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荷载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模型——以天津市东南部沉降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伊尧国 刘慧平 +3 位作者 韩春萌 刘湘平 张洋华 齐建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1-688,共8页
密集建筑群以及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城市灾害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东南沉降区为例,从地理信息模型基本理论和建筑荷载引发地面沉降的机制出发,综合考虑了建筑容积率、土壤竖向应力、压缩层厚度、土体压缩模量、地... 密集建筑群以及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城市灾害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东南沉降区为例,从地理信息模型基本理论和建筑荷载引发地面沉降的机制出发,综合考虑了建筑容积率、土壤竖向应力、压缩层厚度、土体压缩模量、地下水的埋深和弱透水层渗透性6个诱发因子对沉降的影响,构建了建筑荷载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模型.通过实际应用和ROC检验,模型的AUC值达到0.85,证明此模型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沉降变形的大小和趋势,从而为城市地面沉降的分析与计算、总结建筑荷载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的变形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建筑荷载 地理信息模型 建筑容积率 土壤压缩性质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流域多尺度空间地理信息模型构建及应用——以钱塘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杏英 毛肖钰 +2 位作者 徐红权 陈振飞 马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93-297,共5页
流域空间地理信息模型是构建数字流域、数字孪生流域的基底,是实现流域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分析、预测、模拟的基础。以钱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GIS和BIM三维建模、多源异构模型汇聚整合、多尺度场景构建、场... 流域空间地理信息模型是构建数字流域、数字孪生流域的基底,是实现流域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分析、预测、模拟的基础。以钱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GIS和BIM三维建模、多源异构模型汇聚整合、多尺度场景构建、场景组织与调度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流域多尺度空间地理信息模型。以模型为载体,开展在高精度水文模型构建、干流槽蓄能力分析、洪水动态演进三维虚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实现了流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智慧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空间地理信息模型 三维场景 多源异构 模型融合 钱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浸矿山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建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于坤 王剑 +1 位作者 程文娟 张发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0期250-253,共4页
通过GIS的应用,建立地浸矿山所在区域的地理信息库,使区域内的地理单元由二维空间平面形式的模拟展示,转向三维空间立体形式真实模型的构建,将原来以现场踏勘、照片、地形图为依据,以经验为有限手段的前期研究,转变为以地理信息数据库... 通过GIS的应用,建立地浸矿山所在区域的地理信息库,使区域内的地理单元由二维空间平面形式的模拟展示,转向三维空间立体形式真实模型的构建,将原来以现场踏勘、照片、地形图为依据,以经验为有限手段的前期研究,转变为以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依据,以动态立体的三维模型为研究手段,做到设计方案的可视、生动、准确、最优。通过钱家店铀矿床钱Ⅳ块地浸采铀工程的实际应用,构建了项目区域的三维空间场景,为矿山总体布置设计方案的计算和优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矿山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 三维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爽 钱乐祥 丁圣彦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技术。该文论述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的可行性 ,以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理论为指导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技术。该文论述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的可行性 ,以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理论为指导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将地理事物分类、抽象成具有一定地理意义的独立因子团 (即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和类 )。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 独立因子团 地形模型 面向对象 数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钱乐祥 李爽 丁圣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114,135,共4页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技术。着重论述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的可行性,提出以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理论为指导,构建面向对象...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技术。着重论述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的可行性,提出以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理论为指导,构建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数据结构以及建模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 独立因子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信息模型与地理数学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蔼乃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7-562,共6页
从大量的遥感信息模型 ,地理图像信息模型的实践中 ,提出符合地理科学自身规律的非线性数学方法 ,解决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结合的宏观复杂性问题。从形式逻辑推理发展到辩证逻辑的计算 ,从抽象公式的计算发展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 从大量的遥感信息模型 ,地理图像信息模型的实践中 ,提出符合地理科学自身规律的非线性数学方法 ,解决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结合的宏观复杂性问题。从形式逻辑推理发展到辩证逻辑的计算 ,从抽象公式的计算发展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公式与图像结合的计算。提出了物理变量与地理参数的区别 ,从而开创了以地理科学为背景的数学研究 ,进而为发展地理数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模型 地理图像信息模型 地理数学 辩证逻辑计算 非线性数学方法 形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L在研建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秀丽 李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7,共5页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对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中标准间复杂的关系作了结构化分析,使得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关键词 地理信息标准 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UML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志宝 夏昊 王成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互联网上大部分的数字化信息都与地球上的地点和位置关联,信息检索查询中大量地包含地理信息,传统的基于关键字匹配方法没有考虑检索中的空间关系,无法满足此类检索需求。地理信息检索根据地理范围从文档中获取空间语义匹配的地理知识文... 互联网上大部分的数字化信息都与地球上的地点和位置关联,信息检索查询中大量地包含地理信息,传统的基于关键字匹配方法没有考虑检索中的空间关系,无法满足此类检索需求。地理信息检索根据地理范围从文档中获取空间语义匹配的地理知识文档,成为国内外信息检索和GIS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个地理信息检索的基本系统框架,依据该框架对地理信息知识库、地理信息抽取、地理信息检索模型、混合索引和检索可视化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类概括总结。在对已有技术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和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检索 地理信息抽取 混合索引结构 地理信息检索模型 地理信息检索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复杂道路网络T-GIS数据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伟伟 刘春 +1 位作者 林航飞 谢思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针对现代城市复杂交通网络现状,提出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transporta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GIS)数据模型来描述、城市复杂道路网络的复杂特性.首先以复杂网络理论验证城市道路网络的复杂特性,其次从道路网络综合描述属... 针对现代城市复杂交通网络现状,提出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transporta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GIS)数据模型来描述、城市复杂道路网络的复杂特性.首先以复杂网络理论验证城市道路网络的复杂特性,其次从道路网络综合描述属性表达和网络数据逻辑关系3个方面构建城市复杂道路网络T-GIS数据模型.实践证明,本T-GIS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很好表达道路网络空间信息及复杂逻辑关系,为道路拥堵和路径诱导及城市道路网络演化研究提供所需数据,且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城市复杂道路网络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T-GIS)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图形引擎融合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礼国 刘秋燕 +2 位作者 郑利龙 赵宇璇 朱欢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图形引擎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各类引擎间不兼容、不互通的问题,单一图形引擎无法满足工程数字化项目从微观到宏观、从构件到城市级的全场景应用需求。对多维图形引擎间的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类引擎进行融合式界面视觉设计、... 图形引擎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各类引擎间不兼容、不互通的问题,单一图形引擎无法满足工程数字化项目从微观到宏观、从构件到城市级的全场景应用需求。对多维图形引擎间的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类引擎进行融合式界面视觉设计、融合式人机交互设计、标准化接口设计、低割裂感跳转设计、标准化应用场景设计等措施实现多类图形引擎的融合,有效解决了现有各类引擎间交互方式不同、开发接口不适配、切换割裂感强、引擎应用边界不清晰的问题。以实际工程案例对提出的融合引擎方式进行了测试,平台应用的引擎数由1个变成了4个,流畅性大幅提升,显示效果也更加优异。该技术可为工程行业的数字孪生体全要素、全过程的可视化掌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引擎 引擎集成 地理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晓雅 王章琼 +3 位作者 李雷烈 赵歧林 周意 蔡永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73-3380,共8页
针对山岭隧道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效率低、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倾斜摄影技术的建模方法。以武汉市黄龙山隧道为例... 针对山岭隧道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效率低、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倾斜摄影技术的建模方法。以武汉市黄龙山隧道为例,首先,按用途和施工工序对山岭隧道构件进行分类,利用Revit和Dynamo软件,采用参数化建模+自适应拼接的方法构建隧道三维结构模型;其次,通过无人机采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地表影像,构建三维实景模型;通过影像匹配和滤波技术处理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并结合钻孔数据,采用插值法和约束分区的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最后,基于MapGIS实现隧道结构模型、地表三维实景模型、三维地质模型的集成。所提方法可以优化模型管理方式,减少数据信息的丢失,实现隧道工程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山岭隧道 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 倾斜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城市绿地斑块热环境效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贾刘强 邱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101,共5页
为了探讨城市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应,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市LandsatETM+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和地理图像信息模型方法,定量研究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等空间特征与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 为了探讨城市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应,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市LandsatETM+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和地理图像信息模型方法,定量研究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等空间特征与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绿地斑块的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地斑块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绿地斑块面积超过1.5~1.68hm2时,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和降温程度随斑块面积增大的速度迅速减小,此时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率最大。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绿地斑块的降温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绿地斑块 景观指数 地理图像信息模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低影响开发渗蓄性能及成因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亚红 闫俊江 +2 位作者 蔚阳 胡家玮 张惠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71,共10页
以中国兰州市某校区为例,借助雨洪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WMM-GIS)模型对该片区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对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模拟.针对地表高程... 以中国兰州市某校区为例,借助雨洪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WMM-GIS)模型对该片区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对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模拟.针对地表高程落差较大,管段埋设坡度较大等特点,分析有特殊地形的区域在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前后,对历时长/短、强降雨的处理效果及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LID设施对节点积水量的控制率随重现期的增加而减弱;在坡度较小、渗透能力良好(包括LID设施的渗透能力)的区域,对中、小重现期降雨形成的径流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对坡度较大,并添加透水铺装的子汇水区及邻近的雨水检查井进行局部LID性能分析,发现在特定降雨条件下,LID设施最大入渗量所在时段与最大降雨量的时段可基本重合.研究成果可为水利部门及科研机构探究LID设施性能,以及中国许多城市旧城改造中内涝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模型 低影响开发 重现期 积水成因 积水量 降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