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雄安新区地热地质模型探究:来自地球物理的证据
被引量:
26
1
作者
王凯
张杰
+5 位作者
白大为
吴新刚
岳航羽
张保卫
王小江
张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3-1468,共16页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模型
深反射地震
长周期大地电磁
地质
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水热耦合模拟的油气区地热开发井网布局
被引量:
17
2
作者
段忠丰
李福来
+2 位作者
巩亮
杨永红
李晓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6-162,共7页
我国不少含油气沉积盆地同时也赋存着大量的地热资源,探讨地热田不同开发情景下热储温压场的变化,对于确定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策略至关重要。为此,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营城区地热田为例,综合各类地质、钻探和岩心资料,系统...
我国不少含油气沉积盆地同时也赋存着大量的地热资源,探讨地热田不同开发情景下热储温压场的变化,对于确定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策略至关重要。为此,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营城区地热田为例,综合各类地质、钻探和岩心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储盖组合、地层热导率、温压场等地热地质特征,进而采用以Tough2为核心的Petrasim软件建立了地热田成因概念模型,研究了开采、回灌条件下热储的温压场响应,确定了采灌量等井网布局参数的限制条件,最后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地热田最大开采量为63 m3/h,回灌量为32 m^3/h;②要实现100%回灌,需采取“一采两灌”的布井方式,最优采灌井距为400 m。结论认为:①合理的地热田概念模型是进行数值模拟的前提,油气田在长期的勘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温和岩心测试数据资料,为正确认识油气区的地热资源分布和热储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②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是地热田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确定开采量、回灌量、采灌比、采灌井距等布井关键参数,有利于优化地热开发模式,进而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地热
田
井网布局
水热耦合模拟
可持续开发
采灌井距
地热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省林甸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永法
周学军
+8 位作者
詹涛
刘玲
王旭
董俊领
刘玉
何兰
刘艳
李昌
史珍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44-2255,共12页
为深入分析林甸地热田的形成模式,准确评价地热流体资源量,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地球物理测井、水位监测等地质勘查方法,对地热田的成因机制与资源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林甸地热田的热源主要为幔源热、基底花...
为深入分析林甸地热田的形成模式,准确评价地热流体资源量,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地球物理测井、水位监测等地质勘查方法,对地热田的成因机制与资源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林甸地热田的热源主要为幔源热、基底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及深大断裂摩擦生热。地热田热储以各类砂岩为主,中生代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和姚家组为热储主要发育层位。主要热储埋藏深度为940~2062 m,热储层累计厚度为150~240 m。林甸断裂、林甸东断裂、黑鱼泡凹陷西部边界断层3条深大断裂为深部热量向上部地层中传导的良好通道。同时,白垩系热储层之上沉积了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巨厚泥性岩层,为良好的隔热盖层。经计算,林甸地热田的地热能储量为6.95×10^(19)J,地热流体储存量为9.78×10^(10)m^(3),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9.84×10^(7)m^(3)/a,产能为694.13 MW,属大型地热田。经水位监测,2017年林甸镇地热资源开采量达到最大值,水位到最低点,超出了最大允许开采量,应进行回灌。通过对林甸地热田的成因分析、资源评价及动态监测,为今后地热田的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模型
资源评价
林甸
地热
田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雄安新区地热地质模型探究:来自地球物理的证据
被引量:
26
1
作者
王凯
张杰
白大为
吴新刚
岳航羽
张保卫
王小江
张凯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3-1468,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89133)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项目(JYYWF20180302)联合资助。
文摘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关键词
地热地质模型
深反射地震
长周期大地电磁
地质
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Keywords
geothermal geological model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long-period magnetotelluric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Xiong’an New Area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热耦合模拟的油气区地热开发井网布局
被引量:
17
2
作者
段忠丰
李福来
巩亮
杨永红
李晓燕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6-16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增强型地热系统热—流—力—化四场耦合热质传输机理研究”(编号:51936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新能源发展专项”(编号:19CX05002A)。
文摘
我国不少含油气沉积盆地同时也赋存着大量的地热资源,探讨地热田不同开发情景下热储温压场的变化,对于确定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策略至关重要。为此,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营城区地热田为例,综合各类地质、钻探和岩心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储盖组合、地层热导率、温压场等地热地质特征,进而采用以Tough2为核心的Petrasim软件建立了地热田成因概念模型,研究了开采、回灌条件下热储的温压场响应,确定了采灌量等井网布局参数的限制条件,最后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地热田最大开采量为63 m3/h,回灌量为32 m^3/h;②要实现100%回灌,需采取“一采两灌”的布井方式,最优采灌井距为400 m。结论认为:①合理的地热田概念模型是进行数值模拟的前提,油气田在长期的勘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温和岩心测试数据资料,为正确认识油气区的地热资源分布和热储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②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是地热田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确定开采量、回灌量、采灌比、采灌井距等布井关键参数,有利于优化地热开发模式,进而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地热
田
井网布局
水热耦合模拟
可持续开发
采灌井距
地热地质模型
Keywords
Bohai Bay Basin
Dongying sag
Geothermal field
Well pattern layout
Hydrothermal coupled model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well space
Geo-thermal geological model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省林甸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永法
周学军
詹涛
刘玲
王旭
董俊领
刘玉
何兰
刘艳
李昌
史珍珍
机构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学会东北寒区地热能应用技术创新基地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44-2255,共12页
基金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黑龙江省地热井集中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编号:黑国土资函[2015]684号)
黑龙江省财政项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苑开发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及地热能换热实验》(编号:SRKC-2019002)
黑龙江省九○四环境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林甸地区CO_(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编号:CXJJ-001)。
文摘
为深入分析林甸地热田的形成模式,准确评价地热流体资源量,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地球物理测井、水位监测等地质勘查方法,对地热田的成因机制与资源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林甸地热田的热源主要为幔源热、基底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及深大断裂摩擦生热。地热田热储以各类砂岩为主,中生代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和姚家组为热储主要发育层位。主要热储埋藏深度为940~2062 m,热储层累计厚度为150~240 m。林甸断裂、林甸东断裂、黑鱼泡凹陷西部边界断层3条深大断裂为深部热量向上部地层中传导的良好通道。同时,白垩系热储层之上沉积了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巨厚泥性岩层,为良好的隔热盖层。经计算,林甸地热田的地热能储量为6.95×10^(19)J,地热流体储存量为9.78×10^(10)m^(3),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9.84×10^(7)m^(3)/a,产能为694.13 MW,属大型地热田。经水位监测,2017年林甸镇地热资源开采量达到最大值,水位到最低点,超出了最大允许开采量,应进行回灌。通过对林甸地热田的成因分析、资源评价及动态监测,为今后地热田的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地热地质模型
资源评价
林甸
地热
田
黑龙江
Keywords
genesis model
resource assessment
Lindian geothermal field
Heilongjiang Provine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雄安新区地热地质模型探究:来自地球物理的证据
王凯
张杰
白大为
吴新刚
岳航羽
张保卫
王小江
张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水热耦合模拟的油气区地热开发井网布局
段忠丰
李福来
巩亮
杨永红
李晓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黑龙江省林甸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马永法
周学军
詹涛
刘玲
王旭
董俊领
刘玉
何兰
刘艳
李昌
史珍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