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GWR模型的武汉市内涝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黄子叶 杨青远 魏红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城市内涝严重威胁社会安全与发展,识别城市内涝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研究内涝灾害的基础。采用全局回归(OLS)、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等模型,对武汉市2016年内涝程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河流密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 城市内涝严重威胁社会安全与发展,识别城市内涝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研究内涝灾害的基础。采用全局回归(OLS)、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等模型,对武汉市2016年内涝程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河流密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经OLS筛选后,选取用于GWR和MGWR分析的影响因素为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不透水面积。模型性能比较发现,MGWR模型优于GWR和OLS。MGWR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与内涝程度的相关关系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特征,且不同因素的影响具有空间尺度差异,不透水面积影响的空间尺度最小,耕地面积影响的空间尺度较小,草地面积和常数项的影响接近全局尺度。不透水面积正向影响内涝程度,而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负向影响内涝程度。不透水面积是影响内涝程度最主要的因素,回归系数均值为0.934,其中武昌区和洪山区中部回归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郑海松 石培基 康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4-884,共11页
以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甘肃省87个县区、县级市及自治县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简称"五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五化"协同发展... 以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甘肃省87个县区、县级市及自治县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简称"五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五化"协同发展模型,对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各市州科学的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显著,协同水平呈现出明显的西北高、东南低分布格局;"五化"发展水平和综合水平较低,协同水平总体不高,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勉强协同为主,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大;"五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按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地形起伏度>城乡居民消费差>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同 熵权法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时空演变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艾则孜提约麦尔.麦麦提 玉素甫江.如素力 +2 位作者 姜红 拜合提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何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43-1753,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MODIS的MOD17A3、MOD12Q1产品,采用GWR(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建模法反演的近地气温数据以及TRMM降水量数据,通过...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MODIS的MOD17A3、MOD12Q1产品,采用GWR(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建模法反演的近地气温数据以及TRMM降水量数据,通过逐像元的斜率、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分析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净初级生产力和降水、近地气温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趋势,探讨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月气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85,估算得到的近地表气温与实测气温的验证结果 R2均高于0.9,能满足本研究的精度需求。2)在研究时间内,博斯腾湖流域NPP的年均值在205.12~235.7g·(m2·a)^(-1)波动,多年NPP平均值为221.52g·(m2·a)^(-1),整体上NPP呈减少趋势。3)NPP变化斜率介于-18~26g·(m2·a)^(-1),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山区,占总面积的35.23%;增长趋势主要分布在平原绿洲区,占总面积的16.99%。4)博斯腾湖流域39.81%的植被NPP的变化受气候因素影响,山区和平原区都有分布;受非气候因素影响的区域占总面积的16.57%,主要分布在人类居住的平原绿洲区域,说明研究区NPP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但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MOD17A3 气候变化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TRMM 博斯腾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森林景观驱动力因子分析
4
作者 卢进 周尧治 《绿色科技》 2023年第6期36-42,共7页
利用1992、2000、2008以及2016年四期欧洲航天局土地数据将西藏土地类型分成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草地、裸地以及其他用地等,主要以森林景观进行了划分。用FRASTATE软件分析西藏森林景观各期的面积以及年均变化量,通过对海... 利用1992、2000、2008以及2016年四期欧洲航天局土地数据将西藏土地类型分成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草地、裸地以及其他用地等,主要以森林景观进行了划分。用FRASTATE软件分析西藏森林景观各期的面积以及年均变化量,通过对海拔、坡度、坡向、遮蔽度、降水、风速、温度、GDP以及人口密度等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9个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经过冗余值检测,发现海拔和坡向2个因子与其他驱动因子相比,方差膨胀系数较大,容忍度较低,故将海拔和坡向2个驱动因子排除,留下坡度、遮蔽度、降水、风速、温度、GDP以及人口密度等七类主要驱动因子,通过与最小二乘法模型(OLS)拟合度对比进一步确认GWR分析模型的合理性,综合上述7个因子权重结果发现:在1992~2000年研究期内,遮蔽度、温度、降水、风速以及GDP这5类因子对西藏森林景观的分布影响强度均起到了正相关促进作用,其影响权重程度为:遮蔽度>温度>降水>风速>GDP,但随着年限的递增,影响程度在慢慢递缓,而坡度则在1992~2000研究期内呈负相关作用,人口密度影响因子在1992~2016年间的权重基本维持不变,在这7类的主要因子中,平均权重影响值大小为:坡度>温度>降水>遮蔽度>风速>GDP>人口密度,但在不同时期其影响权重大小不一,坡度、降水、温度、GDP以及人口密度均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风速和遮蔽度2个影响因子随着时间的延伸,对西藏自治区森林景观的强度变化从重要驱动作用到微弱驱动甚至不驱动。在2000~2016年间,遮蔽度、温度、降水、风速以及GDP这5类驱动因子的影响权重均呈下降趋势,遮蔽度和风速驱动因子下降迅速,并且在2013年附近,遮蔽度驱动因子影响权重小于风速的影响,并在2016年时影响权重基本为零,风的影响因子也在变得微乎其微了,而坡度、温度、人口密度、降水以及GDP等五类驱动因子逐步趋于平稳,影响权重比例依次为温度>坡度>降水>GDP>人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驱动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模型的登封市景观格局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莹莹 张宇帆 +1 位作者 徐怡宁 田国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探究登封市2003-2021年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与枯、平、丰水月地表径流的关联性差异,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异质性,为减缓地表径流、优化景观格局提供理论支持。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登封市用地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利用SCS水文模型... 探究登封市2003-2021年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与枯、平、丰水月地表径流的关联性差异,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异质性,为减缓地表径流、优化景观格局提供理论支持。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登封市用地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利用SCS水文模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GWR等方法研究景观格局演变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登封市林地对地表径流的消减率随着雨量增加而降低,丰水月比平水月降低了33.37%;(2)登封市在不同雨量下产生的地表径流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其中2015-2021年快速的城市建设活动导致丰水月有26.29 km^(2)的区域出现径流深增加量超出50 mm的现象;(3)景观指数与径流量的相关性随雨量递增而逐渐显著,SPLIT、IJI和LSI在丰水月与径流的正相关系数比在平水月平均降低10.8%、12.3%和8.3%,其中林地结合度对径流的阻滞效应在平水月最强;(4)CONTAG、IJI、LSI对径流的正、负向影响力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整体呈正向驱动,其主导驱动力随时间变化由IJI向CONTAG转变。景观格局与径流量的耦合关联性在平水月最为显著,而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驱动力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同区域的防洪规划在优化整体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优势斑块连通性对减缓径流的差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SCS模型 景观格局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登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东江水质空间分异与水生态功能分区验证 被引量:8
6
作者 和克俭 黄晓霞 +2 位作者 丁佼 刘琦 江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483-5493,共11页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验证分区结果的合理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评估流域特征对东江水质的影响,验证水质及流域影响空间差异是否与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吻合,并...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验证分区结果的合理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评估流域特征对东江水质的影响,验证水质及流域影响空间差异是否与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吻合,并对比了GWR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性能,讨论了GWR在分区验证方面的应用价值及不足。结果显示:1)水质指标以及GWR模型局部解释率(Local R^2)均在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间存在显著差异;2)相比OLS模型,GWR模型校正R2更高,残差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更低。研究表明东江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能合理反映水陆耦合关系,有效解释水质空间差异。此外建议选择总氮(TN)而非溶解氧(DO)和总磷(TP)作为分区验证指标。GWR模型在分区结果验证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降低数据空间自相关影响及改善距离测度方法是未来GWR模型研究的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流域特征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 水生态功能分区 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的区域年太阳辐照量计算模型
7
作者 薛丰昌 盛洁如 于小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4-1498,共5页
将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应用于区域年太阳辐照量计算,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4个气象观测基本站逐月观测数据,以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总云量以及海拔高程作为影响因子,以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作为计算方法,建立基于GWR模型的区... 将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应用于区域年太阳辐照量计算,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4个气象观测基本站逐月观测数据,以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总云量以及海拔高程作为影响因子,以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作为计算方法,建立基于GWR模型的区域年太阳辐照量计算模型。对比利用模型计算的区域年太阳辐照总量与同一地区观测的年太阳辐照总量,拟合值与观测值之间的误差最大为9.65%,最小误差为0.02%,表明基于GWR模型建立的区域年太阳辐照量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 太阳辐照量 拟合计算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与Landsat-8的康保县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晓雨 孙华 +3 位作者 王广兴 林辉 任蓝翔 崔云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GF-1和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逐步回归、非线性Logistic回归和基于空间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3种方法,结合134个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在河北省康保县开展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在荒漠化地区,GF-1和... 以GF-1和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逐步回归、非线性Logistic回归和基于空间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3种方法,结合134个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在河北省康保县开展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在荒漠化地区,GF-1和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因子与LAI均有较高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植被指数因子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各影响因子间的共线性。(2)基于GF-1和Landsat-8影像分别建立的3种模型,均以地理加权回归决定系数最大,均方根误差最小,反演精度最高。(3)国产GF-1数据反演LAI效果优于Landsat-8,可以代替Landsat-8数据进行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逐步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GF-1 Landsat-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C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杨千千 连懿 +3 位作者 李海笑 高晖春 董建康 贺梦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19-1929,共11页
以中国内地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全球变化大数据云共享平台的CO_(2)浓度时空连续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MODIS以及中国年鉴筛选的驱动因子数据集(人口总数、GDP、能源消费数据),借助相关性分析方法及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 以中国内地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全球变化大数据云共享平台的CO_(2)浓度时空连续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MODIS以及中国年鉴筛选的驱动因子数据集(人口总数、GDP、能源消费数据),借助相关性分析方法及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对2015~2019年CO_(2)浓度分布时空特征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_(2)浓度按年周期持续上升,其增长率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同时重新标度极差法分析结果表明CO_(2)浓度仍呈增长趋势;驱动因子敏感性分析显示人类活动是导致CO_(2)浓度增长的主要因素;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区域CO_(2)浓度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区域位置不同,自然和人类活动等驱动因子对区域的影响作用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驱动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