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古今城市地标建筑的作用 |
刘临安
徐洪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2
|
今生的前世——从布达拉宫的“形意轮回”看卫藏地标建筑的历史层积 |
肖竞
曹珂
|
《新建筑》
|
2018 |
8
|
|
3
|
评论当代中国城市的地标建筑 |
尹文
|
《建筑与文化》
|
2012 |
1
|
|
4
|
基于“城市—街道—地块”三重尺度的高层地标建筑范式思考 |
杨俊宴
熊伟婷
|
《城市建筑》
|
2016 |
3
|
|
5
|
基于AR技术的岭南地标建筑交互系统设计 |
李广松
官泽良
吴吉宏
|
《无线互联科技》
|
2023 |
2
|
|
6
|
基于岭南地标建筑符号的文化创意设计探究 |
马文镰
张南岭
|
《美与时代(城市)》
|
2021 |
2
|
|
7
|
基于陕西地标建筑文化的丝巾文创产品设计 |
王晓霞
|
《纺织报告》
|
2022 |
1
|
|
8
|
以第三点支撑地标建筑 |
彭明祥
|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9
|
城市自然环境中一个谦逊的地标建筑──无锡电力调度大楼设计 |
张凡
|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0
|
图像语义视野下城市地标建筑影响作用量化研究 |
周韬
郑文晖
李岳川
|
《华中建筑》
|
2022 |
0 |
|
11
|
城市人文历史影响下的上海地标建筑设计发展浅探 |
胡小祎
|
《艺术科技》
|
2012 |
0 |
|
12
|
西安地标建筑扁平化图形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 |
杨晓燕
张佳宁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3 |
0 |
|
13
|
宿州市道路名称及地标建筑名称翻译实践 |
王子阳
朱珊珊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5 |
2
|
|
14
|
不同群体对广州新老中轴线地标建筑的感知差异及缘由 |
唐波
蒋水媚
林琳
黄君
周诗琪
岳茜雅
|
《中外建筑》
|
2020 |
4
|
|
15
|
城市特色保护下现代地标建筑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紫峰大厦为例 |
张鸿轩
蔡军
武一双
|
《城市建筑》
|
2023 |
1
|
|
16
|
再论城市地标建筑在规划设计中的缺失——以长沙摩天轮为例 |
欧雄全
王蔚
许昊皓
黄磊
彭义
高青
刘大为
黄子云
李眈
|
《中外建筑》
|
2014 |
0 |
|
17
|
呼和浩特市城市老地标建筑评析 |
董明晋
苗志坚
荣丽华
|
《城市建筑》
|
2014 |
0 |
|
18
|
城市网红地标建筑设计现象刍议——以重庆市杨家坪“九龙门”轻轨站地标设计为例 |
柳蕴
赵和欢
|
《美与时代(城市)》
|
2020 |
4
|
|
19
|
地方地标建筑现象和特点探究——以台州为例 |
郑钦泽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8 |
3
|
|
20
|
关于城市地标建筑的探索性研究 |
庄俊倩
徐芳萍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