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法治化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伟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7,共9页
在地方立法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拘束力的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并确保该成果得以具体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相关的理论研究匮乏、没有明确的立法以及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的保障机制阙如等诸多问... 在地方立法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拘束力的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并确保该成果得以具体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相关的理论研究匮乏、没有明确的立法以及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的保障机制阙如等诸多问题。为真正实现地方立法评估制度设置的宗旨,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以期为地方立法评估成果的应用提供智力支持,充实完善地方立法评估子制度,构建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制度,建构地方立法评估成果报告的评价与奖惩机制,构建评估成果应用的问责机制,从而提升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的法治化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地方立法评估 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后评估的认知制约及制度化解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方亮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4,共12页
地方立法后评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举措。作为特定主体参与下的组织决策行为,地方立法后评估具有极强的认知制约性。内隐偏见驱动下的感性认知和外显偏见制约下的理性认知,通过技术和价值两种路径嵌入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决策实... 地方立法后评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举措。作为特定主体参与下的组织决策行为,地方立法后评估具有极强的认知制约性。内隐偏见驱动下的感性认知和外显偏见制约下的理性认知,通过技术和价值两种路径嵌入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决策实践。这一决策实践主要表现在数据搜集、指标设计以及信息转译三个方面。其中,数据搜集是主观期望值和认知流畅度共同作用下的策略性选择;指标设计是满意度原则和注意力分配交互影响下的经验性估算;信息转译是经验逻辑和主体意识共同主导下的倾向性表达。为有效化解地方立法后评估的认知制约性,可以通过决策主体整合、决策方式重塑以及决策组织学习,实现其在多元主体、多重解释以及多维经验层面的制度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评估 组织决策 认知制约 内隐偏见 外显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