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管理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军 余丹 +3 位作者 黄经国 纪寿文 刘洋洋 邹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9,共16页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网络的核心业务软件“十五”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已运行十多年,随着观测数据量的增长,数据库的读取和统计查询的性能逐渐降低。此外,管理系统存在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漏洞的安全问题,系统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网络的核心业务软件“十五”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已运行十多年,随着观测数据量的增长,数据库的读取和统计查询的性能逐渐降低。此外,管理系统存在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漏洞的安全问题,系统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基于分布式组件的大数据架构,使用消息中间件和时序数据库等技术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构,将原来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基础信息、产品数据等按照各自特点在时序数据库中建表,并将历史数据和增量数据都迁移到新的时序数据库,显著提升了系统读写和统计性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多副本技术)。分布式和容器化等技术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并可通过横向扩展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观测数据 数据架构 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时间精度的测量方法
2
作者 郑淑梅 赵立军 +4 位作者 李文一 唐荣 邓董建 明晓冉 生迪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提出一种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精度测量方法,介绍该方法的测量原理及数据获取流程,并结合地震行业实例给出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精度测量结果。本文方法可将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测量精度提高到ms级,可用于输入与输出具有... 提出一种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精度测量方法,介绍该方法的测量原理及数据获取流程,并结合地震行业实例给出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精度测量结果。本文方法可将低采样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测量精度提高到ms级,可用于输入与输出具有线性关系的地球物理观测设备数据采集器时间精度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采样 数据采集设备 时间精度 地球物理观测数据采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数据库ClickHouse在国家地球物理台网中心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军 黄经国 +2 位作者 余丹 纪寿文 王方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8-314,共7页
面对日益增长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传统的Oracle数据库已经力不从心。根据地球物理历史数据可大量被读取的使用特点,通过技术选型,以具备横向扩展能力的分布式OLAP数据库ClickHouse作为数据底座,重新设计适用于ClickHouse的地球物理观测... 面对日益增长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传统的Oracle数据库已经力不从心。根据地球物理历史数据可大量被读取的使用特点,通过技术选型,以具备横向扩展能力的分布式OLAP数据库ClickHouse作为数据底座,重新设计适用于ClickHouse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表结构。经过全库迁移、增量迁移和数据对比,国家地球物理台网中心的Oracle数据库中约13 TB的数据已经迁移到ClickHouse并每日更新。实际测试表明:ClickHouse显著提升数据读写性能,增强了数据统计查询能力,并且通过多副本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ckHouse 数据 地球物理台网 观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于鹏 王家林 +1 位作者 吴健生 杨辉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2期87-93,134,共8页
每一种物探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对一个具体的勘探目标的解释都是多解的。各种物探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利用不同的物性,从各个角度描述同一目标,就能使解释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地质情况。因此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反演,是综合地球物理... 每一种物探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对一个具体的勘探目标的解释都是多解的。各种物探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利用不同的物性,从各个角度描述同一目标,就能使解释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地质情况。因此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反演,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定量解释手段。对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讨论了联合反演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 联合反演 岩石物理 观测数据 物理-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5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11-I0012,共2页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牢的地震勘探技术是甚于今/宽方位地震观测、相对保持地震数据处理和綦于等时地质切片上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空间相对变化和等时地质切片间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垂向连续变化的地...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牢的地震勘探技术是甚于今/宽方位地震观测、相对保持地震数据处理和綦于等时地质切片上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空间相对变化和等时地质切片间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垂向连续变化的地质解释,最终认识薄储层空间展布的综合地震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震勘探技术 油藏 东方 地质解释 属性空间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6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是基于全/宽方位地震观测、相对保持地震数据处理和基于等时地质切片上地质休引起的地震属性空间相对变化和等时地质切片间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垂向连续变化的地...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是基于全/宽方位地震观测、相对保持地震数据处理和基于等时地质切片上地质休引起的地震属性空间相对变化和等时地质切片间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垂向连续变化的地质解释,最终认识薄储层空间展布的综合地震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震勘探技术 地质解释 油藏 东方 属性空间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7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6期84-84,F0003,共2页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是基于全/宽方位地震观测、相对保持地震数据处理和基于等时地质切片上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空间相对变化和等时地质切片间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垂向连续变化的地...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是基于全/宽方位地震观测、相对保持地震数据处理和基于等时地质切片上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空间相对变化和等时地质切片间地质体引起的地震属性垂向连续变化的地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震勘探技术 油藏 东方 地质解释 属性空间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线性反演评价准则及分辨力问题的研究
8
作者 叶顺祥 潘作枢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6-18,26,共4页
首先归纳和总结了地球物理反向问题的各种准则,然后推导出相应的数据和模型参数的分辨力矩阵,从理论上指出了选择评价准则的一般性原则.认为,加阻尼因子ε的折衰评价准则在观测数据精度不是很高,且结构按矩阵GGT条件不很强的情... 首先归纳和总结了地球物理反向问题的各种准则,然后推导出相应的数据和模型参数的分辨力矩阵,从理论上指出了选择评价准则的一般性原则.认为,加阻尼因子ε的折衰评价准则在观测数据精度不是很高,且结构按矩阵GGT条件不很强的情况下,其线性反演效果好,但是,阻尼因子的选择仍然是一个待试验确定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反演 地球物理 观测数据 精度 分辨力 模型参数 推导 评价准则 问题 选择
全文增补中
基于散射成像数值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军杰 刘学伟 +3 位作者 黄雪继 李文慧 胡东海 贾烈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58-64,共7页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反射波,但可以接收到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波的地震成像。对基于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勘探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正、反演,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观测系统和老观测系统的三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应用实例说明,通过论证的优化观测系统,能大大改善剖面的品质,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散射波 观测系统 地球物理 地震成像 地震数据采集 反射波 数论 模型论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域大地电磁基础网规划与展望
10
作者 秦绪文 戴意蕴 +5 位作者 张耀阳 肖都 方慧 裴发根 何大双 冯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502,共14页
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是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对标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家社会的基础性需求,中国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程度依然较低,缺乏整体规划,开展全国性观测计划亟需提上日程。系统总结了当前区域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趋势... 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是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对标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家社会的基础性需求,中国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程度依然较低,缺乏整体规划,开展全国性观测计划亟需提上日程。系统总结了当前区域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大地电磁网建设现状,提出了合作共建陆域多层级大地电磁基础网和大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并对中国大地电磁基础网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思考。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为中国的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拓展一项新属性参数,推动构建物性地球、结构地球和地球物理场四维模型,进而变革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范式和工作模式,支撑中国深地探测走向世界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物理 大地电磁测深 深地探测 基础网建设 观测监测体系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郭向宇 凌云 +2 位作者 高军 郭建民 孙祥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8-450,17,共13页
垂直地震剖面(VSP)在求取地层参数(大地吸收衰减系数、速度、VTI和HTI介质参数)、时深转换与标定以及储层波场描述方面具有优势;地面地震则具有观测系统灵活均匀、成像孔径大、宏观地质解释能力强的优势。因此,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被... 垂直地震剖面(VSP)在求取地层参数(大地吸收衰减系数、速度、VTI和HTI介质参数)、时深转换与标定以及储层波场描述方面具有优势;地面地震则具有观测系统灵活均匀、成像孔径大、宏观地质解释能力强的优势。因此,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被视为未来地震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本次东部火成岩裂缝储层的VSP(零偏VSP,Walkaway VSP和160级三维VSP观测)与全方位地面地震观测的井地联合地震研究表明,基于VSP驱动的地面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是有益的,但参数求取方法和近地表空间影响的消除需深入研究;基于VSP驱动的三维速度场的建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基于WVSP和三维VSP求取的VTI和HTI参数有效,并且对于驱动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的VTI处理、裂缝预测和叠前反演是有益的。最终通过基于VSP驱动的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和消除近地表影响的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以及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获得了火成岩裂缝储层的地质信息和火成岩相带精细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联合 地震勘探技术 technology seismic exploration 地面地震 VSP 地震数据处理 高分辨率处理 火成岩 驱动 裂缝储层 参数 油藏地球物理 吸收衰减系数 三维速度场 全方位 近地表影响 观测 垂直地震剖面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测绘与工程测量
12
《导航定位学报》 2005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变形监测 观测数据 滑坡监测 工程测量 影响特征 土耳其 地下水位 图解法 地震 地球物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测量学
13
《导航定位学报》 2007年第4期15-31,共17页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 测绘学 中国地震 地球物理研究 信息工程 武汉地区 观测数据 地震活动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29 海洋测量学
14
《导航定位学报》 2002年第4期33-37,共5页
CH20023149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绘学报.—2002,31(3).—222~227 利用最新的卫星测高全球海潮Csr3.0模型,中国近海海潮数据和标准... CH20023149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绘学报.—2002,31(3).—222~227 利用最新的卫星测高全球海潮Csr3.0模型,中国近海海潮数据和标准地球模型负荷格林函数,采用直接褶积分方法研究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固体潮观测的海潮负荷影响。计算25个台站8个主要潮波的负荷振幅和相位,讨论几个主要台站的负荷应变花和负荷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卫星测高数据 测绘学 海道测量 地球物理研究 基准站 海底地形 中国科学院 海潮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P229 海洋测量学
15
《测绘文摘》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重力变化 超导重力仪 P229 海洋潮汐模型 绝对重力测量 潮汐参数 重力观测 重力测量 测站 水文数据 重力残差 海洋测量学 重力数据 地球物理数据 机载激光测深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