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荒、地权转移与阶层流动——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中9村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牟云 《农业考古》 2018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关中9村农家经济变迁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大旱灾对关中农村的地权转移具有双重影响,即在受灾农村社区内部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整个社会层面土地占有的集中化。两者从不同侧面加重了小农经济的恶化,以凤翔5村... 关中9村农家经济变迁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大旱灾对关中农村的地权转移具有双重影响,即在受灾农村社区内部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整个社会层面土地占有的集中化。两者从不同侧面加重了小农经济的恶化,以凤翔5村为代表的农村社区内部阶层以下向流动为主说明了这点。在受灾相对较轻的渭南4村,阶层上向流动亦达到一定规模,这表明上述农村社区内部并无固定的社会阶层,阶层分化程度极其之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这些正是以自耕小农为主的农村社区的显要特征。总体而言,此次大旱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关中以自耕小农为主的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荒 地权转移 阶层流动 农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少数民族地区地权转移对民族经济的影响——以贵州省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为例
2
作者 张亚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3,共4页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过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生存依靠。近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形态呈现最丰富的一个时期,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百年...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过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生存依靠。近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形态呈现最丰富的一个时期,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百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转变,而随之改变的还有土地权力。近代地权转移对依靠土地生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对其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龙塘村收集到的土地文书代表了这一区域的土地所有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状态的影响,这对该地区经济形态的历史梳理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地权转移 民族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农村高利贷与土地兼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三谋 方配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关键词 高利贷者 民国时期 中国农村 债务关系 租佃关系 抵押贷款 农村调查 解放前 市场地价 地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永佃”:一种习惯法视野下的土地秩序 被引量:7
4
作者 音正权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54-59,共6页
“永佃”是明清土地秩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制度。作为乡民间长期利益冲突的产物 ,它规定佃户依约纳租而获得永久保有佃耕田主土地的权利。本文拟在习惯法的视野下考察“永佃”的历史沿革 ,其内部的权利 。
关键词 永佃 习惯法 租佃 地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志良 《学海》 1990年第Z1期105-108,共4页
1940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一部,进入长江以北,运河以东,盐城、淮安以南,黄海以西地区,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苏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苏中根据地包括旧县治江都、高邮、宝应、东台、兴化、泰县、泰兴、靖江、如皋、
关键词 土地政策 总面积 地主 土地占有 富农 减租减息 中国农村经济 土地关系 苏中抗日根据地 地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下半期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
6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77-77,共1页
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节点。吉林大学苏联研究所张广翔在来稿《19世纪下半期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初论》(原文10000字)中对19世纪下半期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进行了探讨。一,货币权力不断冲击... 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节点。吉林大学苏联研究所张广翔在来稿《19世纪下半期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初论》(原文10000字)中对19世纪下半期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进行了探讨。一,货币权力不断冲击封建特权,土地买卖范围日益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化 历史条件 俄国 贵族 土地买卖 地权转移 近代化 买卖关系 关节点 封建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