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失序的“核心行动者”逻辑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沈承诚
-
机构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4,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与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研究"(11CZZ038)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江苏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资助
-
文摘
经济性特区作为中国渐进式体制转轨的活性载体,承载着"先行先试"的导引功能。近年来,经济性特区治理困境因经济转型而日益显现。要化解治理困境,必须实现治理体制的相适转型,从而动态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然而,不少经济性特区的治理体制未能实现上述要求,内在表现为体制变革的失序,外在表现为向传统行政区体制的加速回归或滞后演进,这使经济性特区各生命期的原有阶段性体制效能难以发挥。在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的探讨中,应突破传统"结构研究模式"的思维局限,树立基于"核心行动者"逻辑的研究思维。鉴于地方政府作为纵向权力运行的"中间版块"已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里的核心行动者一般指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的行政官员。在经济性特区治理场域中,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易陷入三重"锁定"之中,并易受制于四种制度效应,从而引致行为惯性的生成,这是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失序的内在成因。
-
关键词
经济性特区治理
体制变革失序
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
行为惯性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场域特点
- 2
-
-
作者
詹筱茹
张振波
沈承诚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183,287-28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与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研究>(11CZZ038)
201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0SJD88009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经济性特区腐败呈现出与传统行政区腐败相异的特征,可概括为"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影响甚广、较难治理"等几方面。要对经济性特区腐败进行有效的治理,就必须梳理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场域特点,摒弃直接嫁接传统行政区腐败治理模式的做法,重构能匹配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场域特点的腐败治理模式。相关活体因素的引入是建构这一模式的关键或者说路线图。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作为经济型特区拥有丰富公共权力资源和相对充分行动自由的主政官员,理应成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能动主体。而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腐败治理动能的发挥则需从利益定位与价值导向、自我定位与集体作用、行为逻辑与行政模式等方面进行行为的重塑与规引。
-
关键词
经济性特区
腐败治理
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
体制
廉洁岛
-
Keywords
Special Economic Zone
corruption control
local government core actors
system
island of integrity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