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4 位作者 党玉琪 马达德 张永庶 张延华 陈艳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4-577,共14页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层压力恢复 地温-地压系统演化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柴达木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