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物探资料在油气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蒲丹 雷宛 +2 位作者 李怡 王凯 陈思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5,119,共9页
分析XF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电性层与断裂的展布及圈定有利油气构造带,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选择有利区块提供依据,综合MT电法、重力和磁法资料,并以物性资料为基础,石油地质理论为依据,提出综合物探资料在XF山西侧油气地质—地球... 分析XF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电性层与断裂的展布及圈定有利油气构造带,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选择有利区块提供依据,综合MT电法、重力和磁法资料,并以物性资料为基础,石油地质理论为依据,提出综合物探资料在XF山西侧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综合解释方法.通过对重磁电资料与石油地质资料的联合正反演综合解释,分析剖面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垂向分布,确定研究区电性层的展布、断裂及下组合有利生储盖组合的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物探剖面中、东段最多发育3套电性层,西段可完整发育5套电性层,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发育厚度较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从而验证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在XF山西侧地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非地震技术 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生储盖组合 油气远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郝天珧 徐亚 +6 位作者 孙福利 游庆瑜 吕川川 黄松 丘学林 胡卫剑 赵明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98-3116,共19页
利用南海最新的重磁资料,在岩石物性分析和全海域分带变倾角化极磁异常反演磁性基底分布的基础上,选择6条典型剖面拟合反演其密度与磁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部结构的对比分析.反演中尽可能以海底地震仪探测数据(OBS)、多道地震等结... 利用南海最新的重磁资料,在岩石物性分析和全海域分带变倾角化极磁异常反演磁性基底分布的基础上,选择6条典型剖面拟合反演其密度与磁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部结构的对比分析.反演中尽可能以海底地震仪探测数据(OBS)、多道地震等结果作为约束,其中FF'剖面层速度分析是利用"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973项目2009年最新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并利用了OBS2009南沙段数据对重力数据进行了物性结构拟合反演.根据剖面深部结构与物性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南海北部、南部陆缘均应以非火山型构造属性为主.北部陆缘CC'剖面以东,虽有下地壳高密度层存在并伴有活跃的岩浆活动,但缺乏典型向海倾斜反射层(SeawardDipping Reflectors)存在的证据,推断高密度层应与浅表岩浆岩一样,是海底扩张之后陆缘裂解过程中的产物.中沙隆起与礼乐盆地区的磁性基底和深部结构特征十分相似,推断在海盆拉张之前应为同一块体,属于共轭大陆边缘中的"共轭点".西南次海盆南部陆缘地球物理综合分析表明:在陆坡坡脚附近有中生界分布,但层速度计算结果表明可能整条剖面上的中生界并不完全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共轭大陆边缘 物性拟合剖面 构造属性 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典型剖面重磁电震综合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加山 胡贤根 崔世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6,共6页
潜山内幕、砂砾岩和深层地质体是东营凹陷地震勘探相对困难的目标。为此,选择总长度约100 km的SL616测线进行了重磁电震综合解释方法的研究,该测线依次经过广饶凸起、东营凹陷和陈家庄凸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阐述了航磁资料的三维欧拉反... 潜山内幕、砂砾岩和深层地质体是东营凹陷地震勘探相对困难的目标。为此,选择总长度约100 km的SL616测线进行了重磁电震综合解释方法的研究,该测线依次经过广饶凸起、东营凹陷和陈家庄凸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阐述了航磁资料的三维欧拉反褶积、电法资料的快速松弛反演(RRI)和重力资料的约束正反演等处理方法。地震勘探中存在屏蔽效应的潜山、砂砾岩体等隐蔽地质目标在重磁电资料上有明显的异常特征。通过重磁电震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重新认识了潜山内幕、砂砾岩体、边界断裂和深部地层,发现了新的地质体。认为陈家庄凸起并非是单一的太古界地层,其内部存在断裂和低阻、低密度体;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的东营凹陷古生界顶面最深点应向北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砂砾岩 约束重力正反演 三维欧拉反褶积 快速松弛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构造形变及其构造成因独特性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晓玉 高锐 +5 位作者 高建荣 徐啸 王海燕 黄兴富 李文辉 李洪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58-2067,共10页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造带的3500 m.而青藏高原东北边界所对应的六盘山构造带则与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表现为宽缓的地形变化.之前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对造成这一地表形态差异所对应的地壳结构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将着重利用前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所获得的165 km长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在此区域所获得的航磁数据资料进行该地区地壳结构的综合解释,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鄂尔多斯地块构造转换带的地壳结构变形模型.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主要物质组成为构造增生楔,其两侧分别存在陇西火山岛弧和鄂尔多斯结晶基底.高原生长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不能使相对松散的构造增生楔无限制的抬高而是容易发生重力坍塌,从而造成六盘山地区比较宽缓的地形结构.同时本文还将此地壳结构研究结果与前人在青藏高原东缘所获得的地壳结构及变形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并找出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也将为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构造生长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地区 深地震反射剖面 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解释 构造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措勤盆地巨厚古生代碳酸盐岩坳陷的地球物理证据
5
作者 钟清 方慧 +3 位作者 刘畅往 李晓昌 卢景奇 高宝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0-879,共10页
简要介绍了措勤盆地的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异常特征,针对措勤县北巨厚的大地电磁高阻异常,结合地质、重磁异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解释,多方法相互佐证与约束,认为地处裂陷或地堑带的高阻异常是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的反... 简要介绍了措勤盆地的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异常特征,针对措勤县北巨厚的大地电磁高阻异常,结合地质、重磁异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解释,多方法相互佐证与约束,认为地处裂陷或地堑带的高阻异常是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的反映。巨厚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存在,表明措勤盆地具有较好的寻找古生界油气藏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勤盆地 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古生代碳酸盐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断裂带构造属性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晓玉 高锐 +2 位作者 高建荣 徐啸 黄兴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0-569,共10页
左旋走滑的马衔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陇中盆地内部,呈北西—南东向伸展.宽约8~10km,长约115km.马衔山断裂带表面虽然局部已被黄土覆盖,但并不代表它的活动性不强.1125年的兰州MS_7.0地震就发生在马衔山断裂带北缘的西侧.前人对马... 左旋走滑的马衔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陇中盆地内部,呈北西—南东向伸展.宽约8~10km,长约115km.马衔山断裂带表面虽然局部已被黄土覆盖,但并不代表它的活动性不强.1125年的兰州MS_7.0地震就发生在马衔山断裂带北缘的西侧.前人对马衔山断裂带的研究基本上多依靠于地表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进行一般性讨论,而缺少对马衔山断裂带深部构造伸展的清晰认识.本文中,我们主要依靠一条横跨马衔山断裂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资料进行地壳尺度的构造解释.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区所获得的重力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最后辅助于马衔山断裂带两侧野外地表形变的观察和前人研究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我们的研究认为马衔山断裂带为一不同块体间的边界断裂带.它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祁连造山带东缘北部马里亚纳式岛弧和南部日本式岛弧的相互拼贴作用.该边界断裂带在随后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物质逃逸过程中被激活,并且目前仍处于构造活动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断裂带 区域重力异常 深地震反射剖面 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块体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舌尔海台北部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7
作者 苏泽国 唐勇 +4 位作者 李赫 董彦辉 方银霞 王维扬 朱志敏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7,共12页
塞舌尔微陆块及其北部区域的形成过程与冈瓦纳大陆解体和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印度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2016年中国-塞舌尔大陆边缘海洋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所取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和重力数据处理分析,首次得到了塞舌尔... 塞舌尔微陆块及其北部区域的形成过程与冈瓦纳大陆解体和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印度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2016年中国-塞舌尔大陆边缘海洋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所取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和重力数据处理分析,首次得到了塞舌尔海台北部的高精度地形图和重力异常图。应用构造地貌学分析方法,结合该区域地形及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塞舌尔海台北部发育3条向海方向延伸的狭长条带状海脊和平坦的深海平原,与塞舌尔陆块被阿米兰特海沟所切割,是一独立的构造单元。岩石地球化学证据和构造演化历史表明,塞舌尔海台北部可能在印度洋早期扩张阶段形成,向海方向延伸的海脊是由岩浆沿转换断层薄弱带喷发形成的不连续海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舌尔海台 多波束地形 构造地貌 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须知
8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录用原则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热诚欢迎广大从事地球物理方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踊跃赐稿。来稿主题应紧密围绕石油、矿藏、地热、地下水、环境、工程地球物理学及相关仪器设备。《勘探地球物... 录用原则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热诚欢迎广大从事地球物理方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踊跃赐稿。来稿主题应紧密围绕石油、矿藏、地热、地下水、环境、工程地球物理学及相关仪器设备。《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特别欢迎启迪技术发展和应用新思路的文稿、技术综述类文稿及讨论争鸣类文稿。综述类稿件应就某种地球物理勘探新理论、新方法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样也欢迎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实例剖析、关键技术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类文稿。反映各类基金支持项目研究成果或进展的稿件优先刊登。建议作者应通过至少一个例子来说明所讨论的技术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写点 文稿 题名 摘要 正文 作者须知 地球物理方法 单位符号 综述类 编辑部 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 电子邮件投稿 实例剖析 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