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平原区微地貌的地形湿度指数及其地表水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卫东 龚俊豪 +2 位作者 赵纪堂 杨文韬 高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我国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沟渠、水塘等微地貌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平原区微地貌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添加微地貌特征线的方法,构建出顾及微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据... 我国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沟渠、水塘等微地貌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平原区微地貌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添加微地貌特征线的方法,构建出顾及微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据此计算出能够顾及微地貌的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并进一步阐明其所蕴含的地表水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顾及微地貌的TWI空间分布能较直观地反映区域地表水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地表径流特征,特别是能够很好地反映地表积水区或易发展为积水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研究区的水环境保护、防洪与抗旱、农业生产等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湿度指数(twi) 平原微地貌 地表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分与地形湿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洪明 杨勤科 姚志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以陕北黄土高原为实验样区,考虑到流向的计算方法会对计算地形湿度指数产生影响,因而采用单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计算得到地形湿度指数,将地形湿度指数和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叠加,据此分析土壤水分与地形湿度指数的相关性。同时对比分... 以陕北黄土高原为实验样区,考虑到流向的计算方法会对计算地形湿度指数产生影响,因而采用单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计算得到地形湿度指数,将地形湿度指数和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叠加,据此分析土壤水分与地形湿度指数的相关性。同时对比分析单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计算得到的地形湿度指数质量的优劣,提出了利用地形湿度指数模拟土壤水分的最佳流向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单流向算法 多流向算法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流向法地形湿度指数尺度效应的不同地形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力 韩光中 谢贤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9,F0003,共8页
利用DEM提取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以满足既定地理模型构建,需考虑不同地形区TWI提取的尺度效应。该文根据实际应用中的DEM分辨率尺度,生成1m、2.5m、5m、10m、20m、30m分辨率尺度的6景DEM;利用单流向算法提取... 利用DEM提取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以满足既定地理模型构建,需考虑不同地形区TWI提取的尺度效应。该文根据实际应用中的DEM分辨率尺度,生成1m、2.5m、5m、10m、20m、30m分辨率尺度的6景DEM;利用单流向算法提取研究区TWI;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了在不同DEM分辨率尺度中,居民地、梯田、湖泊和自然地形区4种地形区域中TWI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区TWI的尺度效应差异较大;随着DEM尺度增大,TWI值域逐渐缩小,变异程度逐渐增强,反映地表形态变化的能力逐渐减小;当DEM尺度大于5m时,TWI基本不能反映人工地形区域;自然地形区的TWI变化规律与研究区整体TWI变化规律相当,居民地与梯田的TWI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湖泊区域的TWI变化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DEM 不同地形 尺度效应 单流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坡度变换的中低分辨率地形湿度指数提取 被引量:2
4
作者 白天路 杨勤科 +1 位作者 王洪明 蔡清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5,共5页
基于中低分辨率的DEM提取地形湿度指数,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坡度趋于平缓,单元栅格高程信息的改变也会影响单元汇流面积的计算,基于中低分辨率提取地形湿度指数必须考... 基于中低分辨率的DEM提取地形湿度指数,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坡度趋于平缓,单元栅格高程信息的改变也会影响单元汇流面积的计算,基于中低分辨率提取地形湿度指数必须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以1∶5万数字地形图分别构TIN得到分辨率为10,20,40和60 m的DEM,进行频率和累计频率统计,以10 m分辨率DEM为参考对其它分辨率DEM做坡度变换,提出根据高分辨率DEM若干栅格的单元汇流面积的均值作为低分辨率DEM的单元汇流面积,根据这两方面对地形湿度指数进行了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坡度变换 汇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田信息的地形湿度指数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鹏 赵牡丹 +1 位作者 郗家琪 吴宇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7-191,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梯田DEM的地形湿度指数,为深化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梯田为研究对象,选择5mDEM、基于真实田坎方法构建的1m梯田DEM和基于激光点云数据构建的高精度1 m DEM数据分别对研究样区的地形... [目的]研究基于梯田DEM的地形湿度指数,为深化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梯田为研究对象,选择5mDEM、基于真实田坎方法构建的1m梯田DEM和基于激光点云数据构建的高精度1 m DEM数据分别对研究样区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表达并作对比分析。[结果]3种不同梯田DEM数据对地形湿度指数的表达有显著差异。(1)5m DEM数据仅能表现出地形湿度指数的宏观分布特征,不具备梯田地形特征信息;(2)基于真实田坎方法构建的1m梯田DEM能较准确细致地实现对梯田样区地形湿度指数的表达,梯田田面和田坎特征分布明显。但与高精度1 m DEM相比,在单个田面和田坎内部地形湿度指数定量表达有所偏差。[结论]基于真实田坎方法构建出的梯田DEM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梯田区域的地形湿度指数分布特征,但与真实地形相比,在田面和田坎内部的表达上仍然有所偏差,其构建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梯田 激光点云数据 梯田DEM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微地形上芒萁分布与地形湿度指数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魏胜龙 陈志彪 +3 位作者 陈志强 王秋云 马秀丽 鄢新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南方红壤侵蚀退化区由于土壤侵蚀在均匀坡面上形成细沟、浅沟、切沟等不同规模的侵蚀沟,以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微地形。为研究芒萁分布与地形湿度和地表起伏的关系,本研究在实测微地形生成高精度DEM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 南方红壤侵蚀退化区由于土壤侵蚀在均匀坡面上形成细沟、浅沟、切沟等不同规模的侵蚀沟,以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微地形。为研究芒萁分布与地形湿度和地表起伏的关系,本研究在实测微地形生成高精度DEM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在以地形位置指数和坡度为主要判定依据划分坡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调查实验样区芒萁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起伏的微地形上,芒萁趋向于分布在0~15°坡度的沟谷和缓坡范围内;沟底芒萁生物量、生长密度、高度分别为沟坡的2.25倍、1.57倍和1.68倍。模拟结果显示,地形湿度指数:沟谷〉缓坡〉陡坡〉脊部;有芒萁覆盖区与无芒萁覆盖区的地形湿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3和1.15,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基于上述结果,为研究南方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区芒萁的生长蔓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区 地形 芒萁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婷 徐珍 +4 位作者 吴强建中 杨晓 冉红 黎武 贺春明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3期166-166,共1页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描述流域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信息,广泛应用于静态土壤含水量的评估。但DEM的结构特点使其受DEM分辨率的直接影响。以安岳县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的变化形式,来阐述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描述流域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信息,广泛应用于静态土壤含水量的评估。但DEM的结构特点使其受DEM分辨率的直接影响。以安岳县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的变化形式,来阐述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EM分辨率降低对地形湿度指数有较强的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DEM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指数的格陵兰冰面水系建模与评价
8
作者 毛玮 陆欣 +1 位作者 陆瑶 杨康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每年消融期,冰面融水通过冰面水系输送至冰盖边缘,造成格陵兰冰盖物质损失。冰面水系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冰面融水输送的方式与效率,显著影响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作为决定冰面水系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冰面地形对冰面水系动态变化的控... 每年消融期,冰面融水通过冰面水系输送至冰盖边缘,造成格陵兰冰盖物质损失。冰面水系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冰面融水输送的方式与效率,显著影响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作为决定冰面水系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冰面地形对冰面水系动态变化的控制程度有待研究。本研究选取格陵兰冰盖西南部典型区域(~1800km^(2))作为研究区,以32m空间分辨率ArcticDEM作为实验数据,利用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和最邻近河网高差指数(Height Above the Nearest Drainage, HAND)两种地形指数模拟冰面水系分布,结合2016—2019年消融期29景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和30 m空间分辨率Landsat-8影像提取冰面水系作为验证数据,通过模糊比较揭示了地形指数建模冰面水系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指数能够较好地建模冰面水系分布(总体精度>72%),冰面水系分布主要受地形因素控制,将地形指数引入冰面水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于冰面水文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面水系 地形湿度指数 最邻近河网高差指数 Sentinel-2 Landsat-8 格陵兰冰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及水文过程对黄土液化流滑场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路富存 刘琨 +3 位作者 徐舜华 张建钰 田文通 郭鼎楠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3-1195,共13页
含水特征是黄土地震液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地下水及其分布条件在黄土液化失稳中通常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1 m地温法对永光村地震液化场地的浅层地下水分布及浅层地下水脉流流向进行探测,并结合水文分析、地形趋势分析及地形湿度指数... 含水特征是黄土地震液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地下水及其分布条件在黄土液化失稳中通常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1 m地温法对永光村地震液化场地的浅层地下水分布及浅层地下水脉流流向进行探测,并结合水文分析、地形趋势分析及地形湿度指数探讨永光村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浅层地下水分布、降雨汇流之间的关系。通过钻孔数据与高密度电法结果对1 m地温法探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1 m地温法在黄土液化场地可以有效探测浅层地下水脉。研究结果表明永光村的浅层地下水脉流动路径有3条,主要由地势较高的北部流向西南冲沟方向。通过震前地形趋势分析与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计算发现永光村西滑坡(黄土液化流滑)具有更大的坡面汇流面积,是更易受区域地形影响的蓄积区域,因而导致了此处丰富的地下水。震后TWI值与1 m地温法对比表明:TWI高值大块且集中分布的范围反映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因此,浅层地下水脉发育与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上升是黄土液化致灾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地温法 黄土液化流滑 浅层地下水分布 水文分析 地形湿度指数(t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田对侵蚀地形指标的影响——以黄土丘陵第2副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冰洁 杨勤科 +2 位作者 王春梅 庞国伟 黎恩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提取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单位汇水面积和地形湿度指数,分析了这些因子的变化情况,认识梯田对侵蚀地形的影响。[结果](1)梯田的修建使得坡度减缓、坡长截断、LS因子变小,随着梯田面积占比的增加,坡度、坡长、LS因子均呈减小趋势;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大致沿等高线呈条带状分布,非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从分水线向下逐渐增加,到沟底又逐渐变缓。(2)梯田的修建使得单位汇水面积减小、地形湿度指数变大;单位汇水面积的空间格局与坡长比较类似,较高部位单位汇水面积较小、低洼部位较大;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有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非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单位汇水面积类似。(3)微观尺度上,坡长、LS因子、单位汇水面积以及地形湿度指数均沿田面坡降方向呈增加趋势,在修建梯田或维护梯田时,应尽量保持田面水平或有微小反坡。(4)根据梯田对LS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梯田的工程措施因子值可取0.26~0.37。[结论]修建梯田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有较大贡献,可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修建梯田和土壤侵蚀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高分辨率DEM 地形因子 单位汇水面积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产品的土壤湿度融合与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涯舟 张珂 +1 位作者 晁丽君 王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6,共7页
针对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时空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中小流域洪水预报要求的问题,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将SMOS、SMAP和AMSR2等3种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采用集合平均的方式进行融合,在地形湿度指数与土壤湿度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空间... 针对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时空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中小流域洪水预报要求的问题,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将SMOS、SMAP和AMSR2等3种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采用集合平均的方式进行融合,在地形湿度指数与土壤湿度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空间降尺度方法,从而实现精细尺度的土壤湿度获取。研究结果表明,多源遥感融合产品相较于原有卫星具有更小的均方根误差,在日均值和季度均值上都更为接近实测结果,改善了单颗卫星监测时段间隔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的弊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SMOS SMAP AMSR2 多源融合 空间降尺度 地形湿度指数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校正TVDI的地下水位埋深反演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亮红 丁建丽 魏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50,265,共8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陆生植被生存的重要水源,而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及时获取大尺度高精度的地下水位埋深显得十分重要。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三期Landsat 8遥感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陆生植被生存的重要水源,而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及时获取大尺度高精度的地下水位埋深显得十分重要。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三期Landsat 8遥感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地表温度(Ts),并引入DEM数据对Ts进行地形校正,减少地形起伏对能量二次分配的影响,并选择最佳TVDI反演地下水位埋深状况,结果表明:(1)在传统TVDI的基础上引入DEM进行地形校正,分析校正前后TVDI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决定系数,R^2从0.4381提高到0.5053,这说明地形校正能够有效地提高地下水位埋深的反演精度;(2)通过三期影像对比分析了五种不同的TVDI值分别与其对应栅格点的地表土壤湿度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决定系数,总体上都是Ts-MSAVI较好,最高R^2分别为0.5547、0.5202;(3)在实测土壤含水量缺失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反映土壤湿度高低的因子(TVDI)间接地反演地下水埋深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地形校正 地下水位埋深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水文相关地形因子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媛媛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7-23,共7页
水文要素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水文地形要素之间的相关规律。基于90 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提取陕北黄... 水文要素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水文地形要素之间的相关规律。基于90 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提取陕北黄土高原相关水文地形因子,包括坡度坡长因子(slope length and slope gradient factor, LS)、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及沟壑密度,并对三类水文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值采用指数拟效果最好,R^(2)值为0.8168,坡度坡长因子与坡度值采用线性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993,沟壑密度与坡度值采用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0604。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坡长因子采用指数拟效果最好,R^(2)值为0.8385,坡度坡长因子与沟壑密度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2077,地形湿度指数与沟壑密度采用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2801。坡度坡长因子、地形湿度指数、沟壑密度均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出实际地貌。坡度坡长指数与坡度存在线性显著相关关系。坡度越大地形湿度指数越小。沟壑密度随汇流阈值设置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要素 水土流失 陕北黄土高原 地形测绘 坡度坡长因子 沟壑密度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DI模型的农业旱情时空变化遥感应用 被引量:63
14
作者 刘立文 张吴平 +3 位作者 段永红 邢立新 陈圣波 赵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04-3711,共8页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一种通过反演土壤湿度来反映农业干旱状况的重要方法,其中能量平衡和植被指数的变化是影响TVDI模型精度的主要因子。在研究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一种通过反演土壤湿度来反映农业干旱状况的重要方法,其中能量平衡和植被指数的变化是影响TVDI模型精度的主要因子。在研究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和下垫面温度(Ts)的基础上,引入DEM数据并对Ts做地形校正,减少了地形起伏对能量平衡的影响,建立不同植被指数的Ts-Ⅵ特征空间,选择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获取研究区2005年作物生长季(5—9月)的干旱状况,并用同步的气象信息对干旱状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植被指数的TVDI模型,经过地形校正后能够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农业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TVDI 地形校正 植被指数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马勇勇 李占斌 +5 位作者 任宗萍 李鹏 鲁克新 李聪 汤珊珊 王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为研究坡面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在模拟降雨条件下,选取地形收敛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作为结构连通性指标、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作为功能连通性指标分析了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坡面中上、中、中下、下部)... 为研究坡面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在模拟降雨条件下,选取地形收敛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作为结构连通性指标、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作为功能连通性指标分析了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坡面中上、中、中下、下部)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结果表明: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的连通过程影响不同。植被布设越靠近沟坡部分产流时间越长;植被布设在中下坡位、下坡位比中坡位和中上坡位的总径流量小,对径流汇集影响大。中上坡位布置植被比其他位置有较好的结构连通性,其降雨后的地形更利于水系连通。不同格局地形收敛指数分布类似正态分布,地形湿度指数分布符合正偏态分布。中上坡位布置植被降雨后地形比其他格局更利于汇流;中上坡位布置植被降雨后的地形湿度指数均值比降雨前减少10.59%,整体变化最大,也更利于产流。植被布设越靠近坡顶部分其功能连通性越好,但对于降水的储蓄能力较差。中上坡位布置植被相比其他格局需要较少的水量达到产流,功能连通性最好。降雨停止时,中下部和下部坡位布设植被约有70%的总降雨量用于储蓄,而中上部和上部仅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径流 侵蚀 结构连通性 功能连通性 地形收敛指数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M(1″)DEM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海洋 罗玲 +1 位作者 马慧慧 李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3,共6页
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是流域水文分析应用的基础。美国地质调查局新发布了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产品,其空间分辨率为1″(约为30 m)。为评价该数据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适用性,以鹤壁汤河流域为实验... 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是流域水文分析应用的基础。美国地质调查局新发布了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产品,其空间分辨率为1″(约为30 m)。为评价该数据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适用性,以鹤壁汤河流域为实验区,以机载LiDAR DEM数据为参考,统计了SRTM(1″)数据的高程误差,分析了坡度、坡向、地表覆盖等对误差的影响;在基于地形的水文分析中,统计分析了SRTM(1″)数据误差对地形湿度指数、坡度坡长因子以及汇流动力指数等地形指数计算的影响;最后选取流域汇水区面积、最长水流路径长度、形状系数、弯曲度系数等流域特征参数对两种DEM数据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RTM(1″)DEM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原始数据均方根误差为5.98 m,在消除平面位移误差后减小为4.32 m。基于地形的水文分析表明SRTM DEM与LiDAR DEM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地形湿度指数平均值略高,坡度坡长因子和汇流动力指数平均值偏低,离散度偏小,这与SRTM DEM在微地貌以及高坡度地形区存在失真相关。两种DEM数据提取流域特征参数差异较小。上述研究表明SRTM DEM(1″)数据在流域水文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M DEM 水文分析 LiDAR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两种土壤水分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王洪明 杨勤科 姚志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7-59,共3页
借助数字地形分析和GIS方法,将野外采样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利用区域土壤水分空间统计模型和地形湿度指数模型模拟土壤水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陕北黄土高原为实验样区,利用实测的土壤水分数据分别构建两种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模... 借助数字地形分析和GIS方法,将野外采样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利用区域土壤水分空间统计模型和地形湿度指数模型模拟土壤水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陕北黄土高原为实验样区,利用实测的土壤水分数据分别构建两种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模型模拟土壤水分的精度,对两种方法模拟土壤水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模型 区域土壤水分 空间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