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平原丘陵过渡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杜佩颖
张海涛
郭龙
杨顺华
章清
田雪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6-129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27)资助~~
-
文摘
研究土壤有机质(SOM)在平原丘陵过渡区域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平原丘陵过渡区域(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作为研究区,采集500个土壤表层(0~20 cm)样本,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从14个影响因素中选取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的7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高程、坡度、坡向、有效铁、容重、砾石度、黏粒含量。利用普通克里格(OK),回归克里格(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方法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预测,并用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和不精确度(IP)作为验证指标来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GWRK插值结果最优,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可以更好地表明过渡区域SOM的空间变异规律。且GWR模型的系数空间分布图可以反映环境变量在不同地理位置对SOM的空间非平稳性的影响程度,为探讨SOM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主导影响因子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精确模拟过渡地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法。
-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平原丘陵过渡区
空间变异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空间非平稳性
-
Key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Transition zone
Spatial variability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Kriging (GWRK)
Spatially Non-stationary
-
分类号
S159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分析及制图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欢
高小红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50003)
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资助项目(2016-ZJ-907)。
-
文摘
数字土壤制图作为获取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已成为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探究土壤有机质在复杂地形区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制图,可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管理、精准农业及生态环境模拟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复杂地形区由于其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以及采样点获取难度大等,对土壤属性制图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使得获取的属性空间分布图很难用于实际的使用。基于湟水流域2016年10—11月份采集的0—20 cm的253个土壤表层数据,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协同克里格(COK)、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以及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均值、中值修正协同克里格4种方法在湟水流域的预测精度并进行比较,旨在探索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制图中地统计学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4种插值方法对SOM的解释能力均较优,均可用于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制图。(2)均值、中值修正协同克里格方法与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准确度分别为0.905,0.923,0.909,中值修正协同克里格精度最高,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的协同克里格插值精度最低,为0.883。(3)有机质的变异系数为90.90%,存在中等空间变异性;表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管理方式、施肥等共同影响。(4)4种方法预测图表明湟水流域的SOM高值主要分布在大通县西北部、海晏县南部等地,低值主要分布在民和县东南部等地;整体来看研究区SOM含量有利于农业发展。
-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协同克里格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残差
土地利用
复杂地形区
湟水流域
-
Key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Cokriging
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 Kriging
residual
land use type
complex terrain region
Huangshui River Basin
-
分类号
S159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