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逻辑斯蒂与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在福建林火发生的适用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慧玲 王文辉 +2 位作者 郭福涛 林芳芳 林玉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28-4141,共14页
林火预测预报是科学有效进行林火管理的前提,是林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的领域。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预测的模型方法,然而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林火影响因子... 林火预测预报是科学有效进行林火管理的前提,是林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的领域。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预测的模型方法,然而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林火影响因子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从而导致模型拟合结果偏差。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GWR)模型考虑到了模型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有效提高的模型的拟合能力。为探讨GWLR模型在福建林火预测上的适用性,本研究应用LR和GWLR两种方法分别建立福建省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拟合能力对比,判断在GWLR的适用性。研究以2000—2005年福建地区森林火灾卫星火点数据和每日气象因子为基础,将全样本分为60%的建模数据和40%的校验数据,并重复5次,建立5个样本组。选择在5个样本组中3个及以上表现显著的变量进入最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WLR在模型拟合度、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预测准确率等方面均优于LR模型,说明充分考虑模型变量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也验证了GWLR在福建地区林火预测上的适应性。此外,模型参数结果显示,"日最高地表气温"、"日最低地表气温"、"日平均风速"、"24小时降水量"、"日最高本站气压"、"日照时数"、"日最高气温"和"日最小相对湿度"8个因子对福建省林火发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福建地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预测 空间异质性 逻辑斯蒂回归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浙江区域野火的相关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徐剑 靳全锋 +1 位作者 詹庆斌 郭福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6,共10页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分析浙江野火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野火时间变化不均匀,导致防火期提前,当年10月至次年4月野火发生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其它月份仅占4.72%。防火期对野火的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日最低温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非防火期对野火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间、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坡向指数和前一年植被覆盖度。防火期和非防火期的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温州与丽水市交汇区域、绍兴市与宁波市交汇区域,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可以采取不同的野火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野火 气象因子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春莹 李桂娥 +1 位作者 李杰 焦洋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2-1006,共15页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境质量与碳储存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境质量下降幅度为3.85%,碳储存下降幅度为0.51%;产水服务在2000~2020年间变化较大,总体增加87.56%.(2)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对生态系统服务均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产水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碳储存以权衡关系为主,生境质量-碳储存整体呈现协同状态.(3)建设用地面积和年平均温度变化相比于其他因子而言,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空间非平稳响应更加强烈.总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及强度也具有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地理区边界探测及其驱动因素
4
作者 迟瑶 刘璐 +1 位作者 吴朝宁 王结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597-9620,共24页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度、降水和地形的梯度变化角度入手,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确定与生物地理区边界相关的主要驱动因子,构建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重要性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区,除年降水量变异系数与边界联系不明显外,其余变量均在10%及以下的显著性水平与生物地理区边界呈正相关,反映出生物地理区边界与气候突变、地形障碍和人类活动的协同作用有关。生物地理区1与生物地理区3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人类足迹指数,生物地理区1和生物地理区2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生物地理区2和生物地理区3边界线在祁连山脉一带的主导影响因子主要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其余地区为地形障碍。多类群物种对隔离屏障的响应模式难以统一,研究从大中型动物入手,通过识别以不同物种组合为特征的生物地理区域,揭示物种在空间上的分组方式,为探讨各动物类群的隔离机制提供空间模式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隔离 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 生物地理 Infomap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雯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4期203-209,共7页
在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背景下,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心逐渐转变为人口城市化,部分乡村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就地城市化。通过建立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测度体系,测度2010年和2015年Z省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水平,并采用地理加权法构建农民就地城... 在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背景下,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心逐渐转变为人口城市化,部分乡村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就地城市化。通过建立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测度体系,测度2010年和2015年Z省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水平,并采用地理加权法构建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探讨交通区位、公共服务以及产业经济对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2010年Z省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主要受交通便捷度以及创新能力影响,2015年主要受道路通达度、医疗以及创新能力影响;各因素影响强度在Z省的不同地区呈现差异性,北部地区主要受创新能力、道路通达度以及医疗影响,东部地区主要受创新能力和交通便捷度影响,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受创新能力影响。最后提出推动农民就地城市化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就地城市化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水平测度 地理加权回归(GWR)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火灾驱动因子及火险区划研究
6
作者 张国琛 张佳男 +1 位作者 石宽 白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3-1609,共7页
建立湖南省林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为该省的林火防控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取湖南省2016-2020年森林火灾热点监测卫星数据,利用ArcGIS 10.7软件建立与火点形成1:1数据的随机点,使数据符合二项分布,对日平均最高气温、... 建立湖南省林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为该省的林火防控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取湖南省2016-2020年森林火灾热点监测卫星数据,利用ArcGIS 10.7软件建立与火点形成1:1数据的随机点,使数据符合二项分布,对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降水量、日照时长、海拔等24类驱动因子进行空间信息提取,并利用GWR 4.0软件进行GWLR预测,分析影响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的驱动因子,构建该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利用AIC值、BIC值、ROC曲线和AUC值进行模型拟合检验,对该地区进行火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压”“日照时间”“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海拔”和“归一化指数值”等9个变量是影响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的驱动因子;GWLR模型在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预测中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的AUC值为0.966,最佳划分阈值为0.810;在火险区划中,中高火险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该区域应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野外用火管控制度、加强重点火险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预测 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林火驱动因子 火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城镇化的空间驱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巍 周生路 +1 位作者 魏也华 昌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0-228,共9页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最为敏感、迅速的特殊地域实体,区域内土地快速城镇化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尖锐的土地利用矛盾引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已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热点。该文以南京市郊江宁区为例,基于1999年、2010年的2期影像及其他数...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最为敏感、迅速的特殊地域实体,区域内土地快速城镇化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尖锐的土地利用矛盾引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已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热点。该文以南京市郊江宁区为例,基于1999年、2010年的2期影像及其他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将邻近变量、邻域变量和政策变量3类因素在空间上予以整合,从全局、局域2个尺度探索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城镇化的驱动模式。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与GWLR模型分别可解释研究区历史时期51%、64%的土地城镇化过程,后者在局部参数估计方面存在优势,各项评价参数都较优,更能够适用于研究区土地城镇化的模拟预测与机理探究;邻近变量中的距开发区、城市中心、次要干道的远近,邻域变量中城镇用地密度以及政策变量中土地交易样点密度是研究区城市扩展的重要解释变量,充分表征了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建设热潮、已城市化地区的集聚效应与边缘式扩展模式,以及土地市场、内部交通网络对城市增长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借助GIS工具,GWLR模型能够可视化各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可用来更直观、深刻地探究各变量对研究区土地城镇化的空间驱动模式,这也为耕地资源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总体而言,以土地出让行为及开发区建设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力量,是研究区土地城镇化的核心动力,这一定程度反应了中国城市郊区化的普遍特征,可为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扩张 模型 城乡结合部 城镇化 LOGISTIC模型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GTWR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海军 刘艺明 +3 位作者 张彬 徐姗 贾克敬 洪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48-257,310,共11页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城市扩展 驱动力 逻辑斯蒂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异质模型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与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巍 周生路 +1 位作者 魏也华 廖海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以南京江宁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及其他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1999-2010年间的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检验与分析,探索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扩展模型与地理加权逻辑模型分别可解释研... 以南京江宁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及其他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1999-2010年间的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检验与分析,探索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扩展模型与地理加权逻辑模型分别可解释研究区历史时期57%和64%的城镇用地转变,二者的解释能力在logistic模型基础上(51%)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辩驳了全局回归模型的系数稳定性假设;2)较之于空间扩展模型,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更能有效刻画城市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更能够适用于研究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3)邻近变量中的DIS2INDU,DIS2ORD及DIS2CENT,邻域变量中的DENURBAN以及政策变量中的DENLANDP是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LOGISTIC模型 空间扩展模型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 城镇用地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短距离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明卫 肖明阳 +2 位作者 何民 石庄彬 刘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127,共8页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出行中小汽车和慢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全局回归逻辑模型。交叉口密度、道路网密度、人口密度、总POI密度、离退休人员和通勤出行在总体上对短距离出行中的小汽车使用起到负向影响,到CBD距离在总体上起到正向影响,但这些变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此外,男性、个体经营者、3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家庭收入越高的群体更倾向于在短距离出行中使用小汽车,而购物和娱乐出行更倾向采用慢行交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距离出行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出行方式选择 空间异质性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有雨无雨辨识的多源降水融合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伶杰 王银堂 +3 位作者 唐国强 高轩 王磊之 胡庆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0-793,共14页
多源降水融合是精准估计降水时空分布的重要途径,多聚焦降水量或降水强度的误差订正,对短历时降水雨区辨识的重视不足。提出考虑有雨无雨辨识的多源降水融合框架,耦合地理加权逻辑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兼顾雨区辨识及雨量估计的... 多源降水融合是精准估计降水时空分布的重要途径,多聚焦降水量或降水强度的误差订正,对短历时降水雨区辨识的重视不足。提出考虑有雨无雨辨识的多源降水融合框架,耦合地理加权逻辑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兼顾雨区辨识及雨量估计的降水融合方法,并应用于汉江流域MSWEP V2.1与地面站网观测日降水融合。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成功再现有雨无雨空间格局并刻画了降水中心,整体强化了MSWEP V2.1对地面降水的表征能力,降低误报率和误报降水量的幅度超过了60%,提高临界成功指数和Kling-Gupta效率系数达40%以上;较降水空间插值数据,削减误报降水量并提升Kling-Gupta效率系数高于10%;另外,较参考数据,降水融合改善强降水事件(雨强≥50 mm/d)分辨精度的增益不低于60%。所提方法有效改善了降水估计效果,为多源降水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降水融合 有雨无雨辨识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小微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艺 周立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028-7042,共15页
小微湿地是指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小型湿地。城市发展导致小微湿地大量消失,了解小微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是保护与管理小微湿地的重要基础。以合肥市包河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6—2018年4期遥感影像,利用空间分析方... 小微湿地是指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小型湿地。城市发展导致小微湿地大量消失,了解小微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是保护与管理小微湿地的重要基础。以合肥市包河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6—2018年4期遥感影像,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确定2006—2010年、2010—2014年、2014—2018年、2006—2018年4个时期小微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基于300m×300m的网格单元,结合增强回归树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13个预测变量与小微湿地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8年,小微湿地在整个研究区大范围减少,总面积下降了60.8%,斑块数量减少了60.5%,同时,小微湿地边缘复杂度降低,小微湿地间的空间距离增加,聚集程度降低。增强回归树模型显示,城市发展初期(2006—2010年),周边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旱地、林地和草地)变化是导致小微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中后期(2010—2018年)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对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斑块面积和坡度对小微湿地损失的驱动作用逐渐凸显。2006—2018年,建设用地变化(14.4%)、斑块面积(13.5%)、旱地变化(11.1%)、坡度(10.1%)、林地变化(8.5%)、草地变化(7.0%)是导致小微湿地损失的高重要性变量。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揭示了高重要性变量对小微湿地损失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结果显示,除斑块面积系数的空间可视化无解释意义,其余高重要性变量对小微湿地损失的影响随地点的变化,贡献的大小和方向也有所不同。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为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小微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景观 增强回归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耕地格局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天媛 沈石 +1 位作者 程昌秀 叶思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基于3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方法,探究了2000-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耕地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被占用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拉萨市(60.42%)、林芝市(16.21%)和... 基于3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方法,探究了2000-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耕地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被占用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拉萨市(60.42%)、林芝市(16.21%)和山南市(13.01%)的城市周边区域,多变为水体和建设用地;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市(55.81%)、林芝市(23.26%)和拉萨市(19.61%),多由林地和草地转入.2)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行政辐射主要影响耕地占用;国家投资变化、行政辐射和海拔主要影响耕地补充.3)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农业劳动力流失、旅游业发展和粗放式耕作等因素是耕地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在拉萨和林芝的市郊地带强化保护后备耕地,在日喀则给予资金与技术培训等农业政策倾向,以实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耕地 格局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