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毛家坪的考古发现谈秦的地方行政制度史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党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5,192,共10页
甘肃甘谷毛家坪新的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子车铭文戈的出土,展示出春秋早期的秦将初县作为对边地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秦的初县之县与后代郡县之县并不相同,但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毛家坪考古发现为研究秦的地方行政制度史提供了... 甘肃甘谷毛家坪新的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子车铭文戈的出土,展示出春秋早期的秦将初县作为对边地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秦的初县之县与后代郡县之县并不相同,但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毛家坪考古发现为研究秦的地方行政制度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讨聚讼已久的中国古代县制起源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家坪考古 秦代初县 县制起源 地方行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对溪州地区族群分化与行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凯 黄建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
唐代的溪州地区主要为蛮夷族群的活动区域,由于唐朝统治者对唐初西南军政形势的总体考量,系统地改革了当地的行政建制,改革的结果使得溪州地区的族群标签变为了"五溪蛮",并且族群内部产生了分化。另一方面,唐朝政府在溪州地... 唐代的溪州地区主要为蛮夷族群的活动区域,由于唐朝统治者对唐初西南军政形势的总体考量,系统地改革了当地的行政建制,改革的结果使得溪州地区的族群标签变为了"五溪蛮",并且族群内部产生了分化。另一方面,唐朝政府在溪州地区的行政模式也由于当地的蛮夷属性而变成了"遣黔州蛮官而治之"的特殊形式,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地方行政制度 溪州地区 族群分化 行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寒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是找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重要一环。作为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继承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制度,又保留了若干蒙古旧制、并制造了民族等级和民族歧视,使其具有与以往汉族王朝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元代 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封信
4
作者 魏光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地方行政制度 社会史 行政区划 少数民族聚集区 直隶省 政治史 布政使 直隶总督 管理对象 中原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简牍《和从书》所见东汉若干制度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叶玉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5,112,共7页
从《和从书》来看,监临湘李永是中部督邮下属的监部派往临湘办案的属吏,例督盗贼也是中部督邮的属吏,其职守是捕斩群盗、核查各类案件。尹湾汉简中的"督盗贼"并非指"犹今之侍卫队长"的"门下督盗贼",而更... 从《和从书》来看,监临湘李永是中部督邮下属的监部派往临湘办案的属吏,例督盗贼也是中部督邮的属吏,其职守是捕斩群盗、核查各类案件。尹湾汉简中的"督盗贼"并非指"犹今之侍卫队长"的"门下督盗贼",而更可能是督邮属吏例督盗贼的省称;东汉时期临湘县的亩制是按一石种子能播撒多少亩地的标准来计算的,缴纳田税不是用谷子而是未脱颖的禾。简文中计算禾的重量单位"下石"疑相对于"钧",重三十斤。精张、李建都有各自的口分田,当属自耕农阶层。精女正留下的十三石田并非口分田,而是具有私有土地性质的田产。关于财产继承问题,死者没有儿子也没有父母、妻子的情况下,出嫁的女儿也有继承权,女儿死后嫡长外甥有继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从书 东汉地方行政制度 田税 土地制度 遗产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划:范围和界线 被引量:4
6
作者 满志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7,共3页
据《财经时报》报道,滕州市1988年被列为山东省辖的县级市,但实际上一直由地级市枣庄代管。枣庄市"代管"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到滕州的经济发展,以财政收入为例,1979年前,滕州的财政收入等于山东邹城、兖州两县的财政收入总和。... 据《财经时报》报道,滕州市1988年被列为山东省辖的县级市,但实际上一直由地级市枣庄代管。枣庄市"代管"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到滕州的经济发展,以财政收入为例,1979年前,滕州的财政收入等于山东邹城、兖州两县的财政收入总和。自从划入枣庄市后,现在的财政收入仅是邹城市的1/2。为此,滕州许多干部群众联名给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书,要求脱离枣庄市,使滕州名副其实地由省直辖。滕州和枣庄之间的矛盾只是我国地级市行政管理体制所体现出来的弊病的一个缩影。政区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制度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可谓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本着"有用于世"的美好愿望,本期特邀葛剑雄、唐晓峰、侯甬坚、满志敏、郭声波、李晓杰六位学者,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与改革问题展开讨论,输竭尽诚,期望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有所裨画。本期刊出第一部分,主要偏重于历史回顾;稍后我们还有关于此议题的另一部分,着眼点在今后改革思路之思考,请学界同好继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历史地理 地理现象 界线 地方行政制度 中央集权制 管理制度 管理组织 职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左军府府佐兼带郡(县)职及行府州事——晋宋之际国家官爵制度上的变化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晋宋之际,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出现了一种新变化,即军府府佐兼带统属郡(县)职(尤其是首郡)以及行府州事现象的大量出现,并逐渐有制度化发展的趋势。京口北府集团凭借军功取得对国家方镇的控制,主导了国家政治生活,可是,因为生活教育背景的... 晋宋之际,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出现了一种新变化,即军府府佐兼带统属郡(县)职(尤其是首郡)以及行府州事现象的大量出现,并逐渐有制度化发展的趋势。京口北府集团凭借军功取得对国家方镇的控制,主导了国家政治生活,可是,因为生活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不具备或者缺乏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和才能,这直接促使行政体制发生变化来弥补和适应这种地方管理上的不足,富有经验和能力的高门士族成员因此被选拔出来任职于方镇军府的府佐并兼带统属郡(县)职甚至代行府州事。这种管理方式是在晋宋之际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以京口北府集团为代表的"武"势力(军功武力)与高门士族为代表的"文"势力之间的合作创造了一个极为有效的发展平台,使得他们长短互补,相互为用,方镇乃至整个国家也得以正常有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宋之际 地方行政制度 京口北府集团 方镇军府 高门士族 文武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七八年至二○○二年地区(行署)制度利弊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桂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6,共10页
地区(行署)制度在理论上符合完善行政体制、改善省县之间地方管理的需要;实践中,地区行署在缺乏正式身份和职权、工作量较大、随时可能被撤销的情况下,起到了一级政府的作用,成为行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然而,该制度增加了一级机构,加大... 地区(行署)制度在理论上符合完善行政体制、改善省县之间地方管理的需要;实践中,地区行署在缺乏正式身份和职权、工作量较大、随时可能被撤销的情况下,起到了一级政府的作用,成为行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然而,该制度增加了一级机构,加大了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地区行署与同城的市县存在矛盾,降低了行政效率。评价地区(行署)制度的弊端时应该注意:制度设计本身即缺乏应有的配置;相关弊端不仅早已存在,而且并未随着地区的撤销而消失;这些弊端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行署)制度 派出政府 地方行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9
作者 易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中西文明 郡县制 古代 省制 秦汉 罗马 地方行政制度 政治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刑法的发展(上)
10
作者 韩敏霞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31-50,共20页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已完成了从秦汉时期羁縻制的理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推行经制州县的同时,羁縻州县制也在西南广泛推行,成为这一时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色。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基于其自身尚有少数民族血...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已完成了从秦汉时期羁縻制的理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推行经制州县的同时,羁縻州县制也在西南广泛推行,成为这一时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色。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基于其自身尚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原因,认为“夷狄亦人耳,……不必猜忌异类。益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一改以往“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偏见,以较为宽容与公平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收到了“中华既安,四夷自服”的统治效果。羁縻府州主要为控制边疆少数民族而设,任命当地部落的首领为羁縻机构的都督、刺史等官吏,并允许世袭,其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其义务主要是奉命出征协助唐朝作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唐宋时期 刑法 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边疆少数民族 实践形态 理念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光未将御史大夫寺迁出未央宫考辨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佳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82,共1页
过去学界多认为西汉御史大夫寺处于未央宫内(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近来学者对此多有新见,廖... 过去学界多认为西汉御史大夫寺处于未央宫内(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近来学者对此多有新见,廖伯源提出“御史大夫府终西汉之世都在宫内,抑是中叶以后迁出宫外”的疑问(廖伯源:《秦汉史论丛》,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7页);侯旭东认为西汉后期御史大夫寺已被霍光迁出未央宫(侯旭东:《西汉御史大夫寺位置的变迁:兼论御史大夫的职掌》,《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霍光 严耕望 地方行政制度 未央宫 西汉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汉简所见县“守丞”整理札记
12
作者 许程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一、研究情况“守丞”最早见于秦代,学者已多作研究,认为“守丞”是为“守官”一种,“守”即是“试守”某官之意,满岁之后即可转“真”。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第389... 一、研究情况“守丞”最早见于秦代,学者已多作研究,认为“守丞”是为“守官”一种,“守”即是“试守”某官之意,满岁之后即可转“真”。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第389页)、武普照(《秦汉守官制度考述》,《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第37-42页)、王刚(《秦汉假官、守官问题考辨》,《史林》2005年第2期,第16-21页)等先生均持此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研究所 河西汉简 守丞 严耕望 地方行政制度 中研院 秦汉 秦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历代建置沿革》一书即将出版
13
作者 金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144-,143,共2页
《北京历代建置沿革》一书即将出版金禾《北京历代建置沿革》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尹钧科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而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于1993年获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会的资助,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侯仁之... 《北京历代建置沿革》一书即将出版金禾《北京历代建置沿革》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尹钧科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而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于1993年获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会的资助,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侯仁之先生为该书写了序言。作者自1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置沿革 历史沿革 行政建置 历史地图集 北京地区 地方行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市 行政区划 侯仁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