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首台地球静止轨道闪电成像仪成功在轨 被引量:1
1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星上装载了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的中国首台地球静止轨道闪电成像仪,它填补了我国在空基闪电探测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 闪电探测 成像仪 中国 气象卫星 研究所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轨道全谱段高光谱探测技术
2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13-613,共1页
项目负责人:林冠宇牵头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参与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项目性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项目编号:2016YFB0500300实施周期:4.5年项目说明:高光谱... 项目负责人:林冠宇牵头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参与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项目性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项目编号:2016YFB0500300实施周期:4.5年项目说明:高光谱成像仪由于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显著提高了空间遥感技术对地物的探测和识别能力。高光谱成像仪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光学遥感器在减灾、环境、农业、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仪 谱段 空间遥感技术 空间光学遥感器 项目性质 静止轨道 数字地球 地球观测 研发计划 空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遥感器发展趋势初探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良明 祝家东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海洋水色遥感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海洋探测技术。它通过各种遥感平台上的探测器对海洋表面的水色进行探测,反演出海洋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泥沙含量及黄色物质浓度,进而得到关于海洋的各种信息。本文介绍了未来几年的星载海洋水色遥感器,... 海洋水色遥感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海洋探测技术。它通过各种遥感平台上的探测器对海洋表面的水色进行探测,反演出海洋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泥沙含量及黄色物质浓度,进而得到关于海洋的各种信息。本文介绍了未来几年的星载海洋水色遥感器,并将其与第二代海洋水色遥感器进行了初步对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色遥感器 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 第二代海洋水色监视仪 地球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 海洋和陆地颜色仪 第二代全球成像仪 超光谱成像仪 水色水温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口表层水体溶解有机碳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灏 何贤强 +1 位作者 李润 曹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6,共14页
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活跃有机碳库.精确刻画大河河口及其近海水体表层DOC浓度的时空分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河流输送的有机碳在河口近海经历的生物地化过程及在该区域的归宿.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 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活跃有机碳库.精确刻画大河河口及其近海水体表层DOC浓度的时空分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河流输送的有机碳在河口近海经历的生物地化过程及在该区域的归宿.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反演水体溶解态有机碳库中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吸收光谱信息,并基于其与水体DOC浓度的相关关系,发展了基于地球静止轨道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的DOC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Nu支持向量回归(nu-supporting vector regression,NuSVR)方法可准确反演CDOM光谱吸收特性(如验证集CDOM在300 nm处的吸收系数aCDOM(300)和275~295 nm处的光谱斜率S275–295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differences,MAPD)分别为32%和8.6%).分别基于该区域表层水体CDOM光谱吸收特性与DOC浓度之间表现的3种不同的相关关系进行DOC算法构建,结果表明,基于aCDOM(300)与DOC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并考虑这一相关关系的季节性差异所构建的DOC反演算法可较为准确地反演水体DOC浓度,DOC反演现场数据验证集和卫星验证集的MAPD分别为11%和14%.将构建的DOC算法模型应用到GOCI卫星图像上,结果显示,受长江径流影响,季节尺度上,长江口夏季水体表层DOC浓度显著高于冬季;而受潮汐、风场等因素的影响,小时尺度上河口近岸海域DOC分布呈现逐时高动态变化.本研究利用卫星遥感反演河口近海水体DOC浓度,为进一步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研究该区域水体DOC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水色成像仪 有色溶解有机物 机器学习 长江口 溶解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CI和FVCOM的黄河口切变锋特征与泥沙输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毛政 王楠 +2 位作者 宋德海 鲍献文 仲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6,共14页
本文以黄河口切变锋为对象,基于静止轨道海洋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遥感数据和水沙观测数据,建立了高精度的渤海海表悬浮体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反演公式,采用最大互相关(Maximum Cr... 本文以黄河口切变锋为对象,基于静止轨道海洋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遥感数据和水沙观测数据,建立了高精度的渤海海表悬浮体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反演公式,采用最大互相关(Maximum Cross Correlation,MCC)法和SSC梯度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识别了遥感观测的锋面时空特征;同时基于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FVCOM)建立了适用于渤海的水动力模型,将FVCOM流场数据与海表SSC相结合,研究了黄河口切变锋对悬浮体通量的影响与河口泥沙输运路径。结果表明,切变锋从黄河口往东南方向移动,历时2~3 h,消失于10 m等深线附近,内涨外落(Inner-Flood-Outer-Ebb,IFOE)型切变锋的长度较内落外涨(Inner-Ebb-Outer-Flood,IEOF)型更长,IFOE型切变锋的平均长度约为22.4 km,最长能达到41 km以上,而IEOF型切变锋平均长度约为16.9 km;IFOE型切变锋消失的位置较IEOF型偏南。切变锋带由于具有低流速特征,能显著减小悬浮体通量,使大部分泥沙沉积在河口。切变锋处悬浮体通量不足其内侧的50%,超过50%的悬浮泥沙被切变锋阻隔在锋面内侧。切变锋使悬浮体通量提前减小,在6 m以浅海域即开始锐减。在潮流和锋面的影响下,非汛期黄河口泥沙主要往南或东南向莱州湾中部输运,再往东北输向莱州湾外,极少部分往西北和渤海中部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锋 静止轨道海洋水色成像仪(GOCI) 泥沙输运 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CI的渤海海域赤潮信息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程玉 张圣佳 +1 位作者 李金宇 朱红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共10页
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对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OCI遥感影像获取的叶绿素a和赤潮指数计算结果,分别基于OTSU算法、K-means聚类、最大熵阈值方法提取赤潮,对比分析赤潮提取的准... 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对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OCI遥感影像获取的叶绿素a和赤潮指数计算结果,分别基于OTSU算法、K-means聚类、最大熵阈值方法提取赤潮,对比分析赤潮提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研究了赤潮信息的昼变化规律和赤潮发生前后海洋水色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赤潮指数计算结果图像并应用OTSU算法的赤潮提取精度最高;赤潮信息的昼变化明显,其中面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最大面积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赤潮的发生引起水色参数的增高,并随着赤潮的消亡水色参数又迅速降低。研究赤潮发生周期呈现的水色参数变化规律,对于预报和预测赤潮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赤潮 地球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GOCI) 水色参数 昼变化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