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的滑坡灾害空间预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宫清华 黄光庆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3,共4页
广东省小流域地区滑坡灾害具有多发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严重影响山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区域滑坡灾害预警和单体地质灾害稳定性研究总是在两个不同的体系下进行,二者缺乏有机联系,常用的滑坡灾害预警单元也不能反映成... 广东省小流域地区滑坡灾害具有多发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严重影响山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区域滑坡灾害预警和单体地质灾害稳定性研究总是在两个不同的体系下进行,二者缺乏有机联系,常用的滑坡灾害预警单元也不能反映成灾机理。以广东省梅州市程江流域的松岗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斜坡单元为基本单元,以气象、水文、人文过程为主要参数,通过分析各参数与灾害形成的内在关系,结合GIS技术,构建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模型,并通过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提高了滑坡预测的空间精度,而且可对特定降雨条件下的滑坡灾害进行客观有效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滑坡 斜坡单元 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断陷盆地“盆-山”耦合地形影响下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赛男 蒲俊兵 +3 位作者 李建鸿 张陶 霍伟杰 袁道先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掌握石漠化山区受海拔影响的气候特征的垂直差异,能够对岩溶山地气候及其影响下的水热组合条件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对石漠化演变研究和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典型石漠化山区(云南蒙自断陷盆地区)沿盆地、坡地到山区设立三个小型... 掌握石漠化山区受海拔影响的气候特征的垂直差异,能够对岩溶山地气候及其影响下的水热组合条件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对石漠化演变研究和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典型石漠化山区(云南蒙自断陷盆地区)沿盆地、坡地到山区设立三个小型气象观测站获取山地垂直剖面的气象数据,从月(季)、日尺度分析石漠化山区"盆-山"耦合地形的气候垂直特征及其对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观测剖面是当地主导风东南风的背风坡,年降雨量高原面(1 027.4 mm)>盆地(662.6 mm)>坡面(574.4 mm);且"山谷风"效应显著,白天吹谷风,降雨比例更大。地形起伏使盆地降雨年变异系数达152.36%,远大于坡面(113.81%)与高原面(99.36%),地形放大了垂直方向的"干湿"差异,区域干燥指数:盆地(1.74)>坡面(1.70)>高原面(0.88)。(2)垂直方向水汽差异使高原面年太阳辐射量(5 492 MJ·m^(-2))略小于盆地(5 817 MJ·m^(-2))。同时盆地与高原面气温垂直梯度达0.74℃·100 m^(-1),因此在光热条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3)垂直气候特征对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年内降雨集中,结合坡度较陡的地形易加速水土流失;②降雨量少,且集中在日间,强烈的蒸发易加剧土壤水分亏缺,不利于植被恢复。③研究区水分缺乏,因此在植被恢复治理中应选择耐旱的作物,同时要考虑垂直方向的光热条件差异,盆地选择喜光热作物,海拔高的地区选择喜温凉的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地形 垂直气候 干燥指数 石漠化治理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大气–地形–BRDF全要素地表反射率产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兆明 唐朝 +3 位作者 何国金 彭燕 龙腾飞 冷宛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4期63-69,共7页
在Landsat 5高精度正射影像的基础上,挑选高质量、无云的影像数据,经过大气–地形–BRDF耦合校正处理,消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二向反射(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对地表反射率反演的影响,... 在Landsat 5高精度正射影像的基础上,挑选高质量、无云的影像数据,经过大气–地形–BRDF耦合校正处理,消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二向反射(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对地表反射率反演的影响,生成了2009年中国区域的全要素地表反射率产品。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包含完整的数据文件、质量文件以及元数据文件。作为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产品的一种,大气–地形–BRDF全要素地表反射率产品可应用于地表覆盖变化调查、遥感地表参数定量反演、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射率 定量反演 陆地卫星 大气–地形–BRDF耦合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性思维的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22
4
作者 肖竞 曹珂 李和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适应山地宏观...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 适应性 地形耦合 生态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oupled THM process in surrounding rock mass of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argillaceous form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中明 HOXHA Dashnor +1 位作者 HOMAND Fran?oise 陈永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31-637,共7页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THM) coupling phenomena of a surrounding rock mass in an argillaceous formation, a nuclear waste disposal concept in drifts was represented physically in an in-si...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THM) coupling phenomena of a surrounding rock mass in an argillaceous formation, a nuclear waste disposal concept in drifts was represented physically in an in-situ test way.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odel was employed to reproduce the whole test process numerically. Parameters of the rock mass were determined by laboratory and in-situ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nd in-situ test data, the variation processe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were analyzed. Bo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hermal perturbation is the principal driving force which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deform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temperature, pore pressure and deformation of rock mass change rapidly at each initial heating stage with a constant heating power. The temperature field near the heater borehole is relatively steady in the subsequent stages of the heating phase. However, the pore pressure and deformation fields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emperature remaining unchanged condition. It also shows that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odel can reproduce the THM coupling effects generating in the near-field of a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an argillaceous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llaceous formation thermo-hydro-mechanical(THM) process in-situ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