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方展览与辛亥革命记忆塑造(1927-1949)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陈蕴茜
-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一般规划项目“孙中山符号与中华民族认同”(项目号:10YJA770005)
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孙中山形象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项目号:09LSD01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展览是由西方传入近代中国的新型空间形式和现代视觉机制,它不仅可以传播科学技术、普及文化知识,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政治记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各地充分利用纪念馆的常年展与各类临时展(包括西湖博览会)来纪念、宣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并通过展览陈列的视觉冲击让人们感知辛亥革命的艰辛与壮烈,形成深刻的革命记忆,以强化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
-
关键词
地方展览
南京国民政府
辛亥革命纪念
记忆塑造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对地方民俗展览构建的探索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毛若寒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7,共7页
-
文摘
目前流行的地方民俗类展览往往脱离生产生活的地域环境与物质基础,时空情境的缺失与在地性的隐弱,背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下民俗文化的阐释使命。文化地理学从整体性视角讨论地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人类)的互动关系,并探究不同地域地方性的形成途径,有助于克服目前的弊端。构建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地方民俗展览,需在内容框架上,将自然地理置于第一层级,统摄分散的民俗事象;在内容编排与展品布局上,将关联性民俗事象横向整合入特定的"自然-文化"语境中;在视觉设计与表达方式上,提炼景观设计元素,凸显典型文化景观面貌。文化地理学存在适用范域,不同地域的民俗展览需要基于本土资源特点进行调整与变通。
-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地理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展览
-
分类号
G2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