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半岛构造系统地质环境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的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研究
1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2 位作者 徐冰 田新洪 张国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12期31-38,共8页
采用将东亚地区综合资料分析成果与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全球构造域中典型的构造地段朝鲜地块。详细识别出朝鲜半岛地区的基本构造形式,其基本类型主要有环形构造(及辐射构造)、追踪构造、共轭构造、菱形构造、... 采用将东亚地区综合资料分析成果与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全球构造域中典型的构造地段朝鲜地块。详细识别出朝鲜半岛地区的基本构造形式,其基本类型主要有环形构造(及辐射构造)、追踪构造、共轭构造、菱形构造、多米诺构造等;对其构造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宏观阐述,晚古生代之前朝鲜半岛是由中国东部三个不同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贴拼焊接而成,中生代隆起成陆以后遭受了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松林运动、大宝运动、佛国寺运动),新生代发生了玉岭运动。朝鲜地块基本构造形式的形成受中国边缘海盆地与日本海盆地的侧向水平运动的影响,其构造主应力轨迹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延伸,近代主应力轨迹线方向表现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对其引起的现代地质作用及环境效应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 构造系统基本类型 地质环境演化过程 地球动力学机制 朝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卫星遥感综合解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蓓青 张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8,70,共4页
为修订长江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需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口的若干期卫星遥感图片的各种影像信息,对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状况、河道历史变迁、滩涂变化、口内外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解译,并介绍了其关键... 为修订长江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需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口的若干期卫星遥感图片的各种影像信息,对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状况、河道历史变迁、滩涂变化、口内外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解译,并介绍了其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其解译成果将为规划的修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卫星图像 遥感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韩燿徽 王翠芝 +3 位作者 吴志杰 吕古贤 张宝林 张启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6-1091,共16页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技术对该矿田进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 8和GF-2遥感影像,结合“主成分分析+最佳指数因子”的方法组合,对柴胡栏子金矿田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根据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设计去除干扰信息-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异常信息处理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对Landsat 8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在前人区域地质、矿田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蚀变信息特征,结合地质解译成果圈定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地质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基本能够满足辅助中比例尺找矿预测及地质综合调查的需要,并提升找矿效率。研究成果对柴胡栏子金矿田未来找矿勘查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多源遥感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蚀变信息提取 主成分分析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华朝朗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 1 997年 2月的Landsat— 5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 ,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 ,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 92 8% ,地类判对率为 92 1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 ;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 ;③建... 采用 1 997年 2月的Landsat— 5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 ,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 ,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 92 8% ,地类判对率为 92 1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 ;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 ;③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 ,造成某些判读因子的随意性 ;④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 ;⑤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 ;⑥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 目视解译 森林资源调查 遥感调查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及其构造意义
5
作者 李浩峰 徐岳仁 +4 位作者 郭雅丽 刘晗 赵昕雨 陆玲玉 唐嘉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40,共24页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yhole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验证和前人研究结果,获得了1976年M_(S)7.3、M_(S)7.4龙陵双强震触发滑坡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结果显示:1)共解译滑坡14448个,总面积为17.2km^(2),70.9%的滑坡分布在花岗岩质的岩体风化层中,单体滑坡面积集中在数百至1000m^(2)区间,多为表层风化层内的浅层滑坡,滑动距离较小;2)同震滑坡密集区与高烈度区不匹配,其空间分布显示破裂区规模约为30km,且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一侧,表明其发震构造并非为龙陵-瑞丽断裂或畹町断裂。滇西南地区共轭强震破裂可能局限了单次强震的空间规模,因此在确认未来强震危险区时应重点关注NE向与NW向构造的交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 地震滑坡 Keyhole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在景谷县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牛宗硕 孙新辉 朱广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357-360,共4页
选择SPOT-6卫星高精度遥感影像,以人类工程活动区域为解译范围,以RGB彩色合成图像作为解译的标准图像,经图像校正与增强、图像融合与图层叠加处理后,对景谷县自然地质环境、人类工程建筑等地理要素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 选择SPOT-6卫星高精度遥感影像,以人类工程活动区域为解译范围,以RGB彩色合成图像作为解译的标准图像,经图像校正与增强、图像融合与图层叠加处理后,对景谷县自然地质环境、人类工程建筑等地理要素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解译。结果表明,景谷县3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山体陡峭区域,主要受植被破坏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 遥感解译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热红外观测地球排气现象的一次尝试 被引量:8
7
作者 屈春燕 马瑾 单新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9-547,共9页
一些研究者认为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与地球排气有关。因此 ,能否在卫星影像上观测到排气现象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者选择了 2个确实发生排气现象的地点 ,一个在发生了高压高浓度井喷的重庆开县事故现场 ,另一个在昆仑山口西 8.1级地... 一些研究者认为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与地球排气有关。因此 ,能否在卫星影像上观测到排气现象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者选择了 2个确实发生排气现象的地点 ,一个在发生了高压高浓度井喷的重庆开县事故现场 ,另一个在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后持续排气的震中附近。分析了排气发生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影像特征 ,获取了排气过程在热红外影像上的异常反映 ,进而对地球排气现象及其用卫星热红外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井喷事故冒出的气体和气体点燃后产生的大火均在热红外影像上有明显的反映 ,可以用热红外遥感探测得到。而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后沿断裂带的冒气现象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不太明显 ,靠目视解译很难发现与冒气有关的影像异常 ,但从亮温值的对比分析看 ,无论是震前的 1 999年还是震后的 2 0 0 3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 地球排气现象 地震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岳仁 何宏林 +1 位作者 陈立泽 申旭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利用多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开展灾害发生年际变化规律的遥感解译回溯性研究,对拓展国产遥感数据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灾害频发的福建省南平市为研究区,收集1999—2008年的11景CBERS图像,建立灾害解译标志;... 利用多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开展灾害发生年际变化规律的遥感解译回溯性研究,对拓展国产遥感数据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灾害频发的福建省南平市为研究区,收集1999—2008年的11景CBERS图像,建立灾害解译标志;采用基于GIS的人机交互综合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和验证,获取8个年度(2001年和2002年无图像可用)的灾害点共2 059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集中发生在居民点周边、公路切坡、幼林地和经济林地等处,在时间上集中发生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发生582处和766处,占8个年度灾害总数的65%),表现出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研究区灾害以因强降雨过程触发的浅层土质滑坡为主,利用CBERS数据可开展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逐年动态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福建省南平市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CB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类型航天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研究
9
作者 黄万华 李秀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25-26,共2页
一、卫星图像的选择、分析与应用 用于解译河南省冬小麦麦田类型的基本资料是美国陆地卫星MSS(4,5,7波段)和TM(2,3,4波段)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比例尺为1∶25万,系粗纠正图像产品,共15幅。 上述卫星图像按应用的适宜性分为三类。 第一类... 一、卫星图像的选择、分析与应用 用于解译河南省冬小麦麦田类型的基本资料是美国陆地卫星MSS(4,5,7波段)和TM(2,3,4波段)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比例尺为1∶25万,系粗纠正图像产品,共15幅。 上述卫星图像按应用的适宜性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最适宜图像。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发育阶段地面覆盖度或叶面积指数(LAI)及小麦光谱反射率或垂直植物指数(PVI),用于目视解译冬小麦种植区图像的最佳时相是三月中旬至四月下旬。因为此期间冬小麦正值拔节抽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田 航天遥感图像 目视解译 最佳时相 色调 卫星图像 假彩色合成图像 宜农 波段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崇谦 周建勋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2期69-75,共7页
卫星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和烃类微渗漏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结合中国南方的遥感实例,介绍了盆地的遥感构造特征,遥感解译的方法、步骤和实际效果。阐述了遥感技... 卫星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和烃类微渗漏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结合中国南方的遥感实例,介绍了盆地的遥感构造特征,遥感解译的方法、步骤和实际效果。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油气藏烃类微渗漏勘探中的检测原理、方法和应用。现状表明,高光谱遥感与智能计算将在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技术 油气勘探 构造影像 卫星图像解译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
11
作者 马为民 侯秀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4-35,共2页
1999年3月,我们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提供的1:10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以RS和GIS相结合,利用坡度分析系统与土地利用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室内微机辅助判读,人机交互,进行图像处理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 1999年3月,我们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提供的1:10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以RS和GIS相结合,利用坡度分析系统与土地利用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室内微机辅助判读,人机交互,进行图像处理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分市县的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并形成土壤侵蚀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解译 土壤侵蚀强度 遥感调查 结构纹理分析 图像处理 遥感解译 图形数据库 水土保持监测 风力侵蚀 卫星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辅助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文雄飞 张穗 +1 位作者 张煜 李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8,共6页
针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等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野外采样,在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遥感解译实验性研究。实践发现水田、坡耕地、... 针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等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野外采样,在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遥感解译实验性研究。实践发现水田、坡耕地、果园、茶园、林地等水土保持相关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资源三号、高分一号能够有效应用于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而无人机技术作为辅助监测手段可以作为卫星影像的有效补充,在水土保持行业及其他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解译 资源三号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 无人机技术 水土保持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ra卫星ASTER数据的特点与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程博 刘少峰 杨巍然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ASTER是搭载在Terra上的一种多光谱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 ,它包含从可见光到热红外范围的 14个波段 ,分辨率从 15m到 90m ,具有多种用途 ,如环境监测、地表覆盖变化、短期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监测等。了解它的数据特点及应用 ,对于我们了... ASTER是搭载在Terra上的一种多光谱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 ,它包含从可见光到热红外范围的 14个波段 ,分辨率从 15m到 90m ,具有多种用途 ,如环境监测、地表覆盖变化、短期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监测等。了解它的数据特点及应用 ,对于我们了解地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a卫星 遥感 自然灾害 地球 卫星遥感影像 ASTER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管理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胜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0,共5页
本文论述了森林资源管理的遥感技术应用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不同时期的TM卫星影像进行数字解译处理,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计算各种图像指数,并辅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在ERDASIMAGINE和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实... 本文论述了森林资源管理的遥感技术应用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不同时期的TM卫星影像进行数字解译处理,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计算各种图像指数,并辅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在ERDASIMAGINE和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的系列化程序,建立适用于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的遥感应用解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 遥感 TM卫星影像 图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渔业遥感监测应用 全面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二) 被引量:3
15
《中国水产》 2013年第7期37-40,共4页
程家骅:项目经过近3年时间的有效组织实施,目前项目前期应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遥感影像数据库收集了2008年、2009年、2010年完整和覆盖全国的分辨率为19.5m、部分分辨率为2.36m的中... 程家骅:项目经过近3年时间的有效组织实施,目前项目前期应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遥感影像数据库收集了2008年、2009年、2010年完整和覆盖全国的分辨率为19.5m、部分分辨率为2.36m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卫星源资料,构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遥感影像数据库。其中,全国31省(市、区)入库备筛选卫片影像约6000景,校正影像为1600景,拼接影像成果约为600景,裁剪影像与基础地理数据约为2400份,入库数据量总计约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信息化 遥感监测 遥感影像数据库 应用 渔业 基础地理数据 卫星数据 地球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部发布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本刊讯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4-4,共1页
2019年,水利部组织有关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协同开展、不重叠、全覆盖"的原则,基于2 m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卫星遥感解译、野外调查验证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完成了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全... 2019年,水利部组织有关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协同开展、不重叠、全覆盖"的原则,基于2 m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卫星遥感解译、野外调查验证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完成了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全面掌握了全国、国家重点关注区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动态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卫星遥感影像 水土流失 遥感解译 动态变化情况 分级负责 全覆盖 全面掌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