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的产出波动效应研究
1
作者 匡小平 李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9,共7页
构建现代预期管理制度,提升预期管理水平是稳预期、抑波动和促增长的重要途径。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预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3-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探讨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与产出波动... 构建现代预期管理制度,提升预期管理水平是稳预期、抑波动和促增长的重要途径。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预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3-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探讨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与产出波动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通过财政政策透明度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两个维度对产出波动产生长期稳定影响。其中,财政政策透明度的提升通过“稳预期”能长期平抑产出波动,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升加剧了产出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 财政政策透明度 财政政策不确定性 产出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预期管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少川 郭克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3,共6页
选用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的数据,构建EGARCH模型,以"减税降费"沟通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例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减税降费"口头沟通能够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合意的影响,但书面沟... 选用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的数据,构建EGARCH模型,以"减税降费"沟通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例对财政政策预期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减税降费"口头沟通能够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合意的影响,但书面沟通效果不显著。为了克服由经典计量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样本选取容易犯主观性错误而导致的数据缺乏科学性这一缺陷,本文随后建立一个粘性价格的DS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预期管理规则,结果表明财政政策预期管理可以起到平滑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预期管理 减税降费 新常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
3
作者 许少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1-23,20,共4页
财政政策要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服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途择一种能够适应和推动新经济机制运转的财政政策,便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一、前期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整个经济体制... 财政政策要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服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途择一种能够适应和推动新经济机制运转的财政政策,便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一、前期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财政体制和管理经济的调控手段发生了根大变化:一是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二是改革了预算管理体制,对地方财政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调动了地方理财的积极性;三是改革了工商税制度,加强了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四是改革了资金拨转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行了“拨改贷”和基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 中央财政 税利分流 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改革 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 国家与企业 财政分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建议 被引量:12
4
作者 廖乾 《西南金融》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为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积累了大量债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虽然打开了地方债发行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为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积累了大量债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虽然打开了地方债发行的"正门",开展了大规模地方债置换,并在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地方债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债务管理 预算管理 债务危机 地方融资平台 财政金融风险 财政政策 信息披露 信用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发展对策:以重庆为例
5
作者 刘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合理财政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五”期间,重庆市财政规模明显扩大,但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其在GDP中的比例仍偏低。为高效、公平、合理使用有限财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一五”时期重庆必须转变财政... 合理财政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五”期间,重庆市财政规模明显扩大,但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其在GDP中的比例仍偏低。为高效、公平、合理使用有限财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一五”时期重庆必须转变财政支持方式,科学运用税费优惠政策,实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以及合理运用财政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 财政政策 财政支付 财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管理的检视与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皖宁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8,共15页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管理在发行整体流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事关宏观调节、地区竞争以及存在着多元利益关系交织的问题。当前我国实行的“年度限额管理”模式存在分配额度不能充分匹配地方现实需求、分配额度不足诱发地方政府违规举债...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管理在发行整体流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事关宏观调节、地区竞争以及存在着多元利益关系交织的问题。当前我国实行的“年度限额管理”模式存在分配额度不能充分匹配地方现实需求、分配额度不足诱发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和影响债券融资绩效等缺陷和制约。在坚持中央政府控制发债总额的基础上,应当逐步推动“年度限额管理”向“中期余额管理”转化,其实质是中央政府从命令控制型规制向协商合作型规制演进过程中一种过渡或折衷的方案。实施“中期余额管理”的基础在于仍然具有较大的地方政府发债空间,而且契合国际财政制度发展潮流和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和债务治理能力,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体制 地方政府债券 中期余额管理 地方债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地方财政信
7
作者 曹文 《山东经济》 1996年第1期35-37,共3页
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地方财政信曹文地方财政信用是以地方财政为依托,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是引导社会财力投向,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保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信... 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地方财政信曹文地方财政信用是以地方财政为依托,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是引导社会财力投向,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保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信用是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信用 中国 财政资金 地方经济 财政政策 社会主义信用体系 投资 经济调控 资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研究:国内影响、国际溢出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婷婷 王天浩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43,共11页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在危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不仅较好地稳定了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也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伴随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重温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在危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不仅较好地稳定了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也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伴随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重温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金融改革。本文将从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着手,重点考察救助政策对其国内市场的影响以及国际溢出效应,通过分析政策利弊来得出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对于国内市场救助还是国际溢出效应均表现良好,而常规性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在单独使用时效果均不明显,但两者协调运用对经济复苏有较大帮助。基于此,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启示: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强国际协作;重视信心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救助 风险溢出效应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溢出效应 财政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预期管理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与金融重点问题提示(二)
9
作者 周延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5年第12期50-53,共4页
第八章财政制度一、财政制度的概念它是在财政活动中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及实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 第八章财政制度一、财政制度的概念它是在财政活动中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及实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其实质是处理预算资金在分配和管理方面的集权与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各级政府 中央与地方 货币流通 财政政策 财政制度 预算管理体制 工作人员 货币政策 主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应对举措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亚伟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共1页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益规范,一方面,打开“前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先后经历了“代发代还”“自发代还”“自发自还”三个阶段,债券资金效益逐步提高,为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生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严堵“后门”,预算约束...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益规范,一方面,打开“前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先后经历了“代发代还”“自发代还”“自发自还”三个阶段,债券资金效益逐步提高,为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生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严堵“后门”,预算约束力度不断加大,举债融资机制逐步健全,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23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9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4.2万亿元之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 资金效益 防范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举债融资 违法违规 积极财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的思考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共1页
2015年,我国新《预算法》开始施行,从法律层面赋予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权力,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开了“前门”,债券资金成了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财力来源。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与一般债券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为无收益... 2015年,我国新《预算法》开始施行,从法律层面赋予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权力,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开了“前门”,债券资金成了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财力来源。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与一般债券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为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集资金不同,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集资金。近年来,专项债券管理持续强化,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有效投资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发行债券 积极的财政政策 发行规模 公共预算管理 新《预算法》 地方政府举债 筹集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财政可持续之道
12
作者 成丹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共1页
2020年12月31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释放明确信号:“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增加了“更可持续”的表述,引发各界对财政可持续问题的关注。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2016年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 2020年12月31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释放明确信号:“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增加了“更可持续”的表述,引发各界对财政可持续问题的关注。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2016年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财政可持续”、2019年强调“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到现在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可持续”,财政可持续的内涵不断拓展,关注重点也有所变化,这意味着当前财政可持续不仅关注财政安全,同时关注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 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发展阶段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财政安全 提质增效 可持续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13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28,共1页
楼继伟:推进权责发生制财报制度建设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下一步,财政部门要加力增效,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措施。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推广运用。统筹稳增长和防风险,进... 楼继伟:推进权责发生制财报制度建设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下一步,财政部门要加力增效,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措施。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推广运用。统筹稳增长和防风险,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发挥好各类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声音 积极财政政策 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部门 权责发生制 制度建设 党组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企业“四放开”应注意解决六大问题
14
作者 喻自军 《金融与经济》 1992年第6期37-37,共1页
为转换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其活力,目前,全国各地陆续推开了以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为内容的“四放开”改革,它对启动企业潜能,打破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 为转换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其活力,目前,全国各地陆续推开了以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为内容的“四放开”改革,它对启动企业潜能,打破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是: 1、重视预期利益的分配,忽视企业现有包袱的消化。试点企业无论对上与地方财政和主管部门实行的利润承包,还是对下与柜组、批发部实行的联利计酬等办法,大都只注重财政利润任务的完成和留利的分配,对企业改革前的资金,物质包袱如何消化、分摊,无硬性指标约束,个别企业甚至无原有贷款利息都不提留,结果形成:利润上交,奖金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企业 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放开经营 企业潜能 试点企业 预期利益 企业改革 地方财政 分配 铁饭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