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FY-4B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及传播速度
1
作者 李熙莹 孟俊敏 +2 位作者 孙丽娜 张昊 贺凯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共15页
本文利用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B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内孤立波观测及传播速度研究。首先使用500 m分辨率的全圆盘ARGI数据对FY-4B卫星可观测内波区域进行了讨论,确认了南海北部为研究区域。之后利用250 m分辨率的GHI数据使... 本文利用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B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内孤立波观测及传播速度研究。首先使用500 m分辨率的全圆盘ARGI数据对FY-4B卫星可观测内波区域进行了讨论,确认了南海北部为研究区域。之后利用250 m分辨率的GHI数据使用多时相图像比较法(Multitemporal Image Comparison Method,MTI)计算了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其平均传播速度为1.78 m/s,东部深海区平均传播速度为3.02 m/s,向西传播至东沙群岛附近后平均速度减小至1.90 m/s,经过东沙群岛分裂后南部比北部传播速度更快,分别为2.08 m/s和1.54 m/s;最终在向西传播到近岸区域后内孤立波传播速度减小至0.42 m/s,直至最终消散。将MTI方法与两层模式下扩展KdV方程(extended Korteweg-de Vries,eKdV)计算得到的理论传播速度进行了对比,二者相关系数达到了0.89,证明eKdV理论方程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传播速度反演的可行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最后将实测数据与遥感影像匹配计算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结果与单一遥感影像计算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相关性达到了0.93。本文验证了静止轨道卫星光学遥感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特点对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研究具有的较大优势,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参数反演等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FY-4B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多时相图像比较法(MTI) eKdV方程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气象卫星长线阵载荷扫描成像几何校正方法
2
作者 王田野 王皓 +2 位作者 胡华龙 曾琪 张立国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5,共7页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气象卫星长线阵载荷扫描成像几何偏差的问题,提出几何校正方法。首先,利用视线传递法对长线阵载荷进行几何光路建模,分析长线阵载荷扫描成像几何偏差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对地观测时最大几何偏差可达到10像元。然后...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气象卫星长线阵载荷扫描成像几何偏差的问题,提出几何校正方法。首先,利用视线传递法对长线阵载荷进行几何光路建模,分析长线阵载荷扫描成像几何偏差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对地观测时最大几何偏差可达到10像元。然后,推导了扫描成像的等效校正公式,并评估了等效校正公式的精度。最后,设计长线阵载荷扫描成像试验,对校正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最大几何偏差降至0.27像元,满足在轨高精度定量遥感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长线阵载荷 行间错位误差 几何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二号”H星发射成功——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3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3期93-93,共1页
2018年6月5日21时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 2018年6月5日21时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成在轨测试后,H星将进行轨道向西调整,定点于东经79°赤道上空,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 发射任务 第一代 发射成功 中国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监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风的二维傅立叶相位分析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林 王振会 许建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给出2-D傅立叶导风技术的理论推导,并运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介绍了示踪云的2-D频域波谱分析技术,由谐波的相位变化一次计算出波速的两个分量,期望能避免一维导风方法因一维平移假设所引起的误差。
关键词 云导风 傅立叶相位 误差 相关系数法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高原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个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段旭 李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76-682,共7页
利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 资料和有限区域暴雨预报模式(HLAFS)分析场,对1999年6月 6日低纬高原地区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CC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与滇缅高压之间辐合区中;受两高之间辐合区... 利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 资料和有限区域暴雨预报模式(HLAFS)分析场,对1999年6月 6日低纬高原地区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CC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与滇缅高压之间辐合区中;受两高之间辐合区及云贵高原地形的影响,MCC位于 500 hPa一个明显的中尺度辐合线上,垂直速度中心强度比其他地区的 MCC约大 1倍,无辐散层位于 400~500 hPa之间,北侧准静止锋锋区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高原地区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静止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M_W9.1地震对区域热辐射背景场影响的时频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魏从信 张元生 王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一次特大地震会对震中及附近区域热辐射背景场造成较大影响。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FY-2C/2E/2F/2G)的亮温资料,通过时频相对功率谱法对2007—2016年(30°N—45°N,135°E—150°E)范围的时频数据进行全时... 一次特大地震会对震中及附近区域热辐射背景场造成较大影响。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FY-2C/2E/2F/2G)的亮温资料,通过时频相对功率谱法对2007—2016年(30°N—45°N,135°E—150°E)范围的时频数据进行全时空全频段扫描,得到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1特大地震的热辐射异常,该异常特征明显且与地震发震构造对应较好。应用时频分析方法分析MW9.1地震对上述扫描区域热辐射背景场的影响,得出2011年的热辐射异常出现时间长、范围大且与其它年份不同,进而得到影响过程的3个阶段(出现—最大—消失)。同时对多尺度相对功率谱处理地震热辐射异常的异同和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6阶小波变换尺度部分经不同窗长的相对傅里叶功率谱处理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和提取地震热辐射异常信息,研究区域10年间共出现6次热辐射异常,其中两次与2011年地震对应,3次与该区域其它地震对应,仅1次无地震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日本MW9.1地震 时空异常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