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胡明毅 钱勇 +2 位作者 胡忠贵 王延奇 向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发育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陆棚-盆地两大类沉积体系和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和盆地等4种相类型。通过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在该区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两类层序界面,以此为依据将该区奥陶系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发育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陆棚-盆地两大类沉积体系和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和盆地等4种相类型。通过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在该区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两类层序界面,以此为依据将该区奥陶系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通过对层序格架内碳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分析表明,不同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C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并呈现出有规律性变化,反映出该区奥陶纪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研究表明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作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辅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地区 奥陶系 层序地层 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成矿地球化学响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立强 熊章强 +3 位作者 邓军 张中杰 王建平 李新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9,共7页
以剪切带型金矿为例,基于对中国东部胶东西北部地区及其典型金矿田、金矿床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地球化学场的详细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它们在多重时-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区域尺度上,应力极值区不利于成矿,金矿床就位于应力梯级带,尤其是... 以剪切带型金矿为例,基于对中国东部胶东西北部地区及其典型金矿田、金矿床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地球化学场的详细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它们在多重时-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区域尺度上,应力极值区不利于成矿,金矿床就位于应力梯级带,尤其是不同方向应力梯级带的交汇部位。矿田尺度上,成矿物质有从应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的趋势,成矿主期应力梯度的增大有利于成矿元素进一步浓集,应力梯级的强烈变化地段(或时段)往往形成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矿床尺度上,成矿物质的运移受不同方向剪应力梯级带的叠加影响,金属元素就位于NE和NW向应力梯级带交汇部位缓坡带一侧的次级梯级带之上。多重时-空尺度成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揭示出这种非线性效应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转换 成矿地球化学响应 多重时-空尺度 耦合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程俊 王淑红 +1 位作者 黄怡 颜文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单一指标识别甲烷渗漏活动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H4、SO4^2-、Cl^–等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浅层沉积物全岩WTOC(W表示质量分数,TO... 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单一指标识别甲烷渗漏活动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H4、SO4^2-、Cl^–等离子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浅层沉积物全岩WTOC(W表示质量分数,TOC表示总有机碳)和WTS(TS表示总硫)之间的相关性及比值;自生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自生矿物重晶石、黄铁矿、自生石膏的δ^34S;有孔虫壳体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δ^13C等。结果表明孔隙水中的CH4、SO4^2浓度及溶解无机碳的碳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识别目前正在发生的甲烷渗漏活动;而沉积物中的WTS、自生矿物的δ^34S、钡含量及其异常峰值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δ^13C等指标的联合使用可以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甲烷渗漏活动。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将孔隙水和沉积物两种介质的多种指标相结合。随着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a、Mg等)和沉积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U等)等研究的发展,甲烷渗漏活动地球化学响应指标的研究也将得到拓展,而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联合使用将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及其形成分解过程识别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渗漏 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对黄龙世界遗产地源泉水文地球化学的影响——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水文地球化学监测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再华 王海静 +3 位作者 刘彦 台永东 付如贤 汪孝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48-252,共5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根据黄龙钙华景观退化的人为和自然影响机理研究获得的部分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水文地球化学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地震通...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根据黄龙钙华景观退化的人为和自然影响机理研究获得的部分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水文地球化学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地震通过诱导控制黄龙源泉的深源断裂活动对源泉的水文地球化学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地震后泉流量、水温、电导率和CO2分压升高,反映出地震增加了地下向地表的水、热、钙离子和CO2通量。然而,地震对从泉水中沉积的钙华景观的后续影响以及汶川地震造成深源CO2向大气CO2释放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水文地球化学响应 黄龙源泉 世界自然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热储对湖水回灌的响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东林 李义曼 +2 位作者 庞忠和 赵苏民 范翼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回灌式开采是目前普遍提倡的保持热储压力、减缓水位下降、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外源水回灌是近年来探讨的新思路,是易于回灌的碳酸盐岩储层的优选方案。本文针对天津东丽湖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通过开... 回灌式开采是目前普遍提倡的保持热储压力、减缓水位下降、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外源水回灌是近年来探讨的新思路,是易于回灌的碳酸盐岩储层的优选方案。本文针对天津东丽湖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通过开展储层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实验,探讨了未处理湖水回灌的可行性和热储层的地球化学响应。结果表明,未经处理湖水回灌后,其TDS显著降低,说明发生了沉淀,经计算沉淀量为142. 6 mg·L-1,相当于矿物质量增加了0. 09%。反应初期阶段,斜长石发生溶解,释放出K、Ca、Na等碱金属和Si O2等组分;导致溶液中白云石、方解石和钾长石过饱和而沉淀析出;随着反应进行,不全等溶解沉淀作用使部分白云石发生溶解,而方解石持续沉淀;伊利石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黏土矿物,其对储层结构的影响取决于其形状。基于现有实验结果,认为未处理湖水直接回灌对白云岩热储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储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湖水回灌 地球化学响应 雾迷山组 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界线全球事件在西藏定日地区的响应
6
作者 李祥辉 包向农 +3 位作者 胡修棉 王成善 万晓樵 范善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4,共6页
生物群、沉积物和有机地球化学变化显示 ,古新统—始新统 (P/ E)界线全球事件在西藏南部定日 (东特提斯残留海低纬度浅水 )地区存在明显响应 :古新统宗浦组顶部有孔虫动物群的属、种绝灭率分别为 87%和 94% ,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 生物群、沉积物和有机地球化学变化显示 ,古新统—始新统 (P/ E)界线全球事件在西藏南部定日 (东特提斯残留海低纬度浅水 )地区存在明显响应 :古新统宗浦组顶部有孔虫动物群的属、种绝灭率分别为 87%和 94% ,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属、种新生率分别达 80 %和 6 9% ;岩层以 (生物滩相 )薄—中层向厚层—块状生物灰岩转化 ,泥质含量增加 ;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变化明显 ,Pr/ 17比值平均从 0 .36 5增加到 0 .86 ,Ph/ 18由 0 .5 6变为0 .92 ,β/ 17由 12 .843剧增到 12 3.17,γ/ 17由 2 .46突变为 2 9.5。结合西藏及邻区岩相分布、接触关系后认为 ,这种全球地质事件的响应在研究区可能是一种古海洋事件 ,可能由大洋环流 (古水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响应 沉积响应 有机地球化学响应 P/E界线 定日 西藏 古海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静 梁前勇 +2 位作者 熊永强 李芸 房忱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地下油气藏中的烃类向上渗漏,在近地表形成一系列可被检测的有规律的地球化学响应,而油气化探通常以C1-C5烃类为检测对象。如果说土壤或沉积物中的C1-C4烃类还有可能是细菌作用形成的,那么C6-C12的烃组分则应该完... 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地下油气藏中的烃类向上渗漏,在近地表形成一系列可被检测的有规律的地球化学响应,而油气化探通常以C1-C5烃类为检测对象。如果说土壤或沉积物中的C1-C4烃类还有可能是细菌作用形成的,那么C6-C12的烃组分则应该完全为热成因的。因此,检测土壤或海底沉积物中的C6-C12的烃组分,可以为油气藏预测提供最直接的证据。由于汽油烃组分在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含量低及检测手段和技术的缺乏,导致汽油烃组分在油气化探中很少被关注。以分析完罐顶气后的钻井岩屑液体为对象,采用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HS-SDME),对某钻井中不同深度的汽油烃(C6-C12)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HS-SDME法可以很好地检测钻井岩屑液体中的汽油烃组分,且利用这些汽油烃组分含量判别的钻井油气储层深度与实际储层深度一致,表明HS-SDME法可用于井中化探及地表油气化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烃 烃渗漏 地球化学响应 钻井岩屑液 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法 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新型肥料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段玉环 郑西来 +1 位作者 辛佳 王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8期16-20,共5页
氮素淋溶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土壤氮素淋失特征对预防地下水氮素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及淋溶规律,分析了氮素淋溶的地... 氮素淋溶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土壤氮素淋失特征对预防地下水氮素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及淋溶规律,分析了氮素淋溶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并确定了各形态氮素淋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尿素、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处理氮素淋溶量差异显著,分别为208.66、131.95、125.24kg·hm-2,缓释和稳定性肥料的氮素淋失率分别为32.98%和31.31%,比尿素低19.15%和20.85%,说明缓释和稳定性肥料可以显著减少氮素的淋失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分别占氮素淋失量的49.89%~75.19%、6.48%~12.77%、14.92%~31.31%,说明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其次是有机氮和铵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新型肥料 氮素淋失 地球化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