确定西安市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位置和规模,并预测其相应的使用需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预测 可达性 泰森多边形 改进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公共自行车系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城前后绿地景观格局对气溶胶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向炀 周志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0,共6页
交通和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先前研究并未充分理解剔除交通和工业排放前后绿地景观格局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疫情封城前后社会经济、路网密度、绿地景观指数与AOD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随机森林量化不同绿地... 交通和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先前研究并未充分理解剔除交通和工业排放前后绿地景观格局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疫情封城前后社会经济、路网密度、绿地景观指数与AOD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随机森林量化不同绿地景观百分比下影响AOD的主导因子,探测绿地景观指数和AOD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然后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来量化绿地景观指数对AO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绿地景观百分比和疫情封城前后影响AOD的主导因子具有差异。与疫情封城之前相比较,封城后绿地景观指数削减气溶胶污染的能力被减弱了,但影响因子对AOD的相对重要性得到了增强。绿地景观指数和AOD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绿地景观指数在疫情封城前后对AOD的影响大小和尺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基于缓解AOD下绿地景观格局优化和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溶胶光学厚度 景观指数 绿地 随机森林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