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苗瘟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鉴定
1
作者 董超 董丽英 +6 位作者 薛静 杨雅云 汤翠凤 阿新祥 张斐斐 杨勤忠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78份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在40%~100%,平均抗性达93.6%;其中55份地方稻种资源对10个菌株的抗性达100%,占总资源数的70.5%;3个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的抗性强弱为勐海县(99.00%)>墨江县(89.09%)>双江县(80.59%)。菌株08-16-6a-1和HN-09-1c-7对3个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11.54%),而菌株HN-09-1c-7和08-20-1a-1对勐海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4.00%),菌株08-20-1a-1对墨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36.36%),菌株08-16-6a-1对双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致病力最强(52.94%)。功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出Pi9、Pi5、Pita、Pikh、Pid2和Pikm 6个抗性基因;抗性基因频率为73.08%~84.62%,最高的为Pid2,最低的为Pi9;勐海县稻种资源中频率最高为Pita和Pid2,最低为Pi9;墨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5和Pi9,最低为Pita;双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ta、Pikm、Pikh和Pi9,最低为Pi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抗性基因对苗期叶瘟抗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可解释苗期叶瘟抗性变化1.8%~25.8%,抗性基因Pid2+Pi5+Pikm+Pikh组合的贡献率最低,而6个抗性基因组合的贡献率最高,但组合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强、抗谱宽,Pid2基因为主要抗性基因,筛选出38份对10个菌株抗性达100%且含Pid2和Pi9基因的资源,是拓宽稻瘟病抗性遗传背景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资源 布朗族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功能标记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Ⅲ.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外观品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忠义 刘加富 +4 位作者 曹永生 苏艳 卢义宣 刘晓莉 李华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78-384,共7页
利用云南省128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区域内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Excel、Foxpro等软件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外观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外观品质主要是粒型包括粒长、粒长宽比和米色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从总趋... 利用云南省128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区域内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Excel、Foxpro等软件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外观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外观品质主要是粒型包括粒长、粒长宽比和米色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从总趋势上看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以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和南部边缘水陆稻区的资源中粒长的长和粒长宽比值都十分理想;而南亚热带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的有色米资源分布较丰富,但针对外观品质不同的成分和特性还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研究结果可为优异资源挖掘和利用、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 外观品质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Ⅳ.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加工品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忠义 曹永生 +4 位作者 苏艳 刘家富 李华惠 卢义宣 刘晓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稻种的加工品质在稻米生产和市场流通中十分重要,在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营养和外观品质的基础上,继续分析研究加工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从总的趋势看,初步摸清了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和精米率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在云南省亚热带... 稻种的加工品质在稻米生产和市场流通中十分重要,在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营养和外观品质的基础上,继续分析研究加工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从总的趋势看,初步摸清了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和精米率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在云南省亚热带及滇中籼粳交错区、滇南单双季稻区,不仅糙米率和精米率高的资源出现频率多,而且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对比较略高于云南的其它地区,但针对加工品质不同的成分和特性还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结果可为优异资源挖掘和利用、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和稻米流通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方稻种资源 加工品质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V.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蒸煮和食用品质
4
作者 杨忠义 卢义宣 +4 位作者 苏艳 曹永生 刘家富 刘晓利 辜琼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11-822,共12页
以云南“立体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等技术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总淀粉、直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初步分析认为总淀粉... 以云南“立体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等技术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总淀粉、直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初步分析认为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总趋势是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亚热带地区,以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滇中一季粳籼稻区,但针对蒸煮和食用品质的不同成分和特性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 蒸煮和食用品质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Ⅱ.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营养品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加富 杨忠义 +4 位作者 曹永生 苏艳 卢义宣 刘晓莉 李华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85-191,共7页
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128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营养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从总的趋势看,初步摸清了营养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赖氨酸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在云南省亚热带以及滇... 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128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营养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从总的趋势看,初步摸清了营养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赖氨酸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在云南省亚热带以及滇中一季籼粳交错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高蛋白质或低蛋白质以及高赖氨酸的品种资源出现频率都较高;而在北热带以及滇东北和滇西北的稻作地区,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相对高于云南的其它地区,但针对营养品质不同的成分和特性还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结果可为优异资源挖掘和利用、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方稻种资源 营养品质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富集环境中稻种资源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明靖 常易 +1 位作者 杨超振 杨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10-4511,4531,共3页
规范整理了6 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和52个民族的相关资料信息,利用GIS等新技术分析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侧重分析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与民族富集程度的分布习性。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南亚热带是稻种资源和民族... 规范整理了6 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和52个民族的相关资料信息,利用GIS等新技术分析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侧重分析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与民族富集程度的分布习性。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南亚热带是稻种资源和民族富集的中心,民族富集的区域相对也是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中心。民族种群数量大的地区,其资源数量也相对较多,有随民族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多的趋势。而且,籼粳两个亚种类型资源也呈现出同样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方稻种资源 民族 分布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