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传送最新重力地图数据
1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5期96-96,共1页
经过发射以及在轨的一系列测试,欧洲航天局的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现在处于“测量模式”,用于绘制地球重力在前所未有细节上的细微变化。
关键词 地球重力场 欧洲航天局 探测卫星 海洋环流 地图数据 传送 测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64
2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中的碳循环及其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0-312,共3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的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的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的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的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为了表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考虑碳循环响应于未来的气候变化和CO2的变化,经常考虑碳—浓度参数化和碳—气候反馈参数化,这是两个强的和相反的反馈.碳—浓度参数化是度量陆地和海洋碳库对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从大气的观点是负反馈.碳—气候反馈参数化是度量温度和其他气候变量变化的响应,从大气的观点一般是正反馈.碳—浓度响应决定由于CO2增加碳库的变化;碳—气候响应决定由气候变化造成碳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地球系统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海洋环流模式 CO2浓度 全球大气 检验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具有高分辨率海洋分量的海气耦合模式
4
作者 张韬 郭裕福 吴国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8-695,共8页
发展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全球海 陆 气耦合系统模式的一个新版本 (GOALS 5 ) ,其中海洋分量是基于30层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模式。对该耦合模式成功地进行了 30年的积... 发展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全球海 陆 气耦合系统模式的一个新版本 (GOALS 5 ) ,其中海洋分量是基于30层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模式。对该耦合模式成功地进行了 30年的积分 ,基本上克服了气候飘移。与GOALS较早的几个版本模拟的SST相比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地区的误差显著改善 ,可能主要是由于采用了GM 90的等密度混合方案使经向热输送增强的结果。对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暖事件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并且对SST变率的模拟在位置和强度上比旧版本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大气科学 地球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海洋环流模式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海流起源及其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树宗 徐常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6,共9页
采用1977年1月~2006年12月高分辨率全球大洋环流模型OFES输出结果,对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水文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琉球海流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加强,其中在宫古海峡东侧断面琉球海流流量约为同断面黑潮流量的70%。(2)琉球海流... 采用1977年1月~2006年12月高分辨率全球大洋环流模型OFES输出结果,对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水文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琉球海流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加强,其中在宫古海峡东侧断面琉球海流流量约为同断面黑潮流量的70%。(2)琉球海流的来源有4部分,分别为台湾以东黑潮的分支、宫古海峡以南的西向流、东海黑潮通过庆良间水道次表层流出的部分以及冲绳群岛和奄美群岛东面的西向流。(3)黑潮的流核主要位于表层至水深400m,而琉球海流的流核主要位于水深200~600m。(4)琉球海流受中尺度涡的影响十分剧烈,纬度越低,其受中尺度涡的影响越明显。(5)琉球海流和黑潮都存在1个约10a的显著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群岛 琉球海流 流量 黑潮 地球模拟器海洋环流模式(of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