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财政分权与新型城镇化:线性抑或倒“U”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志安 邱国庆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共9页
运用2006—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分权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地方财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是通过... 运用2006—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分权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地方财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是通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质量来促进新型城镇化;最后根据上述的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财政分权、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被引量:4
2
作者 邓蒙芝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100,共8页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县(市)样本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分权、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县(市)级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地方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出规模越大,县(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支出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分权 选择性转移 农村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舒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下,地级政府受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负担重和治理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并未由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社会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推进地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改善地方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财政体制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分权体制 地方公共品 省地财政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官员结构与中国省际财政分权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安 魏建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4,共10页
传统分权理论通常将财政分权视为一个外生变量,未考虑政治结构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官员交流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断改变着地方官员的构成。以交流制度实施后省委常委层面官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衡量指标,本文考察了地方官员... 传统分权理论通常将财政分权视为一个外生变量,未考虑政治结构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官员交流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断改变着地方官员的构成。以交流制度实施后省委常委层面官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衡量指标,本文考察了地方官员结构变动及其他因素对省际财政分权的影响,发现:一是官员交流对财政分权产生了方向相反的双重影响,即随着交流官员比例的提高,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分权水平在下降,以财政支出衡量的分权水平却在提高;二是与多数国家表现和研究判断相反,中国城市化降低了财政分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结构财政分权 官员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债管理主体的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岳红举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2,共8页
地方债管理主体的构建既是地方债管理的核心,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但《预算法》只明确了财政部对国债的管理权和对地方债的监督权,却没有规定地方债的管理主体,为构建地方债管理主体的现实实践提供了探索空间。基于我国中央与地方、... 地方债管理主体的构建既是地方债管理的核心,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但《预算法》只明确了财政部对国债的管理权和对地方债的监督权,却没有规定地方债的管理主体,为构建地方债管理主体的现实实践提供了探索空间。基于我国中央与地方、省级以下财政体制的特点和当前地方债的特殊性考虑,地方债管理主体应符合中央与地方、省与省级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地方债管理的协调功能,体现中央财政控制力下的适度分权,尤其是加强省级政府的债务管理权。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地方债管理主体的构建应立足于《预算法》的逻辑,遵循集中与分层次管理相结合原则,既要确保地方债不突破中央政府的管控,又能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地方债管理主体集中管理分层次管理救助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需求的美国联邦政府教育财政供给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栗玉香 冯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8,共6页
美国是个典型的分权制国家,但联邦政府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理念,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联邦政府如何在不改变美国地方自治的制度下,有效实施联邦政府的教育财政策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尊重地方教育自治历史和宪政需求... 美国是个典型的分权制国家,但联邦政府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理念,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联邦政府如何在不改变美国地方自治的制度下,有效实施联邦政府的教育财政策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尊重地方教育自治历史和宪政需求的教育干预策略,尊重地方财政需求的财政拨款策略,以及基于地方教育绩效问责的财政诱导策略的实施,美国联邦政府教育财政政策的执行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期望为我国中央政府提高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绩效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与财政分权 联邦政府与国家利益 绩效问责与财政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