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的历史阐释及规范调适
1
作者 叶正国 李欣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3,共12页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度化探索、制度高级形态的法、法体系中独立规范的定位有密切关系。在该过程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定位经历了从一体化考量到差异化确立再到体系化面向的三个阶段,其对相关制定规范要求有所不同。对此,应立足于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整体性认识其中地方党内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瞄准定位立规、强调审慎立规和坚持及时立规,进而调适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内法规 配套立规 制定权限 党内法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质量研究——以制定程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秦前红 庞慧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地方党内法规的质量是对地方党内法规所进行的客观评价,主要衡量标准是考察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满足党和国家所需、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具备可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是否达到制定时设定的预期目标等。由于目前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 地方党内法规的质量是对地方党内法规所进行的客观评价,主要衡量标准是考察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满足党和国家所需、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具备可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是否达到制定时设定的预期目标等。由于目前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程序不规范、缺乏立规技术等问题,使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在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中应提高立规技术,规范立规语言,完善制定程序中各个环节的要求,从而提升地方党内法规的质量,确保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合理、合法,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内法规 制定质量 制定程序 立规语言 党员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朱璇 黄大熹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共10页
地方党内法规实施之后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地方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机制的核心要义,是提升地方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力推手。为满足理论研究的需要,解决制度供给不足及实践层面的短板问题,应基于立法后评估的基本理论,遵循凸显党... 地方党内法规实施之后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地方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机制的核心要义,是提升地方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力推手。为满足理论研究的需要,解决制度供给不足及实践层面的短板问题,应基于立法后评估的基本理论,遵循凸显党内法规特质、融入地方元素、以效果评价为主的设计逻辑,围绕“文本—行动—观念”的基本框架,建构一个由法理标准、价值标准、规范标准、实践标准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4项三级指标组成的地方党内法规实施之后的评估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内法规 评估指标体系 法理标准 价值标准 规范标准 实践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方为视角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悦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2,共7页
以地方为视角审视和思考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是对应地方法治理论,分析地方党内法规建设与党内法规体系化建设的关系。从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基本部署和逻辑架构看地方党内法规建设,实质即站在中央的高度来规划和引导地方党内法规建设的推... 以地方为视角审视和思考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是对应地方法治理论,分析地方党内法规建设与党内法规体系化建设的关系。从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基本部署和逻辑架构看地方党内法规建设,实质即站在中央的高度来规划和引导地方党内法规建设的推进和发展,将依规治党基本精神运用于地方党建。地方党委应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明确的职责权限,承担中央授予的法规制度建设职责,从加强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地方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推进和加强地方党内法规建设,充分发挥地方作用以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治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体系 地方党内法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错情形的精准化界定及其法治化路径——基于地方性党内法规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畅 谢汶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76,F0002,共9页
容错情形界定是容错免责机制建立健全的基础,其精准化界定程度决定着容错免责机制的实践效果。基于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容错免责党内法规的研究发现,容错情形界定在精准方面存在着混淆容错情形与其认定条件的关系、模糊容错免... 容错情形界定是容错免责机制建立健全的基础,其精准化界定程度决定着容错免责机制的实践效果。基于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容错免责党内法规的研究发现,容错情形界定在精准方面存在着混淆容错情形与其认定条件的关系、模糊容错免责与一般免责之间的区别、淡化容错情形界定的地方特色与针对性、忽视容错情形兜底条款的潜在风险、割裂不能容错情形与问责情形的内在关联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容错情形界定的精准化,必须遵循法治原则,以法治方式厘清容错情形与其认定条件的关系,区分容错免责与一般免责两类情形,突出地方特色并保证容错情形的周延性,规范兜底条款的规定方式和解释规则,推进容错与问责的机制衔接和相互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内法规 容错免责 容错情形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实践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振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06-117,共12页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推动下,部分省市开展了地方性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实践探索,在评估重点、对象选取、方式方法、参与对象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不过,评估实践还存在着...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推动下,部分省市开展了地方性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实践探索,在评估重点、对象选取、方式方法、参与对象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不过,评估实践还存在着评估主体结构相对单一、评估标准体系不够合理、评估方法不够科学、评估结果运用机制不够健全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运行机制和逻辑特点的把握不足。新时代推进地方性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活动,应在借鉴相对成熟的立法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在政治性、党性方面较强的逻辑特点,从优化评估主体结构、设置合理的评估标准、完善评估方法体系、健全评估结果运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提升评估活动的实际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地方党内法规 依规治党 地方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